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出走孩子心聲:一直想回家但是怕挨罵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近日,兩個13歲孩子離家出走的事件引起關注,如今小女孩丁丁已經回家了。出走的那幾天中,她是怎麼想的,她離家出走回來後,父母又是與她如何溝通的?對於這些問題丁丁媽媽出於對孩子的保護,不願向記者透露,也不希望媒體再做詳細報導。而昨天小男孩洪洪也已經回去上學。但有關「離家出走的孩子」的話題許多市民依舊在熱議,微博、論壇上許多家長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離家出走,應該嚴格管教,好好教訓一番,讓孩子記住教訓,畢竟這樣極端、過激行為的孩子是少數,不利於將來在社會中生存。而有些家長則認為,也並非完全是孩子的錯,家長也應尋找自身的問題。與此同時,對於丁丁家長對情況的「封鎖」,有些家長覺得這是對孩子做錯事的袒護,如此「保護」對孩子並非有利……在當前,青少年離家出走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一現象是擺在社會、學校和家長面前的一道難題。

  離家時間越久,孩子越擔心父母責怪

  「其實,那幾天我一直想念爸爸媽媽,好想回家。」洪洪說。可離家時間越久,他越擔心父母責怪,所以只好忍住了回家的念想。這三天中,他過得異常艱苦,因為出門時他身上只有9元錢。

  孩子說,6日晚6點多他從家裡出來後,來到府山公園,餓了就吃點帶來的薩琪瑪,然後露宿在公園的涼亭裡。夜晚的府山公園又冷又黑,讓人害怕。他睡不踏實,醒來就在石凳上坐會,困了就再躺下。次日早上他早早醒來,就到公園外面的早餐店花一塊錢買個白饅頭充飢。隨後,他慢慢步行到以前住過的快閣苑小區,在這個小區裡遊逛了一天,中餐是一個7毛錢的白饅頭,渴了就去公共廁所裡喝點自來水。當晚他再次來到府山公園,依然露宿在公園涼亭裡,晚飯也是一個饅頭。

  連續3個晚上,洪洪都露宿在府山公園涼亭裡,白天則在府山公園與快閣苑之間來回。不同的是,後兩天他都省去了早飯,午飯與晚飯都是一個饅頭。4月9日上午,孩子身上本該還有兩三塊錢,不料弄丟了。當天中午,他已經非常想回家了,從府山公園往城市廣場走時,路上一位看過尋人啟事的好心阿姨認出了他,催促他快點回家。可知道自己做錯了事的孩子還是繼續猶豫,在城市廣場徘徊到了天黑。晚上7點,他終於下定決心去勞動路媽媽上班的小飯店找媽媽。隨後,在勞動路人文書店附近,一位親戚看到了他,遂立即通知他父母。十幾分鐘後,孩子父母騎電動車飛奔而來……

  第一次出走後究竟該怎樣處理?

  對於如何更好地教育離家出走的孩子,專家認為,家長的教育方式很重要,要多溝通,尤其是對第一次出走的孩子更要關注。

  昨天,心理諮詢師陳芳老師向記者播放了一段她曾經接診的一位孩子離家出走家長的錄音。「孩子出走後,家長表現出生氣著急的心理,或者對孩子指責埋怨,這些都是最常見的行為,但這是很不恰當的。」陳芳提到,「父母的恰當做法是,儘量讓家裡保持一種自然而溫馨的氣氛,先讓孩子一顆紛亂的心安定下來,再慢慢地講清道理,讓孩子從『出走』的失誤中懂得人生。」

  陳芳老師認為,孩子離家出走後回歸家庭,應該成為新生活的起點。首先,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應當與平常一樣關心,對孩子的合理需求給予滿足。其次,事件發生後,家長需要對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進行總結,然後解決矛盾。比如像商報報導的兩個13歲孩子是因為感覺到學業繁重、家庭作業過多、家長不理解而離家出走的,建議家長可以與老師進行溝通,適當針對性地減少孩子的家庭作業,讓孩子感覺家長是理解他們的,願意幫助他們。其次,可以商定一些「家庭規則」,比如家長一周給孩子安排多長時間的自由活動,而孩子必須在什麼時候完成家庭作業等等,但前提是「規則」是全家人民主協商制定的,充分尊重孩子。

