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的論述方式究竟是不是《金剛川》的畫龍點睛之筆呢?

2020-12-16 騰訊網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在這個非常的日子裡,讓之前爆火一段時間的《金剛川》再次成為了熱門的話題,這部以抗美援朝」金剛川戰役「為主題的抗戰片,起初 在宣傳階段可謂是下足了功夫,其主演的陣容也是非常的豪華。

吳京、張譯等數名大腕加盟,極為震撼的高射炮和美戰機的對射場面,可以說,短短幾十秒的精彩宣傳片,在影片正式上映之前就已經營造了足夠的氛圍和氣勢,從影片上映之後,第一日的票房來看,影迷們對於正片還是非常期待的。

然而在影片公映之後,其票房卻是有點不太理想,豆瓣上的評分僅僅只有6.5分,遠不及之前《八佰》的7.5分,那就更比不上那些同樣以戰爭小故事情節的《兵臨城下》和《風語者》等國際大片了!

那麼《金剛川》究竟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呢?成功的宣傳意義

這部管虎導演的抗戰類影片,可以說是一個創新的嘗試,雖然在此之前,他也拍攝過有關戰爭的題材,但大多是一些篇幅較長的電視劇,電影方式則是非常少的涉及。就《金剛川》電影整體來看,短短兩個月的製作時間中,能夠有這樣的一個效果已經實屬難得!

而且不同以往的那些抗戰神劇來說,《金剛川》無疑更加的貼近現實,雖然在些許的設定上還有一些失真,但總的來說,還是比較真實的。通過建橋,修橋反覆的拍攝,凸顯出了當時,志願軍與美軍之間的巨大軍事實力差距。

沒有制空權,就只能被動的挨打,沒有先進的武器,也就只能依靠頑強的意志來拼搏。作為一部寫實類的抗戰宣傳片來說,《金剛川》無疑是成功的,英勇無畏的犧牲和英勇就義的壯舉,無時無刻都在告訴我們戰爭的殘酷,以及和平的來之不易。

現如今,祖國的強大是無數的英烈用血肉組成的長城換取而來,備受尊敬的國際地位,也是無數英雄們拼搏而來!內容深刻,主題明晰,它是值得我們一觀的!

另類的影視展現方式

但作為一部影視劇來說,《金剛川》又是不盡人意的。我想在觀影之後,很多小夥伴們,都會聽過這樣的一種評價,認為:」《金剛川》全片都在重複的拍攝,內容極度的潰泛,甚至劇情都不連貫……「。

對於這樣的一種說法,雖然我不否認,但我也並不完全的贊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的是,《金剛川》所使用的並不是簡單的鏡頭重複,而是一種電影的論述方式,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可以認為它是一種」同時間軸下的多角度拍攝「。

分別從我方視角、地方視角、步兵視角、炮兵視角等多個方向,從渡橋準備開始,一直到成功渡橋結束的故事內容,以此的補全整個渡河戰役的局部全貌。之所以說它並不是單純的重複拍攝,是因為影片的多個相似鏡頭,雖然主體內容一致,但細節上完全不同,展現的視角也完全迥異。

或許沒有非常高明的穿插手法,只是簡單的依次排序,但整體的戰場展示程度還是比較高的。真正意義上的反覆拍攝和鏡頭,其實應該是《西遊記後傳》那種,單一的鏡頭數遍的重播,一次來延長時間,和起到強調的作用,其重複的鏡頭完全是可以刪減的。《金剛川》顯然並不符合這種特點。

弄巧成拙的手法未嘗不是一種失敗

就其本質而言,它和早些年,同時張譯主演的一部電影——《追兇者也》,非常的類似,該片也是分別從三個人的角度來講述:『這個殺手有點蠢』的故事內容。不過不同的是,《追兇者也》在三個角度之下,銜接的非常的巧妙。

每一個視角彼此關聯,都卻又是完全不同的三條故事分支,在主線故事的串聯下,最後構成了整片的劇情。而《金剛川》則有點過猶不及了,採用的角度可以說有點太多太多了,甚至到了自己誰也無法分清,究竟是採用了誰的視角。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多角度的視角論述中,每個視角彼此之間的重複比例太高,隱含或者獨立的細節內容匱乏嚴重,甚至其中某兩條視角之中,不同之處,僅僅幾個鏡頭而已,這無疑讓很多對電影了解不深的人,很難體會到編劇和導演的真實用意,僅僅認為是無意義的反覆的拍攝。

