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入門」—(個體心理的現象與行為)

2020-08-26 夕葉之


什麼是行為

行為指有機體的反應系統,它由一系列反應動作和活動構成。

有的行為很簡單,只包含個別或者少數幾種反應成分。有的行為則很複雜,包含了較多較複雜的反應成分,這些行為由一系列反應動作所組成,成為各種特定的反應系統。

行為總是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產生的,引起行為的內外因素就叫刺激。

在人類行為中語言刺激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語言發布的命令可以支配別人的行為,也可以進行自我調節,使行為可以服從預定的目標。

行為不同於心理,但又和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繫,引起行為的刺激常常通過心理的中介而產生作用。


刺激、反應與行為

人的行為的複雜性是由心理活動的複雜性而決定和引起的。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應,不同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應。其原因就是在於人有著豐富的主觀世界。

主觀世界的情況不同對於同一刺激的反應常常也是不一樣的。有機體內部狀態的不一樣,對同一事物的反應也可能極不一致。因此不了解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就難以理解他的外部行為反應。


心理支配行為又通過行為表現出來

心理現象就是一種主觀精神現象,它就像一個黑盒子,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重量、沒有大小、沒有體積,而行為卻具有顯露在外的特點,它可以用客觀的方法測量。

由於行為表現出人們的心理活動,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和分析行為來客觀的研究人們的心理活動。


研究行為的科學

以外部行為推測內心心理過程是心理學研究的一條基本法則,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有時也叫做研究行為的科學。即通過對行為的客觀記錄、分析和測量來揭示人的心理現


