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需求總是太多,可能是父母的教育造成,容易毀了孩子

2020-10-14 KaKa樂蒂

經常會看到父母帶著孩子,總是會在商場裡大肆購買物品,有的時候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還會出現大吼大叫的情況。這樣的情況還不是個例,太多的孩子都會有這個情況,父母對於孩子的行為也是比較困惑,對於孩子的需求到底要不要滿足,滿足還不夠要怎麼做。

就像前幾天遇到閨蜜,閨蜜和我說他家孩子小天的事情。他們有一次逛商城遇到一個玩具店,小天當時就看上了一個恐龍玩具,但是家裡同樣的恐龍玩具太多了。閨蜜不想滿足小天的願望,買回家之後,只會簡單地玩一下,就會放在儲物間,家裡也沒有多少地方儲存。但是沒有辦法,閨蜜不幫小天買,小天就在商場大哭大鬧,為了小天不再哭鬧,就幫助他買這個玩具。

許多的孩子都會有欲求不滿的情況,到底什麼原因,導致他們需求那麼多,總是一副欲求不滿的狀態。其實很多都是父母的教育造成,父母平時給予孩子太多,對於他們的要求總會滿足,幫助孩子養成不好的壞習慣。尤其是父母的給的太多,導致孩子的需求很強烈。當他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出現哭鬧的情緒。

有的孩子欲求不滿,是缺乏安全感造成。父母對於他們的生活不是太過於關心,陪伴他們的時間也是比較少。孩子就會通過一些物質來滿足安全感,尤其許多時候通過索取物質,也會得到父母的重視,孩子就會經常選擇這樣做。

需求太多,欲求不滿的壞處有很多。其中最簡單的就是對物質要求比較高,出現拜金的情況。當父母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的時候,父母和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會出現裂痕。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做出一些犯法的事情,從而毀了自己。

甚至孩子在學校社交也會出現問題,沒有多少同伴一起玩耍。當孩子出現欲求不滿的情緒的時候,父母要重視他們的行為,找到正確的方法幫助他們改正。

父母要陪伴他們。

其實孩子最重要的需求就是父母陪伴在他們身邊,但是許多父母平時忙於工作,想要賺錢提供好的物質給家庭,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孩子見到父母的時候,就會拼命地索取,完成內心的慰藉。平時多抽點時間陪伴他們,多和他們交流溝通,避免他們出現需求太多的情況,孩子對於需要也會有正確的理解。

父母學會了解孩子。

父母要試著多理解他們的內心,當孩子出現欲求不滿的情況時,要了解他們內心到底是怎麼想的。如果只是簡單地滿足一些小小的要求,處理就是比較簡單。孩子的要求太多,父母滿足不了他們就會出現尷尬的情況,父母要知道他們到底為什麼需要,並且找到辦法幫助他們解決。

父母和孩子做到約法三章。

父母其實可以和孩子做到約法三章,孩子的適當的要求父母會幫助他們滿足,許多無理的要求就需要他們自己進行爭取。尤其是和孩子逛商城的時候,提前和他們說好要買什麼,如果買了不是計劃好的。

以後就不會帶孩子出來逛商場。平時孩子的需求,父母也可以鼓勵他們用勞動獲取報酬來獲取,體會到不管得到什麼都需要付出,孩子下回需要的時候就會好好考量了。

育兒寄語:生活中父母和孩子陪伴時間最長,不僅是最親密的人,也是孩子的導師。當孩子出現欲求不滿的時候,父母就要做好榜樣,從自身引導他們。對於他們的需求也不要總是滿足,而是要學會付出才會得到回報。

