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納植物園瀕危附生蘭科植物齒瓣石斛野外仿生態種植獲進展

2020-12-22 中國科學院

  石斛屬(DendrobiumSwartz)為蘭科第二大屬,為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全世界約有1100種,中國約有80餘種。石斛屬植物具有豐富的花部特徵多樣性,是四大觀賞蘭類之一;很多種類的石斛作為傳統的藥材和保健品也有著悠久的利用歷史。而由於其較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野生植物資源長期的過度採集,導致很多種類面臨野外滅絕的危險,比如齒瓣石斛(D.devonianum)。因此,如何有效地繁殖植株達到市場需求和物種保護之間的平衡是一個重要的科學問題。世界各國各地區對瀕危蘭科植物長期的保護實踐表明基於蘭科植物生態學、傳粉生物學、繁殖技術、真菌相互關係和種群遺傳多樣性研究基礎上開展的蘭科植物回歸,是有效的蘭科植物綜合保護策略。蘭科植物是一類典型的菌根植物:自然條件下其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生長發育的早期階段都依賴於共生真菌,甚至在有些成年蘭科植物中菌根真菌仍起著重要的作用。菌根真菌是蘭科植物進化和生態過程中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與傳粉特化一起在整個植株生活史、種群動態、系統進化與物種形成和蘭科植物多樣化過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種子共生萌發有效真菌具有專一性,在原地和實驗室條件下專一性表現不同,分別稱之為「生態專一性(ecological specificity)」和「潛在專一性(potential specificity)」。實驗室條件下多種真菌菌株能夠促進蘭科植物種子萌發,表明宿主植物和真菌之間存在潛在專一性;而自然條件下與一個特定蘭花種形成菌根的真菌的範圍高度專一。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瀕危植物遷地保護與再引種研究組從蘭科菌根生物學角度,以齒瓣石斛為材料開展了野外種子共生萌發研究。科研人員利用前期分離自齒瓣石斛原球莖且經過實驗室種子共生萌發實驗驗證的有效真菌在野外茶樹樹幹上用不同的播種方法探索種子-真菌直播實驗的影響因素。其中實驗方法涉及一種全新的種子-真菌懸浮液播種方法;種子萌發影響因素包括不同的播種方法、懸浮液種子密度、播種地點和播種季節。

  實驗結果顯示:不同播種方法在2個實驗樣地種子的萌發率有差異(0.94%-1.44%)但不顯著播種密度對萌發率也有較大的影響,應用同一播種方法當每個播種點種子密度為1-50個時種子萌發率最高(2.78%-2.35%);同樣條件下不同的播種季節(雨季,霧涼季和乾熱季)其種子萌發率也有所不同 (0.24%-5.87%);在不同季節用不同的播種方法在兩個試驗樣地進行的對照試驗(僅播種齒瓣石斛種子而無共生真菌顯示無種子萌發。研究結果顯示,此種方法不但可以直接在野外茶樹上播種齒瓣石斛種子,建立種群(見1),保護瀕危齒瓣石斛物種資源,還可以用來較大範圍種植齒瓣石斛,顯示在齒瓣石斛栽培產業方面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這種方法為其他附生蘭科植物保護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操作模式,也為地生蘭的種苗繁育提供了有益借鑑。

  相關論文以Using in situ symbiotic seed germination to restore over-collected medicinal orchids in Southwest China 為題,在線發表於Frontier in plant science

  文章連結 

 

  1. 齒瓣石斛種子原地共生萌發情況:A 絲帶水苔處理播種2個月幼苗;B 保鮮膜處理播種45天萌發幼苗;C 保鮮膜-種子袋播種30天萌發幼苗;D 絲帶水苔處理播種12個月健壯幼苗 

 

