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孩子原有專注力,比培養專注力容易的多,只是很多父母不知道

2020-12-11 騰訊網

專注力是什麼?

在名詞解釋中,專注力又被稱作注意力,是說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件事情、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人的注意力通常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專注力弱,常常是很多學生所遇到的共同問題。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訓練,是期望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能不會輕易的被專注力這個問題給絆倒。要知道專注力是要陪伴一個人一生的事情,如果一個人的專注力不夠強,那麼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很難收穫到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

家長有時候容易誤解孩子的專注力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專注力的強度不同,而且專注力時間的長度是因人而異的,不應該苛責標準化。就像一般在學校上課時,上課時間一般都安排在40分鐘左右,並不是沒有道理,是因為科學的考慮孩子所能吸收有效知識的時間範圍。對於更小一些的寶寶,他們所能所能專注的時間更短,所以家長也沒必要過分要求。

有一些對孩子專注力的調查表示,在孩子2歲時,可以持續的專注時間一般為4~10分鐘,5歲的時候,可以持續10~25分鐘,8歲的時候可以持續16~40分鐘,年齡再大一些會專注力會持續的更久一些。專注力的到達一定的時間時,人就需要有一段時間的放鬆和休息,不然對身體的消耗是很大的,當無法專心的時候就應該停下來,不必做一些無用功。

通常家長和長輩們更容易破壞孩子的原有專注力

孩子在出生後會有自己的原有專注力,這個發現是通過多次實驗總結得來。實驗人員給孩子戴上可捕捉他們視野的儀器,讓孩子去玩玩具,孩子在面對一個新玩具的時候,孩子拿在手裡研究,家長通常會按捺不住教孩子去如何去玩。

實驗人員發現家長在教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的視線其實並沒有停留在玩具上,所以家長對孩子的講解也都是無用功。相反比較,如果讓孩子自己去研究,孩子的專注力的強度會更大。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的這些舉動實際上也在損害著孩子的專注力,例如

孩子一個人玩玩具,家長拉著孩子去找小夥伴一起玩,這樣的舉動就很容易打擾孩子,不能讓孩子集中精力投入在自己的事情上。和小夥伴的玩耍會讓孩子忘記剛才自己所思考的事情,對孩子專注力的建立很不利。

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想要自己用勺子去吃飯,獲得家長的允許後,家長就應該放心大膽的交給孩子去做,不要中途去刻意中斷孩子。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認真,說明他的專注力更強。父母不應該讓孩子吃飯的時候看電視或者是做其他的事情,培養他專心做一件事情,效果會更明顯。

孩子發呆的時候也會激發大腦中專注力的,孩子長時間的盯著一處看時,家長可以順著孩子關注的方向去觀察就好,不要打擾孩子自己的空間。

家長逗鬧孩子或者是假裝嚇唬孩子的行為也不要做,比如寶寶正在思考一件事情,家長突然逗鬧孩子,讓孩子無法專注,多次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自然就下降了,這是必然的結果。到時候別再說孩子專注力差,其實導致這樣和家長有很大的關係。

關注孩子原有專注力為什麼比後期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要重要?

因為一個是天生存在,另一個是後期刻意訓練的,兩個效果一定會有很大的差別,家長可以適當的去學習關於孩子專注力的書籍,更好的幫助輔助孩子保留原有的專注力,對孩子以後的學習智力都有很大的意義和影響。

孩子專注力弱,主要有這3方面原因

第一方面:孩子睡眠質量不好,時間短

大家都知道孩子在小時候就應該多補充睡眠,不應該熬夜,只不過現在信息網絡的普遍,讓孩子接收的信息越來越多,孩子把過多的時間投入到其他方面。

孩子睡不好不僅影響身體的發育長個等,還對注意力有很大的影響。家長應該從小教育孩子讓他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睡眠質量要得到保證。

大人熬夜第二天的精神狀態都會不佳,雖然孩子還小,精力充沛,但時間久了也會十分影響狀態,家長幫助孩子,讓孩子按時睡覺按時起床,養足精神,有利於提高注意力的集中,提高白天的學習效率。

第二方面:孩子內心壓力大

每個家長對孩子都有很多期望,希望孩子優秀卓越,但家長也應該從孩子的本身出發,考慮孩子的自身條件,有些孩子雖然在學習上不算足夠突出,在其他方面突出也是有可能的,不應該打消孩子的積極性,更不要施加過多的壓力。

孩子的童年本該是充滿快樂和開心,但現在的孩子的節假日已經被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佔領,孩子想要釋放壓力的時候家長應該給予配合。不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學習的機器,讓孩子學會自我減壓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不讓孩子嘗試新鮮事情

