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博物館日報(第178期):國家植物博物館建設即將全面展開

2021-01-15 新華網客戶端

·熱點新聞 / Headlines

【第二屆長三角文化博覽會將在上海青浦舉辦】11月21日至24日,第二屆長三角文化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7.2館和8.2館隆重舉辦,面積5.4萬平方米,規模超過首屆文博會兩倍。本屆博覽會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一市三省黨委宣傳部共同發起舉辦,將突出「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的辦展定位,力求打造成為立足長三角,吸引全國、全球優秀文化產業資源的產業合作交易交流平臺。

【中國消防博物館重新開放】經歷了遷址升級的中國消防博物館,已於日前重新面向社會公眾開放,並於開館當天舉行了正式開館後的首場開放活動。中國消防博物館新館展陳面積近一萬平米,由序廳、防火防災體驗廳、「文化· 傳承」展廳、「烈火·榮光」展廳、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組建展廳、國際交流與合作展廳及臨時展廳等組成。升級復展後,中國消防博物館的展覽內容和功能更加全面,展陳理念和技術更為先進,宣教職能和形式更加豐富,全面展示了中國消防歷史文化沿革、新中國消防事業發展成就,以及在「全災種、大應急」背景下,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嶄新形象,是我國消防行業唯一的國家級主題博物館。

中國消防博物館展廳內部(圖片來源:文博在線)

【國家植物博物館建設即將全面展開】日前,國家植物博物館核心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及主館方案國際徵集招標評標工作在昆明舉行。經過投標單位沙盤展示、述標、閉門評審、票決等程序,以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為組長的評標專家委員會明確了入圍設計單位,並匯報了評標入圍結果。

【戰國曾侯乙編鐘與盛唐古琴上演「跨時空」協奏】 湖北省博物館與山東博物館11月17日首次通過5G直播聯動,使戰國曾侯乙編鐘與盛唐古琴這兩種跨越千年的樂器上演「跨時空」協奏。兩地博物館通過5G直播、影像投屏技術,在5G高速度、低延時下實現「跨時空」協奏。湖北省博物館編鐘樂團與古琴演奏家高培芬「跨時空」演繹了4套曲目,分別是《楚商》《關山月》《梅花三弄》與《竹枝詞》,氣勢恢宏的戰國編鐘古音與悠揚的唐代琴韻交織,為聽眾帶來沉浸式體驗。

「跨時空」協奏現場

【從底比斯流散至納粹德國:古代酒杯終返希臘】一件公元前6世紀的陶器曾被授予首屆現代奧運會馬拉松冠軍、挑水工斯皮羅斯·路易斯(Spyros Louis),但在那之後便不知所蹤。2012年,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開啟了針對這件陶器的調查。直到兩年後,該館一位考古學家才在德國明斯特大學(Universitt Münster)發現了這件黏土紅色底黑色人物陶器。據調查,陶器失蹤後於1934年落入一位親納粹的考古學家之手,曾由其轉交納粹首領赫爾曼·戈林,後又於1986年被其出售給明斯特大學。日前,這件出土於底比斯的雙耳杯正式由明斯特大學歸還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件公元前6世紀的陶器將在雅典進行展出,在那之後將由位於奧林匹亞的一座介紹奧運會歷史的博物館收藏 Photograph: Orestis Panagiotou/EPA

·展覽資訊 / Exhibitions

【中國】山東博物館:11月16日,「香光馨遠——董其昌書風展」在山東博物館二樓11號展廳正式開展。本次展覽共展出展品76件(套),計97件,時間跨度五百餘年。展品以山東博物館館藏為主,並得到天津博物館和濟南市博物館的展品支持。展品陳列以時間先後為序,分三章共六個小節,依次講述了「董其昌要超越的目標」「董其昌的師友」和「董其昌的追隨者」三個主題。展品選擇以名家書作為主體,也不避館閣體和普通書手書作,力圖貼近書寫文化的歷史本原,讓展品來講述董其昌書風的歷史流變。展覽將於2020年2月16日結束。

「香光馨遠——董其昌書風展」展覽現場

【中國】廣東美術館:11月19日,廣東美術館舉辦展覽「註疏韶華——廣州雕塑院優秀成果回顧展(1956-2019)」。本次展覽以廣州雕塑院歷年來參展全國性展覽的作品為切入點,匯集廣州雕塑院70餘件入選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全軍美術作品展覽、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覽等全國性重要美展的優秀雕塑作品,側重梳理歷年來的創作成果,嘗試做一個較為完整的系統性回顧,也是一次階段性總結。本次展覽將於11月28日結束。

挑戰/俞暢/1989年/銅(圖片來源:廣東美術館)