相關焦點

  • 「中國式教育」的悲劇:有6種教育方式,父母可能會「毀」了孩子
    可有些時候,上一代流傳下來的,刻在骨子裡的那些傳統觀念,也影響著父母的教育方式,而有些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就很有可能會「毀」了孩子,落個悲劇結尾。案例:「中國式教育」下產生的悲劇林女士家裡的兒子上了五年級,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夫妻倆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就想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 「別讓孩子的一生,毀在父母的手上」,家長教育孩子從小開始
    一個孩子本該精彩的一生,最終毀在了父母手裡。不得不說這樣的事情讓人憤怒,讓人震驚,更讓人遺憾!有些父母常年在外打拼,家裡的孩子變成了留守兒童,缺少愛的教育,又有多少父母因為沒有及時疏導孩子的心理和精神壓力而最後釀成大禍?未成年人偷盜,搶劫,強姦,弒母,自殺等等案件時有發生!
  • 哭窮教育會毀了孩子一輩子
    哭窮教育會毀了孩子一輩子! 有些爸媽經常會在生活中對孩子哭窮。當孩子提出想買某種東西時,爸媽總是以「太貴了,我們很窮,買不起」這類理由來拒絕孩子的要求。殊不知,你的這種「哭窮」教育很容易培養孩子的貧窮意識,甚至會害了孩子一生!在超市裡遇到一對母女。
  • 孩子過於容易情緒化,總是哭鬧,學會3個方法改變壞習慣
    父母為了教育孩子,都是選擇只生一胎,想要孩子從小就要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還有教育。父母的想法是挺好的,但是實施起來就是比較困難,平時父母關愛孩子太多,導致孩子太多的事情都會得到滿足。稍微不注意,沒有滿足寶寶的需求,就會大哭大鬧,父母對他們的行為也比較哭鬧。
  • 孩子總是獨來獨往,造成孩子「性格孤僻」的原因,父母了解嗎
    導讀:孩子總是獨來獨往,造成孩子「性格孤僻」的原因,父母了解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總是獨來獨往,造成孩子「性格孤僻」的原因,父母了解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的四種教養方式,容易讓孩子自卑,父母要警覺
    父母如果不能及時發現自己對孩子教育的缺失,而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無異於是毀了孩子的一生。正如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所說:一旦孩子內心有自卑感,孩子的生活就會充滿衝突。而隨之出現的膽怯、退縮等不良個性,則會與孩子形影不離。父母的四種不當教養方式,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
  • 多少孩子的自信是毀在父母身上?家長別再強迫孩子了
    不自信的孩子身上毫無亮點,他們雖然總是乖巧,但是總是乖巧的卻讓人非常心疼,而且不自信的孩子在生活當中無論做什麼都會不斷的懷疑自己,這樣的孩子會懷疑自我能力,信心非常低,而他們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每一個小孩子在剛剛出生的時候都無法無天,自信心爆棚,最後不知道什麼叫做自卑,而他們之所以沒有自信,原因來自於身邊的環境和他們的父母,有很多孩子的自信就是毀在父母的身上,父母一味的要求孩子努力要求孩子好好學習
  • 容易暴躁的父母,最後教育出來的孩子,都是怎樣的呢?
    前言:脾氣暴躁的大人教育出來的寶寶都是怎樣的,想必大家對於這個話題應該都非常感興趣吧,在培養孩子期間難免會有些大人抑制不住自己的性格容易暴躁,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會跟孩子發脾氣,其實我們應該明白,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我們想的那樣生活,無需父母嘮叨就能夠自覺學習,大部分的孩子都需要父母來嘮叨,才能夠去主動學習,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總是調皮,而且自己每次在教育孩子時總是非常暴躁的話
  • 孩子睡覺總是"滿床滾"?可能都是父母的錯,看看你中招了嗎?
    孩子睡覺總是&34;?可能都是父母的錯,看看你中招了嗎?家裡有孩子的父母,因為孩子年齡小,身邊也不能離開人,所以一般整天都要圍著孩子轉,他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安靜睡一覺,這樣他們才有時間去做自己的事,但是有些孩子連睡覺都不老實,經常喜歡踢被子,或者是滿床滾來滾去,不少父母也沒有太重視,覺得可能是孩子比較頑皮的原因,等長大一些自然就好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造成孩子睡覺喜歡滿床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大多和父母有關,可能還是父母的錯,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誰帶孩子,誰可能毀了孩子的專注力!給你5個補救方法
    誰帶孩子,誰可能毀了孩子的專注力!誰帶孩子,誰可能毀了孩子的專注力!誰帶孩子,誰可能毀了孩子的專注力!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家長一次給孩子買了好多本書,於是孩子往往這本書翻兩頁,那本書翻兩頁。太多書籍只會讓孩子注意力渙散。建議每周帶孩子去次書店,讓他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書,一周只買1-2本。讀完才可以再買。
