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理工男神 為西湖邊102個亭子寫出自傳

2021-01-08 閩南網

­  你有多久沒有在西湖邊,或者其他地方的亭子裡坐一坐,聊聊天看看風景了?有一個青年,他走遍杭州每一條山徑,到達每一個園林深處,記錄描繪西湖邊每一處亭子,也為你講述了許多亭子的故事。

­  12月17日下午,他來到西湖邊的純真年代書吧,來給我們講講那102個亭子的故事。

­  他就是《亭留》的作者遠方。

­  遠方手繪的亭子

­  遠方原名胡志炯,大學在浙大,學的是計算機,典型的理工男,但卻熱愛文藝,喜歡跨界。

­  他當過警察、幼兒園老師、咖啡館經理、青年旅舍店長,出過長篇小說《青春如繭》,還製作過獨立電影《大四》。

­  他最新的身份,是新書《亭留》作者。

­  遠方說,他在杭州生活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熱愛西湖,「西湖不僅僅是江南自然風景和人文歷史的代表,同時也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象徵之一」。

­  在他眼裡,西湖可不只是一個湖。西湖是一個縱橫於巨大時間與空間的整體,是一個方圓十數裡的大型江南園林傑作。作為山水園林,其人文痕跡主要是以建築的方式呈現。

­  資料圖片

­  在這些建築中,遠方最喜愛的是亭子。

­  他說,爬山的時候,感覺有些累了,忽然你就看到了一個亭子,讓你停留,也讓你成為風景中的人。因為亭子沒有牆,無論你是帝王將相,販夫走卒,都可以走進亭子,歇上一歇。亭子是包容的,交流的地方,具有中國文化中非常宏大的意義。

­  從2014年初開始,遠方走訪了杭州西湖景區現存的兩百餘座亭子。

­  在查閱了許多經典文獻和古今文章之後,他挑選了其中102個有代表性的亭子,為每個亭子寫一首詩(詞),拍攝一組照片,並寫一篇小傳。

­  從這100多個裡,再選出了30個,手繪一幅簡筆畫。

­  資料圖片

­  《亭留》這本書的內容,基本就有了。在眾籌平臺上,經過數月,百餘位朋友共同出資支持,上月底,新書《亭留》終於出版面世了。

­  這可能是一本與眾不同的介紹杭州西湖的書,展現出西湖被人們忽略的獨特魅力。

­  很多亭子,我們都在這裡駐留過腳步,卻不知道內裡的故事和講究。比如孤山山頂的四照亭,很多人都在裡面歇過腳。遠方說,這個代表的,是曾經君臨天下的皇權。

­  資料圖片

­  西湖邊有放鶴亭,又有來鶴亭,鶴止亭,望鶴亭,原來,是如此遙相呼應的。

­  遠方娓娓道來,還大談黃金分割,原來西湖的美,是這麼天造地設的。

­  讀書會嘉賓、西湖申遺專家組組長陳文錦說,「那麼系統、全面地講西湖的亭子,可能還是第一次。希望從這本書開始,引起我們對亭子的文化關懷,對中國建築文化有更多的探討。」

