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洪小文:人工智慧,一個很好的「左腦」

2020-12-27 雷鋒網

編者註:本文節選自洪小文博士在第十七屆「二十一世紀的計算大會」上的演講(觀看完整視頻),洪小文是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兼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本文是人工智慧的科普,從中也可以了解到微軟在人工智慧上的方法論和部分實際進展。

近兩年來驟然加速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術,讓其無論是在業界還是在社會上都廣受熱議。有人覺得它很厲害,有人覺得它很可怕,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人工智慧呢?

身為一個探索該領域多年的研究人員,我認為計算機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左腦」。通過相應的算法,計算機可以做大量重複性及邏輯推理的工作,這與負責邏輯思考和推演解決問題步驟的「左腦」十分相近。但人最了不起的地方卻是「右腦」,是它給我們帶來了想像、創造力和意識,而這些是機器所無法具備的。

我們需要機器有意識,並且深不可測嗎?我想大概不需要。因為研究人工智慧是希望它能夠隨時為我們所用,並且完全可控。在我看來,人和機器之間的關係,更多是Human(人)+Machine(機器)=Superman(超人)的關係,最終做出人獨立做不到、機器也獨立做不到的事情。假設,我是一個股票分析師,我可以讓機器根據我的算法去分析數據,然後我再去調整它的分析結果並進一步優化算法,兩方面配合就可以幫助大家將利益最大化 。所以,讓機器去看數據,會看到什麼背後的價值和意義,關鍵還是在於人。

因此,我要把人工智慧的AI擴充為四個含義:Agglomerative Intelligence(聚合的智能),Adaptive Intelligence(自適應的智能),Ambient Intelligence(隱形的智能)以及Augmented Intelligence(增強的智能)。

Agglomerative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是一個聚合的表現。以微軟小冰為例,她是在抓取並「學習」了社交網絡上人與人的對話之後,才建立起了自己的聊天問答資料庫。目前小冰與真人的平均對話(CPS)已經達到了23個回合,這就讓她能夠進一步優化原有的資料庫。

除了文字、語音聊天,現在的小冰還可以看「圖」說話。你給她發一張人臉,如果顏值高,她會多談外表,如果顏值低,她會談內涵;若是發一張食物照片,她會說「看得我都流口水了」。在跟京東的合作中,小冰又可以辨認上千萬的書籍、數碼設備,以及各種衣服的面料、款式和風格,甚至可以給用戶實用的購物建議,為下一代的內容廣告奠定基礎。而在發布了微軟學術搜索之後,小冰、小娜還將能跟你聊學術。

如今,俏皮的小冰背後融合了計算機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社交網絡情感計算等等不同方向的人工智慧技術。未來她將不再只會談風花雪月,涉獵的話題會越來越豐富。

Adaptive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要可以自適應。微軟的研究中與之最為相關的就是微軟牛津計劃(Project Oxford),目前它提供了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和語言理解智能服務四大技術方向的API。基於此生成的成果中,大家最熟悉的應該莫過於How-Old.net了,但它的代碼只有不到20行。

在相對簡單、固定的環境裡,機器在這幾方面的識別能力有時甚至超過了人,但如果是在嘈雜、混亂的環境裡,即便是人,可能在不了解對方所講/所展示的內容的情況下,要去識別也是非常吃力的。那麼要讓機器能夠適應更複雜的環境,便是其適應能力的體現。而利用牛津計劃所提供的API,開發者將不受環境、物體等限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靈感來實現更多創意。

此外,在我們利用深度學習的方法處理IQ測試裡文字推理問題的研究中,計算機通過學習、借鑑語料庫中的詞語語義,可以判斷一個詞的多重含義、詞類變化以及詞條的特徵向量。這也體現了人工智慧的自適應能力。其實,每一項人工智慧技術都要可以自適應,它們沒有固定的限制,可以適應各種人、環境、物體、語義等等。

Ambient Intelligence,讓所有人工智慧都自動地無縫實現。小娜因為被嵌入在Windows 10當中,便能跟隨Windows 10跨平臺到任何一種設備,無論是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還是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但她不會每到一個新平臺就提醒你一遍相關事宜,也不會在你使用臺式機時要求你像使用智慧型手機一樣必須按住屏幕才能與她對話。你只需對著臺式機說出你的需求,她就能識別出你的聲音並按指示行事,所有事情進展得自然而平順。

而另一個隱形智能的例子是攝像頭,通常我們需要人看著攝像頭才能知道是否有異常發生,但現在我們可以做到一旦攝像頭「看」到有人摔倒,就會自動叫警衛來幫忙。原理跟語音識別類似,將人們摔倒的視頻拿去讓攝像頭學習,一定次數之後,攝像頭自己就「明白」——發現有人摔倒就報警。今後,物聯網的發展會帶來更多傳感器,隱形的智能便可以在更多範圍內實現。