  • 窮人出身的孩子,之所以不容易出人頭地,可能問題在於父母
    自古以來,人們對於窮人家的孩子,總是抱有偏見的想法,覺得窮人家的孩子,不如富人家的孩子,針對窮人家孩子自身的家庭環境,也總是抱有質疑的態度。說到窮與富,大家就會想到各個方面都好,可以說,金錢能夠給孩子想要的一切都好。然而貧窮會限制孩子很多條路,那麼究竟窮人家的孩子對比富人家的孩子,究竟差在哪裡呢?一. 窮人家孩子對比富人家孩子有哪些不足?
  • 「童年應該多吃苦」:多少孩子的安全感,就毀在了父母的「挫折教育」下
    01、父母的「挫折教育」,往往成為孩子本不必經歷的痛苦有時候父母人為設置的挫折,不但沒有讓孩子培養出更高的抗挫折能力,而且還對孩子造成了心靈上的傷害,讓這些挫折成為了孩子原本不必要經歷的痛苦。上天已經給孩子安排了最好的「挫折教育」,不需要父母再設置不必要的挫折,給造成孩子的痛苦。
  • 孩子做事總是不能堅持下去,那是因為父母留的退路太多
    確實是這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作為第一任老師,一定不能給孩子留退路。有時候,父母給孩子的退路越多,孩子就越無法堅持,越容易選擇放棄!,總是以為自己是為孩子好,殊不知是在害孩子。父母絕對不能總是給孩子留退路,這樣孩子才能學會什麼叫堅持。
  • 孩子欲求不滿?可能是給得太多了,父母要懂得節制一些才是
    但是對於有些孩子來說,他們總是欲求不滿所表現出來的樣子,也讓很多父母表示困惑。最近周先生帶著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就遇到了這樣的一幕。周先生和孩子經過了一間玩具店,孩子一下子就看中了裡面的玩具。1.父母給得太多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欲求不滿的狀態,其最大的原因就是父母平常給孩子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父母念孩子就會給孩子養成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那就是無論到任何時刻都不會滿足。
  • 「鏡子效應」毀所有,3種性格的媽媽,容易養出沒出息的孩子
    「鏡子效應」毀所有,3種性格的媽媽,容易養出沒出息的孩子引言現實生活中,有些小朋友無論走路姿勢,說話方式,生活習慣等跟自己的父母極為相似,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像鏡子一樣,折射給自己的孩子。而這種效應,會影響三代人。父母傳給子女,子女再傳給他的下一代。這一點其實不難理解,如果父母很優秀,那下一代也會傳承優秀的基因;換而言之,如果父母有惡習,孩子也容易模仿。
  • 父母還在罵孩子?"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有的父母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膽小不自信,遇到機會也不敢把握和挑戰。父母在抱怨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其實孩子的自信心,大多源於父母對他們的看法!其實像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身邊很常見,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貶低和打壓。孩子做得好了,父母打擊他們;孩子做得不好了,父母責罵他們。長期被父母貶低打壓,孩子的自我認知可能會出現偏差,進而變得不自信,就會導致&34;的出現。
  • 越"無知"的父母,更喜歡用這些方法教育孩子,到頭來只會毀孩子
    孩子教育的問題,一直是父母的心病,很多時候他們也並不知道用什麼辦法去教育好孩子,並且不同父母掌握教育方法的程度是不同的。不少父母認為教育孩子的最好辦法就是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榜樣的力量,然後用這種正面形象日復一日的改善孩子的言行舉止。還有些家長則認為,孩子還沒到辨別是非的能力,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忙與改進。
  • 教育專家:毀了孩子最快的方式——「貶低式教育」?
    最近看到一則微博,一個醫生在對抑鬱症孩子進行檢查的時候,表揚了孩子,沒想到孩子的媽媽在旁邊說道:好個屁!一副滿臉否定孩子的樣子,言語裡充滿了反話和鄙夷嘲諷的味道。父母總是吝嗇於一句誇獎的話,總是喜歡貶低自家的孩子,孩子已經患上了抑鬱症,父母還是改不了貶低孩子的習慣,醫生費盡心思的想要修補孩子的心理問題,卻被父母習以為常的一句話給毀了!
  • 孩子總是膽小內向?原因可能在父母身上,三步走讓娃不再膽小
    原因可能在父母身上1.父母太嚴厲《咱們一起出發吧》這檔綜藝節目上線之後就吸引了不少觀眾,節目中楊爍對孩子嚴厲的教育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有很多細心的觀眾也發現了一個問題,楊爍的兒子在看到他的時候總是手足無措,甚至連走路都不自然了。這就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嚴厲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恐懼,從而變得特別膽小而造成的。
  • 給孩子一部手機就能毀了孩子嗎?教育失敗,多半是因為父母和家庭
    可是,如果父母害怕孩子受傷就不讓孩子砍砸石器,人類社會可能永遠不會出現石刀、石劍;如果父母害怕孩子玩火就不讓孩子煮水仔細想一想,孩子玩石頭確實有可能受傷,但也能學會打造工具並且使用工具;孩子玩火確實有可能星火燎原,但是勇敢大膽地嘗試,既能驅散野獸,也能為我們帶來香氣撲鼻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