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曾將新華字典看到很破:看完一頁撕一頁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莫言曾將新華字典看到很破:看完一頁撕一頁

  在「2013書香中國」全民閱讀晚會現場,主持人正在採訪莫言(中)和他的同學。 趙勇輝 攝

  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湖南衛視承辦的「2013書香中國」全民閱讀晚會4月23日在湖南衛視播出。這一天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世界讀書日」,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童話大王」鄭淵潔及電影《一九四二》編劇劉震雲等齊聚長沙,和讀者、觀眾面對面,一起暢談閱讀與寫作的樂趣。

  莫言:時間是剪不掉的,剪掉的只有廢話

  莫言此次來長沙顯得十分低調,自己選擇住宿地點,不參加彩排,錄製前不接受採訪,行蹤頗顯神秘。導演安排的8分鐘個人演講,也按他的要求剪短成2至3分鐘。莫言說:「時間是剪不掉的,剪掉的只有廢話。」在晚會現場露面的他,面對各種問題風趣對答,讓觀眾感受到了一個真實的莫言。

  「因為談讀書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所以我就聽從了領導建議,穿著西裝,還搭了一條領帶來了。」莫言的第一句話就輕鬆地將觀眾帶入情境。「無論多麼有文化的人,他最初都是作為一個非常幼稚的讀者出現的。無論多麼偉大的作家,最初也是一個愛看小人書的書迷。我能夠寫這些小說,跟我童年時期的閱讀密不可分。」莫言說,「那時候書少,借書特別困難,而我們這些農村孩子除了上學還要參加很多體力勞動,讀書時間也非常少。越是書少,借到一本書越是把它當做寶貝;越是難借,看得越快。我那時讀書真的是全身心投入,效果特別好,有些內容至今都記得特別牢。倒是後來我到部隊當上了圖書管理員,面對身後幾萬冊的圖書,反而感到有些手足無措,不知道該讀哪一本了。」

  莫言就讀解放軍藝術學院時的同學施金虎說:「莫言小時候為了有書看,給書的主人推磨,推一圈磨被允許看一頁書。」莫言笑稱:「誇張了。」還有人說他能把《新華字典》倒背如流,莫言聽聞後哭笑不得。「曾經確實將一本《新華字典》看得很破,那是因為小時候看書不講衛生,對待上課用的語文課本也是一樣。一個學期結束時,書『讀』得只剩下一點點書皮了。看完這一頁覺得沒用了,就撕下來疊成小孩玩的紙片拍掉了,所以我那時的班主任經常用教鞭敲我的頭來教訓我。當然不是真打,輕輕的。」莫言聊過童年趣事,繼而鼓舞大家:「但是我想總而言之,如果要自己實現夢想,必須靠讀書來補充知識,必須靠讀書來開闊眼界,必須靠讀書來獲得前進的力量。任何一個夢想,都可能因為讀書而產生,而實現一個夢想,也必須藉助讀書來實現。」

  鄭淵潔:愛讀書來自父輩身教

  「童話大王」鄭淵潔小時候住在一個大院時,不知何故得了一個可愛的綽號——棗核,只有很親暱的朋友才知道,在當日晚會現場被主持人朱迅給公布了出來,逗樂了不少觀眾。

  和鄭淵潔聊天就像閱讀他的童話故事一樣有趣。說起推薦的書,鄭淵潔說:「我帶了一本特珍貴的《資本論》,是我父親60多年前買的,你們猜這本書多少錢?」看到扉頁的標價,大伙兒嚇了一跳:5.4萬元。那時的一萬元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一塊錢,當時鄭淵潔的父親一個月工資加津貼是2.8萬元,花差不多兩個月的工資買一本書,可見其愛書的程度。

  鄭淵潔出生時家裡住房只有6平方米,一張供人睡覺的炕佔據了房間的2/3。就是在這樣狹小的空間裡,床頭竟然還有一個書架,放著鄭淵潔父親的寶貝書籍。「我生下來後,每次睜開眼睛,就看見父親坐在那裡沒完沒了地看書,或者趴在那裡寫字。我鬧著要跟他玩,他卻抱起我繼續看書。我父親會在書上做一些眉批,我那時不到一歲,總要搶過他的筆學樣。這個道是我畫的,畫得跟個刺蝟似的。」鄭淵潔指著舊書上的墨跡說,父輩對書的熱愛讓孩子耳聞目睹,也讓鄭淵潔相信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身教」。

