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個10歲孩子,因寫不完假期作業,從10樓一躍而下;一位媽媽,因為孩子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把孩子活活打死。
孩子跳樓前是有多絕望,媽媽在打死孩子前,是有多失望!跳樓的孩子和打死孩子的媽媽,是什麼原因走入極端?先不論孩子抗壓性高低,是否懶散,媽媽是否失手,只因為大人告訴孩子,人生只有一條路,沒有考到好成績,沒有進入好名校,沒任職到好企業,沒嫁娶到富有人家,便是失敗和悲劇,人生毫無價值,所以只能走極端,孩子只能跳下樓,媽媽只能狠狠地揍。他們覺得沒有考好就是悲劇,因為沒有回頭路。
許多父母一生緊緊捆綁著孩子,不允許他們有絲毫自由意志,不論學業、事業、配偶、家庭等等,他們對孩子的期待與要求就像一把枷鎖,深深地鎖住孩子,不如意時,用這把鎖去敲打孩子,以為孩子便會聽話了。
02
挫折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無法克服或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幹擾,使其需要或動機不能得到滿足而產的障礙。心理學指個體有目的的行為受到阻礙而產生的緊張狀態與情緒反應。
現在的孩子挫折容忍度很差,有的孩子說,被老師批評、被父母責罵,很痛苦,很想自殺。
現代的孩子「個個都是寶」,說不得,罵不得,在學校老師管不得,懲罰不得,孩子就像溫室裡的花朵,用語言批評一下,用手輕輕一碰到就夭折了。一方面父母過度保護卻又強加諸多期望,另一方面老師教得束手束腳,孩子怎能好呢?
一味地把期望諸多的加在孩子身上的父母,可能是本身沒有活出想要的樣子,就把自己的遺憾轉嫁到孩子身上,以愛為名給孩子加上各種期待要求,以實現自己未實現的夢想。
省吃儉用移民到加拿大的一對夫妻,他們發誓要讓孩子過上最好的生活,接受最好的教育,給孩子提供他們年輕時沒有的機會。他們對自己的孩子疼愛有加,卻又非常嚴苛,要女兒從小學習鋼琴和花式滑冰,學習成績必須名列前茅,一切必須聽從父母的意見,因為父母都是為她好。誰想到,就是這個一直疼愛有加的女兒,卻僱兇殺害父母,最終母親死於非命,父親意外獲救。父親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們從小疼到大的女兒要取父母的性命。
女兒被指認後,控訴說,她年復一年忍受著來著父母的控制,這對她的精神傷害是巨大的,她再也忍受不了,才會做出這樣的事。
最後女兒被判終身監禁。
心理學家指出,若是父母活得開心、精彩,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就偏向寬廣自由。
把孩子生出來後,一家人應該是彼此陪伴成長,各自有精彩的人生風景。家是溫暖的避風港,不應該是讓人喘不過氣的牢籠。
03
許多父母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但事實是,孩子的起跑點就是父母。給孩子溫暖的陪伴、培養良好的人格養成,就是最好的起跑點。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都會深深地影響著孩子,況且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長跑,輸在起點又如何?贏在終點的才是真正的贏家。
如果父母本身心性偏差、行為不端正,卻期望把孩子送到學校後,培養出他的勇敢堅強、有責任感等等許多好品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父母的行為無時不在影響著孩子。
04
1.參加團隊,培養團隊精神,鍛鍊心性成長
適當的訓練孩子挫折忍受度絕對是有必要的,讓孩子從小就參加團隊或各種集體生活,學習與人互動的正確心態,各種才藝練習都可以鍛鍊一個人的心性成長。
2.包容孩子的失敗與困難
沒有完美的人生,孩子們犯錯是很正常的事情,大人還經常犯錯更何況孩子。父母對待錯誤的態度也影響著孩子。不要對錯誤大驚小怪,不要對犯錯的孩子大加指責,否則孩子們會變得小心翼翼,害怕又犯下錯誤;在父母面前變得會說謊。與其讓孩子們自責、惶恐和說謊,還不如引導他們如何解決錯誤帶來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