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孩子做得太多,容易讓孩子產生,所有要求都該被滿足的期望

2020-08-28 蜂鳥育兒經

造成孩子愛挑剔還可能是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父母為孩子做得太多。這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了所有要求都該被滿足的期望,於是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苛刻。這是造成孩子挑剔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父母愛挑剔。久而久之,孩子也會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一切。對此,父母要儘量改正喜歡挑剔的毛病,並教育孩子改正。父母不明白孩子的真實意圖。

如果孩子想要吃的是蘋果,而父母卻買回一大堆梨,並且經常發生這種事情,孩子勢必會變得挑剔。所以,父母在滿足孩子的要求之前,首先應該弄清楚孩子的真實意圖,實在不行,就讓孩子自己去買。找到了孩子喜歡挑剔的原因所在,父母再對症下藥,一定可以幫助孩子改正。面對孩子的挑剔,父母既不要百依百順,縱容孩子,也不能一味批評、責怪,而是應該科學地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學會包容。

張力是一名小學三年級學生,爸媽對他很大方,除了每天的早餐費,每個星期爸爸還會額外給他0元的零花錢。因此,張力常常不肯好好吃早餐,包子有一點不合口味就扔掉,然後去買零食吃。對作業本也不知珍惜,常常是還沒用完就扔掉。老師知道後,就把張力叫到辦公室批評他,張力卻一副無所謂的樣子,&34;在現在的中小學校園,學生們的浪費已經成為一種很普遍的現象。

據學校老師們反映,現在學生家庭條件都不錯,學生對錢基本沒什麼概念,對學習用品也不懂珍惜。有的學生在學校撿到文曲星、手錶等貴重物品,交給老師後,卻很少有學生認領。例如,平時要擰緊水龍頭,吃多少則做多少飯菜,避免因吃不了而浪費,以節約糧食另外,平時多加強對孩子節約和環保意識的培養,使他們從小養成節約的習慣。

適度控制孩子的零花錢。不讓孩子有多的零花錢可以浪費,教育孩子正確支配金錢,有計劃地使用金錢,學會節約,不浪費一分錢。金玲身體不怎麼好,加上先生常在外面出差,她生病不能做飯的時候,就只能給0歲的兒子小磊吃麵包。金玲想批評兒子不懂得心疼媽媽,沒有責任感。可是,她轉念一想,兒子畢竟還小,平時自己對他都是呵護備至,連他自己的事都不用操心,更不用說別人的事了。

現在看來,兒子之所以沒有責任感,完全是自己教育不當的結果啊!孩子沒有責任心,首先受害的就是父母家人。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處處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對於別人,即使是自己父母的痛苦都視而不見。另外,孩子沒有責任心,對於他們自己將來的發展也不利。缺乏責任心的人是因為自我意識太強,處處都以自我為中心,這種人在與周圍人相處時很容易起摩擦,無法團結他人。

