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反對「性壓制」是個陷阱,「性」其實是知識構建的權力表象

2020-12-12 文穴工作室

作者:Ansel

排版:Anna

校對:LITCAVE工作室

配圖:Online

書名:性概念史

作者:福柯

福柯曾被稱為是恐怖主義知識分子,因為他從某種程度上闡述的經驗主義(包括以此為基礎的現代醫學和心理學)的質疑,由此常常被衍生為「反智主義」而遭受廣泛的批評。

對於性概念的探討,集中在《性概念史》特別是第一卷——「認知意識」中。

在他看來「性」是一個權力/知識構建的體系,正如弗洛伊德的理論中闡述用「超我」(superego)去克制「本我」(id)所與生俱來的欲望時,性從一個行為狀態轉變成了一個具體的社會形式。

而精神分析學家將許多症狀包括歇斯底裡症都歸因於「性」壓抑的存在,使得「性」這個概念反倒慢慢具有了社會形態,最終衍生出來。

在加裡古廷的論述中,福柯並不否認壓制的事實。

維多利亞時代的確曾給女人「束胸」,審查文學,並開展聲勢浩大的反自慰運動。但是他發現的一個事實是,現代權力不是簡單依靠壓制來完成了,甚至反對壓制並不是一種抵抗現代權力的有效手段。

反而,這是一種「合謀」的產物,也就是說在某種意義上,反對性壓抑,正巧反過來確認了性的存在,契合了社會知識/權力體系對於「性」本身的建構。

福柯認為現代權力通過發明新的話語創造出新的性經驗形式。

也就是說,儘管同性之間的親密關係在整個人類史中都存在著,但這群體作為一個有其自身心理、生理甚至基因特徵的獨特群體,卻是現代性科學的權力/知識體系創造出來的。

正如福柯提出那句振聾發聵的話一樣,由同性間的親密行為漸漸地轉變成了對「性少數群體」的認定指南。對行為的確認變成了對身份的確認,從而概念也就因此在知識和權力的架構中被豎立起來了。

在加裡古廷論福柯的著作中,他寫道:

福柯認定「性壓制」是一個表面現象,遠為重要的是17世紀以來性話題的「真正的話語爆炸」(《性經驗史》p.17),尤其是反改革派在懺悔問題上的立法。

懺悔是一種反向審查的核心,通過懺悔,人們被迫內向地被植入權威者的意識和知識架構,所有的親密行為細節,特別是思想上的追索(對欲望的懺悔和摸索)被看得尤其重要。

在這種情況下,對懺悔者來說,結果是對自身的認識越來越深、越來越準確,這是「自我闡釋學」的成果,最大程度地展示了他們內心的性本能。

然而福柯暗示,這種本性與其說是自我發現的,不如說是由規定的自我審察構建出來的。個體的性身份取決於個體被規定在懺悔中使用什麼樣的範疇。

而這種懺悔的背後是權力擁有者的規勸和訓導,甚至這些規勸和訓導在本質上逐漸被轉化成了「教育」。

加裡古廷說:現代性經驗史的大部分內容,是由這些自我認知的宗教手段進行世俗化調整和擴張構成的。懺悔的對象可能不再是神父,但肯定有個醫生、心理諮詢師、摯友,或者至少是其本人。

確認自我性本能的可能性的範疇不是自選的,而是新興的現代科學「專家」權威認定的:弗洛伊德學派、克拉夫特——埃賓學派、哈夫洛克·埃利斯學派、瑪格麗特·米德學派。

這些專家把實際上只是行為的社會新規範當作人性的新發現呈現出來。

當然,作為一種社會建構的性經驗與作為生理真實的性別之間還是存在著差別。

福柯並不否認存在著(比如)關於人類繁殖的不可否認的生理學事實。但他堅稱,一旦我們從純粹的生理學走向心理學、人類學等領域中那些具有不可避免的闡釋性和規範性的範疇時,這種差別就不存在了。

所以福柯雖然是有名的性少數群體,但是他本人卻只是對性少數群體表示同情,並不曾參與過關於性少數群體公共活動,因為這些群體宣告的是一種對被建構的身份的確認,這顯然是架構在「性」這個概念的基礎之上的。

但是在所謂「性少數群體」這個詞的出現之前,他們其實已經在被動的承認主流的性概念的存在,這顯然與福柯的想法截然不同。

參考資料:

加裡古廷. 牛津通識讀本:福柯(中文版) (Chinese Edition) (Kindle Locations 1283-1284). 譯林出版社.

Michel Foucault,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I: The Will to Knowledge,1987, Penguin Books.