以上就是本期精彩內容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轉發、評論

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入門」—「個體心理」—(能力和人格)
    之前我們說到:個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動現象就是個體心理,個體心理現象十分的複雜,可以簡單概括為三個方面,這章我們繼續介紹個體心理第三章,能力、人格。能力和人格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兩個方面,人都有人格方面的差異,正是這些心理特性的差異使得一個個體的心理活動與另一個個體的心理活動有了彼此之間的差別。
  • 「心理學入門」—「個體心理」—(情緒和動機)
    上一章我們說到:個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動現象就是個體心理,個體心理現象十分的複雜,可以簡單概括為三個方面這章我們繼續介紹個體心理第二章,動機與情緒。情緒或者情感人在加工外界所輸入的信息時,不僅可以認識事物的屬性、特性以及其它關係,還會產生對事物的態度引起滿意、不滿意、喜歡、厭惡、憎恨等主觀體驗,這就是情緒或者情感。
  • 第二講:集體心理學與個體心理學(上)
    1.弗洛伊德的集體心理學弗洛伊德認為「群體的本質就在於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聯繫」, 弗洛伊德集體心理學的特徵即是根據個體心理學的變化來解釋群體心理學。*力比多(性力,泛指一切身體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錯者和兒童的性生活。力比多是一種本能,是一種力量,是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的驅動力。)2.
  • 認知心理學視野下的個體行為
    認知心理學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以奈瑟1967年出版《認知心理學》一書為標誌。認知心理學的興起被稱之為心理學學科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行為主義的興起),成為當前佔主導地位的心理學思潮。它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知過程,如注意、知覺、意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
  • 心理學入門書籍
    心理學入門書單
  • 「心理學學了些什麼?」基礎心理學知識1
    心理學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實踐)性。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其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係、社會關係,人工智慧,IQ,性格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基礎心理學著重於理論體系的建立和基本規律的探討;應用心理學則將心理學的理論運用於實際生活,服務於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質量。
  • 心理諮詢師筆記6(心理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進化在根本上塑造了心理過程,因為進化偏愛那些能夠產生適應行為的遺傳變異。一、進化與自然選擇:通過自然選擇,物種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漸發生了改變。進化在心理學上的應用:適應和進化有助於解釋我們在心理學中觀察到的現象。例如引發恐懼症(蛇、閃電、高處等)刺激通常對我們的祖先來說意味著危險。
  • 心理學與生活(一)|生活中的心理學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01 實 驗 研 究種族歧視實驗心理學家(主試):肯尼斯·克拉克研究對象(被試):黑人幼兒實驗過程:並完成一系列研究,出版了《生理心理學原理》現代心理學觀點結構主義代表人物:鐵欽納,馮特研究方法:內省法主要觀點:對心理和行為的結構的研究。目的是通過分析感覺的構成因素以及其他組成個體精神生活的體驗,來揭示人類心理的潛在結構。
  • 個體心理學的秘密
    一談到心理學,我們大家都可能會想到魔法,認為學了心理學就會了讀心術,就能夠預測別人要幹什麼,其實心理學並沒有那麼神秘,心理學只是一門研究人類及動物的行為與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學科,所以即使是心理學家,也只會說,人的心理現象是可以通過行為來進行分析和研究,並不可能直接進行觀察和測量。
  • 福柯:反對「性壓制」是個陷阱,「性」其實是知識構建的權力表象
    )的質疑,由此常常被衍生為「反智主義」而遭受廣泛的批評。對於性概念的探討,集中在《性概念史》特別是第一卷——「認知意識」中。在他看來「性」是一個權力/知識構建的體系,正如弗洛伊德的理論中闡述用「超我」(superego)去克制「本我」(id)所與生俱來的欲望時,性從一個行為狀態轉變成了一個具體的社會形式。
  • 「變態心理學」一、變態心理學概論「附思維導圖」
    變態心理學又稱:異常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科學,是研究異常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原因及規律的科學。描述:異常表現和正常現象的區別、病程和預後。變態心理學工作重點(重點)發現原因:考察生物學、心理學、社會方面的影響因素等。(重點)治療:不同治療的途徑及效果等。(相關學科:諮詢心理學)幾個概念的區分神經病:臨床醫學中神經病學研究的範疇。
  • 心理學:摸嘴唇、咬下唇,從「嘴角的動作」看出對方的心理
    因此,這次,本文來探討一下,從「嘴角的動作」中,可以看出對方的什麼心理。他可能說了他覺得不該說的話(可能說了謊),而下意識地捂住嘴,一來怕被人看出他說了不該說的話,二來是阻止自己繼續說下去,是一種自我防衛的本能,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是在說謊。而這類人和張著嘴說話笑的人不一樣,如果對方犯了什麼錯誤,他們是不會馬上原諒對方的類型。
  • 《個體心理學》|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原因
    不爭的事實是,無論人們來自何處、如何長大,只要身而為人,行為便會被各種因素所影響。而個體心理學嘗試把個體生命看作一個整體,重視個體的每一個反應、每一個舉動和個體的行為,它們是個體生活態度的表達。這樣一種科學是具有實踐性的和實用主義的,因為通過知識的幫助,我們能改變和糾正我們的態度以及行為。
  • 「孔孟之導」解讀「名稱相似」的大學專業(三)「心理篇」
    應用心理學——基礎心理學1、心理學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及動物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應用學科。A、神經科學研究通過觀察人類大腦的反應來研究他們的心理;B、發展心理學是研究人類是如何成長、發育和學習的一門學科;C、認知心理學是通過計算機方法來研究心理,即將心理比喻成計算機,看人類是如何遊戲、辨別語言和物體辨認等;D、社會心理學則是研究人類的群體行為,怎樣與他人交流;E、臨床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 心理諮詢師入門必備心理學名詞解釋「精挑細選」
    團體心理對個體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團體的歸屬感(個體自覺地歸屬所參加團體的一種情感)、團體的認同感(團體中的成員在認知和評價上保持一致的情感)、團體的促進或幹擾作用(如個人單獨不敢表現的行為,在團體中則敢於表現,一個人在獨處時很少做的事情,在團體中卻做了)。團體心理的存在,對於個體有著重要的意義。
  • 基礎理論——管理心理學(四 知覺與個體行為)
    管理心理學第四章 知覺與個體行為第一節 知覺的一般概述
  • 心理學簡史
    圍繞佛教禪修而衍生出,一系列提升當下幸福感的心理學研究與實踐。例如,正念減壓療法(MBSR)、正念認知療法(MBCT)、辯證行為療法(DBT)和接納承諾療法(ACT)等各種衍生品在西方世界掀起浪潮。而「實證主義的科學心理學」是基於近一個多世紀,實證主義的科學共同體,在心理現象領域研究達成的共識。這一概念遠小於「心理學」這三個字本來的含義。這也是開篇所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緣由。
  • 「棉花糖 心理」《兒童心理諮詢師》(初級) 認證班開始招生
    由上海人才培訓市場促進中心、上海市心理學會社區心理健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上海徐匯區劉博士心理諮詢陽光工作室指導,上海觀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辦開設「兒童心理諮詢師(初級)」培訓。基礎理論心理學基礎理論概述流派概述:精神分析、個體心理
  • 個體心理學阿德勒的10句語錄:如何看待過去決定著你的人生!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奧地利著名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早期精神分析學派的三位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曾創辦《國際個體心理學雜誌》。阿德勒的學說以「自卑感」為中心,提出的主要概念有:追求卓越、心理補償、社會興趣、生活風格等。作為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榮格齊名,深深影響史蒂芬•柯維,以及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耐基。
  • APA與APS之惑:心理學的「劍氣之爭」
    例如,一種常見譯法將APA譯為「美國心理學會」,將APS譯為「美國心理協會」或「美國心理學協會」。 那APA與APS究竟有何不同呢?既然有了大名鼎鼎的APA,何苦還要再成立一個APS?這些問題可能曾讓包括筆者在內的不少人困惑,幸運的是Robin Cautin的一篇長文(見文末)可以緩解此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