  劉震云:年輕人要讀特別「沒用」的書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震雲帶來了一本上世紀60年代的《初級小學漢語拼音課本》。「在我小時候,書的那種油墨味聞起來是香的。」他說,「說到書呢,有兩本,一本是書架上的書,還有一本就是生活這本大書。」談起讀書,劉震雲滔滔不絕,「我覺得讀書的話,首先要讀有用的書,比如要知道蒸汽機是誰發明的、地球引力是誰發現的……另外,除了讀這些有用的書,也要讀一些『無用』的書,比如關於文學方面的書。我還建議大家,特別是年輕人,除了讀文學的書,還要讀一讀特別『沒用』的書,就是哲學。比如尼採、亞里斯多德、叔本華等哲學家的書,他們都是站在人類前沿的人,他們對世界的思索一定會對我們有所啟發。」鄧雅琴

相關焦點

  • 莫言自曝曾將新華字典看到很破:看完一頁撕一頁
    莫言說:「時間是剪不掉的,剪掉的只有廢話。」在晚會現場露面的他,面對各種問題風趣對答,讓觀眾感受到了一個真實的莫言。「因為談讀書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所以我就聽從了領導建議,穿著西裝,還搭了一條領帶來了。」莫言的第一句話就輕鬆地將觀眾帶入情境。「無論多麼有文化的人,他最初都是作為一個非常幼稚的讀者出現的。無論多麼偉大的作家,最初也是一個愛看小人書的書迷。
  • 「姓琚《新華字典》220頁」簡化字新姓氏
    當記者採訪她時,琚女士呵呵一笑說,年輕的時候也曾因自己的姓氏廣受關注,只是現在步入中年了,工作比較穩定,社交圈子也比較固定,身邊的朋友們才習以為常了。   琚女士現在還記得當年自己和朋友嘴裡的那句口頭禪, 「姓琚, 《新華字典》第220頁。」琚女士說,年輕時總有人問自己的姓怎麼念,還打聽是什麼意思,久而久之,自己也覺得煩瑣,就直接對人說自己的姓在老式的 《新華字典》第220頁。
  • 莫言:世事猶如書籍,一頁頁被翻過去,人要向前看
    莫言:世事猶如書籍,一頁頁被翻過去。向前看,重千鈞筆者最喜歡的節目之一叫:「譚談交通」節目中譚警官經常詼諧幽默的和交通違章者之間互動,可是有期節目是譚警官抓一個騎著三輪車,拉著一車廢品的男人,車子上還帶著一條狗和一個神志不那么正常的男子。
  • 文革中紅衛兵見書就燒 只留《新華字典》就夠了
    核心內容:1966年8月24號,紅衛兵們來到梁漱溟的家,據梁漱溟後來回憶說他們撕字畫、砸石玩,還一面撕一面唾罵這是『封建主義的玩藝兒』最後是一聲號令把我曾祖、祖父和我父親三代購置的書籍和字畫還有我自己保存的統統堆到院裡付之一炬,紅衛兵們自搬自燒,還圍著火堆呼口號,當紅衛兵們抱出兩本大部頭洋裝書
  • 夜讀|70歲的《新華字典》,還是漢語的「老家」
    當然不是說這些更新不重要,只是《新華字典》對於這兩三代年輕人來說,已經顯得不那麼必須了。我將《新華字典》形容為海,是來自童年的閱讀經典。小時候讀書有點著急,很多字不認識,屬於囫圇吞棗,但被《新華字典》洗禮過之後,再讀書時,就不一樣了。遇到字詞不認識、不理解,就上《新華字典》。
  • 《動森》1216頁官方攻略書上架日亞 比新華字典還厚
    《動森》1216頁官方攻略書上架日亞 比新華字典還厚 由任天堂自家編輯部撰寫的
  • 小字典折射大時代:從新華字典看新中國全民教育和文化普及
    小字典折射大時代:從新華字典看新中國全民教育和文化普及 2019-10-30 2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字典:印了5億冊,你肯定看過
    2008年出版的《品牌之道:商務印書館》一書中寫道,1971年的版本在修訂時正逢中國文革「破四舊」,修訂小組的第一稿中刪去了被認為有「封建色彩」的「陛下」、「太監」等詞。周恩來總理看到送審稿時表示,這些詞不應該被刪去。書中說,周恩來總理提出,不能認為『陛下』等都不能進字典。
  • 《新華字典》全球首發400餘萬冊 增加25頁800多個字
    卜昌偉稿源:人民網  2011-07-06 16:00   經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和商務印書館歷時8年的修訂,《新華字典》第11版於昨天起正式上市。昨天,商務印書館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新版《新華字典》出版座談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中宣部副部長蔡名照、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等領導和參與修訂的專家學者出席。第11版首發400餘萬冊,分12元平裝本、19.9元普通本和24.9元雙色本。當天,中國社科院語言所和商務印書館聯合向農村地區捐贈了10萬冊《新華字典》平裝本。