2. 20146月基諾鄉龍帕古茶園古茶樹共生萌發獲得幼苗進入花期 

  石斛屬(DendrobiumSwartz)為蘭科第二大屬,為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全世界約有1100種,中國約有80餘種。石斛屬植物具有豐富的花部特徵多樣性,是四大觀賞蘭類之一;很多種類的石斛作為傳統的藥材和保健品也有著悠久的利用歷史。而由於其較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野生植物資源長期的過度採集,導致很多種類面臨野外滅絕的危險,比如齒瓣石斛(D.devonianum)。因此,如何有效地繁殖植株達到市場需求和物種保護之間的平衡是一個重要的科學問題。世界各國各地區對瀕危蘭科植物長期的保護實踐表明,基於蘭科植物生態學、傳粉生物學、繁殖技術、真菌相互關係和種群遺傳多樣性研究基礎上開展的蘭科植物回歸,是有效的蘭科植物綜合保護策略。蘭科植物是一類典型的菌根植物:自然條件下其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生長發育的早期階段都依賴於共生真菌,甚至在有些成年蘭科植物中菌根真菌仍起著重要的作用。菌根真菌是蘭科植物進化和生態過程中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與傳粉特化一起在整個植株生活史、種群動態、系統進化與物種形成和蘭科植物多樣化過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種子共生萌發有效真菌具有專一性,在原地和實驗室條件下專一性表現不同,分別稱之為「生態專一性(ecological specificity)」和「潛在專一性(potential specificity)」。實驗室條件下多種真菌菌株能夠促進蘭科植物種子萌發,表明宿主植物和真菌之間存在潛在專一性;而自然條件下與一個特定蘭花種形成菌根的真菌的範圍高度專一。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瀕危植物遷地保護與再引種研究組從蘭科菌根生物學角度,以齒瓣石斛為材料開展了野外種子共生萌發研究。科研人員利用前期分離自齒瓣石斛原球莖且經過實驗室種子共生萌發實驗驗證的有效真菌在野外茶樹樹幹上用不同的播種方法探索種子-真菌直播實驗的影響因素。其中實驗方法涉及一種全新的種子-真菌懸浮液播種方法;種子萌發影響因素包括不同的播種方法、懸浮液種子密度、播種地點和播種季節。
  實驗結果顯示:不同播種方法在2個實驗樣地種子的萌發率有差異(0.94%-1.44%)但不顯著;播種密度對萌發率也有較大的影響,應用同一播種方法當每個播種點種子密度為1-50個時種子萌發率最高(2.78%-2.35%);同樣條件下不同的播種季節(雨季,霧涼季和乾熱季)其種子萌發率也有所不同 (0.24%-5.87%);在不同季節用不同的播種方法在兩個試驗樣地進行的對照試驗(僅播種齒瓣石斛種子而無共生真菌)顯示無種子萌發。研究結果顯示,此種方法不但可以直接在野外茶樹上播種齒瓣石斛種子,建立種群(見圖1),保護瀕危齒瓣石斛物種資源,還可以用來較大範圍種植齒瓣石斛,顯示在齒瓣石斛栽培產業方面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這種方法為其他附生蘭科植物保護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操作模式,也為地生蘭的種苗繁育提供了有益借鑑。
  相關論文以Using in situ symbiotic seed germination to restore over-collected medicinal orchids in Southwest China 為題,在線發表於Frontier in plant science。
  文章連結 
 
  圖1. 齒瓣石斛種子原地共生萌發情況:A 絲帶水苔處理播種2個月幼苗;B 保鮮膜處理播種45天萌發幼苗;C 保鮮膜-種子袋播種30天萌發幼苗;D 絲帶水苔處理播種12個月健壯幼苗 
 
