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院長女兒三年級發表腫瘤論文,科研界:這是對科研人員的侮辱

2020-08-26 思維君

近日,武漢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論文獲獎事件引發網民關注。

目前此事件共有四組參與方在進行輿論互動,分別是:

1,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

2,網民群眾

3,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

4,科研界知情人員


此事件可分為3個階段:

階段一:網民群眾與武大院長進行輿論戰

在昆明小學生獲獎醫學論文被指出涉嫌造假後,有網友發現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五年級和三年級的 「李X怡」 和 「李X卿」 也因一項 「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 獲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而後,有網友指出這兩名小朋友的父親是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而孩子的指導老師:湖北省人民醫院實驗技術員王茜正是他們老爸的屬下。王茜還是李紅良領導的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成員。

因此,網友質疑李紅良女兒獲獎論文涉嫌造假,而李紅良則發表聲明進行反駁。

李紅良稱:其沒有參與女兒們的實驗,而是由孩子媽媽的朋友(王茜)全程指導完成,他認為「這次研究、申報都是符合規範的」,並且懇請網友不要傷害孩子。

李紅良

階段二:武漢科協聲明實驗沒有任何問題

7月16日下午,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對此事件進行調查。

7月17日,武漢科協表示:專家組按照分別審核、集中評議的原則,一致認可《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等科技創新成果作品,並建議推薦參加省級競賽。

在武漢科協聲明發出後,網民群眾們並沒有打消疑慮,但是在涉及實驗技術方面,又拿不出可靠證據。

階段三:科研界人士發聲:絕對涉嫌造假

目前,科研界對於實驗涉嫌造假的證據共有2個,分別是:

1,小學生不可能有從事該論文實驗的資格:

具相關人員介紹及中南大學官網信息顯示:湖北省從事動物實驗操作者需要接受實驗動物從業人員培訓蓋達組織的公益性培訓,並通過理論考試與操作考核拿到上崗證後才能得到實驗資格。

其中理論考試內容多為大學基礎課程,而至於實驗考核,「三年級小學生連最基本的抓取老鼠的操作考核都不可能完成。」一名科研人員如此評論道。

因此,在沒有上崗證的前提下,這兩名小學生根本就沒有從事此實驗的資格。

2,此實驗難度遠超小學生能力水平

相關科研人員介紹,此實驗步驟非常繁瑣複雜,涉及的知識量很大,而且整個實驗的試驗周期很長,整個實驗下來,一個碩士研究生大概也需要兩個月時間才可以完成

而且,腫瘤實驗需要從小鼠體內取出腫瘤,這一操作就連碩士研究生也很難掌握,新手的成功率更是微乎其微。

因此,宣稱兩個小學生可以自主完成如此難度的實驗,絕對是對科研人員的侮辱。


至此,四組參與方已劃分為兩大陣營,而事件還遠遠沒有結束。

事件最終結果預測

李紅良等與網民群眾、科研人員在網絡上進行的輿論戰已經呈現一邊倒的趨勢,在科研人員拿出強有力的證據後,李紅良等在輿論場上已經輸了。

在這場輿論中你看好哪一方呢? 單選
0
0%
李紅良和武漢科協
0
0%
網民及科研人員

點擊關注查看投票結果哦!