【中國】原·美術館:11月16日,「2019 iArt青年藝術計劃」在重慶原·美術館正式開幕。經過一個多月的開放徵集,本次「iArt青年藝術計劃」總計收到來自多個國家/地區的近6000件作品,投稿藝術家數量多達621位。組委會經三輪篩選,在海量投稿中選出40組入圍2019 iArt的青年藝術家,並將其作品置於原·美術館中展出。本次入圍作品共57件,涵蓋架上、雕塑、裝置、新媒體影像等多種種類,題材豐富、形式多樣。本次展覽將於12月29日結束。

「2019 iArt青年藝術計劃」入圍作品展覽現場(圖片來源:原·美術館)

【中國】廈門寶龍藝術中心:11月19日,廈門寶龍藝術中心舉辦展覽「時刻:中國百年電影海報展」。作為「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的官方配套展覽活動,該展覽是第一次以電影海報的形式,系統性梳理並呈現了橫跨百年的中國電影發展史。本次展覽以時間為軸,以《再生花》《西廂記》《橋》《光榮人家》等絕版經典海報為體,一一梳理百年電影的大事件;同時,打造沉浸式聲影互動觀展體驗,讓觀眾猶如漫步在影片所記錄的時代,享受一場視覺盛宴。本次展覽將於12月18日結束。

電影《白毛女》海報(圖片來源:廈門寶龍藝術中心)

【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近日,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展覽「能源」(Energy)。「能源」是所有物種必不可少的生命燃料,更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對象。對於新能源的探索和對現有能源的開發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形成了不同風格的文化,改變了景觀,甚至引發了戰爭。在20世紀,從物品到建築物再到整個城市,一切構想的出發點都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力。到了21世紀,許多設計師都已經意識到他們在這些破壞性活動中起到的作用和承擔的責任,並據此進行了調整。本次展覽以「能源」為主題,旨在展示過去幾十年中技術的進步,並就未來的替代能源進行探討。本次展覽將於2020年1月26日結束。

風力掃雷機/馬蘇德·哈薩尼(Massoud Hassani)/2011年/竹子和可降解塑料/221 x 221 x 221 cm Gift of the Contemporary Arts Council of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英國】扇子博物館(The Fan Museum):近日,「半常設陳列:第二部分,2019年秋冬」(SEMI-PERMANENT DISPLAY: PART TWO, AUTUMN/WINTER 2019)在扇子博物館舉行。作為博物館半常設陳列的第二部分,該陳列繼續討論了春季舉辦的第一部分中涉及的主題以及觀點,但展示了更多來自於扇子博物館的珍貴展品。本次展覽被安排在兩個展廳之中,再次呈現西方的扇子如何吸收與展現不同時期盛行的品味和裝飾風格,同時捕捉它們初露鋒芒時的時代精神。本次展覽有一部分關注扇子的第二「黃金時代」19世紀中後期,旨在探索扇子製作的復興,以及從法國到俄羅斯宮廷的整個歐洲皇室對扇子的推崇扶持。陳列將於12月29日結束。

摺扇/法國/約1865 HA Collection 425

·行業發布 /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s

【法國裡昂紡織博物館與中國絲綢博物館籤訂合作備忘錄】11月17日,在上海歷史博物館館長胡江一行陪同下,法國裡昂紡織博物館(Musée des Tissus et des Arts décoratifs)館長伊絲卡拉蒙特蒙黛(Esclarmonde Monteil)女士來到中國絲綢博物館參觀考察,雙方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如何加強館際合作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館長趙豐和蒙黛女士分別代表兩館,續籤了合作諒解備忘錄。在接下去的幾年裡,兩館將繼續加強展覽、人員互訪、紡織品修復鑑定及研究等領域的國際合作。

【黑龍江博物館協同發展聯盟成立大會順利舉行】日前,黑龍江博物館協同發展聯盟成立大會在黑龍江省博物館舉行。黑龍江博物館協同發展聯盟是在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下,由黑龍江省博物館主辦,聯合了省內國有綜合性博物館(含省直屬、地市、縣級博物館)、民族和民俗博物館,部分行業博物館、高校博物館、民辦博物館等80餘家單位共同參與合作的組織機構。聯盟的成立將針對藏品展覽展示、藏品徵集與保護、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教育、公共服務、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展開交流與合作,充分整合資源、交流經驗、凝聚智慧、共謀發展。

