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舟:中國人的英文與美國人的中文

2020-12-13 荊楚網

發布時間: 2009-12-22 10:06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

  我到外地開過幾次傳播學的年會,每次在場的總會有一些外國朋友,其中美國學者居多。
  在這樣的會議上,中國學者們在面對外國朋友時,部分中國學者會以英文作全場的演講。或許是這樣的會議被冠上了「國際會議」等字眼;也或許是講講英文能表達中國的世界化、國際化、開放化程度;也或許是某些學者在表現自己的語言才能,以向眾人傳達自己的能力是足夠做國際研究的。
  但是我對這樣的現象不以為然,甚至不屑一顧。
  可以上網搜搜有中國人參加的美國學術會議。卻從來看不到美國人會因會場有幾位中國人的存在,而以中文作學術報告講演。
  很難理解。
  的確,英語是世界語言,但是我們不得不去想想,在中國主辦的學術會議,以中國媒體為主體性研究議題的學術會議,在講演者是中國人、聽眾也是中國人、外國友人人數不超過個位數的會場,是否有以英文作全場發言的必要。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幾百人參加的中國學術會議,在場的幾百人是否人人都是英語高手,不藉助同聲傳譯的耳機,是否全聽得懂用英語做報告的人在說什麼。
  是為了炫耀還是什麼?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我參加過的幾次會議,倒是很少看到香港和臺灣的學者用英語做演講,他們說著並不標準的普通話,但是努力去把它說好。
  我問過幾次國內主辦學術會議的主辦方和工作人員,為什麼會有小部分大陸學者用英語做演講?他們莫非是外國國籍,或者在高校教授的是跨文化傳播課程?得到的回答是:今天會有國外學者過來參會,這會方便與他們交流;而且不管是英文學術報告還是英文學術論文,都更容易提高論文的層次,更容易打入「國際」。
  這兩點理由的第一條,我從來都不會默許,大陸人太為別人著想了,卻丟掉了一些東西,丟掉了自己的部分尊嚴和語言文化;而第二條情有可原,畢竟國際性的研究項目,語言必須是英文,但是主辦方忽略了,現在是在為中國人開會,大陸學者往往太急於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打入世界了,卻不重視國人的感受。
  我們先離開學術,看看娛樂。
  娛樂圈裡,有一位著名的歌星叫周杰倫。臺灣人。有新聞報導說,一次在國外的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叫周杰倫用英文給觀眾打個招呼,周杰倫說道,他不會說英文,如果有外國友人想跟他交流,可以學中文。最後他用標準的普通話,與在場的觀眾打了個招呼,全場掌聲雷動。在接受CNN專訪時,周杰倫仍以全中文大方作答。
  雖然僅僅是娛樂新聞,但是我們不難看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愛國主義自豪精神和些許個人原則。
  而在面對即為外國學者的會議上,中國人用蹩腳的英文發言,這是怎樣的對比?
  尊重國外學者,不如用好同聲傳譯技術。現在部分國內會場都會安裝同聲傳譯的耳機和音視頻系統,以對中文學術報告進行及時的翻譯和傳輸,便於在場的國外學者理解會議報告內容。我們提倡這種方式,與其國內學者說著蹩腳的英文,全場大部分中國人聽不懂,不如用好同聲傳譯,在方便國外友人的同時,也多在乎點在場大部分國人的感受。
  中國人學英文的目的性仍待明確。中國人學英文為了應試、為了升職、為了學位、為了工作,卻不是為了生活。而從上面的論述來看,美國人學中文是為了生活、為了交往、為了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不用說其它的,僅僅看美國高校不強制學中文,而是設置成百上千中語言課程供學生選擇,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但是中國要明白,似乎還要很大一段時間。
  提高學術論文的層次,並不僅僅是論述語言變成英文就足夠。論文的內容是否國際化?是否前沿化?是否深刻?是否有現實意義?要知道任何一篇論文都可以很容易翻譯成英文,如果語言可以代表論文的學術程度,與會的學者們,為什麼95%不用英文去提交,而是用標準的中國普通話論述並演講?
  我們懷疑這樣一種現象,並且對這種現象持有保留意見。在中國日益國際化的今天,很多方面需要與世界同步,但是在一些細節上,我們還做的遠遠不夠。
  稿源:荊楚網
  作者:張舟