圖2. 2014年6月基諾鄉龍帕古茶園古茶樹共生萌發獲得幼苗進入花期 

相關焦點

  • 版納植物園第一批蘭科植物回歸野外
    近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瀕危植物遷地保護與再引種研究組完成了第一批蘭科植物的野外回歸。本次回歸的2種蘭科植物,鑽喙蘭(Rhynchostylis retusa)和硬葉蘭(Cymbidium mannii),均為野外採集的自然果實,通過無菌播種獲得的幼苗。
  • 版納植物園2018年「自然之蘭——大自然的饋贈」蘭花展預告
    版納植物園「自然之蘭——大自然的饋贈」蘭花展,將從美學和科學的角度,展示蘭花卓絕的風姿、精巧的生殖策略、以及蘭科植物研究和保護方面的成果,為大家帶來一場與傳統蘭花文化截然不同的知識和文化盛宴。在蘭展上公眾將有機會目睹種類眾多的附生蘭科植物如密花石斛、鼓槌石斛、報春石斛、鳳蝶蘭等構成的熱帶雨林「空中花園」。
  •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開展蘭科植物野外回歸活動
    原標題:開展蘭科植物野外回歸活動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園林園藝部蘭花回歸團隊與景洪市基諾鄉銀廠社區共同開展了「共守綠水青山,恢復蘭科種群」的蘭科植物野外回歸活動。
  • 中國蘭科植物
    石斛(Dendrobium nobil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的一種極為珍稀名貴的中藥材,它不僅是脈絡寧注射液的必需原料,還是數種中成藥及保健品的有效組成部分;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中國重要的珍稀瀕危藥用植物資源,其莖入藥,具有清熱滋陰、潤肺生津、益腎養胃、明目等功效。
  • 保護野生蘭科植物刻不容緩
    為什麼《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將蘭科植物全部列入保護物種呢?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羅毅波介紹,蘭科植物在其生活史中與共生真菌形成密切關係,使得蘭科植物的繁衍對生境要求十分苛刻;同時蘭科植物的繁殖對其它生物的依賴性強,如傳粉動物;這些特點使得蘭科植物對人類幹擾和環境十分敏感,容易導致滅絕。
  • 雅長:全球蘭科植物熱點
    保護區的野生蘭科植物特別喜歡群居生長。在風巖洞200平方米範圍內,就分布著蘭屬、兜蘭屬、毛蘭屬、貝母蘭屬等11屬20多種蘭科植物,且居群密度極高,非常罕見。例如,密集分布的足莖毛蘭居群,植株密度達每平方米320株。 貴州地寶蘭、邱北冬惠蘭、春劍、紅頭金石斛、鐵皮石斛、菱唇毛蘭等,也都有大面積居群。
  • 植物保護:羅梭江論壇上的那些裝飾植物
    七十年代發現望天樹證明了版納確有熱帶雨林的論斷。由於分布狹窄,生境破壞等原因,望天樹在野外數量不多,植物園老一輩通過種子和小苗,已經實現了遷地保護現在野外幾乎已經找不到,幸運的是植物園科研人員在雲南河口僅發現一株,然後收集種子擴繁了十多株,亟需進一步的保護。蘭科是西雙版納最大的植物類群之一,通常生長在山頂的植物或其它生境之中。由於森林破壞和人為亂採,版納一半的瀕危植物都是蘭科植物。版納植物園自建園之始,便專注於收集蘭花資源,然後逐步過渡到蘭科植物保護和研究。
  • 華南植物園與企業共建藥用蘭科植物研究中心
    近日,中科院華南華南植物園與廣東永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籤署協議,合作組建「藥用蘭科植物研究中心」。華南植物園以段俊研究員為首的研究團隊在藥用蘭科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繁殖和利用方面已有深厚的積累,並在其種苗繁殖和人工種植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已研發出了包括鐵皮石斛在內的多種藥用蘭科植物的種苗快繁與高效栽培技術體系。
  • 版納植物園組織勐侖鎮社區居民開展蘭花栽培技術培訓
    在理論知識環節中,村民學習了如何識別蘭花、蘭花的價值、西雙版納的蘭花現狀和瀕危的原因以及蘭花的繁殖、栽培、養護等內容。在實際操作環節中,村民們實地參觀學習了版納植物園組培蘭花的整個過程,並就分株繁殖附生、地生蘭花,對地生、附生蘭花的栽培方式,以及如何在樹木上附生養護蘭花等進行了動手練習。最後,村民們到綠石林進行了蘭花回歸活動。
  • 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發起蘭科植物保護行動
