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還在罵孩子?"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2020-09-25 媽咪有方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的父母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膽小不自信,遇到機會也不敢把握和挑戰。父母在抱怨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其實孩子的自信心,大多源於父母對他們的看法!


教育類真人秀節目《少年說》裡有過這麼一期,一位名字叫做璟頤小女孩上臺吐槽自己的母親,總是拿她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嫌棄自己不如別人。璟頤說,媽媽拿自己去對比的考試對象,是學校裡四項第一的超級女學霸,自己比不過理所當然。

&34;璟頤看著臺下的媽媽,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但是媽媽卻並不認可她的看法,不僅沒有意識到自己經常打壓孩子的錯誤,還開始講大道理。


媽媽說:&34;意思已經很明了了,媽媽擔心女兒驕傲自負,所以採取了打壓式的教育。

原本希望媽媽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但她卻當眾批評教育自己。璟頤很傷心,最後抹淚轉身下臺,母女之間的矛盾並沒有得到解決。


其實像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身邊很常見,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貶低和打壓。孩子做得好了,父母打擊他們;孩子做得不好了,父母責罵他們。長期被父母貶低打壓,孩子的自我認知可能會出現偏差,進而變得不自信,就會導致&34;的出現。

什麼是&34;?


&34;理論是由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在1902年提出的。這個理論的大概意思是:一個人的自我觀念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是其他人對於自己看法的反映。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觀念,取決於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一書中,庫利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34;因此,這個理論又被稱作&34;。

通過&34;我們可以了解到,如果父母一直在罵孩子,對他們進行打壓、貶低式的教育,會影響到孩子對自我的認知,產生消極的影響。


父母還在罵孩子?也許初衷是為了鼓勵孩子,但&34;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抹殺孩子的學習天性


父母對孩子的打壓和貶低,本質是為了防止孩子驕傲自滿,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後更加努力學習。但結果往往和父母的初衷背道而馳,被父母否定,孩子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和動力,因為不管他們做得多好,都不能讓父母滿意。慢慢地,孩子就失去了學習的天性,甚至對學習產生厭惡的情緒。

★讓孩子變得敏感自卑


前面提到過一個觀點:孩子的自信心,大多源於父母對他們的看法!在生活中,大多數情況也確實如此。很多自信的孩子,基本從小就得到來自父母的鼓勵和讚揚,讓他們形成了較強的自信心。


而反過來,從小就生活在父母打壓和貶低陰影下的孩子,容易變得自卑敏感。也許孩子一開始是有自信心的,他們做成一件事情,為自己感到驕傲,然後和父母分享。但父母卻潑冷水,打擊貶低他們。長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就慢慢被消磨掉了。

★降低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自我認同感低的人,經常覺得自己所有的行為都是錯的,得不到別人的認可。而孩子長期被父母打壓和貶低,自我認同感就會降低。父母經常對孩子說&34;、&34;,否定孩子的成果,會讓他們覺得自己&34;、&34;。


久而久之,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就會降低。當孩子的自我認同感降低的時候,他們就不能接受自己,容易自暴自棄。

當然了,積極的&34;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增強自我認同感。那麼父母要如何做呢?


①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根據&34;的觀點,父母對於孩子正面且積極的看法,會使得孩子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觀念也變得積極。


所以說,父母平時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不要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比如孩子數學成績不好,但是他的英語卻很厲害。父母要多多誇獎孩子的英語好,這樣孩子就能產生積極的自我認同,進而變得更加自信。

②多多鼓勵孩子


著名教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說過:&34;


因此,作為孩子最親密的人,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比如當孩子完成了一件事情之後,父母可以適當地表揚一下他們,說&34;。收到來自父母的肯定,孩子會感到高興,並且樂于堅持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

③自己以身作則


最好的交易是言傳身教,孩子不僅僅會受到父母語言的影響,父母的一言一行一樣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34;。


如果父母想要孩子變得自信,自己就要做到自信。平時不要總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做不到XXX、XXX太難做了等等。不讓孩子耳濡目染,也容易變得消極自卑。父母應該要展現積極向上的態度,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

小貼士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貶低、打壓式教育,對孩子影響很大。父母要儘量避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都會犯錯,更何況是心智還不成熟的孩子。