原本的畫龍點睛之手,最後成為了大家詬病的主要BUG,著實有點讓人惋惜。相較於管虎之前導演的《一齣好戲》,金剛川在如此之多的強強加盟下,還如此不盡善盡美,實屬暴殄天物。由於角度的過於分散,對於志願軍人物的刻畫也是非常的有限,甚至人物的人設都沒能建立起來。

很容易讓人分不清主次,如果是以一部戰爭的短片來評價,《金剛川》很顯然是非常出色的,而如果以電影自居,那麼《金剛川》就顯得美中不足了。

原本一個非常好的故事,卻沒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著實有點令人惋惜,我想如果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管虎應該能夠為我們呈現出更好的作品。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雨打屁屁癢

圖:源自於網絡(侵權請聯刪)

均屬原創、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金剛川》正式開機!
    這邊廂《八佰》剛剛宣布完點映,那邊廂就突然傳出了《金剛川》已經正式開機的消息。柳林的早餐是沒法再繼續了,要說有多忙,也不會比管虎更忙了吧。看來今年的八月份,是屬於管虎的。《金剛川》這部電影之前柳林的文章中就提到過了,不過也只在文章中出現了金剛川這三個字而已,關於它的信息,連半個字也沒提到。
  • 《金剛川》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鄧超、吳京、張譯劇中壯烈犧牲
    所以說多角度多鏡頭去記錄一個事件,這種拍攝 手法對觀眾和演員都是一個挑戰。但是不得不說有些電影就需要這樣的手法才能體現出這部電影的內涵。近日網上也開始播放《金剛川》這部電影,小編就窩在家裡看了一遍。這部電影採用了多角度的手法,乍一看給人感覺很拖沓。但是他是有自己的深意的。
  • 最後一戰,電影《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究竟什麼樣?
    電影本身如何,留待每一位觀眾自己感受,但對於金剛川的歷史故事、真實的金城戰役、尤其是歷史上最可愛的人們究竟經歷了什麼,它有著固定的答案。「無實力而乞和平,則和平危;有實力而衛和平,則和平存。」所謂實力,從很多年前起,就有人為你我如今的安寧而勠力儲備了。
  • 再談《金剛川》,它可以做得更好!
    但儘管如此,不得不承認的是,從票房和觀眾廣度的角度來說,《金剛川》足夠成功。多角度敘事,非線性結構製作時間過快導致整部電影看下來問題不少,尤其是在使用多角度敘事的情況下。這種做法的有利之處很明顯,能夠讓觀眾從不同層面去體會劇情,在最後整合時達到情感高點,得到共鳴。這種做法很適合在劇情複雜的電影中出現,每一個角度的轉換都能夠挖掘出新的支線劇情,能夠看到表面事件的背後有什麼在支撐著,層層深挖,意味悠長。
  • 張譯給了吳京一根玉米,有多少人注意到了《金剛川》的這一幕
    從某種程度上,我並不認可《金剛川》採以這種敘事方法,如此一來頗有點為了使用而使用的炫技之感。敘事結構和手法只是表達的工具,它們服務於內容主題的需要。而在《金剛川》的多角度敘事中,吳京飾演的關班長死了三次,這只能讓人調侃導演是故意為之,戰爭已然殘酷到讓一個人死了三次?
  • ——觀電影《金剛川》
    無論藝術上成敗得失,中國電影人的藝術努力和拳拳之心首先值得肯定。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熱映的國產片《金剛川》,就是新時代語境下戰爭敘事作品的最新大製作。影片以抗美援朝戰爭最後階段的金城戰役為背景,通過志願軍在一條名叫金剛川的河流上架橋保障大部隊通過的故事,力圖重現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那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
  • 南朝畫界超人張僧繇,善於創新,巧取書法用筆入畫,畫龍點睛
    明星璀璨的古代畫史:南朝畫家張僧繇,全能豐產富於開創性南朝畫界超人張僧繇,善於創新,巧取書法用筆入畫,畫龍點睛要說起中國畫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品類來,只能任由別人去羨慕了。張僧繇所生活的時代,正是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的時期,江南的很多地方都建了寺院,並請張僧繇等名畫家去寺院牆壁上繪製佛像,歷代文獻中有記載的就有23處之多。梁武帝思念分封各處的兒子們,就令張僧繇為諸王繪製肖像,讓他「對之如面」來緩解思念。除了壁畫和肖像外,張僧繇還畫了很多的捲軸畫。可以說他是個豐產的畫家。
  • 電影《金剛川》應該改名叫《金剛小河》
    電影一開始就是講四川話的士兵,如果僅僅看此片段,我還以為電影講的是川軍威武呢!金剛川如圖所示,觀眾們只看到了金剛川一個大體的輪廓,並沒有看到河流的湍急。有的士兵下河那一幕還以為是小溪。躲避空襲電影主要講中國人民堅韌不拔,一次一次的修復被美軍炸毀的橋梁。
  • 《金剛川》影片介紹 金剛川是歷史上哪次戰役?