相關焦點

  • 何乏筆:福柯的權力技術與美學修養
    相關理論轉折的分析,或許可從《知識的意志》末頁的討論來加以釐清。在此,福柯指出,「性慾」(sex)無法作為對抗權力的根據,因為知識與權力的複雜關係隱含在「性慾」之中。此關係,福柯稱之為「性特質」(sexualité)。換言之,貫穿個人和集體的「性特質」被視為生命權力的組成要素:性特質以「欲望」(désir)為基礎,而「欲望」在生命權力中扮演重要角色。
  • 福柯的部署論 Dispositif
    因為福柯所謂的「規訓」是一一種「微觀權力」、一種如網、如毛細血管的權力運作,可以將「部署」內所有異質性的元素都視作權力千變萬化的爪牙,而「知識型」只是其中的一支,雖然是相當重要的一支。部署的前綴蘊藏著無限性:權力的部署、知識的部署、性經驗的部署、歷史的部署、真理的部署、司法的部署、醫療-精神的醫學部署、主體性的部署、安全的部署……「部署」這個術語的意義在於,它提供了一種思考權力的圖式(schema)。這個圖式不是(單)線性的,而是網狀的;不是針對性的,而是彌散性的。部署所描繪的權力運作並非沒有結構,只是這個結構在歷時性中不斷解構又重構自身。
  • 福柯:用性去討論權力
    福柯正是從權力出發,即研究權力的運作方式,它的流通渠道,它對個體的滲透形式,它的擴散蹤跡,從而表明,權力有可能對性進行壓制、拒絕,但同樣也可能在激勵、引發人們談論性,擴散性的話語,加快性的影響,並使性得以廣為流傳,最終建立性的科學和知識。
  • 福柯:性和權力的關係是什麼?
    在寫第一卷《求知意志》的70年代中期,福柯沉浸在他最著名的權力技術的分析中,因此,福柯在這本書中雖然討論了性,但是,更恰當地說,他是借用性去討論權力,是將性和權力的關係進行重新思考。從書名上可以看出,第一卷《求知意志》是福柯向尼採的《權力意志》的致敬之作。
  • 人之初,「性」本善
    經過了兩年多,在《珍愛生命》課堂上,盧新晨和他的學生們早已形成了一種穩定的默契,「他們學這些就像在學平行線或者正方形」,盧新晨告訴《人物》記者。他在課堂上講解衛生巾的用法:「如果你在學校裡來月經了,你可以找別的同學借衛生巾。」「那要是別的同學沒有呢」,幾個男生爭相問道。「那你就可以出去外面買,很容易就能買到。」
  • 哲普 / 什麼是「現代性」?
    特別地,這種現代性的「態度」或「精神氣質」,福柯把它解讀為一種「哲學的質疑」,亦即對時代進行「批判性質詢」的品格。在論述啟蒙的意義的時候,他特別強調,我們應當從啟蒙中繼承下來的精神財富,或者說能夠連接起我們與啟蒙的共同的態度,正是這種對時代進行永恆批判的哲學氣質,而不是去忠實於某種信條。因此,對於福柯來說,現代性從根本上意味著一種批判的精神。
  • 一說到「性」,她就被嘲?
    」而爭論不休的時候,島國一部討論「未成年性關係」的青春短劇火熱上演。然而最後造成的影響,難以預料……除了初體驗這一點,《17.3》每一集都會展現青少年有可能遭遇的「性」疑問。比如第二集的「無性戀是不是病」,又比如第三集「性經驗太豐富是錯嗎」……一集一個小知識點,每一集的結尾還會科普一些常識。
  • 【高校•看點】「異性戀霸權」是什麼?
    (同性戀者)出櫃,我(指異性戀者或反對同性戀者)入櫃」,表面上看起來,這「一出一入」似乎很相似;但是只要我們檢視社會中「異性戀霸權」的現象實況,就可以說明這種說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同性戀者在「異性戀霸權」的社會之中要冒著被歧視的風險「出櫃」,是大部分的異性戀者很難體會到的感受,「異性戀霸權」的社會讓異性戀不用努力爭取就能享有許多好處與「特權」(privilege),對外表明性身份之後所引發的影響,對於異性戀者與非異性戀者大大不同,如何可以等同視之呢?所以,我想把「異性戀霸權」這個概念講清楚,真得很重要啊!
  • 揭秘東南亞紅燈區「性旅行」: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獄
    但是我更希望稱呼她們為「性工作者」,以尊重的口吻討論這樣一個嚴肅的社會話題。一位在胡志明的性工作者如是說,「我以前做過很多種工作,我十三歲時就被介紹到西貢的一戶人家做女傭。我完全就是他們的奴隸,每天早晨四點半起床,每天工作14個小時,7天無休。除了洗衣做飯看孩子,重活粗活也要我做,每晚還要給太太按摩。他們哄騙我說外面的世界太危險,不讓我出門,還美其名曰幫我理財,扣押我的工錢。你覺得性工作者是有償出賣肉體?有時候是無償的。
  • 「理性」和「感性」,並非是兩種「對立」的思維
