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屆熱乾麵大賽,街頭巷尾派登上舞臺
儘管蔡林記順利實現了「改弦更張」,但其口味卻一直為武漢本地人詬病。在兩屆熱乾麵大賽中,蔡林記的表現要人看不懂。
2013年9月15日,由武漢晚報和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旅遊局、市餐飲協會共同舉辦的「尋找武漢味道」首屆熱乾麵PK賽,經過專家評審團的評選,戶部巷蔡林記熱乾麵、歡豔熱乾麵、多福路李記熱乾麵、家上佳熱乾麵、胖姐早點店、熙隆麵館、李記傳承熱乾麵、戶部巷石記熱乾麵、鵬記熱乾麵江漢店、面媽媽熱乾麵獲得了十佳熱乾麵館的稱號。
據當年媒體報導,參賽現場有意思的是,第17個出場的常青麥香園礄口熱乾麵館意外落榜,原因是有專家評委認為其「口感偏辣」,還有專家評委在對其配料進行檢查時,將「蘿蔔根須」認為是「疑似不明物質殘留」。
剛剛被評為「中國十大麵條」,第18家參賽店戶部巷蔡林記一出場,其主打的黑芝麻醬熱乾麵就被專家稱讚為「正本清源」,最終以95.7分奪得當天最高分,被評為最高人氣店。
2014年,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武漢晚報、武漢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看看湖北網、漢網、武漢電視臺影視頻道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武漢熱乾麵大賽。7月24日,經過兩個月的實地探訪,69家進入初賽的熱乾麵門店,有49家被淘汰出局。經過評審,20家門店獲得了決賽權,其中蔡林記未在其列。
8月6日,10強PK賽在中南博客美食廣場舉辦,不設專家評審團,由市民組成的大眾評審團來投票,半決賽採取投票賽制,投票結果:
第一名常青麥香園,28票。
第二名漢味老蔡熱乾麵,26票。
第三名李明增麵館,24票。
第4名老沈麵館23票、武漢楚街一品23票。
第5名球場路熱乾麵21票。
第6名鄒記熱乾麵19票、搞碗面熱乾麵19票。
第7名面媽媽18票、漢陽羅氏熱乾麵18票。
第8名鵬記熱乾麵17票、漢陽袁記熱乾麵17票
另5個參賽店家,獲得了「特色」店家的稱呼:三毛熱乾麵、天天紅油趙師傅熱乾麵、漢味源熱乾麵、順香麵館、常青花園潘氏熱乾麵。
2014年9月21日,第二屆熱乾麵大賽在湖北武漢漢口在後湖和諧大道後湖印象餐館舉行最後一輪決賽,採取盲測打分賽制,比賽結果:
漢陽羅氏熱乾麵獲得冠軍;
李明增麵館獲得亞軍;
球場路熱乾麵獲得季軍;
常青麥香園最具人氣獎;
漢味老蔡熱乾麵、面媽媽等7家熱乾麵館躋身十強。
至此,繼持有商標的蔡林記與對老配方改良基礎上的麥香園之後,19歲的漢陽小夥羅思偲奪冠,街頭巷尾派正式登上了武漢熱乾麵的舞臺,官方視野下,熱乾麵呈現了三大流派。
2014年7月,第四批國家級非遺推薦名單公布,武漢熱乾麵遺憾落選。蔡漢文說,正宗蔡林記熱乾麵應是「黃而油潤、香而鮮美」,目前持有「蔡林記」商標的蔡林記商貿,「明顯不符合正宗特點,僅有商標而已」。
2015年9月,《十二道峰味》中,為代表武漢熱乾麵參加一城一味PK大賽時,蔡林記王永中親自下場參賽,卻敗給第二屆武漢熱乾麵大賽第七名面媽媽熱乾麵。
至此,熱乾麵的好吃與否,不再僅僅是憑藉一塊招牌,更何況這塊招牌在大眾眼裡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順」,而是在於味道本身,在於舌尖的真實體驗。人的嘴巴是最實誠的!
