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老蔡林記」開張 採用白色芝麻醬叫板蔡林記

2020-12-23 荊楚網

楚天都市記者郭姍姍/圖

 

  「老蔡林記」開張叫板蔡林記

  雙方皆稱自家最正宗 芝麻醬一家黑一家白

  始於1928年的武漢蔡林記熱乾麵,製作工藝去年被列為湖北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昨天,在漢口江漢路步行街上,開出一家「老蔡林記」。該店認為,「非遺」保護的熱乾麵製作工藝,並非正宗。

  新老蔡林記叫板

  昨天,記者在這家名為「蔡明緯老蔡林記」的店內看到,隨處可見「熱乾麵創始人蔡明緯」字樣,以顯示其熱乾麵之「正宗」、「嫡系」。該店由鼎金耀公司投資,熱乾麵是以蔡林記熱乾麵創始人蔡明緯的兒子提供的秘方和工藝來製作的。麵條的軋制、撣面採用特殊工藝,與其他蔡林記店最大的不同是,採用白、黃芝麻配比研製的白芝麻醬,而非黑芝麻醬。因為蔡明緯當年用的就是白芝麻醬。

  對此,蔡林記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向陽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爭論,麵條是否正宗,應該由市場來決定。蔡林記一天一家店可賣出5000碗熱乾麵,足以證明自己的正宗。目前,武漢有18家蔡林記店。

  張向陽說,蔡林記的創始人是蔡明緯,但蔡林記真正發揚光大是在上世紀的80年代,那時蔡林記已公私合營近20年,被市民認可的風味和口感,是在那時形成的。因此,蔡明緯的技藝,並不能代表市民熟知的蔡林記。

  目前官方認定的蔡林記技藝傳人是中國烹飪大師、國家面點評委王永中。昨天,他表示,並非有血緣就是傳人,對蔡漢文號稱蔡林記傳人,他不予認同,他將維權。

  蔡林記悲喜大事記

  2001年,作為國企的蔡林記舉步維艱。為了解決職工的醫療、退休工資等問題,當時的蔡林記負責人與一家名為富士德的公司籤訂了6年的品牌租賃協議。

  富士德公司在拿到品牌租賃權後,大力發展加盟店,幾乎是只要給加盟費,就能叫「蔡林記」。不到一年,僅武漢就開出200家蔡林記加盟店,大街小巷都有。

  2003年,危機出現,蔡林記熱乾麵加盟店當年垮掉100多家。隨後兩三年,即便富士德不再收加盟費,也沒人願叫蔡林記。接著,江漢路改造,蔡林記本部搬遷,蔡林記就這樣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2008年,負債纍纍的蔡林記才完成改制,可以說是武漢老字號中最晚的一個。由於前期蔡林記品牌被嚴重透支,第一家店的選址十分謹慎。」蔡林記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向陽說,當時花了大價錢盤下了戶部巷的店面,請回了原來蔡林記的老師傅,還建了廠,從軋面到醬油、芝麻醬等,全部是自己生產。這樣才讓武漢人吃出了以前熱乾麵的味道。

  「目前,蔡林記最大一家店開在武昌彭劉楊路上,除了熱乾麵,還賣炒飯、蓋澆飯等快餐,全天營業15個小時。可以說,是全新的經營模式造就了蔡林記的成功復出。」張向陽說。

  「老蔡林記」計劃打擦邊球

  蔡漢文曾多次稱,願免費奉獻祖傳的秘方和製作工藝,但鼎金耀公司註冊了「蔡明緯」商標後,送給了蔡漢文「老蔡林記店」5%的股權,價值約30萬元。

  在鼎金耀公司眼裡,蔡林記是個金字招牌。武漢人知道蔡林記,並不知道蔡明緯。於是,在獲得了蔡明緯商標權後,鼎金耀公司又申請註冊「老蔡林記」服務類商標。

  昨天,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曾陸石坦言,打這個牌子就是個擦邊球,他們也沒把握能申請得到。但若蔡林記找他們打官司,他們準備奉陪5年,並有信心在5年裡借老蔡林記的名聲,把「蔡明緯」做響。

  蔡林記張向陽則表示,隨著房租、人工、水電的上升,每碗價格僅僅只比路邊攤貴出5角錢的蔡林記熱乾麵,利潤十分有限。若成本控制上稍有失誤,就會造成虧損。因此,商家如果為了追求利益,品質恐難保證,蔡林記品牌將面臨二度傷害。