博物館日報聯繫郵箱:

museumdaily@iartmuseum.org

《新華·博物館日報》欄目由新華網客戶端、國際博物館信息中心和《藝術博物館》雜誌聯合出品,目前分為「熱點新聞」「展覽資訊」「行業發布」三大板塊,致力於打造全球博物館信息的權威發布平臺。國內新聞主要面向公眾讀者,以提供博物館界熱點新聞、文化藝術領域動態和重要展覽資訊等內容為主,同時發布行業新政策、新動向。國際新聞主要集中發布全球博物館行業動態和發展趨勢,側重於服務文化管理者和博物館從業人員。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相關焦點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68期):南京紫金山昆蟲博物館即將正式開放
    北京魯迅博物館淘寶平臺直播活動宣傳圖(圖片來源:中國國家文物局)【南京紫金山昆蟲博物館即將正式開放】近日,南京紫金山昆蟲博物館結束了其試運營階段,即將正式開館。攝影師用鏡頭記錄正在迅捷變遷的文化現象與社會場景,保留瀕臨消失的歷史瞬間和人文記憶,並使這些凝固的影像具備展開文化描述與歷史研究的價值,進而成為博物館所珍藏的人類歷史檔案的重要部分。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82期):鄭州將三年建設100家以上博物館
    4月22日、26日每日14:00該館將推出兩場直播講解活動,帶您「雲遊」中國地質博物館。4月20日-4月26日,該館將推出自然資源知識競答、「我的地球記憶」專屬照片製作等活動。【慈城藥商博物館即將開館】目前,坐落於寧波市慈城鎮符卿第的藥商博物館正在進行布展工作。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22期):廣東惠州東坡紀念館正式開放
    此外,山東將激發博物館創新活力,包括實施「博物館+」戰略,建設智慧博物館、博物館網絡矩陣;深入推進「網際網路+中華文明」行動計劃,實施陳列展覽精品工程;採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聯合辦館等方式加快非國有博物館發展。該省將落實財稅、土地等支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非國有博物館,按規定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32期):海南省博物館春節期間將舉辦多場活動
    【收藏家黃勖夫即將啟動X美術館,旨在捕捉中國的「千禧一代精神」 】在目睹自己籌建的木木美術館(M WOODS)躥升至中國藝術界的最前沿之後,青年藏家黃勖夫(Michael Xufu Huang)深刻感受到了中國社會對當代藝術的渴求。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86期):學習強國推出「雲遊博物館」服務專區
    南頭古城(圖片來源:南山博物館)【新疆博物館調整開館時間】新疆博物館24日發布公告,表示自2020年4月25日(星期六)起,新疆博物館開放時間調整為每日11:00-16:00(15:00停止進館),每周一閉館。此外,受該館二期建設項目影響,該館僅開放「新疆歷史文物展」。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一百七十一期):《上新了·故宮》第二季即將開播
    《絲路留痕系列十》/龔安/油彩綜/100cmx160cm/2019年(圖片來源:中國日報網)【中國】南山博物館:「煙霞寄興——清代至民國北京名家山水畫展」於11月9日在南山博物館正式開展。【「文明交流互鑑:江南文化與航海文化」研討會在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行】近日,「文明交流互鑑:江南文化與航海文化」研討會在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行。本次研討會以文明交流互鑑為視角,就江南文化與航海文化的理論與實踐層面展開探討、形成對話,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02期):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12月18日將舉辦...
    【齊河博物館群初具規模 19個博物館2021年開園】經過八年規劃建設,位於德州齊河博物館群的山水、園林和古典建築都已初具規模。齊河博物館群計劃於2021年7月1日全部建成開放。到目前,已經建成的主題博物館共有5座,分別是珍藏館、書畫藝術館、根雕藝術館、地礦博物館和古典家具博物館。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52期):瀋陽故宮等8家博物館17日恢復對外開放
    【北京魯迅博物館利用5G技術進行網上直播奉上精神大餐】為滿足和豐富廣大人民疫情防控期間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貫徹落實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在移動》項目計劃,中國博物館協會、北京魯迅博物館與中國移動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易訊無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近期精心打造、強力推出了「雲博物館」5G直播公益活動,旨在匯聚全國博物館資源,打造一個集內容和服務為一體的線上博物館平臺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十六期):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在江蘇揚州奠基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築規劃圖(圖片來源:交匯點)    【國家海洋博物館今起閉館】國家海洋博物館發布公告,自5月6日起閉館暫停試運行。據介紹,國家海洋博物館6月有望正式對外開放。    【江蘇溧陽博物館項目獲國際建築設計榮譽獎】上元書院團隊規劃設計、蘇皖集團負責實施建設的溧陽博物館項目,近日喜獲2018美國建築大師獎(Architecture MasterPrize)文化類建築設計榮譽獎(Honorable Mentio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 Cultural Architecture)。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199期):甘肅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19年度...
    據了解,為了讓更多群眾切身感受第四屆山西文博會的魅力,運用虛擬實境技術全景打造的第四屆山西文博會VR展館也即將上線。·行業發布 /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s【中國國家博物館牽手閬中開發文創產品】為更好地推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近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啟動「創意進景區」工作。根據安排,中國國家博物館將與閬中古城合作,對口支持閬中古城景區文創開發相關工作。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11期):「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在中國...