2.熱乾麵的第三代與第四代傳人
2010年,蔡明緯百年誕辰,蔡漢文決定將熱乾麵家傳配方公布於世,尋找繼承人。
蔡漢文先生之徒之孫開設或者有關聯者,主要有四家,即常青麥香園、蔡明瑋、曾麻子與蔡漢文。
具體來說,這幾家建立在老蔡林記的配方基礎上。
常青麥香園,李亞娟創立。2010年以前常青麥香園創始人李亞娟女士一直在做自己的美食館。一次機緣巧合,拜師蔡漢文老先生。
蔡明偉百年誕辰之際,蔡漢文老先生收了李亞娟為嫡傳弟子,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家傳「真經」——「真材實料,精工細作」,傳授給了她,李亞娟也成為熱乾麵創始人的第三代傳人。
李亞娟表示,蔡林記商貿公司曾在多個場合「建議」她不要使用「武漢熱乾麵第三代嫡傳人」的名號,但李亞娟認為,自己確實是簡稱「蔡林記」第三代傳人,並經過了武漢市公證處公證,「為何不能使用?」
在武漢,麥香園屬於武漢熱乾麵連鎖店中擴展速度最快者。可能因為步子太大,2018年9月12日,漢口火車站附近麥香園一起「地撣面」事件,將麥香園推到了風口浪尖。不過,麥香園迅速處理了,並聲稱「該員工為待訓員工,目前已被停崗。」繼而,迅速發表聲明,表示道歉,平息了這一事件。
蔡明緯熱乾麵,前身為老蔡林記麵館。2013年,湖北鼎金耀餐飲服務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漢平與蔡漢文協同於漢口復立蔡明緯老蔡林記麵館。此次合作,蔡漢文因配方和工藝入股而獲得「老蔡林記」5%的股權,價值約30萬。
2014年,公司向中國商標局申請取得「蔡明緯」的商標權。湖北鼎金耀餐飲服務管理有限公司主頁顯示,其前身是武漢金韓宮酒店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於2006年5月在江漢路商圈創立,是一家從事食品加工、餐飲服務及加盟服務的多元化產業公司,旗下有「金韓宮」、「蔡明緯」等多個品牌。
面對「老蔡林記」(蔡明瑋)帶來的威脅,張向陽揚言說:「我們將多渠道維權,不會讓人揩油那麼久。」鼎金耀負責人曾陸石則放話:「如果蔡林記找我們打官司,我們準備奉陪5年。」兩方互不相讓,視同水火。
2013年至2014年,熊某在武昌區、東西湖區、礄口區共開了4家蔡明緯風味餐廳,其店鋪招牌、店內宣傳廣告以及一次性杯、碗具等處均使用「老蔡林記」標識。其後,蔡林記果斷開火維權,將其告上法庭。對此,武漢市中級法院公開宣判,一審判決被告熊某所有的4家標有「老蔡林記」標識的店鋪,需向原告蔡林記公司支付賠償金51萬元,以及為制止被告侵權支出的合理費用80321元。
此後,兩者陷入了多年不息的官司中。
曾麻子,創始人曾凡明,武漢聚森園飲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辦人。2009年,蔡漢文和蔡明斯先生面向社會公開收蔡氏熱乾麵第三代傳承人,其中就有曾凡明先生。
蔡漢文,由蔡漢文之孫蔡大森創立,是為熱乾麵第四代傳人。蔡大森聲稱,蔡漢文熱乾麵用其爺爺的名字命名,就是想回歸到傳統老味道。
在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時候,記者提問,什麼是小時候的熱乾麵味道?蔡大森表示,從小就在家裡吃爺爺、父親親手下的熱乾麵,講究的是面要足量、有蛋清,一勺子重約三錢的香油要真實的小磨香油,芝麻醬要用正宗的白芝麻做的黃色芝麻醬,蘿蔔丁要採用純天然胡蘿蔔醃製(無任何添加劑)後陰乾,入口水分十分充足,散發著一股自然的玫瑰清香。
要人稱道的是,蔡大森還自己種植了一片芝麻地。豐收後,將芝麻翻炒,過石磨「冷磨出醬」,再加入80度的開水,用大鍋左右搖晃,取浮在表面的一層油為小磨香油。芝麻醬製作同樣採用「冷磨出醬」,使芝麻香被緊緊鎖住,加以小磨香油按嚴格比例調製,製作出的芝麻醬香濃爽滑,不澀喉,飄香四溢。
3.蔡漢文的去世與蔡林記的固執
