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能給孩子許諾,也不能要求孩子做出許諾。為什麼要禁止許諾呢?我們跟孩子的關係應該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當父母用許諾來強調他們說的話的意思時,就無異於承認那些「沒有許諾過」的話是不值得信任的。
許諾會給孩子帶來不切實際的期望。如果孩子得到許諾要去動物園玩,她會認為是這樣承諾的:那天不會下雨,車子會在車庫裡,她不會生病。但是,因為生活中不可能沒有意外,如果發生意外,孩子就會覺得受到欺騙,會認為父母不能信任。相信父母們都很熟悉這句不留情面的抱怨「但是你保證過的!」父母真希望自己沒有保證什麼,但是後悔已經晚了。
父母們也不應該要求孩子為將來的好行為,或者停止過去的不端行為作出保證。如果孩子作出保證,卻不是發自內心的,那麼就等於她在銀行籤了一張沒有戶頭的支票。我們不應該鼓勵這種欺騙性的行為。
具有挖苦天賦的父母對孩子的精神健康有著極大的危害。有如此語言天才的父母是有效溝通的嚴重障礙:
「同一件事我究竟要重複多少次才行?你是聾了嗎?要不你怎麼聽不進去?」
「你太沒禮貌了。你是在叢林長大的呀?是的,那才是屬於你的地方,你知道的。」
「總之你是怎麼回事啊?你是神經病還是就是蠢哪?我知道你的下場!」
這樣的父母甚至意識不到這樣的話是人身攻擊,只會導致孩子的反擊;這樣的話對溝通是一種障礙,只會惹得孩子專注於報復的幻想中。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不能有難堪的挖苦和嚴厲的陳詞濫調。
最好要避免這樣的言語:「什麼讓你覺得你知道所有的答案?你幾乎生下來就沒有腦子,你還以為你很聰明呢!」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我們都不應該貶低孩子的形象,不管是他在自己眼中的形象,還是他在同輩中人眼中的形象。
本文由無所畏懼吖原創,歡迎關注,讓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