相關焦點

  • 中文PK英文 中國人緣何讓中文經歷被離棄的尷尬
    據美國《僑報周刊》報導,隨著學中文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中國人卻越來越多地說起了英文。這是好事,語言作為一個相互交流的工具,全球化大背景下確實應該學好。但與此同時,我們更不能看不起自己的中文,作為中國尊嚴的代表,中文是讓每個炎黃子孫引以為豪的。但中文卻正經歷著被中國人離棄的尷尬境地。
  • 美國人:中國人太可怕,居然創造出比英文要複雜一百倍的中文
    美國人:中國人太可怕,居然創造出比英文要複雜一百倍的中文。這個美國人表示,相較於英文26個字母,中文實在太複雜了,有那麼多的字,而且都長得不一樣,他表示很多中老年人連英語都說不清,想讓他們學習中文真的太難了。
  • 番茄醬是中國人發明的?這些英文單詞居然是從中文來的!?
    【文/觀察者網 高雪瀅】 美國人大多不知道荔枝(lychee)為何物? 我們「颱風」的翻譯來自「typhoon」,而「typhoon」卻是由粵語的「大風」演變而來? 「brainwash」是由中文「洗腦」演變過去的? 「ketchup」(番茄醬)竟是中國人發明的?
  • 美國華二代的尷尬: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
    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第二代美國人:移民成年子女概觀》(Second-Generation Americans: A portrait of the Adult Children of Immigrants)報告研究數據,美國移民的成年子女都說英語 。李其榮教授還認為,如果母親的英文程度較高,其子女的中文程度便相對較差;住在唐人街或華人移民聚居郊區的孩子的中文程度比住白人區的高。
  • 讀中國人翻譯的中國人的英文作品,為何沒人覺得彆扭或想罵人?
    寫下這個題目,就覺得非常彆扭,說是「中國人的英文作品」,豈是一般人能看懂的?中國人翻譯的英文作品,到底是英文的,還是中文的?如果一句話要把這件事情將清楚,豈是30個字能滿足的?真相應當是:讀中國人翻譯的中國人用英文寫成的文學作品的中文版本,為什麼沒有人會覺得彆扭,或者想罵娘?
  • 流浪地球在國外遇字幕難題中國人比美國人更懂英語
    國內外好評如潮,可是外國人在看電影時卻普遍感到英文字幕難以理解。   在中國,很多小孩都看美國科幻大片,即使他們英語不精通,也常能記住許多美國的科幻英雄,這說明科幻大片的特效就已經讓觀眾有了視覺滿足感。在美國上映的《流浪地球》中,這部中國首部硬科幻電影讓大家印象深刻也是特效,同時還有不同於好萊塢式的中國文化。
  • 中國人比美國人更懂英語?
    普通美國人雖然品嘗過美國的中餐,看過包括唐人街風格的美國電影,但是對中國文化了解很少。很多看了《流浪地球》的美國人對特效讚不絕口,也對各國英雄團結起來,而非個人英雄拯救地球的方式感到耳目一新。故事的情節方面,美國人可以通過人物、場景變化而產生聯想。中國電影製作的英文字幕幫助不懂中文的外國觀眾去理解《流浪地球》。
  • 中國人英文名滑稽遭取笑 美國商人就此發現商機
    中國人英文名滑稽遭取笑 美國商人就此發現商機 2015-04-01 14:11:14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南若然   中新網4月1電 據美國僑報編譯報導
  • 中國人高智商從何而來?中文和英文誰更能開發學生智力?
    100年前,西方人嘲笑中國人是「東亞病夫」,為何短短百年就逆轉了?其實100年前的中國學生一樣聰明,那些進入西方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國留學生很多都成為經世之才,成為教授、科學家、學者,僅獲得諾貝爾獎的就有9人之多,成材率遠高於西方學生。今天,在美國科研機構裡中國人佔比最高。在不同的制度、生活條件、發展水平下,中國學生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 「中國麻將」風靡美國賭城,驢友這樣問:上面是中文還是英文?