相關焦點

  • 為何孩子總不符合父母期望?心理學家:合理的期望要符合孩子個性
    不管是哪一類父母,他們都想為孩子規劃好一切,讓他們少走彎路,都對孩子抱有比自己更高的期待。但是如果細聊,我們會發現其實很多父母的「高期待」並不具體,他們渴望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卻不知道什麼是他們「最好的自己」。
  • 父母一味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危害大!聰明的父母這麼拒絕
    比如,有的家庭居然專門騰出一間房用來放孩子的玩具,因為實在太多了;有的家庭給孩子買了各種各樣的食物,堆滿了冰箱,等著被孩子選擇。父母這种放縱的不加節制的愛,真的對孩子好嗎?如果繼續這樣慣著孩子,處處都滿足著孩子,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哪些危害呢?
  • 家長為孩子做得太多,小心孩子長大後沒主見
    02 媽媽為孩子做得太多,孩子反而什麼都不會如果孩子大事小情都聽父母的,容易讓孩子養成依賴心理,長大後容易變得不敢承擔任何責任。孩子做錯事情時,不要馬上阻止孩子,不斷犯錯,才能不斷進步,這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
  • 孩子欲求不滿?可能是給得太多了,父母要懂得節制一些才是
    1.父母給得太多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欲求不滿的狀態,其最大的原因就是父母平常給孩子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父母念孩子就會給孩子養成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那就是無論到任何時刻都不會滿足。因為父母總是不關心這一類的孩子,所以這類孩子就會出現這種狀態。他們希望通過物質的要求來滿足這份安全感,所以他們才會對父母各種的索取,儘管他們知道通過這樣的方式仍舊沒有辦法讓自己的失落復原,但他們也仍舊會選擇這樣做。
  • 兒童體育密語 | 孩子對父母的期望
    相反,父母作為後援團隊,最重要的作用是讓孩子感受到不離不棄的陪伴,同甘共苦,順利時一起慶祝,失利時彼此打氣。父母向孩子表達以他們為傲,這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回首過往的歲月,當身邊最親近的人向你表達他們以你為傲時,你一定還是會心潮澎湃。所以現在的孩子也如年少的我們同樣渴望父母的肯定。不要再遲疑,不論孩子取得的成就或大或小,大膽向他們吐露肯定的言辭吧!
  • 父母給孩子最好愛不是「無條件滿足」,而是適當控制孩子的要求
    終於,在孩子上初中的時候,釀出了悲劇。由於太過於以自我為中心,他故意找事,犯了故意傷人罪,被送進工讀學校改造。夫妻兩人這才意識到自己犯下的錯誤,後悔不已。喜歡放縱孩子的父母並不是一個兩個,社會上現有的嚴重的啃老現象。大學生畢業後在家「養老」,死皮賴臉地讓父母供養自己……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例子,都體現著「無條件滿足」孩子,帶來的弊端和後果的嚴重性。
  • 孩子的需求總是太多,可能是父母的教育造成,容易毀了孩子
    經常會看到父母帶著孩子,總是會在商場裡大肆購買物品,有的時候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還會出現大吼大叫的情況。這樣的情況還不是個例,太多的孩子都會有這個情況,父母對於孩子的行為也是比較困惑,對於孩子的需求到底要不要滿足,滿足還不夠要怎麼做。
  • 小時候被父母要求做「好孩子」,現在被孩子要求做「好家長」
    可是有一天,兒子連續發給我幾條育兒的,都是批評父母不該如何做、應該如何做的視頻。兒子那天第一次對我說:「媽媽,我今天轉給你的,你認真看一下,好不好?」記得其中有個視頻叫《不給孩子買手機的父母,不是好父母》。我看到這個標題,就想對著視頻中那個年紀輕輕就對著屏幕指手畫腳的創作人吐(飆)吐(髒)槽(話)。
  • 大部分教育失敗的孩子,都是毀於父母的不當期望
    關於父母期對孩子期望值的問題,我已經寫過好幾篇了,而今天我又想寫一篇。之所以屢次以它為主題來創作,是因為隨著我對教育研究的加深,我越來越覺得父母的期望值才是教育孩子的關鍵,是一切教育問題的起源。能否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就在於父母能否設定恰當的期望值。因為說白了,父母的一切教育行為都是在期望值的指導下進行的,有什麼樣的期望值,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表現。
  • 被低估的期望值 | 你對孩子的期望,影響著孩子攀登的高度
    本期的主題的是父母的期望值。為什麼要聊這個話題,是因為我最近接觸到的一些新的信息,跟我以前的理解是相悖的。曾經以為,不想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所以,不會對她設有太多的期望值。但是,這篇文章大家看了之後,會有一些新的想法。
  • 對成績越好的孩子,父母的期望越高,殊不知高期待正在毀了孩子
    1、 父母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對越優秀的孩子父母的期待也就越高,很多時候家長會沉浸在自己認為的標準當中忽略實際孩子的能力,對孩子的標準越來越高但是沒有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過高的期望會給孩子帶去非常多心理壓力。
