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教育失敗的孩子,都是毀於父母的不當期望

2020-08-10 神通奶爸

關於父母期對孩子期望值的問題,我已經寫過好幾篇了,而今天我又想寫一篇。之所以屢次以它為主題來創作,是因為隨著我對教育研究的加深,我越來越覺得父母的期望值才是教育孩子的關鍵,是一切教育問題的起源。

能否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就在於父母能否設定恰當的期望值。因為說白了,父母的一切教育行為都是在期望值的指導下進行的,有什麼樣的期望值,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表現。

如果父母期望孩子將來在藝術上有所成就,那麼父母當然就會讓孩子在藝術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抱有較高的期望,那父母就會為孩子設置更高的目標,而一旦孩子沒有完成,父母當然也就會感到失望,就有可能批評訓斥孩子。

所以說,是期望在引導著父母的教育方式。

但問題是,大多數父母並不能對孩子建立恰當的期望值。

父母對孩子的錯誤期望

父母的期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期望的方向;二是期望的高低,任何一種期望錯誤都會導致父母的教育失敗。

1、錯誤期望的方向

孩子作為父母的延續,父母們肯定是對孩子抱有較高的期望,希望孩子將來能出人頭地,超過自己。有這種期望值很正常,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個廢物,但是有些父母做的就比較過分了。

很多父母不顧孩子的自身情況,也不尊重孩子,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比如有的父母把自己未完成的意願付諸於孩子身上,指望孩子來實現自己的心願;有的父母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逼著孩子做他們討厭的事……總之,他們由著自己來,覺得孩子是自己的,自己也是為了孩子好,所以就恣意的讓孩子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前進。

這種不切實際,不尊重孩子的期望,小時候孩子沒辦法,只能屈服於父母的淫威。但是當孩子長大之後,必然會引起孩子的反抗。

當然,這幾年尊重孩子的父母越來越多了,因此越來越多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走上了正軌。但是不可否認,仍然有很多的父母在最基本的期望方向上就沒有跟孩子合拍,這也就導致越成長,孩子問題越多。


2、不符合實際的過高期望

對孩子的期望值是有高有低的,過高或過低的期望值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心理學上有一個經典的實驗「羅森塔爾實驗」,就闡述了當老師對於孩子期望值過低是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我簡單的說下過程,就是羅森塔爾隨機的選了一批學生,然後告訴老師這些學生經過測驗具有較高的潛力。過了幾個月後再測試,發現這些被選拔出來的學生普遍成績提高了。這是因為老師對學生有了更高的期望,更加關注他們,給予更多的機會,而孩子也感受到了這種期望,進而成績就有了更好的提高。

學校我就不細說了,我說下家庭。在家庭中,大部分的父母們對孩子期望值都經歷了一個從高的低的過程。

在幼兒園、小學階段,父母普遍對孩子抱有較高的期望值,覺得自己孩子是天才,是獨一無二的。但是隨著成長,孩子的學習能力逐漸體現現,很多父母開始變得現實,覺得孩子水平也就那樣了,於是他們對孩子的期望開始降低了,甚至對孩子絕望,。而這種期望值的發展過程是極不利於培養孩子的。

當孩子小時候,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因此父母對孩子提出較高的要求。而過高的要求顯然不利於孩子達標,因此父母也就容易對孩子失望,就會對孩子批評訓斥。

在這一方面體現最明顯的就是父母輔導孩子作業了。

但凡是為輔導孩子作業而發愁的父母,都是對孩子期望過高的父母。這類父母就認識不到兒童智力與成人的差異,或者他們覺得差異沒有那麼大,以至於他們對孩子的智力抱有過高的期望。當他們輔導孩子作業時,不懂得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講解,或者說,講了幾遍孩子聽不懂,就開始對孩子失去耐心,緊接而來的就是批評指責訓斥。久而久之,孩子就越來越討厭寫作業了。這類父母最需要做的是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而不是尋求什麼輔導孩子作業的好的方法。

早期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值打擊了孩子的學習進行,以至於孩子過早的就開始厭學了,成績當然也就好不了。這時,父母就感覺孩子屢教不改,爛泥扶不上牆,也就對孩子不抱期望了,期望值也就降低了,對孩子學習也就不聞不問了。而孩子因為過往的經驗,自己也對學習失去信心,加上父母也不管了,乾脆就破罐子破摔了。

父母的這種期望值變化是完全不符合孩子的發展規律的。

正確的做法是早期父母降低期望值,這樣父母就能更多的發現孩子進步或優點,也就可以給予更多的表揚鼓勵。而隨著孩子能力的提高,父母的期望值隨之提高,對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孩子也更容易完成,也就更有成就感。

