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我們在小學階段很少聽家長們談論到學生的成績是超常發揮,因為小學語文就是一分付出得到一分收穫的學科,沒有捷徑可以走,除了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就是刻苦努力,不漏掉一個知識點。當然,不管是家長還是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考試中超常發揮,擁有一個好成績,快快樂樂過寒假。那到底有沒有超常發揮這件事呢?在期末考試中,有如神助,語文考的全會,其實是可以先準備起來的。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很少在考試中看到有緊張的學生,大部分同學對考試的概念就是,我把卷子寫完了,管他什麼分數我就放寒假了,我可以每天看電視了,我還可以去爺爺奶奶家玩。也就是考試,其實在孩子心中,是一件期待快樂的事。越是到了高年級,學習觀的改變,讓小學生意識到學習的目標和本質後,考試就變得很難了。緊張、焦慮,一到考試就發揮失常,也是小高階段常見的學習現象。所以,針對語文期末考試,想要發揮超常的同學們,請記住以下3點,劃重點了。
1、 保持平常心,家長不要給孩子說這幾句話
在期末考試複習階段,不少家長喜歡和孩子設定考試目標。語文必須考到多少分以上,考不到你就自己掂量掂量,寒假不要過了,趕緊去給我上補習班。數學必須100分,考不到,看我怎麼收拾你。實際上,孩子的數學成績補差,日常測驗也是95分以上的標準,100分的硬性目標,很容易讓小學生覺得倍感壓力。我們的家長,對孩子的小學階段的學習要求嚴格,往往會口出「狂言」,不僅達不到鼓勵和激勵孩子的目的,反而會讓孩子扭曲學習、考試的目的。
其實,我們的家長要學會給小學生一些空間,這個空間包括:信任空間、學習空間、成績空間和責任空間。告訴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爸媽可以幫你解決學習問題,但是相信你,期末考試會有一個結果。成績是你這學期的表現,但不是全部,家長認可孩子的努力,引導他們對自己成績的負責,是建立正確學習意識和價值觀的前提。保持平常心,不把考試設定為人生必答卷,對家長和孩子都有好處,這就是超常發揮的必要條件。
2、 緊張是正常的,面對臨近考試的焦慮,學會釋放壓力
考試前緊張是一個正常的情緒表現,面對期末考試,小學生和家長是同樣焦慮的,我們的家長習慣於給孩子和自己設定壓力,卻從不給孩子和自己釋放壓力。學會疏導緊張的情緒,才是在考前建立考試信心的重要途徑。想要超常發揮,最先解決的就是壓力和緊張等負面情緒,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疏導這些不安的情緒,幫助孩子在考試中超常發揮呢?
除了不要給孩子壓力,也要幫助給孩子提高備考的自信。比如,以語文為例,考前對課本內所有的生字詞,有一個測試,即使孩子仍有錯誤,也不要批評他們,而是鼓勵他們,幸虧在考試前找到了這個還掌握不太牢固的字,相信等到考試的時候,你就一定不會錯了。這是考試信念的鼓舞,還有在考前,可以帶孩子看個動畫電影,或者去遊樂場玩一次,向孩子傳達,即使考得不理想,家長不會責怪你,依然會愛你,甚至不會禁止你過寒假,輕鬆應考是超常發揮的必要條件之二,沒有後顧之憂的考試,就是放飛自我。
3、 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心理暗示
最後,讓孩子對自己的期末考試有信心,除了家長的鼓舞,我覺得還有一件事,也是我想要提倡的,那就是考前的儀式感。有的家長會說,如果過分消除孩子的緊張心理,會讓小學生喪失對考試的理解,也就是反正期末考試考差考好都一樣,我努力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學習的過程需要儀式感,考前也需要一個儀式感。家長如為孩子創造一些儀式感呢?
比如帶著孩子去文具店買一些新的文具,告訴孩子,在考試中,博得一些好彩頭。比如這套 有條件的家長,在考試當天,可以給孩子做一頓100分象徵意義的早點,可以是一根油條兩個雞蛋。幫助孩子建立一些考試的自信,也能讓孩子在考試中超常發揮。大家還有什麼考試前的儀式感行動?一起說一說,歡迎留言評論,最後預祝廣大同學在期末中,都能考出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