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 / Headlines
【世界地球日活動周|地學博物館在行動】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活動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宣傳活動周為4月20日至4月26日。為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宣傳自然資源國情國策,引導公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中國地質博物館將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讓公眾足不出戶參與進來。該館將於4月20日-4月24日 每晚19:00 、4月25日-4月26日每日15:00,連續推出七部特別引進的國外重磅科技電影,在騰訊視頻、央視頻、新華網等多平臺同步播出。4月22日、26日每日14:00該館將推出兩場直播講解活動,帶您「雲遊」中國地質博物館。4月20日-4月26日,該館將推出自然資源知識競答、「我的地球記憶」專屬照片製作等活動。
【慈城藥商博物館即將開館】目前,坐落於寧波市慈城鎮符卿第的藥商博物館正在進行布展工作。符卿第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現存建築為清代中晚期重建,建築面積約2200平方米,由廳堂、後樓、廂房等組成。 明清以來,慈城籍人士中出現許多從事傳統國藥業的成功者,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修繕後的符卿第變身慈城藥商博物館,將布置「敬仰先賢」、知名中醫藥堂號、名中醫義診館、科普互動區等功能空間,計劃在5月1日前完成布展,5月中旬對外開放。
慈城藥商博物館(圖片來源:慈城藥商博物館)
【讓文物和經濟都活起來,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遇上時裝秀】4月20日,「潮起錢塘時尚秀,衣啟2020男裝發布會」在位於杭州市江幹區的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如期舉行。這是江幹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發揮自身優勢,為屬地企業衣邦人提供的一次文化助推復工接力服務。江幹區文廣旅體局局長餘梅芳表示,將綜合利用好博物館、非遺館等場館的場地和文化積澱優勢,讓企業文化、時尚「潮流」展現在博物館的時空棧道上,讓古老的文物走進普通人的生活。
【美國國家美術館歸還猶太銀行家後人的畢卡索作品進入藝術市場】畢卡索作品《女子頭像(Head of a Woman)》近日由美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歸還給德國猶太人銀行家保羅·馮·孟德爾頌-巴託爾迪(Paul von Mendelssohn-Bartholdy)的後人。僅一周之後,這幅畫在拉裡·高古軒(Larry Gagosian)的幫助下,以1千萬美元估價進入市場。這幅粉彩畫作於1903年,高古軒稱,與畢卡索「藍色時期」其他紙本作品相比,這件畫作完成度極高。馮·孟德爾頌-巴託爾迪於1912年將其買入,並在納粹掌權後被迫賣給納粹。美國國家美術館在2001年通過捐贈獲得此畫。馮·孟德爾頌-巴託爾迪家族認為此畫為自己所有,要求美術館予以歸還,但該館一直否認這種主張的正當性,認為沒有證據表明納粹曾佔有此畫。儘管如此,美術館還是在3月30日將作品的所有權轉讓給了該家族,稱只是為了「避免昂貴的訴訟費」。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消息,該家族的後人早在去年9月就與高古軒取得聯繫準備售賣,原因是家族後人人數眾多,作品歸還後難以進行利益分配。家族後人表示將把部分售賣所得用於資助原猶太人藏品歸還事業。
《女子頭像》/畢卡索/約1903年/紙底粉彩畫/31×29.7 cm 2020 Estate of Pablo Picasso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Courtesy Gagosian.
·展覽資訊 / Exhibitions
【中國】長沙博物館:4月29日起,長沙博物館將舉辦「山川出雲天下雨——晚清民國湖南繪畫藝術特展」,展出齊白石、陳少梅、蒼崖、沈翰、蕭俊賢等為代表的藝術名家作品70餘件(套),為觀者呈現一幅幅近現代畫家筆墨下的瀟湘人文。據悉,此次展覽由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博物館、衡陽市博物館承辦,展期為4月29日至5月29日。
花卉圖/雷悅/近現代/20×55cm/長沙市博物館藏(圖片來源:長沙博物館)
【中國】金陵美術館:4月17日,吳毅藝術館在金陵美術館開館,金陵美術館典藏吳毅作品展同步開放。該項目由金陵美術館籌劃多年,在疫情期間經吳毅先生認可,籤訂各種協議籌備而成。此次藝術館展出作品均為吳毅捐贈作品,題材豐富,有山水、花鳥、書法、速寫,涵蓋了吳毅各個時期的創作。
吳毅藝術館展覽現場
【中國】保國寺博物館:4月18日是國際古蹟遺址日,今年的主題是「共享遺產、共享文化、共享責任」。圍繞這一主題,寧波市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通過線上線下雙融合方式,線上推出鳥類文物遺存展、防災科技展,線下推出免費參觀、專家講座等系列惠民活動,讓公眾零距離參與古建保護、共享文化遺產。
保國寺博物館
·行業發布 /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s
【鄭州將三年建設100家以上博物館】《鄭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於4月17日印發,方案表示鄭州市將加快推進未來三年100處以上遺址生態文化公園建設,積極構建全國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全域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加快推進未來三年100家以上各類博物館建設,打造城市重點文化 「會客廳」。《方案》提出,鄭州市要打造國家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以「一帶三核」(即打造黃河文化帶和「天地之中」文化核心展示區、黃帝文化核心展示區、鄭州商代王城文化核心展示區)為抓手,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建設黃河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和黃河國家博物館等一批精品博物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舉辦世界大河文明論壇,打造展示黃河文明重要窗口、國際級的黃河文明尋根勝地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觀光體驗目的地等中華文明標識,建設國家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鄭州市將開展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建設革命文物資料庫和革命文物數字博物館,利用革命舊址、名人故(舊)居等打造紅色紀念館,規劃建設革命文物片區紅色文化旅遊精品路線,組織開展重大節慶革命文物宣傳活動,重點推進鄭韓故城、鄭州商城、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積極支持新密魏長城納入國家長城文化公園建設。
【嘉興南湖區文物保護區域評估地面調查和初探工作完成】根據《浙江省文物保護區域評估工作指引》的要求,嘉興市文物保護所配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展嘉興市本級的文物保護區域評估工作。從去年開展工作到今年4月份,嘉興市本級整體已完成了秀洲區、南湖區的地面調查及地下初探工作,平臺單位已委託省考古所開展正式的考古勘探工作。今年3月至4月中旬,嘉興市文保所對嘉興市南湖區科技城平臺進行了文物保護區域評估,目前已完成地面調查和初探工作。地面調查中,考古人員確認該平臺包含了雀幕橋遺址、曹莊磚橋等不可移動文物;地下初探時,兩處古文化遺址、三處疑似區域被發現。嘉興市本級文物保護區域評估工作整體進展順利。
博物館日報聯繫郵箱:
museumdaily@iartmuseum.org
《新華·博物館日報》欄目由新華網客戶端、國際博物館信息中心和《藝術博物館》雜誌聯合出品,目前分為「熱點新聞」「展覽資訊」「行業發布」三大板塊,致力於打造全球博物館信息的權威發布平臺。國內新聞主要面向公眾讀者,以提供博物館界熱點新聞、文化藝術領域動態和重要展覽資訊等內容為主,同時發布行業新政策、新動向。國際新聞主要集中發布全球博物館行業動態和發展趨勢,側重於服務文化管理者和博物館從業人員。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