  • 別讓孩子承載太多的負擔
    我們家那棵小樹、小苗,也就是我們的孩子,他們從出生的時候,他們的天性中就承載了太多我們給他的負擔。很多父母不願意承認,我們那麼愛他,那麼喜歡他,所以深愛他,我們怎麼會成為他們的負擔呢?是我們覺得孩子有問題的多,還是孩子自己覺得有問題的多的多呢?大部分的時候是我們是家裡問題的源頭,是我們總是看不慣孩子,我們看不慣孩子的各種表現,我們覺得孩子各種成長狀況都是問題。
  • 孩子越長大越發平庸?父母的過高期望,會讓孩子喪失內部動力
    文/心蕊編輯/心蕊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為一位優秀的人才,這樣的期望如果過多的施加在孩子身上,反而會得不償失。,孩子就很容易失去自己內心的需要和想法,無法對自己的人生做出規劃,只能按照父母要求的方向一步步前進,久而久之,他們會感到自卑,覺得除了服從父母的安排,他們什麼也做不了,生活變得機械,沒有自己的主觀意識,一旦事情做得不好,就會受到父母的訓斥,從長遠方向來看,孩子們的狀況會變得很糟糕。
  • 快期末考試了,好父母都是降低孩子成績的期望值
    話雖這麼說,但期末考試越來越近,我心裡也莫名的緊張起來,我小時候考試都沒這樣在意過。但是家長越在意,越要降低期望值。家長過高的期望超過了孩子最大的能力,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我們得承認不是所有人用苦功就能考上清華北大的,人和人之間確實存在智力差距。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家裡有這種孩子,父母算是幸運。但是絕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孩子,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付出很大的了心力。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看自己的孩子最順眼:我家寶貝最聰明、最可愛,長大了能出人頭地。
  • 管得太多,是父母和孩子的衝突點,努力做個不管教的父母
    或許對於每個人來說,放手都是一個比較艱難的課題,很多時候人們都希望把所有的東西牢牢抓在手裡,可是到了最後,往往失去得更多。 家長對待孩子也是如此,很多家長都捨不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所以他們往往管得太多。而家長這種教育方式,只會引來孩子的厭煩,導致親子間產生衝突。
  • 高壓的背後 都有「高期望」的父母
    高壓式教育,看似是在為孩子的未來鋪路,其實是不斷地把孩子在推向孤獨的深淵,童年會遠去,可傷害卻始終留在了心底。國王的禮物繪本館認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恰當的期望,這樣孩子才能夠滿懷期待地輕裝前行,不用負重前行的孩子,將會走得更遠。
  • 孩子有這5種表現,說明你為娃做得太多了|夜讀
    來源:中國教育報許多父母愛孩子、希望孩子好,便傾盡所有為孩子付出,無微不至地呵護孩子成長,恨不得為孩子打造一條完美順遂的人生道路。然而這份心情越迫切,越容易模糊了愛的界限。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比做得不夠還糟糕的,是父母做得太多。
  • 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又哭又鬧,怎麼破?
    作者:寶寶知道 育兒風向標這篇文章我打算從更加實操的角度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寶寶因為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哭鬧時的應對方法。大家都知道,在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很多寶寶的第一反應都是哭鬧,因為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哭鬧就是他們表達需求並得以生存的重要手段,所以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寶寶哭鬧是非常普遍而正常的反應。
  • 別人家孩子有的東西,自己家孩子卻沒有,父母要滿足孩子要求嗎?
    但是,無論哪一代的孩子,他們之間都會因為每個家庭的生活條件不同而產生一定的差距,這是毋庸置疑的。對於父母來講,孩子就是他們的一切,無論家庭條件如何,他們總是會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可現實中總是會有或多或少的「不盡人意」,因為當實際情況滿足不了孩子的願望時,有的父母也會選擇視而不見,讓孩子眼巴巴的看著。很多父母看待這件事想必也會有諸多的感慨吧,如果你家孩子遇到類似事情,身為家長的你會怎麼做呢?舉個例子來說。
  • 《你的孩子都不是你的孩子》我都是為你好·是父母給孩子最毒的藥
    --------------紀伯倫《先知·論孩子》在我們與孩子的對話中,父母對孩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應該是「我都是為了你好!」我們害怕孩子走錯路,走彎路,所以我們小心翼翼地幫助孩子規劃好人生的每一步,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似乎都在我們的掌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