    其實,「理性」與「感性」並非「對立」,而是「相對」的兩種思想。在一般人類的思維中,其實都同時存在著有「理性」與「感性」兩種思想(因子)。「理性」幫助我們分析事情,靠「實證主義」的方式來了解「現實」環境所發生的一切現象;而「感性」則讓我們在「現實」的環境中,以「唯心浪漫」的「個人感受」去尋求「人生」的另外一層意義。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洛依德」性
    孟子說:「食色性也。」指出食慾和都是人的本能。但有趣的是,性是世界上唯一一件你會享受,但並不公開的事。對於性,我們總是難以啟齒。但是關於保護自己的孩子,還是需要去普及的。長大後,才發現性是一件十分複雜的事,稍一不慎,就會誤入歧途。
  • Vol.0 | Q&A: 「性別與性彆氣質」
    A:「性別」這個詞在英語中有兩種說法,「sex」和「gender」。「sex」是「生理性別」,指的是人的基因和生理構造顯示的性別。生理性別為女性,意味著性染色體是XX;生理性別為男性,意味著性染色體是XY。
  • prehensile「能抓住東西的;纏繞性的」的運用
    Word of the Day : December 15, 2020prehensile能抓住東西的;纏繞性的adjective pree-HEN-sil您可能熟知 prehensile 是來自動物世界的:猴子有靈活的尾巴「prehensile tails」,大象萬能的鼻子「prehensile trunks」,長頸鹿長長的舌頭「prehensile tongues」,但是您能理解這個詞的來源嗎?你能理解它有哪些派生詞嗎?
  • 深度學習的可解釋性研究(一):讓模型「說人話」
    比如劉慈欣的短篇《朝聞道》中霍金提出的「宇宙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一下子把無所不知的排險者卡住了,因為再高等的文明都沒辦法理解和掌握造物主創造宇宙時的全部信息,這些終極問題對我們來說永遠都是不可解釋的。
  • 福柯:權力與自由
    作者:首都經貿大學法學院 陳皓  法國思想家米歇爾·福柯,是個很有鏡頭感的人。在這張黑白照片裡,他深深地凝視著你,露出真誠的、開朗的、溫暖的笑容。不知道這張照片是在什麼情形下拍攝的,什麼事情讓福柯這麼開心。不少有關福柯的文章,好像也都很喜歡使用這張照片。
  • 福柯的「話語與權力」及其傳播學意義
    本文將採用歷史實證主義的方法,通過對福柯的「話語與權力」思想的文獻分析,強調福柯的話語和權力是不可分離的,「話語和權力」的互動是理解現實秩序建構的關鍵。本文分為五個部分:第一是福柯的思維理路;第二是福柯話語的界定與分析;第三是福柯權力的界定與特徵;第四是福柯的「話語與權力」關係;最後是福柯「話語與權力」思想的傳播學意義。
  • MEXPO2017「穿」金「戴」銀的「知識營銷」好在哪裡?
    「知識營銷」被知乎正式標籤化的半年時間裡,知乎商業 Live 獲得「第五屆梅花網營銷創新獎」最佳營銷產品創新金獎;另外,知乎梅賽德斯奔馳「致敬人類首次登月」、知乎天貓「玩物立志,玩出理想生活」分別獲得最佳事件營銷創新銀獎和最佳電商營銷創新銀獎。  那麼,收穫一金兩銀的「知識營銷」究竟好在哪?
  • 從「人人都是建築師」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說「人人都是建築師」,是指人人可以對建築進行評價,尤其那些對建築的頻繁使用的人。我們走在街上,我們常會對某些建築的外觀做出評價,比如這棟建築造型過分奇葩,那棟建築又規矩地像個盒子,這棟建築配色太扎眼,那棟建築土得沒有生氣……再說建築的功能,最有權力對建築功能做出評價的是建築的長期使用者,比如廚房,長期做飯的媽媽就比只在廚房泡方便麵的青年更有話語權。
  • 天天自慰會「精盡人亡」? 網友最愛問8大性疑惑曝光!
    也許出自於社會群體,對性持一種神秘化的態度,導致人們都習慣隱諱自己性生活狀況,很少公開談論性事。於是,自然有著更多的迷誤,也因此更加深「性迷思」的流傳。由於對性的不了解,遇到性疑慮時又問道於盲,導致錯誤不斷發生,甚至影響性功能。偏偏這樣的迷思還固執的堅守,我們不妨稱之為「性執著」。這樣的執著反而成為性生活的大敵,也衍生了不少趣聞。
  • 「奉天承運」的正確讀法及「命與運」的區別性
    奉天承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從小到大,沒有一千也聽了有八百遍了。但其正確讀法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但大家錯讀,估計受影視作品影響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