­  此書序作者、浙江古籍出版社總編輯壽勤澤說,「遠方是身上有古風,但又有現代意識的人,他帶給我很多感動,他在湖山的深處跋涉,是個有心人。」

相關焦點

  • 浙大理工男為她寫了封情書!看完他的故事,真的用情太深了……
    浙大計算機系畢業,從體制內跳槽,做過獨立電影人,寫過小說,走遍西湖邊200多座亭子,還給其中102座亭子寫自傳、制手繪……這一連串充滿文藝氣息的經歷,卻都來自這位叫「遠方」的浙大理工男。走遍西湖邊200座亭子他為102個亭子寫了情詩最初的時候,遠方的想法非常簡單,找尋西湖邊的古蹟涼亭,知道亭子的名字,給每個亭子拍張照片留紀念就行。不找不知道,一找嚇一跳。
  • 突出文體特徵 寫出個性自我 |《自傳》吳姝宇
    小作者通過對自己人生經歷的描述,寫出了一個有情味、有個性的「我」。文章以「我」的人生成長經歷為經,以「我」經歷的主要事件和個性展示為緯,構思成文。文章前後關照呼應,結構緊湊。行文幽默風趣,句式靈活多樣,增強了文章的閱讀趣味。寫法借鑑:突出文體特徵,寫出個性自我。寫作文,要強化文體意識,每種文章體裁都有自身寫作的規定性。
  • 上海灘石庫門亭子間往事
    上海灘老式石庫門房子中的亭子間,位於二樓樓梯的半中間,房頂上是曬臺,樓下是放著七、八隻煤球爐的公共灶間。夏天,亭子間頂上曬臺烈日暴曬,樓下爐子燃燒熱氣上升,其熱難擋;嚴冬,北風呼嘯,冷風直灌亭子間,寒氣逼人,如在冰窟一般。周抗當年離開杭州,離開浙大,到上海美專就讀的時候,就是住『亭子間』」,他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在美專西畫系學油畫,在新華藝專學音樂。
  • 鄭強從浙大調任太原理工書記, 為何會被認為「降職」
    近日,鄭強教授由浙大副書記調任太原理工書記,又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議論的根本原因,無非就是鄭強教授為什麼從浙大跑到了太原理工。因為浙江大學大家都知道,是全國知名高校,更是被稱之為「東方劍橋」。浙江大學屬於我們國家985高校,雙一流高校。而大家都知道太原理工是山西的一所211高校,只是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雙一流高校。所以很多人就想不明白,為什麼鄭強這麼好的一個教授,好好的浙大書記不當,反而要跑到山西太原理工當書記。
  • 英國帝國理工與浙大共設實驗室 研究世界性問題
    英國帝國理工與浙大共設實驗室 研究世界性問題 2014-07-19 00:53:52  浙江大學是中國著名頂尖學府之一,英國帝國理工大學,與麻省理工享有同等聲譽,研究水平被公認為是英國大學的三甲之列。  記者了解到,帝國理工和浙大的這一新合作,將為中英兩國數據科學家提供一個全新合作機會,讓他們能夠在倫敦組成實驗小組,共同開展工作,利用兩校在神經科學、生物工程以及氣象學上的共同優勢,運用大數據技術在這些領域開展合作。
  • 自傳怎麼寫?5 個步驟教你寫出成功的求職自傳
    上海團市委官方權威實習平臺         自傳是什麼?自傳的用途「Autobiography」,是自傳的英文,原意為個人撰寫自己成長經歷、生平事跡的一種傳記文體。如上述,自傳格式就如同一篇段落分明的短文,部分段落也可以採用列點的方式呈現;自傳字數的方面,多數求職網的自傳欄位會限字數為 4000 字以下,不過一篇敘述完整的自傳最少 1000 字左右就可以完成,字數超過 2000 字就太過冗長;自傳排版的部分,可以善用大標、小標、粗體字或列點,來讓閱讀者或甚至機器更容易讀取、篩選。
  • 每天花15小時寫作 「漸凍人」一年寫出12萬字自傳
    每天花15小時寫作 「漸凍人」一年寫出12萬字自傳 2015-07-06 13:36:1812萬字自傳。  2012年9月,家人為龔勳惠購置了漸凍人專用的「全能眼」視控看護系統, 這套系統通過人臉識別,捕捉眼球運動(視線焦點)來代替滑鼠操作電腦,通過這套系統,龔勳惠用眼睛「打字」與人交流。從安裝好這套系統的那一天起,龔勳惠就已經在心底萌發了寫自傳的念頭。當天她用眼睛在屏幕上「打」出的第一句便是:「今天很高興,相信不久打字就熟悉了,我要寫自傳。」
  • 太原理工投檔線真漲了!借鑑浙大經驗,鄭強教授到底做了什麼?
    鄭強:把論文寫在三晉大地,把成果轉化在山西沃土近日,太原理工一下子新成立20個研究院。研究院運營形式主要為校企合作,即企業投資研究院,校方利用研究院幫助學生完成設計和實驗,其中新發明的技術需要優先提供給行業企業,企業利用新技術獲得收益,再繼續投資研究院。這項舉措可以實現校企雙向共贏的局面。
  • 浙大考察山西!再牽太原理工、山西大學!黨委書記鄭強出席!
    ,主要目的是希望浙大帶動山西各省屬高校在科研平臺、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建設和發展,希望浙大支持山西發展,推動山西經濟轉型發展。浙大一行感謝山西省的熱烈歡迎,書記表示浙大是面向全國的浙大,與山西進行合作也是浙大所期盼,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浙大」力量也是浙大所追求,如此種種,皆為合作鋪平了道路。浙大表示:浙大將會為山西接下來的發展貢獻更多來自浙江大學的力量。會上,籤署了舉辦研究院的協議,來自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兩校的黨委書記均出席會議,交流和洽談合作。
