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效果圖) 來源:北京冬奧會奧組委官網
白天氣溫零下14℃,夜間低至零下20℃——在延慶小海陀山南麓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刺骨的陣風風速可達每秒27米。為一輛壓雪車加油的工夫,裹得嚴嚴實實的張松波就被凍透,雙手僵硬發麻,臉頰、耳朵、嘴唇凍得發紫。
每年11月到來年3月是雪季。近期,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啟動賽道造雪,造雪機和六七十臺壓雪車、雪地摩託車24小時晝夜不間斷作業。張松波和同事一直在現場值守陪伴,幫這些車輛加油。和往年不同的是,3座橇裝供油裝置如今已登上小海陀山,保障加油不斷線。
張松波指揮前來加油車輛
張松波是中國石油北京銷售第三分公司八達嶺加油站經理,也是3座新建橇裝供油裝置的經理。去年11月12日,中國石油接到應急供油任務後,北京銷售公司經過緊急協調調配資源,在3個半小時內,把400升汽油和2800升柴油送至北京冬奧組委指定接收地點。
頭一回開車上山送油,一路坎坷令張松波至今難忘。此後4個月,上山送油的活兒於他和同事而言成了家常便飯。到今年3月14日,他們已累計供應近1.7萬升汽油、14萬升柴油,為賽事籌備車輛提供「能量」。
應急供油的同時,橇裝供油裝置建設也同步進行。跟人們平常見到的加油站不同,橇裝供油裝置的油罐和加油機一體,安全防爆標準也更高,很適合賽事現場保供。
由於壓雪車等設備十分特殊,僅能在雪道行駛,橇裝供油裝置也就近建到了最方便設備加油的賽道邊。最終,1號橇裝供油裝置選址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冬奧集散廣場賽道結束區,2號、3號橇裝供油裝置則安裝在接近小海陀山山頂的地方。
陡峭的山路
要從坡度達到65度左右的小路上運裝備,更是難上加難。這一年來,建橇裝供油裝置的艱辛,中國石油北京銷售第三分公司工程部副經理劉彬深有體會。
「尤其是運輸3號橇裝供油裝置,5.5噸重的設施要上山,小車拉不動,大車轉彎半徑不夠。」她說,前後聯繫了15家運輸單位,可司機聽了都直搖頭,表示運不上去。
費盡周折,最後才找到一家單位願意嘗試。今年11月30日,3號橇裝供油裝置往山上運,花了兩個多小時,才運到指定位置。「真的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劉彬感慨。
今年9月30日,1號橇裝供油裝置終於建成投用,可供應2.5萬升汽柴油。2號、3號橇裝供油裝置如今也已吊裝就位,等供電完成後,即可進行安裝、調試、投運。
今年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競技賽道全面完工,造雪壓雪任務也比去年增加一倍多。壓雪車等設施用油量隨之增加,目前每天柴油用油量在兩三千升,汽油約300升。
「每天除了加油,還要定時巡檢加油裝置,確保加油百分之百安全、順暢。」張松波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他說,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為前來加油的車輛做好服務,保證加油環節不掉鏈子。
張松波和兩名值守同事臨時的家
距橇裝供油裝置3米多遠,是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移動用房,如同一個貨櫃,這裡是張松波和兩名值守同事臨時的家。除工作外,大家吃住休息就在這裡——忙時,吃點壓縮餅乾簡單對付一下;不忙時,就丟幾片菜葉、兩根火腿腸煮方便麵;山上水也變得更稀缺,常常得等到下山後才能洗漱。
「山上條件是苦了點兒,可一想到咱這是在為冬奧做貢獻,感覺都不算啥!」北京2022年冬奧會賽事期間,橇裝供油裝置也將在一線提供加油服務,一想到這些,張松波心裡就滿滿的自豪感。
記者 | 孫杰
圖片 | 呂殿傑
來源 | 北京日報
原標題:《登上小海坨山,他們在山頂為冬奧加油!》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