    「中國麻將」在美國賭場很受歡迎,一個路過的驢友問:是中文或者英文的?眾所周知,我國很多年輕人在閒暇時都會勸父母和身邊的老人打麻將,不是為了贏別人的錢,而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智力。這樣可以降低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因為打麻將也是腦力勞動。
  • 中國人英文名滑稽可笑 美國女子發現商機撈一把
    人民網4月3日訊 據《每日電訊報》網站3月31日報導,一名25歲的美國女商人宣布,針對中國年輕人在取英文名字上的糟糕選擇,她將發起一場「戰爭」,決心讓她的客戶擺脫類似像Lady Gaga這種綽號一樣的名字。
  • 美國爸爸陪女兒讀中英文繪本,他的中文發音笑哭網友
    在美拍上,有一個寶媽上傳過這樣一個讓人笑哭的視頻。視頻中的小女孩,名叫布丁,是一位混血寶寶。媽媽是中國人,爸爸是美國人。通常,每天晚上爸爸都會陪布丁閱讀英文繪本。但有一天,布丁卻挑選了一本以動物為主題中英文繪本。這下可真難倒爸爸了。
  • 美國人盛宏文談中文
    美國人盛宏文談中文 2018-05-18 23:53:46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中新社鹽湖城5月18日電 題:美國人盛宏文談中文
  • 中國麻將在美國「火了」,麻將上面寫中文還是英文?驢友這樣說的
    麻將作為中國的娛樂項目,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現如今打麻將不只是中國人的娛樂方式,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也開始流行打麻將了,尤其是美國,愛上打麻將的人越來越多。眾所周知,中文和其他國家的語言是都不相同的,尤其是和英語有著千差萬別。
  • 這個美國小女孩的中文,好到讓你懷疑自己不是中國人!
    說起老外學中文,這已經不算上什麼新鮮事了。不過再怎麼說,我們好歹也是世界最難學的語言,讓你那麼輕鬆掌握,豈不是很沒面子?因此,雖然學中文的老外很多,但是真正能說一口流利中文的人真的不多。這次羅傑斯又一次做出了正確的投資,女兒果然如他所料想的那樣,變成了半個中國人,不僅學會說中文,更熟知中國文化,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 美國人的中文考試,你真的能做對?
    換句話說,如果我拿到Offer,今年下半年,我將開始花時間給美國人教中文,簡稱「中美開花」。 02 看完題,懷疑自己是假的中國人我報名了12月30日的考試,一共2門,考場在舊金山。原本以為,我,一個中國人,過去還是文科生,這種考試不在話下。
  • 美國高中的中文試卷,看第一題就懵了,網友:難道我是個假中國人
    學習外語是一種痛苦的經歷,但是我們應該自豪,畢竟中文一直被譽為「最難學的語言」,而我們從小就掌握了這門技能。隨著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好,學習中文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有網友就比較好奇他們學習中文都考什麼。於是網上就流出了一張美國高中的中文試卷,隨之引發了大量的討論。
  • 余光中|中文和英文
    當時說這句話的人,沒有料想到有一天香港也不是英國的了。可是,莎士比亞依然是英國的。

 英文如此流行是靠英國嗎?還是靠美國?我們現在研究一下,世界上以英文為母語的人有多少。英國本國只有五六千萬人,大概相當於中國的一省的人口。以英文為母語的人,恐怕還是美國比較多。
  • 全是中國人在一起有必要講英文嗎?
    全是中國人在一起有必要講英文嗎?
  • 美國高中的中文試卷,中國人看到都發懵,網友:我及格都難
    有不少人在學習英語時就一度感到崩潰,看起書本就像在看天書。不少人心理都覺得不平衡,為什麼我們要學英語,而外國人不學中文呢?畢竟中文一直以難學著稱,要是能讓外國人體驗一下學習的困難就好了!現在世界變得更加開放,中國的國際地位也逐漸提高,學習中文的外國人也逐漸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