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在育兒方面其實都有很多的問題,孩子的情緒、愛哭鬧等等。這些問題都會讓父母覺得十分的絕望,有時候哄都哄不好,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但是依然是沒有用。更有甚者,還有一些孩子比較脾氣暴躁,而且還學會罵人,會說「壞媽媽」這些詞,顯然如果媽媽聽到這樣的話那麼會多麼的難受。
但是有時候不要完全把責任放在孩子身上,7-9個月的時候是孩子模仿能力最強的時候。三歲以前孩子的腦質量學習能力比正常的成年人還要強一倍,到三歲之後會慢慢降低,最後跟正常人一樣。所以很多時候更多的是因為環境的影響,比如,爸爸的脾氣比較暴躁,經常在孩子面前罵人,或者顯示得比較暴躁,行為各方面都比較出格。那麼孩子就會很容易地捕捉到父母親生氣的樣子,久而久之,孩子對於情緒的發洩就會表現得跟父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孩子的脾氣有時候特別像父母。
其次,是因為這樣的話語會讓他們覺得十分具有力量,他們不明白這些話會給人帶來什麼傷害,但是這些詞語卻能夠讓自己感受倒力量的存在,然後就肆無忌憚地使用這些話語,但是我們應該要明白的是,如果沒有及時引導那麼孩子對於這些成語的使用就會更加的放肆。
以上都是孩子說髒話的一些原因,希望父母能夠好好認真的看完。那我們應該去如何引導?
第一、我們要明白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你的樣子絕對就是以後你孩子的樣子,所以說為什麼我們十分希望父母能夠給孩子一個好的溫暖的善良的成長環境呢?就是這樣的一個原因,在好的大環境裡面成長,孩子會越來越善良,如你所期待。
第二、孩子的情緒控制比較差,他們不知道怎麼表現自己的情緒。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奶奶帶孩子可能會給孩子比較高的一個期待值,爸爸給孩子的期待值就比較低。突然有一天,爸爸不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會突然爆發情緒,而爆發情緒又不知道如何宣洩,就會通過這樣的行為來解決。
所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少給孩子期待值,越高的落差就會讓孩子有更大的反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天合理的拒絕孩子一兩次,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第三、忽視孩子說髒話的詞語。為什麼這麼說?他們會覺得這樣的詞語有力量,但是如果我們不去在乎,您不用擔心孩子會習慣。當孩子覺得這樣的詞語已經得不到大家的關注之後,就會自然而然地減少了對於這些詞的使用。
最後,小馬老師最為希望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僅要以身作則,也要給孩子一個最為溫馨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