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近期表現最亮眼的電影,自然就是幾天前上映的《葉問4:完結篇》了。
作為系列的終幕作,《葉問4》的表現相當不錯,上映僅2天票房已經突破2億,如今還一路上漲,而貓眼收穫了9.5的高分,豆瓣評分也有7.3。
事實上,《葉問4》在系列裡或許不算是最精良的一部,但以系列完結篇的標準來說,絕對是一部相當優秀的作品。
愛國主題
《葉問》系列的主題是什麼?想必大多數人都知道是「愛國」,畢竟第一部故事背景就是抗日,打的也是侵華日軍的頭子。
的確,功夫片那麼多,但《葉問》系列能有如此大的名氣,除了本身製作的確優秀外,愛國主題是其中相當重要的元素。
事實上,在前三部曲中,《葉問1~2》緊緊圍繞著這個核心主題,因此在豆瓣等網站的評分也是相當不錯,而到了《葉問3》的時候,製作方另闢途徑希望把重點放在詠春門之間的爭鬥,結果反而收穫了系列最低的口碑。
所幸的是,《葉問4》重新回到了這個主題,並且以更加強烈的方式將它表現出來,從目前來看,這波操作是相當明智的。
劇本簡單是缺陷?恰恰相反
《葉問4》這部電影,從故事上來看其實是相當簡單的,劇情的走向也沒有任何懸念,基本看了前面就知道後面如何發展。
有童鞋就說了,劇本這麼簡單,那為什麼還說它是一部優秀的完結作?
首先,《葉問4》是一部功夫片,功夫片作為動作片的一種分類,其絕對賣點就是武戲,本身對故事劇情的要求就不高,只要能恰然自說,沒有過於明顯的邏輯漏洞以及讓觀眾不適的硬傷即可。
其次,《葉問4》的主題是愛國,愛國作為一種純粹不帶任何雜質的情感,其實並不需要多複雜的劇情,簡單的劇本反而最能直白地將之完全表達出來,也更容易帶動起觀眾的的愛國之心。
華人的艱苦歲月
《葉問4》裡花費了大量篇幅去講述美國的白人如何歧視中國人,而且幾乎是赤裸裸不帶任何修飾的描繪,使得部分觀眾看了感覺「太誇張」。
但事實上,這並不是藝術誇張,僅僅是還原事實而已。
在上世紀60年代左右,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相當嚴重,今年在國內上映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就詳細刻畫了這個問題,電影中的唐是很有身份的黑人音樂家,但就算如此在美國南方都免不了被白人所歧視,甚至連上廁所的權利都沒有。
美國人口數第二大的種族,而且一直都為自己發聲的黑人,在60年代尚且如此,何況人數更少而且一直低調的華人呢?
甚至,根據與李小龍一起拍過電影的NBA湖人名宿賈巴爾的說法,即使是李小龍在拍攝了多部電影為華人正名之後,他在街上的時候也會遇到很多流氓挑釁,而小混混們不滿的地方僅僅是因為李小龍是黃種人而已。
因此,觀眾在電影裡看到的比如萬若男被白人們校園欺凌,一些美國白人毫不掩飾對中國武術以及中國人的蔑視,而一些中國人也因此對美國白人也完全沒有好感,這種種族對立不是電影故意製造矛盾去醜化美國白人,這只是那個年代的真實寫照。
當然,這樣一來會使得整部影片相當「黑白分明」,會讓人覺得反派都很黑,主角方都很白,不過對於國家、民族這幾個詞彙就是如此,在某個時期,黑就黑,白就白,無須帶有什麼多餘的雜質。
系列巔峰的BOSS戰
既然是一部功夫片,那麼其重點自然就是武戲了,在這方面,《葉問4》可以說設計得極其出色。
電影裡一共5場重頭戲打鬥,分別是李小龍vs挑事武術家,葉問vs萬宗華,葉問vs教練哥連,萬宗華vs巴頓軍官,葉問vs巴頓軍官。
第一場李小龍vs挑事武術家,是電影的開胃菜,重要性相當高,畢竟首場打戲的任務就是需要帶觀眾迅速進入情緒。
跟喜歡冷靜地先觀察並找出對手破綻的師父葉問不同,從李小龍的功夫片裡就能看出他的技擊理念偏向於主動進攻,且葉問常使用的是連環快拳,講究以攻速彌補傷害的不足,而李小龍則更喜歡用速度極快的一招重擊給對手造成傷害。
具體到影片的動作設計也算是非常還原李小龍的格鬥風格,將他的快、狠、準表現得淋漓盡致,觀賞性一流,作為影片第一場打鬥,無疑是非常優秀的。
第二場葉問vs萬宗華,是葉問在整個系列裡唯一一次跟中國武師完全平手的較量(《葉問2》裡雖然跟洪師傅第一次單挑也是平手,但顯然後來洪師傅已經無法再支持下去)
之所以將這場對決設計成平手,顯然是為了彰顯萬宗華作為中華總會會長的實力,也是為了後來渲染BOSS巴頓軍官戰力而作出的鋪墊。