相關焦點

  • 武大基礎醫學院長之女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
    近日,繼昆明六年級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全國獎項,武漢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根據官方資料顯示,兩人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她們主要探索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抗腫瘤效果。首先醫學動物實驗並沒有官方所說的那麼簡單,其次依據《醫學實驗動物管理實施細則》,從事醫學動物實驗的工作人員必須持證操作!兩個小朋友有證嗎?另外,這兩個小孩進實驗室使用實驗動物,使用實驗室的各種設備,有沒有繳費?
  • 父親學術不端,女兒論文起疑,兩所大學同時開始追查
    呂翔在舉報材料中提及,張裕卿曾經很多次把自己所帶研究生做出的科研成果和論文加以修改,隨後以自己女兒張絲萌的名義發表,共涉及七篇論文。七篇論文是什麼概念?這個數量已經超過了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對於博士畢業的要求。通過中國知網的檢索,可以查到張裕卿與張絲萌為共同作者的論文的確有七篇。
  • 武大這個「科研少年」真不凡:13篇SCI論文,累計被引上千次
    他的科研道路開始得很早,高中時就立志要在醫學材料上做出突破;大一開始每天堅持閱讀英文文獻;大二獨立主持課題;大三時就在材料化學領域頂級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目前他已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ACS Nano等期刊上發表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SCI論文13篇,相關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內外權威媒體的報導。
  • 中國科研人員用中文發表論文是責任也是義務
    從近期公布的相關數據來看,中國目前的學術水平、論文數量顯然已經提高不少,尤其是「模仿和跟蹤」國際學術發展的方面,進步很大。我們正在從世界科研跑道上的「觀眾」逐步成為「跟跑的運動員」,個別科學家也許已經認為自己是「領跑者」,我們會不會在眾多科研領域成為「領跑者」呢?
  • 論文造假成為日本科研界一大問題
    最新一起論文造假醜聞來自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領銜的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論文造假已成為日本科研界一大問題,嚴重損害日本科研信譽。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是日本乃至全世界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研究的重要機構。
  • 小學生發表基因論文只是用實際行動揭開我國科研圈黑幕的冰山一角
    今天從小學生搞科學論文說起,和大家揭露科研圈的黑幕12歲的我小學六年級,可能在和小夥伴打桌球,玩水滸卡片,第一次玩windows 98裡的小遊戲,跳橡皮筋。。。剛好我也曾經在分子生物學方面搞過一段時間科研,我覺得這篇論文級別差不多要在碩士和博士論文之間,難度並不小,也就是說,如果是單獨完成或者二作,碩士可以畢業了,準備申請博士。。。
  • 這四家醫院科研為啥這麼牛?院長們公開答案了
    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每年根據前一年發表的高質量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排名全球所有科研機構和大學院校。近日公布的結果顯示,中國醫學院進入前100名的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以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而這四家醫院的科研水平為什麼這麼厲害呢?請在文中找答案!
  • 他發表SCI論文4篇,從武大保研北大:學習科研很重要,娛樂也重要
    曾獲國家獎學金、甲等優秀學生獎學金等獎學金及「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參加第三屆「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獲校三等獎;科研工作上,曾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SCI期刊上參與發表四篇論文。
  • 青島大學4篇論文嚴重不端被撤!校方:將對涉事科研人員記過處理
    ,並已將結果上報上級部門,將對涉事教學科研人員做出記過處理。今年以來,青島大學已有4篇腫瘤研究學術論文陸續被撤回。青島大學藥學院兩名科研教學人員共同發表研究,發現通過下調CIP2A顯示出FL118對CRC的抗腫瘤作用,從而增強了PP2A的活性。
  • 科研學霸:發表SCI論文19篇,參編書籍9部,收到名校博士學習邀請
    在重醫求學的日子裡,他紮根學術,注重科研思維的培養,兼顧臨床與科研,在導師的培養和團隊的激勵下發表論文22篇,其中SCI論文19篇,總影響因子182.5分,參編書籍共9部,收到德國紐倫堡大學博士階段學習邀請!
