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蕊
編輯/心蕊
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為一位優秀的人才,這樣的期望如果過多的施加在孩子身上,反而會得不償失。
在同一個小區裡,多多的父母對多多那是全身心的培養,讓孩子在周末的時間被書法、繪畫、奧數等等課程覆蓋著,一開始,多多的獎狀和證書是一張接著一張向家裡那去,這可羨煞小區裡的其他人,大家都說,多多以後會是個有出息的人。
可誰知道,自從多多上了初中,慢慢的就變了,多多開始不愛與人交流,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常常對一點小事情大發雷霆,成績更是一落千丈,這可急壞了多多的爸爸媽媽,孩子到底是怎麼了,以前不是那麼優秀嗎,現在怎麼越來越平凡了?後來多多的父母與多多進行了一次心與心的交流,多多表示:自己太累了,父母的期望太高了,讓我快承受不了了。
多多的這種現象就是孩子無法承受父母過高的期待,而導致內部動力喪失的現象。這樣的現象會讓孩子逐漸變得消極,對什麼事情都提不了幹勁,從而變得負能量滿滿。
這種過高的期待是指來自與學校或者是家庭對孩子的期望超過了孩子本身的實際能力,致使他們長期處於一個無法達成目標的狀態。
作家連嶽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34;
這種&34;會在不知不覺中毀了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許會和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發生衝突,孩子一邊又要兼顧父母的期望,一邊又不肯放棄自己的愛好,這樣的壓抑會使孩子出現一定的心理問題。
我們都能理解父母希望孩子能成才的一顆心,但是父母也千萬不要忽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需求,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不同的興趣點,當孩子向父母表達自己的興趣的時候,父母要選擇認真了解後再與孩子溝通,而不是在孩子興致衝衝的向父母表達某樣東西很有趣的時候,對孩子&34;道:&34;這樣的話語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像父母操縱的木偶人,雖然聽話、乖巧,卻千篇一律,毫無特點。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避免這些行為:
如果父母脫離了孩子的實際情況就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那就會對孩子有一定的影響
1、 讓孩子感到自卑
當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的時候,孩子就很容易失去自己內心的需要和想法,無法對自己的人生做出規劃,只能按照父母要求的方向一步步前進,久而久之,他們會感到自卑,覺得除了服從父母的安排,他們什麼也做不了,生活變得機械,沒有自己的主觀意識,一旦事情做得不好,就會受到父母的訓斥,從長遠方向來看,孩子們的狀況會變得很糟糕。
2、 學習容易厭倦
在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就會給孩子增加學習任務,不僅會給孩子增加學習作業,孩子還要為各種補習班做報告,這樣的情況會直接導致孩子的厭學,因為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找不到一個喘息的地方,學習的存在使他們失去了所有的快樂,所以他們會在潛意識裡自然而然地把學習看作是一種負擔。這樣就會導致孩子們對學習完全失去了興趣。
3、 壓力過高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就會喜歡把自己為孩子的這些努力放在嘴邊,會經常對孩子上說:&34;等等。
長此以往,孩子的學習熱情肯定會下降,因為他們一直背負著學習的重擔,不想讓家人失望,這種強烈的心理暗示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這種壓力不僅不會讓孩子上進,相反,這樣的情況只會導致他成績越來越差。
因此家長不要太嚴格,期望太高,他們應該給孩子合理的期望,讓他們一步一步地努力工作。
1、 對孩子保持信任
家長要重視孩子自信心的培養,首先要讓孩子覺得父母很信任他,讓他們逐漸成長為自己所期待的人。只有在這種溫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孩子才會對自己面對未來社會發展越來越有信心,敢於迎接更高的挑戰。
要讓孩子相信,無論發生什麼,父母都是與他站在同一個陣營,他們不會改變自己對對孩子的期望,更不用說他們的對孩子態度。家長應該向孩子表達,父母總是支持和信任孩子,讓孩子可以自信、大膽地發展。
2、 明白孩子的實際情況
父母在給予孩子厚望的時候,要先了解一下自家孩子的實際情況,明白孩子的水平在哪,這樣父母就不會不切實際的給孩子安排期望。通過生活、學習上的各種觀察,父母的期望應該符合孩子的身心特點。只要孩子通過自己最大的努力學習,就能達到父母的期望,因此孩子就會有成就感。接下來,在家長的幫助和鼓勵下,孩子的能力會逐步提高,夢想也會在家長的幫助和鼓勵下逐漸變成現實。
3、 培養孩子的自我期望
父母要培養孩子對自我的一種期待,這種自我期待是建立在孩子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的,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擁有自我意識,一開始給孩子定一些能快速完成的小目標,然後孩子就會因此獲得成就感,這樣孩子在一次次的進步中逐漸對自己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然後嘗試著讓孩子自己給自己定目標以及對自己的期望,長久下來,孩子就會產生自我期望。
總之,父母想要讓孩子變得優秀,這是肯定的,這樣的想法並沒有錯,但如果父母的期望不切實際的話,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這是父母不想看到了,因此家長應該降低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期望,讓孩子一步步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如果你喜歡這類文章,請關注我 ,持續與您分享育兒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