  據蔡林記出具的文件顯示,該公司已獲得了「蔡林記」17類商標使用權。張向陽說:我們將多渠道維權,不會讓人揩油那麼久。

  記者王丹妮

相關焦點

  • 武漢熱乾麵江湖:從蔡林記一家獨大,到群雄逐鹿
    至此,繼持有商標的蔡林記與對老配方改良基礎上的麥香園之後,19歲的漢陽小夥羅思偲奪冠,街頭巷尾派正式登上了武漢熱乾麵的舞臺,官方視野下,熱乾麵呈現了三大流派。2014年7月,第四批國家級非遺推薦名單公布,武漢熱乾麵遺憾落選。蔡漢文說,正宗蔡林記熱乾麵應是「黃而油潤、香而鮮美」,目前持有「蔡林記」商標的蔡林記商貿,「明顯不符合正宗特點,僅有商標而已」。
  • 走進武漢熱乾麵江湖:兩家蔡林記的交鋒,誰對誰錯?
    自此,蔡林記「再也沒有人理我……」這讓蔡漢文百思不得其解。在張向陽和王永中接手經營蔡林記兩年後,蔡漢文質疑蔡林記的黑醬滷水面並非正宗的蔡林記熱乾麵,並在報紙上公開蔡氏祖傳熱乾麵配方,並面向全國徵集傳承人。其這一批徵集的弟子,就有李亞娟(創立麥香園)和曾凡名(創立曽麻子)等。他夢想著還給武漢人一碗老蔡林記的熱乾麵的味道。
  • 30多家蔡林記相繼復工,一天賣出3萬多碗熱乾麵
    現代快報訊(特派記者 侯天卉 於露 / 文 顧煒 顧聞 / 攝)隨著疫情得到控制,無疫情小區陸續解封,武漢人過早的樂趣又回來了。蔡林記作為武漢過早的老字號之一,3 月 23 日開始恢復線上接單。目前,已有 30 多家門店相繼復工,一天賣出 3 萬多碗熱乾麵。
  • 蔡林記、四季美、老通城、汪玉霞……
    湖北省非遺項目、蔡林記熱乾麵製作技藝傳承人王永中身著廚師裝,重上操作臺,撣面、調味、撒蔥花一氣呵成。 和蔡林記一樣,在武漢,傳統醫藥、傳統美食類非遺項目經過時間的積澱,滋養出一批獨具魅力的老字號品牌——葉開泰、四季美、老通城、汪玉霞等,至今仍在武漢人的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它們歷經百年傳承、抗過疫情衝擊,與城市一同復甦,展現出強韌的生命力。
  • 武漢熱乾麵江湖:熱乾麵,到底是黑色的,還是黃色的?
    在張向陽和王永中接手經營蔡林記兩年後,蔡漢文質疑蔡林記的黑醬滷水面並非正宗的蔡林記熱乾麵,並在報紙上公開蔡氏祖傳熱乾麵配方,還面向全國徵集傳承人。其這一批徵集的弟子,就有李亞娟(創立麥香園)和曾凡名(創立曽麻子)等。他夢想著還給武漢人一碗老蔡林記的熱乾麵味道。
  • 有蔡林記熱乾麵、精武鴨脖還有梁子湖大河蟹,武漢14區負責人10日...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榮海蔡林記熱乾麵、精武鴨脖子、梁子湖大河蟹、網紅零食……總有一樣適合你,等你下單。5月10日起至5月26日,武漢將開展「百星·百億助力武漢」直播公益活動。5月10日下午,武漢14區負責人將化身「主播」做客直播平臺帶貨。
  • 武漢頂級吃貨的攻略:熱乾麵絕對不是蔡林記,小龍蝦也不是峇里!
    說武漢是交通樞紐一點都不誇張,大家看下高鐵線路圖就會發現,武漢才是高鐵樞紐的中心。不過這個我們不談,我只想分享在在武漢生活的那幾年的美食體驗!說到武漢,很多人第一印象是黃鶴樓(不過這裡我要黑下黃鶴樓!黃鶴樓早就毀了,現在的黃鶴樓是1985年重建的,關鍵是全部重建!連地址都不在遠處了!身邊幾個武漢朋友都說從小到大都沒去過黃鶴樓~這個門票錢70塊也夠高的,但是真心沒什麼去的必要!)
  • 武漢大力發揚過早文化,不只有蔡林記,早餐網點接近五萬戶!
    武漢特有的「過早」文化源遠流長,武漢市的小吃網點大致可分為五個類別。同時,早餐經營連鎖企業、連鎖便利店、老字號企業的蓬勃發展為我市早餐服務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如:Today便利店目前在我市擁有網點350多家;中百羅森200多家;常青麥香園以服務社區為主、以「小而美」為特色、以中央配送中心為支撐布局全市,擁有直營店50多家、加盟店近1000家;蔡林記擁有網點50多家。
  • 52家湖北老字號名錄一覽表,吉慶街如何匯聚武漢小吃四大天王?
    武漢最有名的一條小吃街是哪條街?關於這個問題,想必大多數遊客都會想到戶部巷。但在老武漢人眼裡,吉慶街才是他們去的地方。在過去的30年來,暮色下的吉慶街,不僅有地道風味,還有民間藝人,是一條可以宵夜靠杯(靠杯,夏天晚上,武漢人們在路邊小店喝酒,常吃臭乾子,毛豆,蝦子,喝啤酒等。人們把這種小店叫靠杯)的排檔夜市。
