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書香中國」全民閱讀晚會現場,主持人正在採訪莫言(中)和他的同學。 趙勇輝 攝
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湖南衛視承辦的「2013書香中國」全民閱讀晚會4月23日在湖南衛視播出。這一天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世界讀書日」,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童話大王」鄭淵潔及電影《一九四二》編劇劉震雲等齊聚長沙,和讀者、觀眾面對面,一起暢談閱讀與寫作的樂趣。
莫言:時間是剪不掉的,剪掉的只有廢話
莫言此次來長沙顯得十分低調,自己選擇住宿地點,不參加彩排,錄製前不接受採訪,行蹤頗顯神秘。導演安排的8分鐘個人演講,也按他的要求剪短成2至3分鐘。莫言說:「時間是剪不掉的,剪掉的只有廢話。」在晚會現場露面的他,面對各種問題風趣對答,讓觀眾感受到了一個真實的莫言。
「因為談讀書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所以我就聽從了領導建議,穿著西裝,還搭了一條領帶來了。」莫言的第一句話就輕鬆地將觀眾帶入情境。「無論多麼有文化的人,他最初都是作為一個非常幼稚的讀者出現的。無論多麼偉大的作家,最初也是一個愛看小人書的書迷。我能夠寫這些小說,跟我童年時期的閱讀密不可分。」莫言說,「那時候書少,借書特別困難,而我們這些農村孩子除了上學還要參加很多體力勞動,讀書時間也非常少。越是書少,借到一本書越是把它當做寶貝;越是難借,看得越快。我那時讀書真的是全身心投入,效果特別好,有些內容至今都記得特別牢。倒是後來我到部隊當上了圖書管理員,面對身後幾萬冊的圖書,反而感到有些手足無措,不知道該讀哪一本了。」
莫言就讀解放軍藝術學院時的同學施金虎說:「莫言小時候為了有書看,給書的主人推磨,推一圈磨被允許看一頁書。」莫言笑稱:「誇張了。」還有人說他能把《新華字典》倒背如流,莫言聽聞後哭笑不得。「曾經確實將一本《新華字典》看得很破,那是因為小時候看書不講衛生,對待上課用的語文課本也是一樣。一個學期結束時,書『讀』得只剩下一點點書皮了。看完這一頁覺得沒用了,就撕下來疊成小孩玩的紙片拍掉了,所以我那時的班主任經常用教鞭敲我的頭來教訓我。當然不是真打,輕輕的。」莫言聊過童年趣事,繼而鼓舞大家:「但是我想總而言之,如果要自己實現夢想,必須靠讀書來補充知識,必須靠讀書來開闊眼界,必須靠讀書來獲得前進的力量。任何一個夢想,都可能因為讀書而產生,而實現一個夢想,也必須藉助讀書來實現。」
鄭淵潔:愛讀書來自父輩身教
「童話大王」鄭淵潔小時候住在一個大院時,不知何故得了一個可愛的綽號——棗核,只有很親暱的朋友才知道,在當日晚會現場被主持人朱迅給公布了出來,逗樂了不少觀眾。
和鄭淵潔聊天就像閱讀他的童話故事一樣有趣。說起推薦的書,鄭淵潔說:「我帶了一本特珍貴的《資本論》,是我父親60多年前買的,你們猜這本書多少錢?」看到扉頁的標價,大伙兒嚇了一跳:5.4萬元。那時的一萬元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一塊錢,當時鄭淵潔的父親一個月工資加津貼是2.8萬元,花差不多兩個月的工資買一本書,可見其愛書的程度。
鄭淵潔出生時家裡住房只有6平方米,一張供人睡覺的炕佔據了房間的2/3。就是在這樣狹小的空間裡,床頭竟然還有一個書架,放著鄭淵潔父親的寶貝書籍。「我生下來後,每次睜開眼睛,就看見父親坐在那裡沒完沒了地看書,或者趴在那裡寫字。我鬧著要跟他玩,他卻抱起我繼續看書。我父親會在書上做一些眉批,我那時不到一歲,總要搶過他的筆學樣。這個道是我畫的,畫得跟個刺蝟似的。」鄭淵潔指著舊書上的墨跡說,父輩對書的熱愛讓孩子耳聞目睹,也讓鄭淵潔相信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身教」。
劉震云:年輕人要讀特別「沒用」的書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震雲帶來了一本上世紀60年代的《初級小學漢語拼音課本》。「在我小時候,書的那種油墨味聞起來是香的。」他說,「說到書呢,有兩本,一本是書架上的書,還有一本就是生活這本大書。」談起讀書,劉震雲滔滔不絕,「我覺得讀書的話,首先要讀有用的書,比如要知道蒸汽機是誰發明的、地球引力是誰發現的……另外,除了讀這些有用的書,也要讀一些『無用』的書,比如關於文學方面的書。我還建議大家,特別是年輕人,除了讀文學的書,還要讀一讀特別『沒用』的書,就是哲學。比如尼採、亞里斯多德、叔本華等哲學家的書,他們都是站在人類前沿的人,他們對世界的思索一定會對我們有所啟發。」鄧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