  同時,對於孩子離家出走,家長也無需談虎色變,因為13歲的孩子正處於情緒敏感期,心情起伏較大,當心情壓抑時,離家出走是孩子的一種宣洩方式。如今,女孩丁丁的出走已經為許多熱心人士所關注,家長也無需「害怕」,因為大家都是抱著關心的心態在看待這件事。若處理得當,讓丁丁坦然面對自己出走的行為,客觀地聽取大家的意見以及對她這種行為的看法,反而可以讓她真正認識到「出走」是一種錯誤的解決問題方式。告訴孩子她的出走給家庭、學校、關心他的人帶來的巨大影響,從而重新樹立正確的家庭、社會責任感。

  家長如何提前介入,避免孩子離家出走?

  凌女士的女兒上二年級了,每天下午,她都會收到老師發來的作業簡訊,簡訊中寫了各科的作業內容,還有當天上課孩子被表揚和批評的情況。一般語數外三門功課都有家庭作業,除了書面的作業,有時還有網上的作業。「我們下班回家,燒晚飯吃晚飯,最快也要晚上7點才能開始和孩子一起做作業,做得快一點,孩子9點半可以上床睡覺;做得慢一些,孩子的睡覺時間就會拖到10點以後,現在孩子讀書壓力真是很大,就連小學生也有這麼多作業,哪還有時間玩啊?」

  現在很多家長也覺得孩子的學習壓力很大,即使是小學生也很難有「自由」。採訪中,不少家長擔心孩子突然有一天會爆發,甚至會選擇極端的方式來逃避。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如何提前介入,來調整孩子的心理呢?

  陳芳老師給家長們提了一些建議,現在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強,家長平時在生活中要學會與孩子做朋友,不要用命令的口氣教導孩子,要與孩子「平等對話」。尤其是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應正確教育,千萬不要動不動就罵孩子、打孩子,因為不良的語言只能使孩子產生厭惡、恐懼及憤怒,導致不良的後果。

  當發現孩子有「出走念頭」時,家長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減壓」工作,坦誠地面對現實,與孩子交談,讓孩子把對家長的不滿通通說出來。在經過冷靜思考後,家長也要學會向孩子道歉,承認自己的缺點錯誤,並向孩子表示歉意。有了交心的基礎以後,進一步與孩子溝通,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解決實際問題。(魏秀萍 微笑)