也就是說,父母的期望值應該隨著孩子的能力提高而提高,而不是一開始放在一個不切實際的高度上。

總結

父母對孩子的不當期望,正一步步的摧毀孩子,而可怕的是父母還感覺不到,甚至覺得這是為了孩子好。

對於絕大多數的父母來說,當下最需要做的就是正確的評估孩子實力,給予合理的期望值,不要讓自己的不合理期望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反應,毀了孩子

相關焦點

  • 中國大部分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強加理想給孩子
    看到這類新聞心裡莫名的疼痛,一個15歲的花季少女就這樣香消玉殞,心裡在悲痛嘆息惋惜的同時也忍不住嘆息: 咱們中國大部分父母共同的特點就是強加自身年輕時候沒有完成的夢想在孩子身上,這是一種惡習,也是一種常態。
  • 為何孩子總不符合父母期望?心理學家:合理的期望要符合孩子個性
    不管是哪一類父母,他們都想為孩子規劃好一切,讓他們少走彎路,都對孩子抱有比自己更高的期待。但是如果細聊,我們會發現其實很多父母的「高期待」並不具體,他們渴望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卻不知道什麼是他們「最好的自己」。
  • 出色的孩子少不了父母的期望,運用「期望效應」,少走育兒彎路
    文/小焦媽媽許多人都覺得想要教出一個出色的孩子,那麼就一定需要對他們進行嚴格的管教,但是有的時候,管教並不能成為孩子成功的方法,對孩子的期望,才可以讓孩子變得出色。所以這一實驗最後被稱之為「期望效應」。這個實驗也在告訴著我們,當你對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並且孩子感受到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向著你所期望的方向去發展和成長。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優秀的,而真正想要讓孩子成為榜樣的關鍵,就在於家長給予孩子的教育和引導。家長在不經意之間的一個小動作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 兒童體育密語 | 孩子對父母的期望
    這些期望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同時也讓我們切身體會到盼望和失望。同樣孩子對父母也有期望,在參與體育活動的時候他們期望得到父母的全力支持。因此對於父母來說,了解孩子對其的期望並針對性地在物質上、情感上和精神上給與支持非常重要。首先,孩子總是期望得到父母鼓勵和支持,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應該忍受孩子的一切。
  • 父母為孩子做得太多,容易讓孩子產生,所有要求都該被滿足的期望
    造成孩子愛挑剔還可能是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父母為孩子做得太多。這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了所有要求都該被滿足的期望,於是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苛刻。這是造成孩子挑剔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父母愛挑剔。久而久之,孩子也會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一切。對此,父母要儘量改正喜歡挑剔的毛病,並教育孩子改正。父母不明白孩子的真實意圖。
  •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失敗!
    、做事,完全不顧孩子感受所造成的。 孩子小的時候,用愛感受孩子感受,孩子成年以後才會感受父母感受。現在只管自己感受,說話做事不管孩子感受,未來孩子成年了以後,也不會感受父母及他人感受,因為父母沒用身教(行為)教會他們,如何感受別人感受。這類教育是教育中最失敗父母,例如:對孩子講話、做事不管孩子當下有沒有接納狀態,我們只管講我們的,有一種我講了、做了就行了,接不接收那是孩子自己問題。
  • 父母無論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敗整個人生就失敗,你說呢?
    我國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達2.7億,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總規模達2779萬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這一時期心智逐漸健全,思維進入最活躍狀態,需要家長引導和栽培,&34;。就是說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給他們正確的思想,引導他們走正路,家庭教育是關鍵,家庭教育使學校教育都無法代替的。.
  • 孩子自卑、看不起自己,不是「窮養」的悲哀,是父母教育的失敗
    導讀:孩子自卑、看不起自己,不是「窮養」的悲哀,是父母教育的失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自卑、看不起自己,不是「窮養」的悲哀,是父母教育的失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專家指出:父母的「輕聲」教育,才是給孩子一生的禮物
    當以後你再用大聲的口氣來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完全不當回事,所以每一個父母都應該學會「輕聲」教育。批評孩子要降低聲調有心理學家表明:輕聲說話不僅可以使父母的情緒冷靜,也可以減少孩子的一些逆反心理,也很更有利於和孩子的溝通交流。
  • 孩子遇困難就躲, 害怕失敗, 父母該怎麼辦?