Augmented Intelligence,就是用人工智慧這個了不起的「左腦」,與人類的右腦相配合,充分利用人類才有的創造力,延伸出無限可能。從石器時代開始,人類就很熟悉關閉反饋迴路(Closing the feedback loop)這件事,例如用石頭打造一把尖刀用來切肉,先是不斷打磨石頭,磨到一定程度去試著切肉,發現哪些地方還不夠鋒利,就繼續打磨。網際網路時代下的我們,做產品仍然如此,但不同則在於以前做一個實驗可能要幾年甚至幾個世紀,但在如今的數位化環境下,一天就可以做幾百個實驗。

近兩年機器學習、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讓AI遠比以前更強大。但無論有多強大,AI目前也只能停留在功能和部分智能的層面,之所以說是部分智能是因為「智能」的概念也在不斷改變,以前機器下棋絕對被認為是一種智能,但今天說起記憶力、算數和弈棋(不包括圍棋)計算機比人類更在行,大部分人卻不會認為這些有多麼高智能。所以我更願意將AI稱為數據驅動和基於統計的人工智慧,它更像是一個能幹的「左腦」,必須與人類的右腦相結合,才能帶來Superman那樣更強大的智能。

原文連結:人工智慧,一個很好的「左腦」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科學人專訪洪小文:人工智慧可怕嗎?
    而相比於憂心忡忡的馬斯克和霍金,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洪小文卻對人工智慧的未來表現得相當淡定:「過度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從微軟自然交互服務部門的架構師,到微軟亞太地區研發創新的領航者,洪小文在過去20年裡,一直在微軟把控著人工智慧關鍵能力的發展方向。
  • 洪小文博士為我校2020級本科生作「科學與社會」研討課主題報告
    12月9日下午,2020級本科生「科學與社會」研討課第四場主題報告在東區大禮堂舉行,特邀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我校兼職博導洪小文博士做《數據、計算與人類未來》主題報告。本次報告會由教務處處長曾長淦教授主持,2020級全體本科生到場聆聽。
  • 人工智慧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它?
    在昨天的首屆語音與智能技術高峰論壇上,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院長洪小文給我們詳細的解釋了他對AI、對智能本身的理解,以及我們該如何看待AI,我們到底需要一個怎樣的AI的問題。什麼是智能?洪小文認為,智能包括四個層面的定義,這幾層定義層層遞進,代表著「智能」的不同等級。
  • 看人工智慧技術如何賦能個性化學習
    人民網北京2月1日電 昨日,為進一步深化合作,培生與微軟亞洲研究院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京召開。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培生執行長範嶽涵、培生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林國章等嘉賓出席此次活動。
  • 培生攜手微軟亞洲研究院以AI賦能個性化學習
    培生與微軟亞洲研究院戰略合作籤約儀式現場 1月31日,繼上一年成功發布英語學習應用「朗文小英」後,培生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宣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合作。 據介紹,2017年9月,培生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合作,聯合開發了朗文小英這一基於微信平臺、以人工智慧(AI)為驅動的交互式英語學習應用。截至目前,朗文小英已推出第一套課程《新朗文小學英語》,並為全國100多所小學的20多萬學生使用。利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AI技術,朗文小英提供了包括詞法星球、聽讀魔法屋和語音加油站在內的關鍵模塊,搭載了口語評測和自然語言處理兩項關鍵技術。
  • 培生攜手微軟亞洲研究院 以人工智慧技術賦能個性化學習
    北京2018年1月31日,繼上一年成功發布英語學習應用「朗文小英」後,培生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共同宣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合作。  培生與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緊密合作始於2017年9月,雙方聯合開發了朗文小英這一基於微信平臺、以人工智慧為驅動的交互式英語學習應用。
  • 微軟人工智慧公開課概覽 | 雷鋒網公開課
    作為科技界的領軍企業,微軟在人工智慧領域耕耘已久。早在25年前微軟研究院建立時,人工智慧就已經成為整個微軟的戰略目標。微軟為此傾注了許多精力和資源,並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但它還有著更加宏偉的願景:將人工智慧帶給每個人,從開發者到數據科學家,從技術愛好者到學生。
  • 微軟亞洲研究院用「朗文小英」告訴教育領域,誰才是AI技術真正的...
    朗文小英將得以打造一個包括線下課堂教學、線上課內學習、移動解決方案以及社交媒體在線輔導在內的同步學習環境。它不僅是課堂學習的補充,還能更加明確地呈現學生的表現,從而幫助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事實上,在國內教育領域,類似「朗文小英」的英語學習產品早已屢見不鮮。甚至提起人工智慧,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科大訊飛、馳聲科技以及英語流利說、學霸君等。
  • 專訪兩屆圖靈獎得主、七大ACM/IEEE院士:人工智慧先驅在想什麼、做...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 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微軟傑出首席科學家,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 Thorsten Joachims   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及信息科學系教授,美國計算機協會、美國人工智慧學會院士