相關焦點

  • 旅行青蛙離家出走怎麼辦 青蛙一直不回家
    導 讀 旅行青蛙在玩的時候,很多小夥伴們都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青蛙出現了離家出走的現象,一直不回家,因此想知道這個是怎麼回事
  • 兒子離家出走了?《旅行青蛙》一直不回家怎麼辦
    導 讀 旅行青蛙離家出走了怎麼辦?最近有些小夥伴都在說自己的蛙娃蛙離家出走了這個是怎麼回事呢?
  • 男孩被責罵離家出走 民警耐心勸導護送回家
    12月14日,容縣黎村鎮一名10歲的男孩因沉迷遊戲被家人責罵後離家出走,容縣公安局黎村派出所民警熱心救助,耐心勸導,將男孩送回家。當天20時許,黎村派出所接到轄區群眾報警,稱發現一名男孩獨自一人在黎村鎮某學校球場邊坐著。
  • 孩子:我們離家出走了,孩子的敏感和無奈,你了解多少
    這不,最近一對離家出走的姐妹讓她們的媽媽哭笑不得。媽媽只打姐姐不打我,媽媽都不愛我了近日,廣東河源,一位8歲的小女孩和她的姐姐相約離家出走。直至深夜,還沒有回家,她們的媽媽都快急瘋了。幸運的是,在報警不久後,民警就找到了姐妹倆。
  • 15歲叛逆女孩離家出走,欲想騙民警被識破:為何要離家出走?
    小女孩對民警交代的家庭背景都是虛構的,父母並非不想管她,她的離家出走讓她的父母十分擔心,這個15歲的女孩為何要撒謊呢?為何要離家出走呢?在被民警發現之後還想騙到民警,不得不說小女孩從未預知社會的危險,如果遇到壞人,親人又該怎麼辦?女孩是與家人發生爭吵了嗎?
  • 離家出走的孩子
    這篇文章是我孩子幼兒園教材裡的文章,我太喜歡了,每次讀到我都特別感動,她用一個離家出走的小兔和媽媽的對話反映了媽媽就是孩子的守護神,下面我把他抄來給大家看,我強調我是原文抄過來的,不是我寫的。 離家出走的小兔 從前有隻小兔子,她覺得自己長大了,就想離家出走。 有一天,他對媽媽說「我要走了。媽媽說「你還小,我要跟著你。」媽媽回答。
  • [思家之情]我正想離家出走
    作者:寶寶知道 銘熙麻麻此時,在寂靜的夜晚,我在不停的安慰我自己受傷的心靈,我多麼想離家出走,可是每當我想到了孩子,每當想到了種種,對於孩子的不離,我又放棄了我不知道是我的對還是我的對,終究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心疼我的老公,。
  • 孩子離家出走為哪般?心理諮詢師:家長要改變態度
    近期,微信朋友圈內尋找孩子的消息,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所幸離家出走的孩子都有驚無險。那麼離家出走的背後,是孩子有意為之還是不小心走丟了?應對孩子走失或離家出走家長應該怎麼做?記者對此進行採訪。馬曉娟的父親告訴記者:「女兒貪玩,每天回家比較遲,在3月23日下午,自己忍不住,一氣之下就打了女兒。」女兒害怕回家,就準備去閩寧鎮的親戚家,但是又沒趕上車,就在車站待了一宿,第二天下午回到家中。除以上兩個女孩走失之外,近期朋友圈還曾熱傳了其他家長找孩子的消息。
  • 沉迷手遊被責罵 男孩離家出走 好心人報警求助,民警耐心開導勸其回家
    民警耐心開導孩子玉林新聞網-玉林晚報訊(記者 黃清 通訊員 潘飛錦 覃婉辰)12月14日,容縣黎村鎮一名10歲男孩因沉迷遊戲被家人責罵後離家出走,幸虧得到好心人和民警熱心幫助,最終安全回到了家。在民警的安撫和開導下,男孩終於肯開口說話,原來,男孩叫小孔,今年10歲,家住黎村鎮上,因沉迷手遊遭到家人責備,覺得受了委屈的他便離家出走。交談中,男孩向民警吐露了心聲,稱自己不想上學了,也不想回家再聽父母的嘮叨。民警給他講勵志故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望其諒解父母的做法,今後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男孩情緒逐漸穩定後,主動告知民警其家庭住址,並同意民警送其回家。
  • 因為叛逆,孩子離家出走12年,母親苦思了12年
    但是小真正好處在叛逆期,越來越不聽話了,總是頂嘴,有自己的想法,還總是跑出去玩。 在一次的爭吵中,母親再一次動手打了小真。這一次,小真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才12歲的她,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齡。後來,她跟了一個陌生人去了外地打工。從此以後跟母親失去了聯繫。 剛開始小真很高興,以為脫離了母親的魔掌,自由了。不久後,小真想家了,想媽媽了。
  • 「警察同志,我63歲的母親『離家出走』,怕是又要走丟了……」
