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逃離學校的學生

2020-12-25 鐵劍幫幫主

一些學生有很明顯的厭學情緒,不願意上學,即便有的學生到學校去,也是心不在焉,人在學校,心卻飛到了九霄雲外,甚至有的學生從學校出走,不願意在學校停留下去了。為什麼會有這些逃離學校的學生呢?他們到底是怎樣的一些人呢?

這樣的學生不是一個兩個那麼簡單,而是一群,是一個有心理問題的群體,但絕不是有心理問題那麼簡單。他們的厭學情緒並非一日形成,而是長期得不到關注,學習方面遇到了很大的苦難,得不到解決,自己又不願意請教同學和老師的結果,久而久之就不願學習了,進而不願到學校去了。古人「愛屋及烏」,這些學生是「恨屋及烏」,恨學習,附帶著也就恨學校了。他們遠離學校,以此達到遠離學習的目的。學校畢竟只是學習的地方,並不是厭學學生的天堂,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地獄。

還有的學生被家長寄予了厚望,自己卻並不愛學習,整天混日子,得過且過,也就不願意學習了。可以說,家長的期望值與學生自己的能力形成強烈的反差,致使他們形成了逆反心理。他們就是不學了,也就漸漸被同學落遠了。很多厭學的學生整天在學校無所事事,上課發呆,要不就做小動作,要不就睡覺,讓老師無可奈何。即便家長到了學校,他們耍起了二皮臉,家長也沒辦法。

還有的學生控制不好青春期的情緒衝動,一激動就要做些出格的事。他們在學校並不安分,大錯不犯,小錯不斷,除了上課不專心之外,就是不寫作業,有時候還要故意遲到、早退,藉故上廁所等等,要是遇到脾氣好的老師就更了不得了,非得折騰歡了不可。他們的心思沒在學習上,但他們也很辛苦。整天坐在那裡聽七八節課,一節課也聽不懂,竟然能坐下去就算是有毅力的了。要是有一天,他們突然從學校逃離,老師也不會意外,畢竟他們就是那些經常犯錯的人。

那麼,這些學生是不是天生就笨?當然不是,而是他們自己不學習了,就顯得成績差了,但他們並不笨。人的注意力是有限制的,不專注於學習就會轉而專注於其他的,有的學生什麼都好,就是學習不好,也是一種逃離。除了不到學校去的或從學校逃走的,大部分逃離的學生在課堂發呆,不專注於學習,成績比較差,也不違反紀律,就是跟著大家一起走。那麼,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會消解他們的熱情,讓他們對自己有了成績差的刻板印象,再想提高也就很難了。

人在學校,心不在學校。老師們也很為難,畢竟面對全班同學生上課不能面面俱到,哪個學生意識游離了,他們並不能完全知道。總不能像《大話西遊》中紫霞仙子那樣鑽到至尊寶的心裡,聽聽他在想什麼吧?有的學生看著書發呆,老師是發現不了的。還有的學生一邊寫作業一邊聊天,就是不聊天,有時候心思也沒在作業上,那麼不但做作業的效率很低,而且長此以往會形成意識分散的不良習慣,也就不容易改正了。

網絡的影響也讓一部分學生轉移了注意力,開始逃離學校了。畢竟在網絡中,很多學生輕易就能獲得了存在感和成功感,而這些感覺在學校學習中是不容易獲得的,而且在同學競爭中唯成績是舉的評級機制讓更多的同學得不到重視,得到重視的只有有限的幾個尖子生,那麼,一方面面臨網絡存在感和成功感的吸引,另一方面面臨學校學習的漠視感和失敗感,有幾個學生能作出正確選擇的?況且現在的學生普遍沒有接受過吃苦教育、挫折教育,還會有幾個學生選擇定期吃苦呢?

就業的壓力也讓很多學生看不到出路。即便努力學習也不一定能考上好大學,考上好大學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找到工作了也不一定能買得起房子,買得起房子也不一定能結得起婚…… 父母看不到希望,孩子也就沒了希望。由此來看,他們逃離學校是有原因的,並不能只怪他們自己。

說到底,學生逃離學校是因為學習不好,沒有存在感和成功感。學校單一的評價機制讓大多數學生有了厭學情緒,而網絡的吸引、就業的壓力等等只是外部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學生要逃離學校了,首先是厭學了,其次才會有其他的原因。而厭學的歸因應該在教育本身,在維持著虛幻教育神話的所謂人才培養機制————早就該改革了卻一直不改,苦了一大幫孩子,卻還要埋怨孩子們,怎麼看都有一種賊喊捉賊的感覺。