  • 微軟亞洲研究院牽手培生 用AI技術賦能教育
    【IT168 資訊】1月31日消息,繼上一年成功發布英語學習應用「朗文小英」後,培生與微軟亞洲研究院今日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合作。未來, 該項合作將可能惠及數百萬中國及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學習者。
  • 微軟亞洲研究院走過20年:從選一塊新地毯到開創一個新天地
    放在十年之前,誰能想到今天用一個手機就能解決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所有事情,誰能想到今天我們已經能跟各種設備和機器直接對話,誰能想到今天「刷臉」吃飯、住酒店、過安檢已經變得那麼輕鬆平常……但總有那麼一些人總能看得比別人更長遠。就拿比爾.蓋茨來說,他自己就是一個有勇氣拿未來打賭的人。
  • 江山代有才人出 | 微軟亞洲研究院建院二十周年
    如今,不少企業為了長遠發展的考慮都在建立研究院做基礎技術的研發,微軟亞洲研究院無疑是一個典範,其有哪些值得效仿之處呢?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慧及研究事業部負責人,也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前任院長沈向洋談到了幾點原因:第一個原因,做科研要有開放的研究環境。
  • 微軟洪小文:回答不了公雞叫和太陽升的因果問題是AI目前的局限丨...
    洪小文:到底是公雞叫造成太陽升起來,還是太陽升起來造成的公雞叫?人類花了幾千年才知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舉個另外的例子,大家討論電玩,尤其是一些打槍式的電玩,可能會造成小孩有暴力傾向,但是到底是不是小孩要暴力傾向才喜歡玩打槍式電玩?所以今天的AI可以處理它的相關性,它可以解決WHAT的問題,但是解決不了WHY的問題。
  • 微軟加速器2019秋季班正式亮相,看看都有誰?
    2012年微軟加速器項目在中國啟動,落戶於北京中關村,這是微軟在中國設立的第一個加速器。其致力於為創業生態提供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創業服務。據介紹,微軟加速器已連續六年榮膺China Venture「中國最佳孵化器」稱號。
  • 微軟亞洲研究院:20年20人-虎嗅網
    馬上,就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20歲生日了。作為人工智慧的「黃埔軍校」,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這20年來,走出了無數傳奇人物。1998年7月,李開復正式入職微軟,創建並領導了微軟中國研究院,招募了張亞勤、沈向洋、洪小文等大批在美人才回國加入,該研究院其後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的計算機研究機構。2000年被微軟調回總部,2005年離職,李開復微軟生涯結束。2005年9月,李開復以Google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身份,創辦並開始運營Google中國。
  • 微軟正在研發Xbox體感外設Natal第二代
    微軟正在研發Xbox體感外設Natal第二代來自微軟研發部門的一份聲明確認,Xbox 360視頻遊戲體感外設Project Natal將在今年年底發布。雖然距離Natal正式上市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微軟已經開始研發第二代了。 微軟亞洲研究院負責人洪小文在接受雪梨先驅晨報採訪的時候表示:「在我們開始研發像Natal一類的東西時,我們已經開始構思其第二代版本了,這樣就可以不斷為Project Natal技術增添新的活力。」
  • 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周明離職,將加入創新工場AI工程院
    12月1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周明近期已經從微軟離職,加入由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擔任首席科學家。周明的研究領域為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是計算機科學領域與人工智慧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方向。它研究能實現人與計算機之間用自然語言進行有效通信的各種理論和方法。自然語言處理主要應用於機器翻譯、輿情監測、自動摘要、觀點提取、文本分類、問題回答、文本語義對比、語音識別、中文OCR等方面。
  • 微軟亞洲研究院落滬 它會成為上海AI人才的黃埔軍校嗎?
    在過去的22年時間裡,李開復、沈向洋、洪小文這些人工智慧領域裡響噹噹的名字,都曾在研究院任職。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研究院裡,培養出了日後引領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眾多人才。也正因此,微軟亞洲研究院也被外界稱為是中國AI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時間推進到2019年,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這是微軟在中國成立的第二個研究院。
  • 微軟+培生發布「朗文小英」,以「AI+教育」賦能在線少兒英語學習
    近日,微軟與培生聯合發布了面向少兒的英語移動學習應用「朗文小英」,雙方將繼續合作,探索AI+教育更多應用產品。說到「朗文小英「很多父母應該很了解,「朗文小英「基於微信平臺,為學生提供單詞積累、聽力提升和口語表達的學習訓練,讓學生可以利用課後碎片化時間學習英語聽、說。
  • 牽手教育行業巨頭培生集團,微軟也想用 AI 賦能傳統企業
    熟悉微軟的人都知道,微軟亞洲研究院旗下有一對著名的【姐妹花】——小娜和小冰,前者是已經成為整個微軟產品體系下的人工智慧助手,後者是一個聊天機器人。但其實在微軟產品大家庭中,還有一個專門幫助用戶進行英語口語學習的夥伴,也就是 2016 年推出的微軟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