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心理學:不同的吃飯姿勢,反映了不同的心理活動

2020-11-19 小說推書醬

陳磊是一家電子公司的老員工。論資歷,全公司上下再也沒有比他資歷高的,他工作態度很好,但工作能力一般。因此,一到提拔時節,都被別人搶了先。為此,陳磊鬱悶不已。

也許是自身心情不好的緣故,陳磊跟公司的一個同事吵了一架。這天中午,同事小李叫了一份盒飯,他吃飯時總喜歡看書,看到好笑的內容時,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這天也不例外,他一邊吃著飯,一邊翻著書看,看到好笑的內容時,便大聲笑了出來。聽到同事小李的笑聲,陳磊總覺得那麼刺耳。因此,不由分說就跟小李吵了一架。

晚上回到家,陳磊倒頭就睡。妻子見此,便關心地問道:「你今天怎麼了,怎麼回來倒頭就睡啊?」

「跟同事吵架了!」陳磊用被子蒙著頭說道。

「怎麼跟同事吵架了?」妻子繼續問道。

「他一邊吃飯,一邊看書,還時不時地大笑。我聽著他的笑聲特別刺耳。所以,就吵了起來。」

妻子將陳磊從被子裡拽了出來,很溫柔地說道:「你知道你今天得罪的是誰嗎?」

「不就是同事小李嗎?」陳磊想都不想地回答道。

「錯,你今天得罪的是你未來的領導。」妻子一個字一個字地說道。

「你別胡說了,怎麼可能是我未來的領導呢?」陳磊很不以為然地說。「懂行為心理學的人都知道一邊看書一邊吃飯的人野心勃勃,將來很可能成就一番事業。像這樣的人有能力,以後自然能得到提拔。你說你得罪了領導,你還能被提拔嗎?」妻子提醒道。

陳磊一想覺得很有道理。第二天一到公司,他就給同事小李賠禮道歉。小李為人大度,很快就原諒了他。果然,半年後,小李因為能力突出被提拔為主管。沒過多久,陳磊也被提升為組長。

在職場中,跟同事爭爭吵吵是難免的事。可是,你不知道的是,有時候你因為一時情緒得罪的不是你的同事,而是你未來的領導,更是你「潛在的貴人」。

吃飯是我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人只有吃飯,才能夠維持生命的存在。所以,吃飯是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一直持續做的一件事情,吃飯的習慣也是從小養成的。然而,不同的人吃飯的姿勢各不相同,而不同的吃飯姿勢又反映了不同的心理活動。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周圍人吃飯的習慣性動作,也許還能找到你的潛在貴人哦!

故事中的陳磊由於不懂行為心理學,對同事小李邊吃飯邊看書的習慣動作感到氣憤不已,進而吵了一架。然而,他怎麼也沒想到,這個喜歡邊吃飯邊看書的小李竟然是自己「潛在的貴人」。幸虧得到了妻子的提醒,陳磊才意識到了自己所犯的錯誤,抓住了改正的機會。

也許有人會說,你說的那些「隱形領導」能夠成為領導只是一個偶然。其實,這是一個必然。只要你平常多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你就能斷定他們將來一定能取得一番成就。在發現「隱形領導」後,我們就應該想方設法地和他們搞好關係,把他們變成我們的潛在貴人。等到他們得到提拔的那一天,我們得以提升的機會也即將來臨。

因此,在職場中,我們不僅要把現有的領導當成我們的貴人,我們更要把一些「隱形領導」當成我們的貴人。由於他們還處於「隱形」階段,因此,我們需要多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巧妙地發現我們的貴人。