相關焦點

  • 那些逃離的日子
    想念那些逃離生活的日子!周末,參加了三個婚禮:一個是同學兒子的婚禮,另一個是參加工作後在農村中學鄰居家兒子婚禮,還有一個是堂妹的女兒結婚。這三個婚禮恰好讓我想起了三段時光:逃離童年,逃離家鄉,逃離農村教育的時光。
  • 走上社會的日子遭曝光:逃離學校的那些人,現在怎麼樣了?
    那些已經畢業逃離學校的學長學姐,現在怎麼樣了? 生活從來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不會因為你還年輕,那些生活的苦就會放過你」 「生活太難了,太累了。」「如果可以,建議提高學歷。」 你永遠不知道逃離學校後那一個個面帶微笑的年輕人,內心到底積壓了多少難過。 在校園裡,你可能會因為心情不好、感冒了、想睡懶覺了,鬧個情緒就不去上課了,等你離開了千萬次想要逃離的學校之後,才能體會,有些崩潰,竟然要看場合,曾經易碎的心現在只能假裝堅強,不再敢肆無忌憚。
  • 中國學生哭訴:好不容易考進國際學校,我卻有點想逃離……
    新加坡國際學校的教育水平在全球首屈一指,教學理念先進,國際化氛圍濃厚,成為很多中國學子夢寐以求的象牙塔。然而好不容易考進新加坡國際學校的中國學生小飛(化名)卻急著逃離其中,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小飛的想法吧~中國學生哭訴國際學校的英語讓我崩潰我現在在新加坡一所排名還不錯的國際學校讀中二,當初可以說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進來,成績勉強進入了主流班。那時的我對國際學校滿懷憧憬,期待著在國際化的氛圍下我的英語能夠突飛猛進,然而現實卻給我澆了一盤冷水。
  • 又一個孩子逃離了學校……
    又一個孩子逃離了學校……郭山題記:教育不是萬能的,教育者又常是無能的。
  • 二本學生「逃離」雙選會
    許歡說,「留在學校裡(找工作)也不是沒有機會,但那些都是屬於(特定)人才的。」許歡指的是企業專場招聘會。在她的記憶裡,能來她們學校舉辦專場招聘會或者宣講會的企業雖然有,但通常只針對特定專業的學生,比如氣象專業——她們學校是四川省內唯一個有氣象專業的學校,因此每年都會有省市氣象部門、農林部門等優質單位舉辦專場——這對於她所就讀的商科專業來說幫助為零。
  • 為什麼大學生紛紛逃離校園?
    無獨有偶,2020年的九月,關於大學生在封校期間逃離學校的對策甚至是集體「抗議」的話題,一次次登上微博熱搜和知乎熱榜,怎樣逃離學校似乎成了大學生群體九月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微博「大學什麼時候解封」這一話題甚至達到了九千多萬次的閱讀量。學校建起一道道圍牆,大學生迫切地逃離校園,逃離好像成了高校實行封閉管理後校園生活的普遍現象。
  • 那些逃離的,從來都不是真愛
    年輕歲月裡,我們以為曾被如此深愛著,殊不知,那些男人們的愛裡,只有他們自己。
  • 學校違規招生,誰來對那些被「造假」的學生負責?
    而在大學期間,這些畢業生曾被學校要求改名,否則「拿不到畢業證」。這份貼著其本人照片,蓋有學校鋼印和校長印鑑,一度能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上查驗的畢業證在這個資訊時代,「相當於假證」。商丘科技職業學院為何要在學生的身份信息上作假?原來,這些被「忽悠」來的學生頂替那些報了名卻沒來上學的「死檔」,不僅能使該校填滿生源名額,而且還能多賺一筆學費。
  • 楊東平:學生逃離自己的學習領域,是教育的失敗
    如果在教育經費投入上一視同仁的話,造成學校之間差距的是另外兩個因素,一個是教師,一個是生源。而生源是跟著師源走的,這個學校好教師多,那學生就多,重點學校的生源就好,這是制度造成的。所以教師一流動,學生的分布也會更加均衡一些,學校的均衡就能夠實現。但是我們今天如果講教師流動,這是一個很具體的制度,也並不意味著城鄉之間的流動,城鄉之間的流動是非常難以實現的。
  • 20年後學生用「耳光」報答老師,看到網友評論,想逃離講臺
    一名男學生,在20年以後,把曾經在課堂上教過自己的老師,攔在當街,抽耳光還拍視頻表示炫耀。應該說,看到這條消息,無數一線老師都表示寒心!而當再看到網友們的評論以後,心就更寒了,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迅速逃離講臺,離開教育崗位!上面這條評論,有2.1萬個贊!
  • 逃離那些世界,後來怎樣了
    其中一間有位老師在彈鋼琴,另一間有幾個學生正在考試。二層小樓旁邊是一座山坡,不高,卻擋住了這個小世界的視野。山腳下,那個人,他應該算是我和小幸的主人。此刻不知道正在和幾個人討論什麼。是的,我要離開這裡,逃離這個世界。這樣的想法不止一次在我腦海裡迴旋,它是支撐我活下來的唯一念想。突然,我看見前方一片光亮,心中激動又竊喜。那一定是出入口,一定不會錯,我的腦海裡有印象。激動地跑過去,果然是通往外界的出口。我拉著小幸不顧一切的垮出去。