今日互動話題:你平時對孩子鼓勵更多還是批評更多?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多少孩子的自信是毀在父母身上?家長別再強迫孩子了
    不自信的孩子身上毫無亮點,他們雖然總是乖巧,但是總是乖巧的卻讓人非常心疼,而且不自信的孩子在生活當中無論做什麼都會不斷的懷疑自己,這樣的孩子會懷疑自我能力,信心非常低,而他們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每一個小孩子在剛剛出生的時候都無法無天,自信心爆棚,最後不知道什麼叫做自卑,而他們之所以沒有自信,原因來自於身邊的環境和他們的父母,有很多孩子的自信就是毀在父母的身上,父母一味的要求孩子努力要求孩子好好學習
  • 孩子缺乏信心,父母可以了解下「歸因效應」,幫助孩子重拾自信
    孩子的世界是純淨無邪的,他們總是希望大家都可以喜歡自己,所以想要在每個人面前都表現好,可這是非常不現實的。一旦孩子做一件事沒有信心,他們就會變得畏縮不前,也就是我們所認為的不自信,所以想要解決孩子不自信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了解孩子的這些心理狀態。
  • 有多少孩子的自信,是毀在父母手裡
    當我第一次被要求幫忙時總是拿不準確父親要的修車工具,或者總是做不好地裡的農活。每當我面臨這些第一次時,總是因為沒做好就被父親一頓罵,然後指責我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罵我笨死了,啥也幹不了。那時候總是在想,我不是學習比他們強嗎,為啥總罵我農活幹的不如他們呢?要知道,他們讀書不好,總在家裡幹活,所以比我熟練呢。
  • 「登門檻效應」:一口吃不成胖子,別讓父母的貪心毀了孩子未來
    01「登門檻效應」:一口吃不成胖子,別讓父母的貪心毀了孩子未來在焦慮和壓力下成長,孩子變得越來越抑鬱,對自己一點信心都沒有,最終自然是沒能達成爸爸的目標。看見孩子的表現,趙先生著急上火,動不動就罵孩子又笨又不長進,小小的目標都做不到。孩子被爸爸一說,也忍不住反駁,父子之間的「戰爭」就爆發了。在生活中,像趙先生這樣的父母還不少。
  • 孩子越誇越好,越罵越糟?「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父母別忽視了
    大家好,我是王師傅帶悟空,在生活中,比起生孩子,養孩子似乎是一件更難的事情。但是父母既然給了孩子生命,就要對孩子的養育負責任。而每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都不同,有的父母提倡對孩子嚴一些,而有的家長管孩子卻主張要松一些。
  • 父母的肯定,是孩子一生的底氣!別讓差評毀了孩子
    在信中,他說:媽媽,我要走了,請你不要找我,我出去幾天,放鬆一下身體,會有人收留我,並且我知道我是一個廢物、窩囊廢、累贅,這些年讓你們生氣不是一兩天了。他委屈地哭著說:「媽媽,能不能別叫我二百五了?我會很努力,希望媽媽能多給我幾次機會,我想讓她再幫幫我。」太多父母,總以為自己很愛孩子,可對孩子表達出來的卻是傷害。
  • 孩子說這四句話時,父母千萬別拒絕,否則毀孩子一生!
    這樣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創傷,家庭親密關係也會受到影響。其實孩子往往比我們想得更懂事聰明,特別是下面四句話,一旦孩子說出口,家長千萬別忽視,別讓你的「吝嗇」毀了孩子! 01 「陪我好嗎?」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陪伴就顯得尤其珍貴。
  • 最毀孩子自信+破壞安全感的五句話,家長別再說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言行潤物細無聲的影響著孩子的人格、性格的養成。,當父母的嘴上容易沒個把門,容易說出一些傷害人的話語而不自知,看到孩子沉默還以為管教奏效,下次繼續進而加強傷害,不自信跟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就是這樣養成的。
  • 父親常罵兒子廢物致使他抑鬱,教育孩子,父母要用正面標籤效應
    父親經常罵兒子,你是個廢物,我要你這個兒子有什麼用?我巴不得你早點去死!父親為兒子貼上的廢物等標籤,兒子無力揭下,又難以承受,在痛苦煎熬中患上抑鬱症。亂貼標籤不可取我們有些父母,雖然沒有這麼極端,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不經意間給孩子貼上各種負面的標籤。
  • 還在罵孩子笨?"習得性無助"的危害父母要了解
    ①喪失自信:孩子沒有自信,不敢嘗試,進而加深自我否定,越來越不自信,陷入一個死循環;②生活消極:孩子沒了自信,不敢嘗試不思進取,事事都抱著得過且過的消極態度;③心理健康發育受阻,長期的自我否定,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導致他們出現抑鬱症。
  •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懂愛的父母,別讓「標籤效應」毀了娃