相關焦點

  • 個體心理表徵帶來不同行為反應
    ,而心理表徵具有層次性,不同的距離會使個體產生不同層次的心理表徵,進而帶來不同的行為反應。 解釋水平理論是近20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社會認知理論,其核心觀點之一是人們對社會事件的反應取決於其對事件的心理表徵,而心理表徵具有層次性,不同的距離會使個體產生不同層次的心理表徵,進而帶來不同的行為反應。
  • 司法心理學與心理諮詢師的不同之處
    在網絡,我可能是諮詢師裡面比較獨特的一個,跟其他諮詢師不同,我的身份比較多樣化,除了心理諮詢師本職工作之外,我還是作家,專門寫體育、動漫遊戲評論的。此外,我還是人力資源管理師,平時會做培訓相關的事宜。此外,我還有一個隱藏身份,就是心理諮詢師本職工作之外,我還是司法局和社區聘用的心理諮詢師,專門開展對服刑人員的心理教育工作。
  • 行為心理學是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的一個心理學流派
    他為什麼會有如此逆天的行為?面對身邊人的種種行為,你可能有很多看不透、想不通。那是因為你不懂行為心理學。行為心理學讓你從人的心理找到行為的根源,你會發現:人的一切行為絕不是下意識的反應,而是心理的映射。行為心理學是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的一個心理學流派,它的創建人是美國心理學家華生。
  • 《人格心理學》丨不同人格有不同的行為方式,了解才能和諧共處
    所以我們都應該了解一下不同人格的形成,各個人格的行為特點,從而根據其行為特質,採取相應的相處手段,為自己贏得更加和諧融洽的生活。《人格心理學:人性的科學探討》這本書是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系主任蘭迪.拉森,德州大學心理學教授戴維.巴斯合作的著作。
  • 「心理學入門」—(個體心理的現象與行為)
    ,它由一系列反應動作和活動構成。通過語言發布的命令可以支配別人的行為,也可以進行自我調節,使行為可以服從預定的目標。行為不同於心理,但又和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繫,引起行為的刺激常常通過心理的中介而產生作用。
  • 【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
    學科背景  社會背景 行為主義心理學有美國心理學家華生所創立。行為主義心理學之所以能夠產生於美國,主要與當時美國的社會生活、生產實踐和社會改良的需要有關。首先,行為主義的產生是對當時美國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需要的反映。
  • 行為心理學:從肢體語言解讀心理狀態
    ,你就可以做到瞬間讀懂對方的心理,那麼,《行為心理學》這本書為你揭秘了一整套解讀肢體語言的方法,從表情、眼睛、五官到手掌動作、四肢動作,每個部位都有詳細生動的介紹,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讀懂對方的肢體語言,了解他的內心在想什麼。
  • RN |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或譯作《對偽心理學說不》,《這才是心理學》作者: Keith E.Stanovich
  • (120)我們是自己最壞的敵人 第十二章 (8) 心理學的形象問題 讓人瞧不起的心理學|《與「眾」不同的心理學》楊中芳審校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楊中芳教授審校(110)第十一章 (11 D) 偶然性在心理學中的作用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楊中芳教授審校(113)第十二章 (1)  心理學的形象問題  讓人瞧不起的心理學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楊中芳教授審校(114)第十二章 (2)  心理學的形象問題  讓人瞧不起的心理學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
  • 心理學:微動作——走路姿勢「看出」你的性格
    心理學家史諾嘉絲通過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性格與其走路的方式、步調有著很大的關係,一個人的性格與心情也會影響到自己走路的姿勢,而從一個人走路的姿勢也可以分析其性格特徵、心理活動以及情緒等。接下來,我們就用心理學的方法來分析一下不同的走姿分別反映著人們怎樣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徵。 一、走路時顯得不慌不忙、不疾不緩,微微擺動著雙手,看起來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這樣的人多數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遇事時冷靜沉著;日常生活中則力求安穩,喜歡修身養性,過平平淡淡的日子,願意安身於一成不變的生活之中。
  • 行為主義心理學
    進入20世紀後,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則反對馮特學說的形象,創立了一種名為行為主義的全新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是美國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對西方心理學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其創始人是美國的心理學家華生。行為主義心理學主張以客觀的方法研究人類的行為,從而預測和控制有機體的行為。
