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月,毛澤東主持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
眾所周知,毛新宇是毛澤東的嫡孫,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副部長,專門從事毛澤東戰略思想研究。不久前,他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採訪時說:「我女兒剛剛一歲,非常可愛,不過她還小。東東6歲了,他跟我一樣,很小就開始背誦毛主席詩詞了,我也常帶他來雙清別墅,告訴他,這是你太爺爺住過的地方。再大一點,我會帶他去延安等革命聖地。15歲以上我就讓他學毛主席著作。我爺爺的著作博大精深,永遠不會過時」。
為啥說毛主席著作永遠不會過時?毛新宇給出了三條理由,他說:「我總結他老人家的思想精華集中在3個部分,我自己覺得裡面博大精深,我希望我的子孫也能在這裡頭掌握運用、做出成績。」「第一個就是毛澤東哲學思想,這是毛澤東思想最精華的部分;第二個就是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再一個就是毛澤東政治韜略。毛澤東思想把馬列主義中國化,把它變成了我們黨的思想,這項事業是永恆的。他的經濟戰略思想不能被忽視,這對當下仍然有指導意義。中國現在面臨的巨大問題還是完成工業化,不要忘了,中國真正的工業化建設是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人執政時後開始的,中國要想完成工業化的歷史任務,就一定要考慮毛澤東思想。」他還說,「你說我武斷也好、別的什麼也好,我覺得如果沒有毛澤東思想指導、沒有馬克思思想指導,我們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任務是完成不了的。」
毛新宇還說:「我爺爺並不贊成封鎖啊,他寫過《論十大關係》,其中就談到中國與世界的關係,要借鑑外國的東西,但是把外國的先進經驗借鑑過來要符合中國的國情啊。如果是照搬的話,中國的事情也不會成功,所以我覺得我爺爺的思想是最實用的。他不僅掌握了馬克思主義,還根據中國的國情發展了,這是他的偉大之處。與時俱進也對,借鑑外國也對,不能改變的有兩點,一是要結合中國國情,二是借鑑別人好的經驗不等於放棄自己國家的立場。」
毛新宇在接受採訪時還欣喜地說:「我很高興爺爺的思想有了發展,有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理論。但是我想,如果爺爺還活著,對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工業化道路,他也會與時俱進,也會發展他的思想。爺爺作為一位歷史人物,再偉大也是人,也會有或多或少的失誤,我也能理解別人說他有一些失誤。但從我內心來說,我爺爺這個人他所取得的成就和他的成功仍然非常巨大,這改變不了。」
實際情況正如小平同志所說:「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一條。」「毛澤東同志的事業和思想,都不只是他個人的事業和思想,同時是他的戰友、是黨、是人民的事業和思想,是半個多世紀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經驗的結晶。」「毛澤東思想過去是中國革命的旗幟,今後將永遠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和反霸權主義事業的旗幟,我們將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前進。」所以,「毛澤東思想這個旗幟丟不得。丟掉了個旗幟,實際上就否定了我們黨的光輝歷史。」
毛澤東思想猶如「萬寶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群眾路線的思想、黨的建設的思想、武裝鬥爭的思想、統一戰線的思想、人民戰爭的思想、兩個務必的思想、反對強權的思想,以及他豐富的哲學思想等等,無疑都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猶如光芒四射燈塔,永遠指引著人類走向光明和幸福。毛澤東思想將與日月同輝、永駐人間,毛主席著作永遠不會過時!
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湘潭學友會合影(中左三為毛澤東同志)
1914年
秋,編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本科第八班。在校期間,受楊昌濟等進步教師的影響,成為《新青年》雜誌的熱心讀者,崇拜陳獨秀、胡適。
1918年4月14日,同蕭子升、何叔衡、蔡和森等發起成立新民學會。6月,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8月,為組織湖南赴法勤工儉學運動第一次到北京。在北京期間,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管理員,得到李大釗等人幫助,開始接受俄國十月革命的思想影響。
1919年
4月6日,從上海回到長沙。5月,響應五四運動,發起成立湖南學生聯合會,領導湖南學生反帝愛國運動。7月14日,主編的湖南學生聯合會會刊《湘江評論》在長沙創刊。7月至8月,連續撰寫並發表《民眾的大聯合》長文。10月5日,母親文氏病逝,聞迅從長沙趕回韶山。8日,在母親靈前寫成《祭母文》。12月,為領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運動,第二次到北京。在京期間,讀到《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