畢竟萬宗華第一次出場,要讓觀眾意識到他的強,最簡單的方法自然就是跟系列最強的葉問打平了。
第三場葉問vs空手道教練哥連,則是影片中段的一個高潮。
哥連之前跟吳建豪飾演的赫文交手並輕鬆將其擊敗,從對決中可以看出他的格鬥技巧相當一般,但勝在身強體壯,赫文的攻擊根本無法破防,相反他隨便一拳就能讓赫文難受半天。
但實際上這種身體條件優越的對手葉問碰得多了,比如第二部的BOSS龍捲風,身體素質與技巧都不在哥連之下,然而照樣輸在葉問手上。
因此設計上可以看到葉問採用的就是第二部打龍捲風時的戰術,不跟哥連硬碰硬,針對其技術粗糙的弱點以技巧主動攻擊要害,最後可以說是輕鬆將其擊敗。
第四場萬宗華vs巴頓軍官,是電影後段決戰的前戲。
巴頓作為電影的最終BOSS,儘管先前已經讓他一人挑翻了整個中華總會的武師,但顯然這樣尚不足以讓觀眾感覺到他的強大。
因此,需要一個實力強橫的人來彰顯其壓迫感是必須的,而這個人就是萬宗華。
萬宗華與巴頓的較量,開始時萬搶佔先手,可惜的是幾下重手都無法給巴頓造成有效的傷害,不過這並非是萬宗華力量不足,之前他與葉問角力也是平手收場,這裡純粹是因為巴頓身體素質實在太優秀。
同時,巴頓出色的格鬥技巧也使得萬宗華無法針對其弱點來進攻,但倘若打在非要害的地方又無法破防。
久戰之下,雙方互相擊中對手的次數越來越多,但因為巴頓攻防層面更強,時間一久,對於萬宗華來說相當不利。
果不其然,在巴頓多次的攻擊之下,萬宗華終於被破防,之後巴頓看出萬宗華下盤不穩,於是集中用重踢攻擊萬的雙腿,隨後幾下重手直接KO了萬宗華。
可以說,這場對決將整部電影推向了最高潮。
一個歧視中國人的美國軍官,他擁有出色的身體素質,精湛的格鬥技巧,且出手絕不留情,這麼一個看起來近乎不可戰勝且又能激起民族仇恨的反派,的確非常適合作為系列終幕的BOSS。
第五場葉問vs巴頓軍官,是電影的最後一場對決,也是《葉問》系列的終幕戰。
由於先前對巴頓實力的渲染非常出色,因此即使觀眾們都知道葉問最終會勝出,但仍然替其捏一把汗。
具體到這場決戰,開場巴頓主動搶攻,雖然葉問抓住巴頓攻擊時的破綻反擊,但問題是無法對造成任何有效的傷害。
察覺到巴頓身體素質太強的葉問嘗試使用技巧攻擊其要害,然而巴頓的格鬥技巧實在太出色,多次在被擊倒的同時反擊葉問,最重要的是,巴頓看出了葉問手腕有傷,於是將攻勢集中對其手腕進行打擊。
畢竟巴頓是軍人,軍人在戰場上首要的職責就是殺死對手,針對其弱點狠狠地進攻,什麼公平與否不在他們考慮的範圍內。
於是葉問的情況就跟萬宗華一樣,以傷換傷,換到最後葉問也支持不住,被巴頓幾下重手擊倒在地。
當然,葉問再次站了起來。
第二回合的葉問換了另一種戰術,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因為力量層面的差距,葉問與巴頓以傷換傷的話是處於劣勢的,但由於巴頓出色的格鬥技巧,即使擊中他也會被反擊,因此葉問在第二回合的「以傷換傷」階段改變了打擊的目標。
換句話說,純粹一招的以傷換傷葉問換不過你巴頓,但如果是用打你要害的傷害換你普通一招的傷害呢?
當然,如上面所述,巴頓本身的技巧也非常優秀,一般情況下要攻擊到他要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是在「以傷換傷」的階段就不同了,畢竟只要出招就肯定有破綻,接著就看是攻方能迅速抓住還是守方能迅速彌補而已。
最終的結果證明,葉問選擇這個戰術是非常明智的決定,巴頓身體素質再強,但要害也是很脆弱的,這種情況下,變成巴頓換不過葉問了。
有意思的是,針對巴頓剛才一直強攻自己手傷的手腕,葉問也沒有講究什麼武術禮儀對巴頓使用了連續踢襠術,效果槓槓的。
最後,這個系列最強的BOSS也倒下,而《葉問》系列的最後一場戰鬥也告結束。
不得不說,《葉問4》在武戲設計上的確花費了相當大的心思,對於一部功夫片來說,動作戲設計得如此出色,這部電影自然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了。
自2008年首部曲起,《葉問》系列已經陪伴了觀眾足足11個年頭了,不少人都希望能讓它完美的落幕。
而 《葉問4》毫無疑問非常出色地完成了這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