  • (119)我們是自己最壞的敵人 第十二章 (7) 心理學的形象問題 讓人瞧不起的心理學|《與「眾」不同的心理學》楊中芳審校
    「眾」不同的心理學》楊中芳教授審校(107)第十一章 (10 B)接受錯誤以減少錯誤 A 偶然性在心理學中的作用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楊中芳教授審校(108)第十一章 (11 B)接受錯誤以減少錯誤 A 偶然性在心理學中的作用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楊中芳教授審校(109)第十一章 (11 C) 偶然性在心理學中的作用
  • 不同心理因素對談判的影響:需要、動機與談判
    在商務談判進行的過程中,不同的心理因素會對談判產生多樣的影響。需要、動機、知覺、性格、氣質、情感和情緒等心理學概念經常被大家所提起,但日常交流中人們對這些詞彙的理解與其在心理學中的意涵存在一定偏差,下面將對這些概念給予明確,並在此基礎上探討其對商務談判的影響。
  • 心理學:走路姿態也能反映一個人的性格,走得快的人心態更年輕?
    人類的心理活動通常都會表現在行為上。而如何從行為去研讀一個人的性格,一直是心理學的研究熱點。走路姿勢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活動麼?毫無疑問是可以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國外關於走路姿勢和性格的研究,看看你是否符合吧。
  • 每日心理學:你的坐姿與性格之間的關係,超準。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不同的身體姿勢,反映了人們不同的心理活動身體姿勢與心理活動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即使是一個簡單的坐下的動作,也是一個人下意識的行為,是其當時心理狀態的一種反映。下面,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簡單分析一下坐姿與人的心理狀態、行為性格之間的關係。
  • (100)第十一章 (3) 試圖解釋偶然事件的傾向 偶然性在心理學中的作用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楊中芳教授審校
    例如,許多從事心理治療工作的人都一直相 信羅夏克(Rorschach)測驗是有效的。這個著名的墨跡測驗 要求被試對一張白紙上的墨跡做出反映。因為這一墨跡沒有結 構,所以這一測驗的發明者認為,人們會以自己對模糊情境的 定型反應來對這些墨跡做出反應,從而能夠揭露其「潛藏的」 心理特質。
  • 鴨題榜|心理諮詢師基礎心理學匯總(一)
    第一章 基礎心理學第一節 緒論一、基礎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及內容心理現象可分為兩大類,即心理過程和人格。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是以過程的形式存在的,它們都要經歷發生、發展和結束的不同階段,所以屬於心理過程。人格也稱個性,是指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在不同環境中一貫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影響人的外顯和內隱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徵的總和。
  • (128)結束語​ (15)第十二章 讓人瞧不起的心理學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楊中芳審校
    正相反,我們必須做好準備,去容忍目前尚不完善 的、有關行為的知識,但卻還要堅桔客觀方法的威力,總有 一天,會讓我們得到那些知識的(p.200~201 )。——概率推理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楊中芳教授審校(97)第十章 (1~9)人類認知的死穴——概率推理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楊中芳教授審校(109)第十一章 集齊(1~11 ) 偶然性在心理學中的作用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楊中芳教授審校(122)我們是自己最壞的敵人  第十二章 (9)  心理學的形象問題
  • 豆瓣9.0《進化心理學》:追本溯源,深度探究人類的行為和心理
    心理學將會擁有全新的基礎。」——達爾文·《物種起源》上周五吃飯的時候,同事S吐槽剛和老公吵了一架。S說,和老公在餐廳吃飯的時候,鄰桌的一個男生總看她。起初S沒注意,直到她看見老公一直雙眼充滿殺氣地看著對面,才知道怎麼回事。後來,鄰桌男生吃完飯離開時經過他們桌邊的時候,S的老公還不忘怒氣衝衝地瞪了對方一眼。
  • 行為心理學書籍推薦,成為好的決策者,你不得不學的技巧
    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行為心理學的書籍,讓你學會在生活中觀察人心,一起來看一下一、《團隊行為心理學》作者:魯克德精彩集錦: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的需要是逐層上升的,當某一層的需要得到滿足後,相鄰的較高層次的需要就會佔據統治地位。一個人在同一時期內可以同時存在幾種需要,但總有一種需要佔統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