  • 好的科研論文題目,需堅持「三要」和「五不要」
    這是學術圈最有名的兩句話。說出了 「發表」 和 「發表後閱讀」 的重要性。論文是知識的載體,發表出來,成果才能被承認。而發表論文的目的是交流,只有被閱讀及引用,論文才有價值。 但是隨著投稿論文數量的急劇增長,論文如何吸引到編輯的注意,從而通過初審進入到同行評議;以及發表的論文如何吸引更多人的關注,成為作者面臨的重大挑戰。
  • 科技部:獎勵論文發表的高校和科研單位將被處理!
    二、出臺破除「唯論文」的政策文件「唯論文」是「四唯」中最突出的問題,為堅決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引導科研人員注意力從發論文轉到出實績上來、把科技評價的重點從數數量轉到評質量上來,切實為科研人員減輕負擔、擺脫「論文枷鎖」,2020年2月17日,科技部會同財政部出臺《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以下簡稱《破除「唯論文」若干措施》),聚焦國家科技計劃項目
  • 女兒小學拿國獎武大教授,被饒毅質疑學術都沒事,為何4月去3職
    一篇論文剛在《Nature Medicine》發表,李紅良就遭到本校學者舉報,認為其早前發表的兩篇論文實驗部分存在學術造假問題,由此還波及到其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發表的文章,也一併被質疑。武漢大學調查後認為,被舉報的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但論文撰寫過程存在個別疏漏。
  • 本科生參與科研,在SCI二區發表論文,通過科研帶動教學!
    各個高校推薦自己的優勢專業,我們先看看山東師範大學的物理專業,山東師範大學的物理學專業在光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等領域都獨具特色,專業排名也並不弱於國內很多名校,光學是學校發函最早的學科之一,山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的山東省光學與光子器件技術重點實驗室是山東光學與光子器件的重要科研基地和平臺,這裡很多設施都是山東省內僅有的,實驗室在納米光學器件的研究方面,在全國範圍內都是比較領先的。
  • 校方確認李紅良辭去武大院長職務,其述職稱「清白做人、坦蕩...
    多次陷入爭議漩渦後,近日,媒體報導,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已被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以及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職務,並於9月15日主動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 網傳李紅良被武大免去兩職務並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 校方回應:確有此事 9月16日,梨視頻爆料李紅良教授被武漢大學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及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這兩個職務。
  • 追求論文數量的中國科研學者,一篇論文重複發表被期刊發現而撤稿
    剛發表的論文被撤稿近日,甘肅農業大學張文明團隊在《Waste Management》 發表的論文被撤稿,而該篇論文剛剛在2020年5月4日被刊發,通過信息披露來看,該篇被撤稿的論文,期刊編輯給出的理由是重複發表的論文
  • 誰將抗癌科研從小孩抓起?科協覺得科學嗎?
    但,調查之後證實,該小學生的父母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這就不得不讓人們在佩服「學二代」之餘,心生疑惑:如此晦澀的研究科目、如此小的年齡、如此精準的手法、如此卓越的科研能力,該不會是代勞吧?——畢竟,對很多成年人來講,僅僅流暢讀出該校學生的科研論文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百雀羚榮獲美妝界「諾貝爾獎」科研創新金獎
    全球化妝品界有超過700份科技論文提交大會,最終僅60份最有價值的科技論文獲選。其中包括香奈兒、歐萊雅、LVMH、資生堂、寶麗、百雀羚等品牌商,以及巴斯夫、奇華頓等國際化妝品原料公司上臺發表演講。 而百雀羚在本次大會上共發表了兩篇演講論文,三篇海報論文。
  • 西交利物浦大學副教授:發表一流科研論文,只需做到這三點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今年發了四篇頂刊(一流工作的三個特點)》,是西交利物浦大學副教授孟佳寫的,文章總結了發表在頂級期刊論文的套路的3個共同特點,值得分享給大家學習和收藏。第二個特點:一篇論文需要較完整地解決一個科學問題對於每一篇想發表在頂級期刊的論文,其寫作構思和內容,都需要精心設計。基本上要做到較為完整地解決一個科學問題,不要東拉西扯,把無關痛癢的小問題都寫到論文裡。
  • 你知道什麼是科研論文嗎?有沒有快速的發表渠道?
    論文的發表是在一定的科研基礎上,對原有的試驗結果進行梳理、寫作而形成的科研成果的具體體現。發表在期刊上的論文,可以被所有的研究人員看到,這些發表的科研文章又是其他研究者研究的理論基礎,因此科研論文對於促進學術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