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上幼兒園時,掰著手指頭學十以內的加減法,掰來掰去掰不明白。我心裡急,問老師:攀曉兔不會算數,總學不會,別的孩子也這麼費勁嗎?老師說:花開有時,每個孩子成長的階段不一樣,家長要耐心等。我的孩子就是一個普通孩子,所以我對他的成績期望值不高,小學成績在班裡排前十名就行。話雖這麼說,但期末考試越來越近,我心裡也莫名的緊張起來,我小時候考試都沒這樣在意過。但是家長越在意,越要降低期望值。
①絕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孩子,出類拔萃的孩子是極少數。家長過高的期望超過了孩子最大的能力,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我們得承認不是所有人用苦功就能考上清華北大的,人和人之間確實存在智力差距。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家裡有這種孩子,父母算是幸運。但是絕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孩子,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付出很大的了心力。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看自己的孩子最順眼:我家寶貝最聰明、最可愛,長大了能出人頭地。這種想法是人之常情,父母對自己孩子非理性偏愛是寫在基因裡的。絕大多數孩子將來長大了大概率成為普通人,即使父母們內心裡很不願易承認這點。
②不過分關注成績,養育孩子,除了學習成績還有更多需要家長關注的點。孩子是否高分低能,人格是不是完整,情商怎麼樣,將來長大了能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如果把孩子比作雄鷹,家長不能只盯著學習成績這一個翅膀,另一個生活實踐能力的翅膀是不是也強壯。
很多家長為孩子的學習付出很多,有的媽媽的口頭禪:別的你不用管,你只管把學習弄好。到頭來,孩子進了好大學的門卻沒有人生目標,混了四年。誇張一點的大學生,畢業了適應不了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最後回家啃老了。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人們都為這些孩子的家長惋惜,付出了那麼多,孩子卻沒長成理想中的樣子。
③放低對孩子的成績期望值,卻不影響家長和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全力以赴。盡人事,聽天命,孩子努力了,家長用心了,孩子的成績最後還是一般,那就坦然接受。人這一生不就是這樣嗎?努力不給自己留遺憾,沒有全力以赴你怎麼知道你不行。當學習的這條道路不通時,還有那麼多條路可以走,總有一條適合我們的路。一個普通人只要努力工作,用心呵護家庭都能過上好日子。真正能改變世界的人就那麼幾個,平凡人做好本職工作,讓家人衣食無憂快樂幸福就是成功的人生。
(一)分析原因,試卷是否真實反應了孩子這段時間的學習狀態。孩子的成績是動態的,忽上忽下,會有運氣成分。我的孩子二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考了B,班裡絕大多數孩子都是A,我就很鬱悶。孩子平時數學學的沒什麼問題啊,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拿到試卷第一時間看孩子是怎麼錯的。有一道看圖的大題,估計8分左右,攀曉兔四個空全部填反了。這樣的題型,孩子平時做的時候一次都沒出過錯。我完全想不到他會在這道題上出錯。我什麼也沒講,讓他再做一遍,又全做對了,真是不明白考試的時候他怎麼就做錯了。我也沒有批評孩子,那個學期孩子平時數學學的還是認真的。後來二年級下半學期,攀曉兔數學考了A,還拿了數學之星。其實這兩個學期,他數學學習投入的精力沒什麼大變化,學習狀態都差不多,考試成績差距卻很大。一次考試成績說明不了什麼。
(二)認真分析每一道錯題背後反應的問題,吃一塹長一智,在新學期調整學習方法。小學一二年級班裡的學習成績幾乎沒什麼差距,大家都考A,上下差不了幾分,有的家長就麻痺大意了,一上三年級孩子成績大滑坡,出現「三年級現象」才著急。一二年級數學語文入門知識設置簡單,孩子們又有幼兒園提前學習的底子,孩子期末考試成績看著還行,家長也就放鬆了對孩子的要求。一二年級是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的關鍵期,有的孩子並沒有建立好的學習習慣,靠著小聰明和提前學習一二年級考試成績看著還行,到了三年級,課程難度一加深,孩子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馬上就跟不上了。每次考試完了都需要孩子認真改錯,分析錯題,學會舉一反三。
一次考試成績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影響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你還能記起你小時候的某一次考試成績嗎?考試成績沒有意義,有意義的是考試完了我們學會了復盤,從錯誤中反思,指導未來的學習。學會復盤的思想,我哪裡做的好,哪裡做的不好,在未來人生那些無形的考試中少走一點點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