    東北老工業基地藝術影像數位化互動博物館的建設,是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之一,由東北師範大學申報,東北師範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承擔主要工作。項目歷時兩年,陸續完成了老工業基地名錄遴選、各地市檔案館走訪、原始素材搜集、多媒體素材數位化修復、影像資料二次創作、網站建設等工作,共投入人力300餘人次,於2019年末完成了文獻資料歸檔、網絡資料庫建設、門戶網站搭建、移動端適配等工作。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61期):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5月1日...
    該項目總投資約19.26億元,總佔地面積為379.91畝,其中博物館178.2畝,遊客服務展示中心及其配套設施201.71畝。遺址公園一期工程主要包括「一館」(遺址博物館)、「一心」(遊客服務展示中心及配套設施)、「一園」(劉賀墓園保護展示工程)、「一道」(海昏大道)、「一步」(遺址公園內部遊步道)5項工程和遺址博物館周邊環境整治、智慧公園(安防)2項配套工程。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31期):展覽「1420:從南京到北京」在首都博物...
    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致力於以視覺敘事藝術啟迪當代人和後世,讓不同背景的受眾感受敘事藝術的魔力。該館將展示插圖、繪畫、漫畫、攝影、電影腳本、戲服等藏品,並將通過教育活動讓參觀者以新穎方式親近敘事藝術。其館舍位於洛杉磯,由著名中國建築師馬巖松設計,於2018年3月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晚些時候竣工。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30期):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科研實物入藏國家...
    1月15日,王選院士的夫人——陳堃銶教授將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科研實物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入藏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此次陳堃銶教授捐贈的13件套科研手稿實物,包含王選設計照排系統的手稿、首版《漢字信息處理》報紙樣張、《光明日報》對雷射照排首次報導的報紙、查字模膠片、字形功能清樣等,是她與王選院士共同科研時所留下的最珍貴的物證,也是這對伉儷攜手攻關、風雨同行的最美見證。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八十三期):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在江蘇崑山奠基
    據介紹,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坐落於正儀古鎮,將採用「1+N」的設計理念,即主館加老街上的各類戲曲小館和戲曲傳習所的形式,建設「無邊界」的戲曲博物館群落。主館總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旨在打造一座兼具展示、互動、研究、演出的戲曲博物館,以便更好地保存、展示、研究戲曲珍貴資料。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66期):江西三灣改編紀念館完成VR數字展廳...
    ·熱點新聞 / Headlines【江西三灣改編紀念館完成VR數字展廳拍攝工作】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利用自身資源與新媒體來承擔社會責任,江西三灣改編紀念館推出VR數字博物館建設項目並於近日完成VR數字展廳的拍攝工作。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三十七期):廣州科學館和廣州博物館將相繼開工
    目前,市發改委已將美術館、博物館、文化館、粵劇院及市第一人民醫院整體擴建工程5個項目列入廣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點項目庫。將科教城、華僑博物館、廣州醫科大學新造二期工程等34個項目列入2019年市重大項目「攻城拔寨、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作戰圖。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兩百一十三期):「會飛的花——世界珍稀蝴蝶展...
    ·熱點新聞 / Headlines【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捐贈劃撥儀式暨入藏紀念展開幕式在北京舉行】12月26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國家圖書館隆重舉行「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捐贈劃撥儀式暨入藏紀念展開幕式」。
  • 中科院召開國家植物博物館工作部署會
    3月28日下午,為迎接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配合好國家植物博物館規劃建設,中國科學院組織召開國家植物博物館工作部署會。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亞平出席會議並講話,科技促進發展局、戰略生物資源管理委員會、昆明分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動物研究所、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華南植物園相關負責人等參加會議。會議由中科院昆明分院院長李德銖主持。
  • 國家植物博物館園區總體規劃
    >Q:根據李克強總理的重要批示,昆明擬建設國家植物博物館,如何回答國家級綜合性植物園構建標準這一創新命題? 創新模式,引領科研展陳 經過國內外植物學領域專家學者的多次諮詢和嚴謹論證,綜合考慮植物這一特殊的展示對象和昆明當地優越的氣候條件,最終確定國家植物博物館在建設形式上應採用「館園一體」的形式,即打破傳統博物館單一實體建築的觀點,嘗試「掀開博物館的屋頂」,首創由國家植物博物館(主館+副館)和國家植物博物館園區(植物園)共同構成的國家植物博物館基本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