  • 星太奇漫畫:奮二君閱讀新華字典笑出聲,在他眼裡字典的目錄頁都很...
    星太奇漫畫:奮二君閱讀「新華字典」笑出聲,在他眼裡字典的目錄頁都很有趣!
  • 重慶女孩借錢買盜版字典 被撕壞只能識字認半邊
    小江紅的奶奶曾找人借錢給她買了本盜版字典,結果被一小孩撕了,她和奶奶為此哭了一場……昨日面對記者,小江紅講述了她與字典的故事。  爸爸在服刑 媽媽出走了  我叫馬江紅,是石柱龍沙小學五年級學生,生於1999年,聽奶奶說,我出生後七個月,媽媽就拋下我,離開了這個家。至今,我只見過爸爸一次。
  • 一本老態龍鐘的《新華字典》,每時每刻卻散發著溫暖與溫情的氣息
    文:葛維屏在我的電腦桌下,有一本面容醜陋、破損嚴重、紙頁捲曲的《新華字典》。整個字典,從它的半邊被藍色墨水的浸染程度來看,它似乎還有掉到藍墨水缸裡的經歷,可以想像它的前半生相當的坎坷,大可以用九死一生來形容它。
  • 95後女孩每天接60個「死亡電話」 要背555頁「新華字典」
    「請問我們親屬去世,可以將遺體運回老家火化嗎?請問火化需要哪些手續……」對殯葬行業沒有十分的了解,很難毫無差錯地回答清楚來電諮詢者的問題。上崗前,康露和其他一同進來的女孩兒都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培訓。每天,康露記筆記,並一一背下來。
  • 《新華字典》我終生的良師益友
    在《新華字典》編纂70年暨第12版出版座談會現場,我們看到擺著這70年來出版的12個版本的《新華字典》。我也在看哪一版是我小學時候用過的,哪一版是我中學時候用過的,哪一版是我們現在還在用的,有一種特別熟悉和親切的感覺。
  • 《新華字典》 我終生的良師益友
    作者:康輝(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著名播音員)  在《新華字典》編纂70年暨第12版出版座談會現場,我們看到擺著這70年來出版的12個版本的《新華字典》。我也在看哪一版是我小學時候用過的,哪一版是我中學時候用過的,哪一版是我們現在還在用的,有一種特別熟悉和親切的感覺。
  • 從小看《新華字典》,但你未必真了解她
    在這一版的《新華字典》裡已收錄了一些政治性名詞,並給出簡明的釋義。在新政權建立初期,普及政治常識是確有必要的,但後來「做過了頭,收詞和釋義都儘量往左拉。」③這本以小聞名的《新華字典》,是新政權推出的第一本,也長期是唯一白話字典。
  • 74歲老人被稱「活字典」 能默寫新華字典所有漢字
    在吉林市,有位七旬老人也酷愛背字典,1992年的《新華字典》,隨便說個頁碼,他能默寫上面的所有漢字,被稱為「活字典爺爺」。  363頁有啥字?他準確無誤  74歲老人王鐵銘是吉林市船營區黃旗街道家園社區居民。9日上午,新文化記者來到他家,他正在桌子上默寫漢字,旁邊放著一本已經明顯老舊的1992年版的《新華字典》。
  • 74歲老人被稱「活字典」 能默寫新華字典所有字
    在吉林市,有位七旬老人也酷愛背字典,1992年的《新華字典》,隨便說個頁碼,他能默寫上面的所有漢字,被稱為「活字典爺爺」。363頁有啥字?他準確無誤74歲老人王鐵銘是吉林市船營區黃旗街道家園社區居民。9日上午,新文化記者來到他家,他正在桌子上默寫漢字,旁邊放著一本已經明顯老舊的1992年版的《新華字典》。
  • 《新華字典》裡的時代胎記:曾又紅又專今講潮詞
    時尚的帽子被史無前例地戴在了「新華」姑娘頭上  就在這個夏天,時尚的帽子被史無前例地戴在了「新華」姑娘頭上。  人們發現,這個平常總是一臉嚴肅的女孩,居然能講出不少潮詞。她將「學歷門」的「門」解釋為「事件,多指負面的事件」。像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她喜歡在電視裡看「服裝秀」,偶爾會「曬工資」,也會關注「房奴」和「車奴」。
  • 你還在用《新華字典》嗎?
    教育部副部長王湛這樣解析小字典創造的奇蹟:《新華字典》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辭書」,同時,也是中國辭書史上修訂頻率最高的辭書。新版《新華字典》最引人關注的是新增了許多諸如「民生」、「和諧」、「房奴」、「曬工資」等熱門詞彙,比如 「秀」字,新增了 「表演、展示」的義項,舉例的詞中則有 「作秀」這一時髦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