    2017年6月,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北京師範大學、上海辰山植物園等科研單位的80多位專家對我國高等植物紅色名錄的瀕危等級進行評估,其中90種蘭科植物瀕危等級為極危,佔被評估物種中極危物種的15%。因此,加大我國蘭科植物保護工作已刻不容緩。6月初,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發起了蘭科植物保護行動。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2020-08-31 華南植物園 【字體:   該書是首部系統總結全球和中國植物回歸研究進展的著作,由國內開展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和回歸的主要單位和專家參與編寫。該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中國的植被和植物多樣性、中國的珍稀瀕危植物、中國的植物就地和遷地保護、中國的植物野外回歸概況。
  • 雲南:野生蘭科植物的王國
    雲南堪稱野生蘭科植物的王國。 暖地杓蘭種群數量十分稀少,屬典型的極小種群瀕危植物。 玉龍杓蘭為中國特有種,是極小種群瀕危植物,僅在麗江玉龍雪山、香格裡拉有分布。 雲南是我國兜蘭分布最多的地區。我國已知的野生兜蘭有18種,主要產在西南和華南地區,其中雲南就有15種,包括杏黃兜蘭、硬葉兜蘭、麻慄坡兜蘭等。
  • 國家蘭科中心主任劉仲健:蘭科兩個新種以深圳命名
    1987年,劉仲健擔任苗圃總場場長並開始對蘭科植物進行系統化研究。當時,中國蘭科植物的研究正處於起步階段。&nbsp&nbsp&nbsp&nbsp劉仲健向記者表示,起源於1.25億年前的蘭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的第二大科,除了兩極和極乾旱的沙漠,蘭科植物可生存於世界各地,「同時蘭科植物又具有觀賞、食用、藥用等價值,對它的研究、保護和利用無疑十分必要,目前蘭科中心收集的國內外活體種質資源達到220萬株,成為世界上收集中國蘭科植物物種最多的研究機構。」
  • 上海植物園引種七種苦苣苔科植物 現正處於花期
    上海植物園成功引種七種苦苣苔科植物,現正處於花期。據介紹,上海植物園具有悠久的苦苣苔科植物搜集與展示的歷史,早在上海植物園的前身「龍華苗圃」(1954-1973年)就已開始培育和生產國外的苦苣苔科植物——大巖桐,近年來,上海植物園加大了苦苣苔科植物的引種力度,至今,苦苣苔科植物已經收集了200多個原生種,600多個園藝品種。
  • 走進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探訪生物多樣性保護
    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我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的植物園,園內收集有13000多種活植物,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
  • 蘭科植物「家族」再添兩「姐妹」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的廣東舌唇蘭(左)和紫金舌唇蘭(右)。通訊員供圖?
  • 貴州省蘭科植物保育中心「落戶」望謨縣
    貴陽網訊 記者從省林業局獲悉,貴州省蘭科植物保育中心「落戶」黔西南自治州望謨縣,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中。近年來,蘭科植物資源保護的國際國內關注度日益提升。貴州是全國蘭科植物資源豐富的省份,截至目前,全省已發現野生蘭科植物資源83屬共340種。
  • 國家Ⅰ級瀕危物種|花瓣似玉、唇如點翠的廣東石斛
    國家Ⅰ級瀕危物種|花瓣似玉、唇如點翠的廣東石斛文:花木君石斛屬(Dcndrobium)是蘭科植物中大屬之一,全世界約有1000種(一說1600種),主要分布在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至大洋洲。這些石斛在命名上各有特色,不過有一種石斛,雖然分布在幾個省份,卻是以廣東省命名,這就是廣東石斛,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一、廣東石斛的形態分布廣東石斛(Dendrobium wilsonii Rolfe),蘭科(Orchidaceae)、石斛屬(Dendrobium)、石斛組(Sect. Dendrobium)多年生附生草本。
  • 華南植物園等發現蘭科植物新屬種
    在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物種多樣性和保育研究組翟俊文博士、導師邢福武研究員和深圳市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劉仲健教授以及仁化縣政府研究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在廣東韶關丹霞山發現一種具有獨特結構的腐生蘭花,經過解剖學、孢粉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研究,確定該蘭花是一個新物種,取名為——丹霞蘭(Danxiaorchis singchiana),以丹霞蘭成立了蘭科的一個新屬——丹霞蘭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