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第二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簡稱「智博會」)在重慶開幕,馬雲出席智博會並表示「不應該害怕創新企業變巨頭,應該擔心巨頭不夠創新。」
如何實現創新,目前仍是中國企業發展的一大難點。因此,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創新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他山石專家、以色列創新教父什洛莫·邁特爾認為:創新能力並非是與生俱來的,實際上,大腦可以通過不斷的練習後天獲得這種能力。
什洛莫·邁特爾:以色列創新教父,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教授,以色列理工學院教授、研究數據中心主任,曾為來自40個國家的1000名研發工程師傳授課程;曾與上千位以色列的企業管理者和200家全球公司和初創企業合作。曾任以色列經濟規劃部主任,聯合創辦了行為經濟學發展協會。
什洛莫是以色列創新精神的第一權威,出版包括《創新的基石:從以色列理工學院到創新之國》《創新的天梯》《創新管理》等。目前他的研究集中在盈利性創新——如何把創造力和約束力結合起來,在市場上實現價值,以及培養創意性思維的方法上。
以色列創新教父什洛莫表示,就像健身一樣,大腦也可以通過訓練提高創新能力。大腦由神經元和神經膠質構成,兩種物質互相連接,通過加強或削弱這些連接,大腦的結構可以發生改變,這被稱作「神經的可塑性」。利用這種出色的能力,人們通過學習和訓練,可以改善自己的大腦,使其變得更加靈活。日常的大腦訓練包含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學習」——我們需要無時無刻地學習,從每一個人身上學習,在每一個地方學習,學習所有有價值的事物,以此積累已知的知識和經驗;第二個步驟是「聚焦」——在這個步驟中,你需要聚焦於某個事物,專注於單個問題,並將在第一個步驟中所習得的知識,通過創造性思維進行科學的加工,應用在這個問題上。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反覆進行這兩個步驟,直到你能找到一個強有力的解決方案。
M&M`s是瑪氏公司的一個全球品牌。在開創M&M`s時,創始人弗瑞斯特·瑪氏首先進行了第一個步驟——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他發現,西班牙內戰期間,士兵會在巧克力的表面裹上一層硬糖衣,以此防止巧克力在戰場上融化。瑪氏將這個想法帶回了美國,並開始聚焦於這個想法上。由於缺少強大的執行能力,瑪氏決定與資金雄厚的巧克力製造商好時公司合作,共同將該想法變現。瑪氏和好時先將M&M`s巧克力豆投放於二戰美國戰場上,由於M&M`s巧克力豆不會因天氣炎熱而融化,硬紙筒的包裝又方便隨身攜帶,所以M&M`s巧克力豆迅速成為了美國士兵的必備軍糧,深受歡迎。戰爭結束後,M&M`s巧克力豆又成功打入了甜食糖果市場,一度成為熱賣爆款。之後,M&M`s巧克力豆會經常學習其他產品的優點,在保持自身產品獨特性的基礎上,不斷添加一些創新,由此一步一步成為全球知名品牌。
事實上,創新就是聰明地打破規則。要做到這點,我們首先需要學習規則、了解規則。在學習規則的同時,我們還需要不斷思考該如何打破這些規則,正如戴爾的創始人麥可·戴爾一樣,他在學習如何為每個客戶定製私人電腦時,打破了大規模生產的傳統規則,發明了一種新的生產模式——大規模定製,由此擊敗了IBM。
無論年輕與否,人的一生中,創新能力都始終存在於大腦之中,重要的是我們會不會發揮出這種能力。而創新的過程其實就是突破已有的傳統、成為原創的過程,因此,創新是一個獨具個性、非常私人化的事物。想要做到創新,就需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剖析真正的自己,讓自己的激情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以上內容來源於《Shlomo Matial: The angel who wanted orange espresso》, 他山石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