    導讀: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懂愛的父母,別讓「標籤效應」毀了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懂愛的父母,別讓「標籤效應」毀了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天啊,原來是這句話毀了孩子!父母們要注意了
    有些父母一旦生氣,就會情不自禁地給孩子貼各種標籤,什麼「笨蛋」「拖拉」「搗蛋」各種負面詞語當著孩子的面脫口而出。 父母可能從未意識到,當一個人被貼上某種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就是「標籤效應」。
  • 孩子越誇越好,越罵越糟?「羅森塔爾效應」的影響,父母不能忽視
    導讀:孩子越誇越好,越罵越糟?「羅森塔爾效應」的影響,父母不能忽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越誇越好,越罵越糟?「羅森塔爾效應」的影響,父母不能忽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登門檻效應":一口吃不成胖子,別讓父母的貪心毀了孩子未來
    &34;:一口吃不成胖子,別讓父母的貪心毀了孩子未來看見孩子的表現,趙先生著急上火,動不動就罵孩子又笨又不長進,小小的目標都做不到。孩子被爸爸一說,也忍不住反駁,父子之間的&34;就爆發了。在生活中,像趙先生這樣的父母還不少。他們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希望能一蹴而就,孩子成績不好,就希望他們期末能考90分,結果因為要求太高,孩子難以承受壓力,最終結果和父母的希望南轅北轍。
  •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未來,了解「羅森塔爾效應」,父母做到正念
    對自己的孩子抱有期待,這是作為父母的本心,出發點是好的。然而,很多時候父母卻用錯了方式。90分的家長,卻鮮少告訴孩子「我相信你能考90分」,或者說「以你的能力,我覺得你下一次一定能夠考90分」這樣的話。
  • 孩子也要面子?父母該了解「尊重法則」,讓孩子擁有美好未來
    >孩子感覺到面子的話,他也會特別的有自信,因為他感覺到了別人的尊重,特別是父母,父母和孩子平等交流,能夠激發孩子的信心。踢貓效應講的是那當一個地位比你高的人,對著你發脾氣,你心裡憋了一肚子的火,然後你忍不住把這股莫名的火撒到了比你地位低的人身上,比如孩子。想要控制這種情緒,父母要做的就是學會喊停,有情緒了,就在心裡喊自己一聲,告訴自己不要發脾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別讓孩子的一生,毀在父母的手上」,家長教育孩子從小開始
    父母應該做的是讓孩子勇敢的承認錯誤,從小就樹立起能擔當,敢擔當,勇擔當的責任心。要讓孩子知道,我錯了就應該我自己擔當責任,而不是一味地去推卸去逃避。很多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很是苛刻,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就把孩子的一生都給安排好了。對於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更是想讓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路子來走。我小的時候總是能聽父母說我:「你又不聽話了?」對於這樣的教育方式我是不贊成的。作為父母要讓孩子從小就有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家長們要做的只是給孩子提一個建議。
  • 家長不經意的話,影響孩子未來走向?父母善用「鏡映效應」是關鍵
    鏡映效應使用不當對孩子的負面影響至於評價的「鏡子」,爸爸媽媽評價產生於小孩心中的那面鏡子最大、最動人。在小孩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給孩子傳遞了什麼樣子的觀念,小孩便會面臨這些觀念的影響,並朝這個方向發展。
  • 媽媽竟然眼睜睜看著孩子被悶死!悲劇背後是父母育兒的不自信
    可是有時候,他們在了解到新知識時會感到內疚,尤其是在這些知識似乎指出了他們曾犯過的錯誤的時候。育兒知識的增多,他們沒有變得更加自信,反而更加膽戰心驚。他們每做一件事,都要去徵詢導師的意見,或者是去網上查閱資料,生怕自己做錯一步,就毀了孩子。但實際上,無論是對打人還是小孩,錯誤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不要在內疚上浪費任何時間,你還會繼續犯錯誤,你的孩子也是。
  • "垃圾快樂"已然泛濫,父母要讓孩子遠離,別等孩子毀了才後悔
    但是隱患也隨之出現,許多過早接觸手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出現了沉迷於短視頻的快樂之中。"垃圾快樂"已然泛濫,父母要讓孩子遠離張女士最近在管還在這件事情上犯了難,上周周末,她難得不用加班,本想著趁著周末休閒的時光好好陪伴一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