學生離家出走後給我們的思考
王治義
七月二十幾日,各省陸續公布了高考成績及錄取分數線。消息發布之日,喜的喜,憂得憂,亦有不喜不憂,只是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總算過線。
然而,有部分學生高考成績未進入劃定的本科線,且與自己的預想值相差太遠,一時難以接受這巨大的打擊,有的把自己關在臥室裡,拒絕吃飯,拒絕家長、親戚的任何安慰,反鎖著門,一連幾天門不開,父母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急而無奈,爺爺奶奶急得吃不下,睡不好覺,血壓驟升,身體不好的陷入極度虛弱狀態。更讓父母擔心的是怕子女做出過激性行為。
更有甚者,有的趁家長不注意,離家出走,任何人都不知道他(她)去哪兒了?今年,就有一個女生,24日中午高考分數線公布以後,她就把自己反鎖臥室裡。父母去上班,她離家出走,父母下班後怎麼也聯繫不上,在漢江的某個大橋上,一位散步的人發現了書包,只聽包裡的手機不停地響,這位散步的好心人打開書包,接了電話,說明情況。家長立即報警並前往某大橋。截至我寫這篇文章時,經查證,家長還沒有得到該女生的任何信息。家長憔急狀況可以推斷:生不如死的煎熬!該女生的同學、老師均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尋人啟事。
在網絡新聞上看,與該女生一樣的情況,全國不是只有該女生一個。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此種情況?這是值得我們深人剖析,值得我們去反思與總結的!
總的原因是我們目前教育的急功近利思想,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的實施過程中如何評價學生的問題,是社會對教育、對人的評價標準出了一些問題。我們的學校、老師、家長、學生自己對待教育問題的方式方法亦出了點兒問題!而這些諸多的問題,是導致許多學生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出現了家長與孩子嚴重對立,出現了部分師生關係緊張,出現了少數學生離家出走的現象。這些問題的出現,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只注重成績,輕視心理發展問題的教育,輕視做一個健康身心、學習做人的教育!
許多的家長,只注重成績,成績好了,高興,且在親朋好友面前誇耀,成績不好,就責罵,以成績評價孩子、評價老師、評價學校。
許多的老師,因為學校要升學率,學校以考試成績評定老師,所以,老師不得不全身心的重視成績,學生成績成了教師重之又重要的法寶,一逼再逼,教師把大量時間用來抓成績,忽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忽視學生品德的養成。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往往不是某些教師關注重點。各種問題出現後,但教師還是因被學校考評所囿,不得不以成績為重中之重,時間久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頻出不斷。
學校被上級主管考評,評定的重點是升學率。而家長看一個學校的好壞,更是以升學率為槓桿。學校為了升學率,不得不壓老師、抓老師,許多的學校只有一句話:成績是學校的生命線!
社會評價一個學校、一個老師的優劣,標準也是唯一的:升學率。這種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的群體連結在一個評價體系裡,最受心理傷害的是學生、教師。如果這個死結不解開,惡性心理問題和教育的惡性循環會不斷。為什麼有許多的師生關係緊張?為什麼有許多的老師與家長關係緊張,都是缺少交流溝通、缺乏心理問題的疏導、缺乏良性的準確的健康健全的評價方式方法,深思後,是不是政績觀惹得禍呢?
解決問題要從社會、政府、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的認知上開始,使其達成一致的觀念:先做人、做健康身心的人的教育,在做人、做健康身心的人的教育的過程中抓成績。做人、做健康身心的人的教育與抓教學的質量(成績)齊頭並進,不偏不倚。先把做人、做健康身心的人的教育做好了,成績問題也就順理成章地好解決了。
孔子在兩千年前教育學生時,提倡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幾千年前的孔子都能因材施教,而我們今天卻是一刀切地以分數論學生、論老師、論學校?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了未來能培養真正的既有健康身心和品質,又有知識與才華的人,我們的評價標準應該適當做一些調整,把一些稍微偏離的問題扶入正常。
近期,通過學生離家出走事件,我們也該到了好好反思和總結的時候了。我深信一個健康的評價體系會及時出現,會蓬勃發展!曙光在前!
(照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