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戰爭的影視作品很多,在這類作品裡,人性的善惡真偽往往被放大到極致。有英雄,就會有狗熊;有善人,就會有惡人。但要知道,人的多面性往往是不可小覷的。
在《我們的父輩》中,則描繪了二戰時期的故事,其中一位主人公夏莉是戰地醫院的護士,剛學有所成便滿懷對祖國的崇敬奔赴戰場。她的理想是為她的國家貢獻力量,可第一遭就讓她有些無法忍受——充斥著鮮血的戰場裡,士兵們隱忍的痛呼在耳畔不斷迴響。
身處其中時,夏莉才發現原來戰爭是如此殘酷,無論是旁人還是她自己都已經被捲入其中,難以脫身。
夏莉曾在戰地醫院與好友格裡塔相遇,她呼喊格裡塔幫忙抬傷員,而來前線慰問的格裡塔則像剛開始的夏莉一樣吐了,並問:「你怎麼受得了這些的?」
夏莉變了,從外在看來,她變得更加穩重了,只不過這種穩重並非她心之所願。她被迫成長,熟悉並接受周遭的環境。即便如此,她也沒有遺忘她的初心,這與醫院裡的其他護士形成鮮明對比。
當其他人理智冷靜地對待殺戮時,夏莉心中仍為那些無辜的人感到惋惜。這一點在傷者身上有所體現,更在她對待莉莉婭和桑亞兩個他國護士的態度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和莉莉婭的不解之緣
夏莉秉持著對國家的忠誠和自小遵守的原則,舉報了莉莉婭。在莉莉婭被抓走之前,她內心的不安袒露無疑,甚至在極度矛盾中,她催促莉莉婭逃離。
可時機太晚,莉莉婭還是被逮捕了。
「我殺了個女人,莉莉婭,是個猶太人。她幫了我,我卻出賣了她。現實跟我們的想像不一樣。」
如果說在這件事情之前,夏莉還能滿懷信心地說自己是對的,那在這件事情之後,顯然她「放水」的次數更多了。
她一如既往地堅強勇敢,而內心的柔軟暴露無遺。
冤冤相報何時了的釋懷
在莉莉婭這件事上,夏莉心懷愧疚,這份歉意在積澱中爆發出了更大的力量,以至於在敵軍迫近,其他人都在撤離的緊要關頭,她不在乎個人安危,想要保護他國的護士桑亞。
當敵軍進入醫院,幾乎以最大化的惡意想要對兩個護士進行傷害時,王者歸來的莉莉婭突然降臨在她們身旁,以軍官之姿阻止了那些罪惡。
冤冤相報何時了?莉莉婭真的是在以德報怨嗎?若她真的德者仁心,胸前便不會有那麼多榮譽勳章,也不會以領導者的身份出現,更會在進入醫院前就命令禁止這樣的醜惡。
在我看來,與其說莉莉婭化解了怨恨,不如說是她對夏莉有一份特殊的認知。她更多的是把夏莉當成了一個比自己年幼的普通女孩,而非一個「德國護士」。
夏莉沒有多少心機,在幾位主角中是較為弱勢的那一個,但就是這樣一個柔弱的女孩卻在亂世中活了下來,這大概也是這部劇集裡留下最溫柔的那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