孩子的成長需要參與很多新鮮事情,在新鮮事情中孩子更容易找到屬於自己的關注點,也就更容易培養自己的專注力。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參加一些有意思的戶外活動,但要保證孩子的安全,讓孩子對新鮮事情保持一個探索精神,會讓他容易收穫更多的快樂和開心。

除此之外,孩子的情緒也會干擾到專注力,從小培養孩子有一個好情緒,讓孩子做事情更從容一些,對他自己注意力的培養更有作用。

相關焦點

  • 保護孩子原有專注力,比培養專注力容易得多,只是很多父母不知道
    要知道專注力是要陪伴一個人一生的事情,如果一個人的專注力不夠強,那麼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很難收穫到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家長有時候容易誤解孩子的專注力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專注力的強度不同,而且專注力時間的長度是因人而異的,不應該苛責標準化。
  • 培養孩子專注力,父母不應該做6件事,父母多做5件事提高專注力
    專注力不僅只是孩子的事,跟父母也有很大的聯繫。,再怎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訓練效果也是不佳的。,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剛一出現錯誤,父母就會打斷孩子寫作業,指指點點寫錯了,還不知道嗎?即使孩子做了很多的專注力訓練,如果父母不停下,對孩子分散注意力打斷的事情,孩子在做更多的訓練,也於事無補。父母在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過程中,我們要思考做什麼事,會對孩子專注力的事有幫助?
  •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以及父母最容易陷入的三大誤區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父母容易陷入的三大誤區誤區1: 長時間專注一件事,才算專注?很多孩子在玩一個玩具或做一種遊戲的時候,經常玩不了幾分鐘就不玩了,轉去玩別的東西。加上玩具一多,經常會摸一下這個摸一下那個,沒有一個可以專注的玩。
  •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
    很多同學上課的時候容易三心二意,聽著老師講課容易走神,不夠專心,很容易就受到外界的幹擾,所以很多父母都很頭痛,但其實專注力也是可以培養的,專注力又叫做注意力,是指專心於某一件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每個人的注意力都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幹擾,是專注力的缺陷,而許多學習不好的學生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這樣的缺陷。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好的專注力,先保護,再培養
    孩子的專注力可能就這樣被你無形當中破壞掉了。孩子的專注力,先保護,再培養不少家長是在孩子上了幼兒園或者小學的時候,才開始注意孩子專注力,懷疑孩子多動症,懷疑孩子智力有問題。其實,每個階段的孩子專注力時長也是不同的,保護好孩子的專注力,才有機會談後期的培養。
  • 很多家長的育兒誤區:孩子的專注力要先保護,再培養
    專注力是孩子的一項基本能力,主要體現在孩子做事和學習上,一個專注力集中的孩子,無論做任何事都很投入,能夠把精力全身心投入,得到的結果也會更加優秀。而孩子專注力的形成主要是在保護,其次才是培養。孩子專注,做事認真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專注力不需要過早的介入,當孩子上幼兒園以後再去培養。可是,當孩子上了幼兒園或者小學再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已經晚了。
  • 保護孩子的專注力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上學後專注力差,甚至懷疑多動症。專注力與學習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專注力強的孩子學得快、成績好。所以,家長總會想方設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1歲以下專注力約2~3分鐘;2~3歲約5~8分鐘;3~4歲約8~10分鐘;4~5歲約10~20分鐘;進入學齡期後,孩子的專注力與成人相近。只有保護好孩子的專注力,才能在此基礎上拓展更強的能力。
  • 孩子的專注力,保護比培養更重要
    提到給孩子輔導作業,很多媽媽真是感覺百爪撓心——  一會兒口渴,一會兒餓了,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肚子疼……大型花式開小差現場,就問你心塞不心塞?眼看著自家娃就要淪為「學渣」了,這時家長們往往會心急火燎地想知道:孩子專注力到底該如何培養?
  • 孩子學習不專注愛拖延,父母如何保護好孩子的專注力?
    很多父母可能會想不通,這麼多的東西,還不夠你玩;我們有沒有想過,會不會正是因為東西太多,孩子根本不知該先玩哪個;還有的父母早早剝奪了孩子玩的樂趣,想讓他們早早會背詩只有當孩子不想離開,久久在觀看某一物時,就是她最專注的時候,不妨先放下我們手中的活,陪著她就好。這樣做就是在保護孩子的專注力,孩子關注的時間越長,不被打擾,專注力自然就會更長久。
  • 有五種父母容易破壞孩子專注力,緊抓培養黃金期,讓娃變「學霸」
    ,明明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他非要從放學整到睡覺前才能完成,實際上老師布置的作業並不多,只是孩子大多數時間都在做無用功,而做作業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就是專注力太差。據一項調查顯示,75%的兒童存在專注力不足的問題,成績好的孩子普遍專注力較強,專注力是兒童學習能力的基礎,多數孩子上課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拖沓、考試馬虎出錯等都是專注力較差導致的,那麼專注力差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呢?