    原標題:警察同志,我63歲的母親「離家出走」,怕是又要走丟了……  「警察同志,我63歲的母親『離家出走』,怕是又要走丟了,已經好幾次了,這次你們不幫忙,怕是找不回來了!」12月8日晚7點許,家住珠街街道莊家屯社區的李先生(化名)焦急的向珠街派出所民警報警求助。
  • 13歲男孩離家出走 稱不想讀書想去學美發
    你不念書去打工可以,媽媽只想確認你安不安全。」昨日,家住墊江縣的冷女士致電重慶晚報24小時新聞熱線966988說:兒子王俊宇3月31日離家後,就再也沒有與家人聯繫。出走前,他曾與在主城打工的同學聯繫,說想到主城學美發。
  • 遭夫家三兄弟家暴,女子離家出走十餘天,父母苦勸:為孩子回家吧
    近日,一個丈夫給離家出走的妻子寫的道歉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11月21日下午三點,在一次爭吵中,廣西桂林的李亮家暴了妻子。「沒有很用力的打,我習慣用右手,這次也是用左手拍了幾巴掌……」李亮是這樣是這樣回憶當時的情形的。下午五點,李亮的妻子曾女士離開了家裡,就此離家出走,至今已經十多天了。
  • 高中生為掙零花錢離家出走 難耐髒累13天後回家
    高中生為掙零花錢離家出走   嫌零花錢太少,17歲的高二學生離家出走去掙錢
  • 小男孩離家出走,崩潰大哭:姐姐罰我抄古詩2000遍
    小男孩點點頭但是問到為什麼不回家時小男孩低著頭不說話了民警問他是不是被媽媽罵了聽到這兒小男孩再也忍不住委屈地大哭起來「是我姐姐我作業沒完成她就罰我抄兩千遍古詩!」警車上民警跟小男孩聊天他的情緒也慢慢穩定了下來小男孩今年上小學五年級恰逢暑假一直在外上大學的姐姐放假回家因為姐姐成績好平時小男孩做作業都由姐姐督促檢查當天小男孩作業沒有完成姐姐要罰他抄兩千遍古詩他氣不過就從家裡跑了出來
  • 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家長很頭疼?理解和溝通才是解決之道
    02身邊總有一些「熊孩子」鬧離家出走。父母又不免緊張,有的甚至被弄得焦頭爛額。你知道這些總是鬧著要離家出走的孩子。他們到底在想些啥呢? 一、以離家出走要挾父母 我女兒小時候,也鬧過這一出。但有件事是肯定的,就是女兒從此再也沒有提也沒做過離家出走這事,包括那可怕的青春期。 其實學齡前孩子離家出走,基本上都是為了吃的或玩具,用離家出走來要挾父母。這種情況,父母不必過度緊張,更不能做出妥協,如果妥協,就會讓孩子認為這種做法上有效地達到自己的目的。以後他還會以離家出走來要挾父母,形成了慣性的索取。
  • 《旅行青蛙》沒有回家 離家出走了怎麼辦
    導 讀 旅行青蛙離家出走了怎麼辦?最近有些小夥伴都在說自己的蛙娃蛙離家出走了這個是怎麼回事呢?
  • 熊孩子離家出走 調度員「拼圖」幫他回家
    圖說:被調度員拼接的紙條 特約通訊員 馮聯清 攝影新民晚報訊(記者 徐馳 特約通訊員 馮聯清)「熊孩子」因和家長賭氣,竟憤然離家出走,還撕碎了家長手寫的聯繫條。多虧好心的公交調度員「穩住」男孩,並且「拼」上了聯繫紙條,才最終幫他成功回家。
  • 儋州離家出走女子回家了 凌晨出門刻意避開監控
    儋州一女子離家出走3天至今未歸 電梯監控沒有出走身影,警方已介入調查》後,引發眾多網友關注。15日晚上8點左右,該女子在儋州白馬井鎮上被找到,「消失」了三天的她在鎮上白天打零工,晚上夜宿街頭。鄭先生說,那把吉他,是妻子買給自己一歲半孩子的禮物,她希望從小培養自己孩子的音樂細胞。範娟回家了,關於她當初是如何躲開監控的,不僅是眾多網友,也是警方格外關心的焦點。為此,警方對範娟進行進一步了解。據範娟交代,她並非9月12日7時10分出的家門,而是在9月12日凌晨,因和丈夫鄭先生發生爭執,一氣之下,便趁著丈夫熟睡,悄悄出的門。
  • 叛逆、離家出走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叛逆、離家出走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他們到底想要怎樣?這種情況,是不是很熟悉?怕,沒有用啊!我得想招對付他啊!我得想辦法幫助他減少青春期叛逆行為啊!我得趕緊為我們倆的情感帳戶增加儲蓄啊......那麼,叛逆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叛逆表現的那麼明顯?青春期,由於身體生理髮育的特點和體內荷爾蒙的分泌,是孩子長大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無法跨越,也是孩子的第二次心理斷乳期必須經歷的階段,通常會持續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