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熱潮迅速席捲全球
3D熱潮從去年開始席捲全球,雖然相應終端產品銷量仍然在低數量級徘徊,但一年多以來,3D概念可謂賺足了消費者眼球。從電視產品線來看,3D機型主要採用了兩種技術,主動快門式以及偏光式3D解決方案。以上述兩大技術為基礎,業界已經演變為兩大陣營,雙方均獲得了不少廠商的支持。
3D的火爆是這一兩年的事,但實際上立體技術的歷史已經超過了100年!早在1903年,科學家就已經發現了「視差創造立體」的原理。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業界開始應用「互補色立體分像電視技術」 ,在彩色電視機的屏幕上觀眾看到的是兩副不同顏色的圖像相互疊加在一起,觀眾通過濾光鏡就可以看到立體電視圖像,這也就是色差式3D電視技術。
不過,色差式技術效果較差,並未成為主流。而隨著3D概念的火爆,眼鏡式技術中的另兩種方案,主動快門式和偏光式技術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
兩大3D陣營對壘現狀
早期上市的3D電視主要採用的是主動快門式技術方案,而用戶紛紛反映頻閃、串擾問題比較嚴重,容易導致頭暈、視覺疲勞等症狀。去年年底,在LGD的主導下,偏光式3D電視陸續上市。
自從演變為針鋒相對的兩大陣營之後,各廠商對各自技術的廣告推廣越來越具針對性。主動快門式的主要宣傳方向是:立體效果出色、實現真正全高清3D影像、視角廣,而偏光式陣營主要宣傳點是:無閃爍、健康、亮度高、3D眼鏡輕便舒適。
上述兩大陣營均獲得了不少實力廠商支持,主動快門式陣營的支持廠商有:三星、長虹、松下、夏普、索尼、海爾、海信、康佳、三菱、TCL、東芝、冠捷、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偏光式陣營的支持廠商有:LG、創維、海信、海爾、康佳、長虹、東芝、TCL、飛利浦、VIZIO等。
主動快門式3D技術特性
主動快門式3D技術
英文為Active Shutter 3D,配合主動快門式3D眼鏡使用。這種3D技術的原理是根據人眼對影像頻率的捕捉敏感度來實現的,通過提高畫面的刷新率(至少120Hz),為左眼和右眼分別輸出60Hz快速刷新的圖像,這樣會在人的大腦實現立體的視覺感受。
成本:快門式3D眼鏡價格相對比較昂貴,價格多在三、四百元到上千元,多位家庭成員共同觀看的成本更高
閃爍:由於技術原理,眼鏡開合的情況下,會因環境出現不同程度的閃爍現象
舒適度:快門式3D眼鏡需要內置電池與IC電路,較為沉重,對於已佩戴近視眼鏡的人來說舒適度更為不佳
可視角度:最好正對電視觀看,有一定的可視角度限制
優點:
3D立體效果較好 適合電視、投影機等產品 受到較多終端製造商支持
缺點:
主動快門式3D眼鏡價格比較昂貴,舒適度不高,有頻閃現象
偏光式3D技術特性
偏光式3D技術
也稱為偏振式3D技術、不閃式3D技術,英文為Polarization 3D,配合被動式偏光眼鏡使用,很多影院都採用了這種技術,其圖像效果強於色差式,眼鏡成本也比較便宜,其原理是先將圖像分為垂直方向偏振光以及水平方向偏振光,而3D眼鏡左右鏡片分別採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鏡片,這樣人左右眼即可接收到兩組畫面,最後經大腦合成立體影像。
成本:偏光式3D液晶電視配套的3D眼鏡價格相對比較低廉,價格多在幾十元甚至十幾元,更適合成員較多的家庭成員共同觀看
閃爍:由於偏光式3D技術無需眼鏡開合,因此在觀看影像過程中不會產生閃爍的情況
舒適度:眼鏡的重量與佩戴舒適度有直接的關係,偏光式3D眼鏡與普通眼鏡重量差不多,佩戴更為舒適
可視角度:最好正對電視觀看,有一定的可視角度限制
優點:
無閃爍 眼鏡成本便宜
缺點:
立體效果普通 無法支持全高清3D
小結
通過以上的對比,我想讀者能夠清楚的看出,無論主動快門式還是偏光式3D技術,都無法在所有方面取得優勢,因此無法片面得出哪種技術更為理想的結論。在實際顯示效果上,主動快門式3D電視無疑佔據優勢,無論全高清立體畫質還是逼真的3D景深效果都是偏光式3D電視無法比擬的。但快門式眼鏡不僅沉重而且昂貴,同時頻閃現象也對用戶造成了困擾,這些方面偏光式3D電視顯然更為舒適健康。
一些業內人士接受編輯採訪時表示,拋棄眼鏡的裸眼3D技術才將是未來主流的3D電視技術,另外立體感更強更逼真的全息投影技術則是終極的3D解決方案,關於這兩種技術,我們將有專門的文章進行介紹。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