    《金剛川》影片介紹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將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這個名為《金剛川》故事,在現實中有跡可循。
  • 《金剛川》: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金剛川》的結尾,當《我的祖國》的旋律在耳邊響起,當《英雄讚歌》的音符在影院迴蕩,心中仿佛有一股激流經過,久久不能平靜。 《金剛川》海報 《金剛川》的英文名是《(The) Sacrifice》,我覺得它可能比原名更貼切。這就是一部講述無私、講述犧牲的電影。
  • 《金剛川》主創整齊亮相,以電影之名致敬歷史
    作為該系列首部影片,《金剛川》將於10月23日上映,影片由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聯合執導,匯集領銜主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特別出演鄧超等一眾實力演員,22日,影片主創整齊亮相,以電影之名致敬歷史。1953 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
  • 匠心造物 七——畫龍點睛的筆夾之路
    買鋼筆的時候你是不是只考慮了筆尖、筆桿材質等要素,除了這些,你有沒有注意過筆夾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聊聊蕭伯納筆夾的細節之路。-《匠心世界 品牌之名》-筆夾 承載的不僅是鋼筆的一個外形部分,更是以一種獨樹一幟的方式訴說著蕭伯納鋼筆品牌想要對世人傳遞的信息——品質決定一切。
  • 匠心造物 七 畫龍點睛的筆夾之路
    買鋼筆的時候你是不是只考慮了筆尖、筆桿材質等要素
  • 《金剛川》:時間緊,任務重,不斷趕工,結果還是不及格
    客觀地來說,給《金剛川》的創作時間確實是少了一點,7月立項,10月就要出片,據說某主創導演上周還在忙後期,可想這部電影到底有多趕。但是,時間緊,任務重不意味著可以不把電影拍好,也不意味著可以投機取巧,虛以委蛇的方式來應付觀眾。然而,我們看到的《金剛川》除了所有演員的努力之外,大概就是如此。
  • 《金剛川》總時長是多長 金剛川影片介紹講了什麼故事內容?
    但是整部影片出現重複鏡頭,這個應該是一個很大的硬傷,不然《金剛川》的評分會再高,吳京和張譯這樣打不死的硬漢,在電影中都犧牲了3次和2次,這樣重複鏡頭的方式,其實也是一種湊鏡頭,湊時長,故事太短以至於講述太少,這也是編劇和導演沒有把握好。
  • 《金剛川》電影講的什麼 電影金剛川的主角原型介紹
    《金剛川》電影講的什麼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將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這個名為《金剛川》故事,在現實中有跡可循。
  • 《金剛川》:美國牛仔不懂的又何止一座橋
    如果有人問,電影《金剛川》的主角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橋。有一天啊,俺還真遇到一個美國老兵,他到現在都還記得那座人橋,他說:我知道你們不信神,但你們,卻創造了神跡;那不是人類能夠完成的事,但你們,做到了。
  • 成語「畫龍點睛」因他而來 「畫家四祖」之張僧繇
    但若問「畫龍點睛」你聽過嗎?那當然了,這是一句再平常不過的成語,誰沒聽過?那如果我們把兩者貫穿起來,說,「畫龍點睛」是從張僧繇那兒來的,你會不會聯想,張僧繇和龍可能有極大的因緣,他也一定很會畫龍,是不是這樣呢?
  • 金剛川電影歷史背景詳情介紹 電影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樣的
    《金剛川》電影歷史背景是什麼電影《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我們都知道這是一部獻禮片,像這種的戰爭片一般都是有歷史作為依據的,也是用來致敬先烈的。《金剛川》電影故事原型:《金剛川》的故事是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當時為了爭取談判主動權,志願軍發動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是本次戰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搭載著的巖裡橋卻被敵方損毀。為了搶佔軍事先機,我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搶修戰鬥,卻因為敵方的頑強抗擊,一次又一次的炸回。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歷史風雲
    《金剛川》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金剛川是朝鮮的一條河,這條河上有一座橋,是通向主戰場的一座動脈橋梁。影片的主要劇情發生在一個晚上的時間內,這座橋不斷被美軍飛機轟炸,志願軍則不停修復,最終成功保障大部隊通過金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