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天沒有排便了,
是不是生病了?」
「我每天大便兩三次,
算腹瀉嗎?」……
生活中,我們總覺得一天一次大便才是正常的,如果一天中我們多次排便或者沒有排便,就會心裡開始恐慌,覺得自己生病了。
那麼,一天幾次大便和一天一次大便,到底哪個更健康?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天幾次大便,才算正常。
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於三次,並且排便費力,每次排便量少,便便硬成塊;腹瀉患者每日排便次數增多,遠超平時,並且便便中水分增加,像水一樣,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血、黏液,常有大便急迫、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
綜合上面所說的,我們能得出,當便便頻率在每周三次到每天三次之間時,不會讓我們感到不適,可以看成正常排便。
但是,有些人為了減肥,吃減肥藥或促進消化的藥物,也會造成一天多次排便的情況,所以便便的頻率並沒有那麼重要。
一天一次的大便雖然最理想,但不意味著最健康,人的個體之間有差異,身體的健康與否要看大便的頻率是否適合自己。
若要分辨自己是否生病,應該從大便的顏色、性狀等方面綜合考慮。
正常大便的性狀
正常便便的顏色是棕黃色或者金黃色的,飲食也能對便便的顏色造成影響,若是發現自己便便的顏色不正常了,先回想一下是不是吃了以下食物:紅心火龍果/西瓜(紅色便便)、桑葚/豬血等動物血塊(黑色便便)、綠色蔬菜(綠色便便)等。
正常的大便形狀應該是長得像香蕉或是香腸,若是稍微幹一點兒或者稀一點兒,沒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狀,也可以看作是正常。
正常大便氣味微臭,如果臭的難以忍受,或者有如燒焦味、腥味等味道,就可能是生病了。正常排便時間應該在五分鐘內,並且排便後感覺輕鬆,沒有殘留便意。
如果便便突然發生很明顯的變化,性狀一直不正常,就要注意是身體在報警了。
排除了食物等因素之後,大便出現這些異常需要注意:
(1)顏色異常:
①紅色或者紅褐色或黑色血便預示著有消化道出血疾病發生;
②綠色大便發生在成人,則表示消化不良、腸道功能失調等;
③深黃色大便多見於溶血性黃疸,常伴有溶血性貧血;
④灰白色大便在鋇餐後出現是正常情況。若平時出現,說明膽道有梗阻現象,可能患有膽道腫瘤、膽結石或胰腺癌等疾病;
⑤金黃色大便正常情況下會出現在嬰幼兒身上。發生於成年人則表明膽紅素消化酶缺少。
(2)形狀異常
①水狀便:大多數情況下因為感染而出現水狀便。
②硬便:多見於便秘。
如果便便有凹槽或者比平時變細變長,預示著腸子裡有腫物了,可能存在腫瘤的症狀。
如何保持健康的大便?
(1)進食足夠的纖維
纖維可以在大多數水果和蔬菜中以及全麥穀物,豆類,堅果和種子中獲取。女性每天應攝入21至25克纖維,男性應攝取30至38克。
(2)多喝水
喝水可以給我們的身體補充水分,使便便中的水分增加,排便更順暢。
(3)定期鍛鍊
步行或跑步等健身活動有助於刺激大便通過所需的肌肉運動,撞擊運動的激烈刺激可以釋放粘在腸壁上的物質,使其離開人體。
若是發現自己的便便有異常,不要感覺難為情,一定要儘快去醫院做一個檢查!
● 轉載需註明出處;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