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
孩子上學以後,家長格外關心孩子的考試成績。孩子大大小小的考試有很多,每周隨堂檢測,每個月月考,還有期中期末考試。在不同的考試中,孩子發揮並不穩定,有一種現象很特別,平時考試成績不行,但是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就很好,這讓家長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有個朋友說,他也很疑惑這個問題。女兒平時嘻嘻哈哈,學習成績一般,老師的表揚名單裡從來沒有她。但是到期中、期末考試,她就名列前茅。
朋友看女兒平時的表現非常著急,試著問她能不能認真重視一下,女兒直接翻個白眼,不允許家長管。
放學回家,吃完飯,把門一關,自己在房間裡搗鼓,不允許家長陪伴。有需要籤字的作業,擺在桌子上也不說話。朋友嘮叨讓她把字寫好一點,她只是簡單地說「好」,也沒了下文,下次還是這樣。
朋友都感覺自己做個家長都是多餘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類孩子不少,兒子也是這種情況,如出一轍,平時讓人氣得不行,期末又給你一個意外驚喜,真拿他沒辦法。
針對這個問題,諮詢了很多有經驗的老師,老師們對這類孩子也是又愛又恨。
孩子為什麼平時考試成績不行,期末成績都很好
1、考試內容的問題
平時的測驗是自己老師出題,主要是考察剛學過的內容,需要識記的知識比較多。只要孩子平時能認真完成作業,該背的全部背誦,平時測驗就沒問題。
期末考試考察幾個單元的內容,內容比較綜合。識記的知識不是很多,主要是考察如何運用知識。如果孩子理解能力很好,綜合運用能力比較強,就容易取得高分。
2、孩子學習方法問題
孩子之間學習方法大有不同,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孩子:喜歡死記硬背,不求甚解,老師講過的知識當時能記住,到期末考試的時候,很多都忘記了,也不懂把知識串起來運用。平時表現不錯,到期末就遭遇滑鐵盧。
第二類孩子:喜歡理解記憶,能夠追根溯源,周測的時候,還沒有完全記住,成績不理想。到期末考試時,能夠把所學過的知識串起來理解,即使難度增加,也難不住他。
3、心理素質問題
很多孩子會犯考前焦慮症,平時測驗心態比較好,一到大考,好勝心強,特別想取得好成績,反而會掉鏈子。
有的孩子心大,平時考試和期末考試都滿不在乎,考好考差都無所謂,用平常心對待考試,反而能夠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考出理想成績。
4、補課和不補課的差距
有很多孩子在上補習班,放學後會重複學習老師講過的內容,所以對每個單元的知識掌握很紮實。但是記憶是有時間的,如果因為平時成績好,不注意回顧複習,期末考試就很難通關。
那些不上補習班的孩子,平時不能很快掌握所學知識,測驗一般,所以會在大考前,注意從頭複習一遍,查漏補缺,溫故而知新,臨場發揮更好。
這類孩子平時表現欠佳,家長一定要把握好教育尺度
1、容忍孩子的成績不佳
在孩子平時測驗成績不好時,不要批評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找到掌握不紮實的知識,花時間彌補。
有的孩子可能是因為沒有努力學習導致的成績不佳,就要提醒孩子在上課時跟上老師的節奏,下課後認真完成作業,積極思考,不要偷懶。
有的孩子是因為掌握知識的速度比較慢,就給孩子留出一些時間,鼓勵孩子,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趕上去。
2、允許孩子涉獵更廣泛的知識
現在的考試考察的是能力,而不僅僅是記憶力,孩子為了加深理解,會在學習課本知識之外,涉獵其他知識,一定要給予支持。
家長最擔心的是孩子玩遊戲的問題,所以不放心孩子看手機、看電腦,反而限制了孩子的知識面擴充。可以在限制時間的情況下,讓孩子看更多課外知識。也可以給孩子訂閱一些報紙、雜誌,準備一些書籍,讓孩子有足夠機會看到外面的世界。
3、引導孩子自主學習
大考成績好的孩子一般是聰明、善於總結、心理素質比較好的孩子,但是比較懶惰一些,也不喜歡家長的參與。
對於這樣的孩子,要鼓勵他自主學習,家長不必參與太多。引導孩子養成一些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比如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做作業時舉一反三的思考。
不必強求孩子做太多試卷,只要善於思考和總結,提高知識運用能力,在考試中也會立於不敗之地。
結語
平時考試成績一般,期中期末考試成績變好的孩子,不是個例現象,比較普遍。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學習習慣,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幫助孩子取得更好成績。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