前兩年冬天,有幸吃過蔡老生前做過的一碗熱乾麵,他選用的是陳克明的鹼水面下面。當時老人家的手腳已經不太麻利,撣面時面偶爾撒在外面,加佐料時候似乎忘記了放鹽。等到忙活好,他邊讓我們趕緊品嘗,邊向我們致歉。那碗面,可真是香啊!麵條是黃澄澄的,比市面上的熱乾麵細一點。加了黃芝麻醬與小磨香油,香氣四溢。還有蔡老醃製的黃陂老家的胡蘿蔔丁,有甜甜的玫瑰香。這碗面,看似至簡,卻天地大美。
天不假年。武漢熱乾麵創始人蔡明緯長子——蔡漢文,於2017年8月10日6點30分在家仙逝,享年82歲。麥香園、蔡明瑋、曾麻子等熱乾麵名店紛紛發文表示懷念,還送了大花圈到蔡老家,這其中似乎不包括蔡林記,那個蔡家人創立的熱乾麵名店。
「正宗的熱乾麵應該用芝麻醬,黃色的,要用好麻油調!絕非是黑芝麻醬。」蔡漢文的聲音還在迴蕩。
記得蔡老生前曾經跟老姬算過一筆帳,如果選用低轉石磨芝麻醬和水代法麻油,每碗熱乾麵成本大約會增加五毛左右,就這五毛錢成本讓市面上的熱乾麵都不達標。
值得慶幸的是,至2019年,蔡漢文門下弟子在短短十年間,熱乾麵連鎖麵館開設已逾1500餘家,其中常青麥香園1100多家、蔡明緯400多家、曾麻子100多家。而號稱百年實則不到百年的蔡林記,現在共一百多家。
2013年,張向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中式快餐相比于洋快餐最大的瓶頸,就是標準化。目前老字號蔡林記找到了一條自己的發展之路。未來幾年,老字號蔡林記將進一步創新工藝,提高標準化。」張向陽稱,未來蔡林記會嘗試把熱乾麵這個產業鏈進行延伸,把品種,以及產品鏈拓寬,豐富產品品類,讓蔡林記將來成為漢味小吃領軍品牌。同時半成品面、醬、調料等銷售渠道,逐步向終端超市拓展。
如今,七年後,新蔡林記實現了轉身,全國已有門店100多家,門店遍布湖北省。同時,蔡林記在河南、山西、江西、山東等多省發展門店十餘家。在網絡平臺上,還一度還創下了熱乾麵10萬包的日銷量紀錄。
然,張向陽與王永中在推動蔡林記起死回生後,對於黑芝麻醬熱乾麵的口感問題,卻始終沒有解決。
2020年4月24日上午,因為疫情的特殊情況,北京知產法院採用線上開庭的方式,對文字「蔡明緯」、「蔡林記創始人」及圖形三部分要素構成的訴爭商標三起案件展開了審理。最終判決,被告(蔡林記)關於三案訴爭商標與各引證商標分別構成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的結論正確。原告(蔡明瑋)關於其股東蔡漢文系蔡明緯之子因而有權使用含有「蔡林記」文字商標的主張,缺乏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在商標權的保護方面,蔡林記又一次擊敗了蔡明瑋。
時至今日,對於外界的紛紜質疑,蔡林記官網依然巋然不動地聲稱,蔡林記憑藉百年積澱的文化底蘊,堅持「傳承百年老字號,創造精品蔡林記」的經營宗旨,承擔起百年老字號新的使命,發展現代與傳統融洽結合的戰略模式,打造一個多元化、規模化、現代化的美食王國,抒寫著更為華麗的篇章!
對於一系列武漢老字號的生死,武漢資深餐飲評論員萬傑民曾稱,「總有人會傍名牌,其背後深層次的動機是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經濟利益。真不知道這是振興名牌還是蠶食名牌。」
關於老字號的改革,早有媒體評論指出,一個方面,品牌不能迎合市場年輕化的趨勢,決策者的市場意識不強,固步自封,對於市場上的變化沒有預先的應對措施。另一個方面,「老字號」的傳人們自身也不對祖先的遺產有足夠的重視和激情,往往另謀職業,「老字號」的產權往往不在創始人家族的手中而被別的企業所濫用,「老字號」也就變成了名存實亡的空殼招牌,沒了精髓。
蔡林記屬於哪一種類似的老字號呢?就由眾人評說吧!是誰說得來著,有些人是不懂裝懂,有些人則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後浪推前浪,群眾的眼睛依舊是雪亮的。
(參考楚天都市報、湖北日報、新楚商、長江日報、武漢晚報等)
作者:舒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