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記者郭姍姍/圖
「老蔡林記」開張叫板蔡林記
雙方皆稱自家最正宗 芝麻醬一家黑一家白
始於1928年的武漢蔡林記熱乾麵,製作工藝去年被列為湖北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昨天,在漢口江漢路步行街上,開出一家「老蔡林記」。該店認為,「非遺」保護的熱乾麵製作工藝,並非正宗。
新老蔡林記叫板
昨天,記者在這家名為「蔡明緯老蔡林記」的店內看到,隨處可見「熱乾麵創始人蔡明緯」字樣,以顯示其熱乾麵之「正宗」、「嫡系」。該店由鼎金耀公司投資,熱乾麵是以蔡林記熱乾麵創始人蔡明緯的兒子提供的秘方和工藝來製作的。麵條的軋制、撣面採用特殊工藝,與其他蔡林記店最大的不同是,採用白、黃芝麻配比研製的白芝麻醬,而非黑芝麻醬。因為蔡明緯當年用的就是白芝麻醬。
對此,蔡林記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向陽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爭論,麵條是否正宗,應該由市場來決定。蔡林記一天一家店可賣出5000碗熱乾麵,足以證明自己的正宗。目前,武漢有18家蔡林記店。
張向陽說,蔡林記的創始人是蔡明緯,但蔡林記真正發揚光大是在上世紀的80年代,那時蔡林記已公私合營近20年,被市民認可的風味和口感,是在那時形成的。因此,蔡明緯的技藝,並不能代表市民熟知的蔡林記。
目前官方認定的蔡林記技藝傳人是中國烹飪大師、國家面點評委王永中。昨天,他表示,並非有血緣就是傳人,對蔡漢文號稱蔡林記傳人,他不予認同,他將維權。
蔡林記悲喜大事記
2001年,作為國企的蔡林記舉步維艱。為了解決職工的醫療、退休工資等問題,當時的蔡林記負責人與一家名為富士德的公司籤訂了6年的品牌租賃協議。
富士德公司在拿到品牌租賃權後,大力發展加盟店,幾乎是只要給加盟費,就能叫「蔡林記」。不到一年,僅武漢就開出200家蔡林記加盟店,大街小巷都有。
2003年,危機出現,蔡林記熱乾麵加盟店當年垮掉100多家。隨後兩三年,即便富士德不再收加盟費,也沒人願叫蔡林記。接著,江漢路改造,蔡林記本部搬遷,蔡林記就這樣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2008年,負債纍纍的蔡林記才完成改制,可以說是武漢老字號中最晚的一個。由於前期蔡林記品牌被嚴重透支,第一家店的選址十分謹慎。」蔡林記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向陽說,當時花了大價錢盤下了戶部巷的店面,請回了原來蔡林記的老師傅,還建了廠,從軋面到醬油、芝麻醬等,全部是自己生產。這樣才讓武漢人吃出了以前熱乾麵的味道。
「目前,蔡林記最大一家店開在武昌彭劉楊路上,除了熱乾麵,還賣炒飯、蓋澆飯等快餐,全天營業15個小時。可以說,是全新的經營模式造就了蔡林記的成功復出。」張向陽說。
「老蔡林記」計劃打擦邊球
蔡漢文曾多次稱,願免費奉獻祖傳的秘方和製作工藝,但鼎金耀公司註冊了「蔡明緯」商標後,送給了蔡漢文「老蔡林記店」5%的股權,價值約30萬元。
在鼎金耀公司眼裡,蔡林記是個金字招牌。武漢人知道蔡林記,並不知道蔡明緯。於是,在獲得了蔡明緯商標權後,鼎金耀公司又申請註冊「老蔡林記」服務類商標。
昨天,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曾陸石坦言,打這個牌子就是個擦邊球,他們也沒把握能申請得到。但若蔡林記找他們打官司,他們準備奉陪5年,並有信心在5年裡借老蔡林記的名聲,把「蔡明緯」做響。
蔡林記張向陽則表示,隨著房租、人工、水電的上升,每碗價格僅僅只比路邊攤貴出5角錢的蔡林記熱乾麵,利潤十分有限。若成本控制上稍有失誤,就會造成虧損。因此,商家如果為了追求利益,品質恐難保證,蔡林記品牌將面臨二度傷害。
據蔡林記出具的文件顯示,該公司已獲得了「蔡林記」17類商標使用權。張向陽說:我們將多渠道維權,不會讓人揩油那麼久。
記者王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