  • 睿智燈塔教育-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提高孩子專注力的方法
    時間過得好快,不知不覺孩子們開學已經是半個多月,由於放假時間過長,導致孩子往往上學後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上課坐不住、不認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等,很多家長也是很頭疼。那麼,家長如何培養的專注力?其實,孩子坐不住和專注力不集中是有著密切的關係。有數據顯示,孩子學習好不好,與專注力有很大的關係。
  • 如何培養專注力?
    之前看過幾本跟專注力培養相關的書。其中,日本林成之教授的《兒童專注力培養方法》,跟我一直以來的想法契合:寶寶小時候家長不要想著培養專注力,而是把寶寶自身的專注力保護好,等再大點培養好的生活習慣,連帶著對做事專注、注意力強也有幫助。
  • 孩子的專注力是保護營造出來的!你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嗎?
    從降生的那一瞬間,就有了專注力的萌芽。只有那些進入專注狀態的信息才能被大腦認知,只有進入狀態,才能被大腦認知認可,經過進一步加工成為個人的知識和個人積累,它決定一個孩子積累知識的多與少,成績的好與壞,決定孩子的成長成才,決定成功與失敗,由此可見,提高專注力是多麼重要啊!  如果孩子在做事情時候總是心猿意馬,總是在愣神,這個孩子六神無主,溜號,這就是專注力不足的表現。
  • 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不僅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可以讓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專注的、有修養的人。下面小編分享分享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注意抓住孩子專注力培養的關鍵期。想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要注意一個關鍵期,就是應該從2歲開始就著重培養,注意時間上根據年齡的不同應該進行差別,一般2歲的孩子專注力達到7分鐘就不錯,年長一歲,專注力持續時間應該提高2--3分鐘。在關鍵期內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孩子專注力只能保護不能培養!這4個誤區千萬別踩
    注意力有多重要?並不只是專心學習那麼簡單。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往往也會合併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行為障礙、學習障礙、同伴關係障礙、甚至焦慮抑鬱。所有這些問題中,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問題發生時也會比沒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要嚴重很多。
  • 孩子的專注力是保護出來的,而不是培養出來的
    眼看著自家娃就要淪為「學渣」了,這時家長們往往會心急火燎地想知道:孩子專注力到底該如何培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實際上,孩子的專注力好不好,往往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能看出端倪了。然而,每當看到孩子玩得如此起勁,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不是「let it go」,而是「瞎參合」。比如,指導寶寶玩具該怎麼玩,拿另一個玩具來逗引寶寶,或者在一旁給寶寶擦汗遞水等。總而言之,就是不讓人家好好玩。
  • 6招針對性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我是歪歪兔的太陽老師,很高興能有這麼個機會,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如何能夠更好的培養孩子專注力。在上課之前呢,我已經看過大家之前發過的關於孩子「注意力」的問題了,希望今天這次課,能夠給大家解決一些疑惑。首先呢,我們要知道,專注力是什麼,有多重要,專注力對孩子的影響,專注力培養的誤區,知道了這些以後,我們再來看,到底該如何更系統、更有針對性的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專注力不足的孩子,一般有這幾個表現?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
    現在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上課坐不住,做作業不能專注,還經常丟三落四,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孩子不夠聰明。其實孩子學習成績好不好,與孩子聰不聰明沒有多大關係,要知道能夠決定孩子是否成為天才的重要因素,在於孩子有沒有較強的專注力?
  • 孩子做事情三心二意,多半是專注力沒培養好,這樣保護孩子專注力
    單位時間內學習效果更強,學習成績也會比注意力不強的孩子高很多,學習負擔也會更輕。2.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他的自信心也會隨之上升。專注力是孩子生下來就具有的能力,但如果後天得不到好的訓練和保護,它是會衰退的,很多小孩做事情三分鐘熱度可能就是他的專注力遭到了破壞。
  • 保護兒童的興趣,就是最好的「專注力」培養,意識很重要!
    保護兒童的興趣,就是最好的「專注力」培養,意識很重要!常常會有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不專心,都不夠他們玩,什麼事情都是三分鐘熱度,父母們其實擔心的是孩子日後上學不專心會影響到學習成績的確專注是一個人成功必要的品質考量一個兒童智力益智心理等多方面的重要參數,專注使人平靜,人處於平靜狀態時智力發揮和運用是最充分的,所以在整個教育體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