  • 不妨看看蔡林記和咖啡之翼
    01   智能自提櫃代表:蔡林記   打造華中首家智慧餐廳,首月坪效提升25%   蔡林記作為湖北老字號小吃品牌,自從搭上了零售化的智慧快車,又煥發出新活力。   去年7月份,蔡林記與口碑打造的華中首家智慧餐廳,在武漢積玉橋店正式營業。在蔡林記積玉橋店內,一排整齊的紅色柜子極具吸引力,它就是智慧餐廳不同於傳統餐廳的關鍵硬體——智能取餐櫃。
  • 武漢人愛吃熱乾麵的由來
    說到武漢,人們都會聯想到熱乾麵,為何一碗平常的面如此深入人心,這得從熱乾麵的由來說起,相傳有這麼一個故事,在20世紀20年代初,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食販,在長堤街關帝廟一帶靠賣涼粉和湯麵為生。上個世紀20年代末,一位名為蔡明緯的油麵師傅創辦了第一家熱乾麵店在漢口滿春路開張營業,因門前兩顆蔥鬱的大樹,取名「蔡林記」,寓意生意興隆,財源茂盛。1955年,蔡林記由私營改造成公私合營企業,店面擴大後生意蒸蒸日上。1966年起,蔡林記由公私合營轉為國有國營,公司的發展更上一層樓,每天烹製熱乾麵可達1.2萬人份。
  • 武漢蔡林記、時裝秀烤肉...該下手了!
    >  武漢老字號  終於來莊裡了  國際莊新店來了  正宗的武漢蔡林記終於來莊裡了,作為武漢的老字號,大熊去武漢的時候就饞的不行。  這家烤肉店整體裝修都是白色,恰恰印證了這家店的名字,好白!裝修燈光,都真的超有逼格!
  • 關注|2020武漢「非遺秀」雲端綻放,風靡武漢的非遺項目都在這裡了
    //蔡林記開發鮮食版熱乾麵,推陳出新就是最好的傳承1928年,第一家「蔡林記」在漢口滿春路開張了,從此成為武漢人離不開、放不下的那一口味道。△// 王永中,蔡林記熱乾麵製作技藝傳承人。2月初,蔡林記熱乾麵製作技藝傳承人王永中發布了一條在家下熱乾麵的微博,雖然並未註明身份,仍吸引10萬人閱讀。
  • 武漢人過早有點不一樣,不挑油條和豆漿,最愛熱乾麵和蛋酒
    武漢稱吃早飯為過早。為什麼武漢人把早餐叫做「過早」呢?原來,道光時的漢口人,早上要吃兩回東西,一是過早,一是吃早飯。所謂過早,是早晨起床後隨便吃一點,壓壓餓氣,不必吃飽。等到吃早飯,再吃飽不遲。「一頓狼餐飯可忘」的飯,所指就是「早飯」。老漢口人早晨要吃兩回東西,是不是窮講究,不嫌麻煩嗎?
  • 汕頭華圖五一勞動節豪禮抽獎_40份蔡林記武漢熱乾麵等你來贏
    汕頭華圖五一勞動節豪禮抽獎_40份蔡林記武漢熱乾麵等你來贏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汕頭華圖五一抽獎活動,廣東公考備考資料,廣東公務員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這幾樣小吃沒吃過,就枉來武漢了!
    多年前,有人評出武漢八大名小吃,有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四季美的湯包、蔡林記的熱乾麵、順香居的燒麥、福慶和的牛肉豆絲、小桃園的煨湯、田啟恆的糊湯粉、謝榮德的面窩。其中老通城、小桃園、蔡林記、四季美合稱武漢「四大名小吃」,是武漢人過早的首選。但現在,這些武漢的小吃,又有很多後來居上的品牌,如戶部巷的石婆熱乾麵、徐嫂糊湯粉,還有漢口的嚴老么(嚴氏)燒麥、三鮮豆皮,都是武漢市民的最愛。
  • 吃遍武漢,吃,別停下!九省通衢美食,帶你感受味道武漢!
    而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介紹是——武漢!武漢作為長江內河航運重要城市,也作為中國內陸的重要交通樞紐,有著「九省通衢」的美名。在這裡,國內不同省份的文化交融,結合上武漢人本身的風俗習慣,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文化和飲食習慣。武漢的美食自然也兼具了各地區的優點。
  • 第一次去武漢的小吃記
    去武漢除了賞花,一定要在當地嘗嘗美食,作為一個第一次去武漢的外地人,什麼都想嘗嘗,只恨自己的胃太小!小吃街:武漢有「過早戶部巷,宵夜吉慶街」的說法,其實還有別的小吃街,時間太短就去了這兩個。戶部巷人特別多,基本都是外地人,就在黃鶴樓旁邊,離江邊也很近。吉慶街是晚上去的,在漢口老租界那邊,所以周邊的洋房也挺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