  • 浙大院長鄭強調任太原理工當校長是升了還是降了?
    浙大院長鄭強調任太原理工當校長是升了還是降了?2020年4月,鄭強調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幾乎引起全國轟動,大家都對他寄予厚望,從浙江大學到貴州大學再到浙江大學,這次又到太原理工。也有人調侃說鄭教授是明升暗降!
  • 從浙大副書記,到太原理工書記,「網紅」教授鄭強升了還是降了?
    這些天,浙大的黨委副書記鄭強教授可謂是火得不行,他的相關言論在網絡上持續發酵,引起了很大爭議,他也被人稱為「網紅」教授。鄭強是福建人,本科就讀於浙江大學,碩士博士都在四川大學度過,學的是化學,畢業後專攻材料。
  • 借鑑浙大,太原理工走綜合大學發展之路
    20個研究院。實際上,自從鄭強到太原理工以後,成立研究院還只是其一,還有很多其他動作:一是大舉招聘高層次人才為我所用太原理工先後發布了高層次人才需求計劃,並開出了百萬年薪外加300萬安家費,希望從全球層次引進科技人才,進一步提升學校師資力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聘請中國大飛機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院士為太原理工特聘教授。二是積極開展高校——地市合作。
  • 61歲漸凍人自費出書 靠眨眼寫出12萬字自傳
    原標題:61歲漸凍人自費出書 靠眨眼寫出12萬字自傳   成都商報記者 胡挺 邱俊峰 攝影記者 王紅強   為什麼要寫自傳   ——「漸凍疾病走進我的生活至今已有12個年頭,我想用我的經歷告訴所有的漸凍病朋友,我們雖然身患絕症,但仍能做很多事,熱愛生活享受生命帶來的樂趣
  • 鄭強教授到來,太原理工如何比肩清華、北大、浙大?重新戰略定位
    (圖片來源網絡)太原理工大學的契機您來太原理工第一天的講話指出太原理工要像浙大一樣但是在整個中部6省,有學術與科研高地武漢和長沙,太原理工並不能獲得優勢的位置,放眼全國同類的大學更多。大學本身是為經濟建設服務,那麼應該把大學放在更大的經濟建設領域來思考問題。而山西目前經濟本身的重點就是能源革命,同時受到了最高層領導的批示和重視,還通過了《關於在山西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並且寄予山西排頭兵的期待,這一點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
  • 民國超級老壽星,享年102歲,與冰心齊名,94歲還能自己寫自傳
    正如《蘇雪林自傳》的開頭所說,「我是一個自卑感相當重的人。」然而能夠說出自己有自卑感的人,往往是極度自信的,或者早已超越了一般的自卑之人。在她的自傳裡,就可以看出其自負和真實。蘇雪林的自負,是因為她有足夠的資本。
  • 「熱推」自傳作文寫的富有個性?這四個技巧怎能不知?
    還有的說帶病堅持工作,後來在崗位上拖成重病或去世,這樣的典型是有害的,沒想過有個好身體還能做很多的事情。我們在寫作文時,如果擔心寫出了自私而被教師和同學嘲笑,會讓我們的作文離真實越來越遠。其實一點也不矛盾,因為人一生經歷的事情太多、太雜,你必須要學會在自傳中精準概括出自己最重要的性格特點,然後選取最能說明這些特點的具體事例來詳寫,其他事情則儘量簡略。否則,如果所有事情都面面俱到,沒有重點,你的自傳最終留給讀者的印象就只會是個模糊的影像,而不是鮮明的個體。中國最短、最有概括性的自傳,應該是孔子所作。
  • 微黨務 | 《個人自傳》寫法
    個人自傳,是介紹個人生平和思想演變的自述文章。即把自己從的成長過程、學習和工作的經歷、家庭成員和主要社會關係成員情況通過文字全面系統的表現出來。申請入黨人向黨組織遞交個人自傳,其目的就是為了讓黨組織對申請入黨人的生平有全面、真實、系統的了解和掌握,以便於黨組織對申請入黨人有針對性的幫助、教育。
  • 為自己留個念想 退休教師出自傳
    退休以後,我有了時間,就逐步進行回憶,開始撰寫我的人生往事……」這是65歲的陳炳奎的自傳《歲月如歌》的序言第一段,同時也是他的回憶人生的開始。陳炳奎是土生土長的靖江人,一輩子從事教育事業,從湘湖師範畢業後,大部分時間在靖江初中任教。「我這個寫自傳的想法由來已久,上班的時候,我就一直想寫,但因為忙於工作,一直擱置著。」陳炳奎說。
  • 44例捐獻者,最小56歲最大102歲!實地探訪浙大醫學院中國人腦庫...
    浙江唯一的人腦庫——浙大醫學院中國人腦庫,位於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內。自2012年11月收集第一例捐獻大腦至今,已按照國際標準工作流程,收集、儲存了274例人腦組織。其中,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的捐獻大腦有44例,是捐獻例數最多的病種。
  • 職業選手也寫自傳?傳奇選手Zeus出版自己的個人英文自傳
    火狐電競2月2日CSGO資訊:相信大家對於那些在行業翹楚,亦或是有獨特人生經歷以後,出版的個人自傳的事列應該不會太陌生。如今社會上各個行業以及各個頂尖人物,所撰寫的自傳,已經數不勝數,但是要說電競職業選手,寫出一本自傳還是非常的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