    這位媽媽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孩子害怕失敗, 心理脆弱, 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就膽怯, 遇到困難就逃避, 這些現象在現在許多家庭都有, 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主要發生在家長對孩子引導不當,過高設置孩子的奮鬥目標,超越孩子認知能力的過分要求等等。二、家長擔心孩子內心受挫而進行的過度保護。從某種角度上說,保護本身就是阻礙。家長應該拿出耐心等待孩子自己面對失敗和解決困難的能力,而不是為孩子包辦一切或用蠻力驅使孩子向自己預想的方向發展。
  • 父母以愛為名,在孩子身上強加諸多期望|如何提高孩子挫折容忍度
    現在的孩子挫折容忍度很差,有的孩子說,被老師批評、被父母責罵,很痛苦,很想自殺。現代的孩子「個個都是寶」,說不得,罵不得,在學校老師管不得,懲罰不得,孩子就像溫室裡的花朵,用語言批評一下,用手輕輕一碰到就夭折了。一方面父母過度保護卻又強加諸多期望,另一方面老師教得束手束腳,孩子怎能好呢?
  • 白巖松坦言:期望孩子能成才,父母就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高爾基曾說:&34;因此如何才能讓孩子長大以後成才,是很多父母每天都思考的問題。可是把孩子教育好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有一些父母嘴上說著嚴格要求孩子,可行為上卻對他們過度的寵溺。這些父母從來都不讓娃吃任何苦,他們認為孩子年齡很小,等稍微長大以後就能自己懂得。
  • 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其實大部分父母都用錯了「獎勵」的方法
    導讀: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其實大部分父母都用錯了「獎勵」的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其實大部分父母都用錯了「獎勵」的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經常進行「吼叫教育」的家庭,會養出怎樣的孩子?父母別不當回事
    有些家長總喜歡用吼叫的方式對待孩子,認為吼叫能讓孩子乖乖聽話,並且服從自己的安排和指令,只不過經常進行"吼叫教育"的家庭,多半會對孩子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父母別不當回事。①自卑的孩子因為喜歡吼叫孩子,那麼,孩子脆弱的心靈就會嚴重受到打壓,甚至會不斷地矮化自己。蓋因在父母的高壓教育下,孩子的心靈會經常被父母的吼叫"嚇破膽",時間一持久,就會對孩子造成諸多惡劣的影響。
  • 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發人深省)
    導讀: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發人深省)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發人深省)!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越來越笨?可能並非是真蠢,父母幾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或成禍根
    孩子越來越笨?可能並非是真蠢,父母幾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或成禍根把一條大魚放進有一個裝有許多的小魚的水池裡,在不給大魚餵食的情況下,餓了就會非常有力地撲上去捕食小魚,沒有一條能倖免。過了一段時間,研究人員在池底用一個玻璃塊罩住了大魚,剛開始的時候,大魚會兇猛的迎上去捕捉小魚,但每次都會撞在玻璃壁上,一次、兩次......
  • 成長教育 不切實際的期望 會給孩子帶來焦慮 父母怎樣去教育孩子
    既不能給孩子許諾,也不能要求孩子做出許諾。為什麼要禁止許諾呢?我們跟孩子的關係應該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當父母用許諾來強調他們說的話的意思時,就無異於承認那些「沒有許諾過」的話是不值得信任的。許諾會給孩子帶來不切實際的期望。如果孩子得到許諾要去動物園玩,她會認為是這樣承諾的:那天不會下雨,車子會在車庫裡,她不會生病。但是,因為生活中不可能沒有意外,如果發生意外,孩子就會覺得受到欺騙,會認為父母不能信任。
  • 父母的「挫折教育」,培養了多少失敗的孩子
    外出都是媽媽陪著。作息表,都是我們幫他制定好。我們真的為他的教育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所以目前這種狀況,我真的接受不了,這個孩子太讓我失望了,太不爭氣了。我覺得他那個抑鬱症是假的,只是為了偷懶。3.我說,你這不是挫折教育,你是直接把他打趴了。
  • 高壓的背後 都有「高期望」的父母
    希望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幾乎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因為這個心願,父母寧願犧牲孩子的玩樂時間,增加孩子的學習任務,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也正是由於有些父母都比較急於求成,所以很容易在教育方式上會出現一定的問題。
  • 有這三種表現的家長,最容易失去愛與權威,教育孩子也很容易失敗
    一位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曾迷戀手機不學習,父母嘗試了很多教育方法。可他們再怎麼苦口婆心溝通、講道理都沒有用。他們十分焦慮,最後只好求助於心理醫生。 兒子看了幾次心理醫生後,情況漸漸開始好轉。最後,兒子終於考上了一所211大學。 這位家長也曾很好奇地問過兒子,心理醫生都跟他說了些什麼。但兒子的回答卻讓父母疑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