  • 澳洲上學那些事 布村精英學校大比拼
    有人說,布裡斯班哪裡有什麼精英學校, 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據說教育水平僅僅比北領地好一丟丟。以前說到學區房,一定會被那些逃離雪梨墨爾本,搬到布裡斯班的家長所鄙視,布裡斯班哪裡有學區房?都是被一些別有用心的房產中介和家長炒作起來的。然而華人家長重視教育這個事情不是吹的。隨著在布裡斯班安家的華人越來越多,小學學區房的概念還是慢慢地形成。
  • 用留學「逃離」應試教育,能行嗎?
    按理說,「應試教育」也好,「素質教育」也罷,這些讓人耳朵起繭的大詞,早該如流水一般和我的學生時代一同遠去。然而,每當我在媒體上聽到別人提起這些東西時,我都難免要打一個激靈——作為成長於世紀之交的「90後」,我實在太熟悉這兩種看似彼此牴觸、實則難捨難分的教育敘事。因此,當一些聽起來煞有介事、實則全不靠譜的說法流行時,我只要結合自己的經歷與體會,便不難識破那些虛幻的妄言。
  • 「逃離」晚自習——追憶逝去的高考歲月
    教室裡所有的學生,卻都沒有理會。他們仍舊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奮筆疾書。確實,離高考,沒有多少時間了。而此時的我,卻早已收拾好書包,獨自起身,「逃離」教室。我是一名離經叛道的學生。學校規定高三學生,必須上晚自習上到10點。而我卻找了些理由,堅持9點離開,回家複習。
  • 逃離學校去私塾讀經就能造就大師?
    雖距市區不遠,但與鬧市裡城中村的嘈雜不同,這裡環境整潔幽靜,在村裡的街巷穿行,隱隱能聽到孩童的讀書聲,村民告訴記者,這是私塾裡的學生正在誦經。     從2007年起,10餘所私塾學校相繼在風景秀麗的梧桐山腳下落戶,這裡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讀經村。
  • 想要「逃離」的學生:他們為什麼在廢棄大酒店裡的「職校」就讀?
    小傑原本是一名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因為多種原因,初二上學期結束後,小傑就到「浦校」報名了,受疫情影響,「浦校」遲遲沒有開學,小傑足足在家等了近10個月。「幾乎所有的家長,第一反應就是反對,他們覺得我們想退學,就是為了回家打遊戲。」和小傑一樣,阿陸第一次試圖「逃離」「浦校」的計劃,也在家人的反對聲中夭折。
  • 逃離應試教育只剩「低齡留學」一條路?阿卡索給出不同答案
    近日,一篇《反對「雞娃」,逃離內卷,中國家長在泰國就能實現「教育自由」?》的文章引發了大家的討論,話題#如何看待用留學逃離應試教育#更是一度衝上了微博熱搜。經過多年教育改革後,國內的教育依舊朝著越來越「卷」的方向發展。那些無法承受的家長們,開始選擇繞行以脫離這場競賽,探尋另一種可能。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師逃離一線教學
    當時的領導也不是吃香的崗位,因為又操心也沒什麼油水,當一個一線受歡迎的教師,不用看別人眼色,家長歡迎,學校重視,心中自豪,比什麼都強。不知從何時起,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逃離一線,首選領導,其次工勤,一線淪落到最低層,學生認為你一線教師沒出息,有本事你早當領導了,老百姓見面先問:還上不上課,如果還上課,尤其是男教師,說明你混的窩囊,不管你業務能力有多強,反正認為上課是不成功的標配。
  • 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不顧一切的逃離學校,厭學
    說起厭學情緒,在眾多家長的認知當中,就是孩子不愛學習,成績差,逃避作業逃離學校,很少有家長會去追究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厭學。引起厭學的原因有一部分出在家長和學習環境上,有一部分處在孩子的自身。來自外部的原因:1、家庭環境引起的自卑情緒,影響孩子的正常交友,正常學習,對學習學校產生抗拒心理,進而發展成厭學逃學。
  • 上海大學寶山校區宿舍樓起火 學生穿睡衣逃離火場
    【 學生穿睡衣逃離火場】9月13日凌晨3點左右,上海大學多名學生爆料稱寶山校區南區宿舍樓著火,整棟樓濃煙飄散,學生們穿著睡衣有序下樓避難,所幸消防救援人員及時趕到將火撲滅,無人員受傷。目前,具體起火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