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君說
這個暑假,你還在為Ta抓狂嗎?
當家中「神獸」抱著電腦、手機、平板不放手時,是不是生氣又無奈?
當家中的「搗蛋鬼」又拖延寫作業、亂扔亂放、做事雜亂無章時,你又該搖頭嘆氣了吧?
當被你捧在手心裡的「心肝寶貝」被同齡孩子欺負時,你是不是心疼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孩子們的夏天就應該熱情奔放,努力學,努力玩!在這個不一般的暑假,帶著我們的孩子邊遊戲,邊成長!你準備好了嗎?
華章心理為你奉上暑期親子系列新品,讓你和你的孩子成為「鐵磁兒」,也讓你的孩子擁有個人氣息、個人理想的自律!
01 邊遊戲,邊成長
父母和孩子的「共遊」
為什麼孩子一玩遊戲就停不下來呢?
遊戲真的會把孩子教壞嗎?
通過遊戲「寓教於樂」到底有沒有可能性?
如果家長認可「適度放鬆」,那麼到底該如何把握這個「度」呢?
《邊遊戲,邊成長》探索電子遊戲可能帶給孩子的成長紅利,幫助你更好地了解學界對電子遊戲的研究,也更明確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管理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成為孩子自我約束的「好隊友」。
02 自驅型成長
讓孩子找到自己的主場優勢
如何養育出主動完成作業、自己規劃時間的「別人家的」孩子?要找到孩子的自驅按鈕——自主動機,並充分發揮其潛能!這樣才能使孩子獲得對生活的控制感。
培養孩子的內在驅動力,有助於提升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塑造終身成長性思維!父母要教導孩子獨立思考、身體力行,幫助孩子找到摯愛的事物,發掘他們的內部動機!
樊登、苗煒、高雪梅、宋海榮、王怡蕊、林思恩、張楊果而、覃宇輝誠意推薦給天下父母!
03 學會自我接納
點擊購買
幫助孩子超越自卑,走向自信
「大家都不喜歡我。」
「我什麼都做不好,我不做了。」
「太難決定了,我選錯了怎麼辦?」 聽到孩子說這樣的話,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立即安撫孩子,然後列出一長串他們的優點和特長,希望他們重拾自信。
然而,這樣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
研究表明,如果我們滿足孩子在聯結、能力和選擇這三個方面的心理需求,他們就可以擺脫不健康的自我關注狀態,解決自卑的深層次根源問題,提升自我接納水平,從而建立真正的自信。
04 養育女孩指南
點擊購買
培養積極樂觀、堅毅自信的女兒
「媽媽,我不想去上學,所有女生都討厭我…她們斤斤計較、愛使壞…」當你的女兒遇到校園霸凌、情緒攻擊、網絡暴力、同伴壓力……
女孩成長專家凱蒂·赫爾利,在書中分享了許多關於女孩成長的有趣研究,從而讓父母看到女兒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同時,她結合自己近20年的兒童和家庭諮詢經驗,為父母提供了一系列幫助女兒成長的方案。還提供了很多父母和女兒可以一起參與的活動。
05 有條理的孩子更成功
如何讓孩子學會整理物品、管理時間和制定計劃
你的孩子是否經常忘記寫作業,經常找不到作文、外套和飯盒,要花好幾個小時才能完成家庭作業,並且會把一些作業留到最後一刻去處理?
本書設計了一系列適合孩子大腦的新方法:
● 不再指責孩子,而是將孩子的問題稱為「小搗蛋鬼」,讓親子交流更加積極;
● 對孩子保持整潔有序的行為,給予他們更喜歡的短期獎勵,而非長期回報;
● 提供快速有效且易於使用的工具和程序,並且讓孩子反覆練習,確保掌握;
● 一次只傳授一種技能,並且著重表揚和鼓勵孩子運用那種技能,而非關注其不足。
06 養育有安全感的孩子
點擊購買
安全感圓環法
情緒安全感是父母能提供給孩子的重要人生基礎。有安全感的孩子大部分都會蓬勃發展,面對困難和挫折更有復原力,更勇於探索周圍的世界,更容易成長為健康快樂的成年人。
孩子的安全感主要來自與養育者之間的安全依戀關係。生活中的困難不可避免,但在安全型依戀的幫助下,孩子便能在遇到困難時感受到關愛、擁有安全感。
只要相信依靠他人的幫助能夠撫平傷痛,孩子就具備了走進大千世界、探索各種可能的信心。
07 愛的管教
父母的第二次成長:化親子衝突為力量
自我控制的7種力量——感知的力量、關注的力量、自由意志的力量、統一的力量、愛的力量、接受的力量和意圖的力量,能幫助家長做出希望孩子仿效的模範行為。
這會衍生出7種基本管教技巧——鎮靜、堅決、選擇、鼓勵、積極正面意圖、共情、後果。
能幫助孩子在家裡或學校中應對棘手的情況,進而可以幫助孩子培養7種生活價值,比如有責任心、有同情心、沉著冷靜、正直、果敢、尊重他人、能夠做出明智的選擇並且承擔後果。
08 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蒙氏教育,讓孩子實現自助成長
深奧的蒙臺梭利教育哲學思想與日常家庭生活相融合,本書通過20多篇日記,生動呈現如何做蒙氏父母;30多幅插畫,體現蒙氏父母的高明之處;100多個案例,呈現蒙氏父母的日常狀態。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協助者和精神的引領者,讓我們重新認識孩子、認識自己。
09 超實用兒童心理學
搞定叛逆的孩子
如何搞定亂發脾氣的孩子?
如何應對「可怕的兩歲」?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行為?
……
父母應從六個方面入手——
語言認知:了解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科學地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了解孩子的認知發展時間表,明白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商、如何進行早教等。
個性發展:理解孩子的個性特質,將不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培養為安全型,同時改變我們的不安全依戀模式。
情緒發展:識別孩子各種情緒背後的含義,利用三大工具有效地進行安撫。
行為管理:讀懂孩子問題行為背後隱藏的心理原因,學會與「可怕的兩歲孩子」和平相處,輕鬆搞定成癮、挑食、輸不起、拖延、撒謊等問題。
社交能力:了解孩子的4種社交類型,從5個維度對孩子進行社交訓練,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
父母修煉:明白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不同意義,學會如何管理自己帶娃時的情緒,成長為更沉著的父母。
10 積極養育
消除父母對孩子的負面情緒
父母總是為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希望他們長大後能夠為自己尋求最好的機會。
養育孩子的同時,我們也在不斷提高對他們的期望,總希望他們能超越我們。
父母中普遍存在著對孩子的發展和幸福負責的焦慮感。當我們覺得孩子們沒有做到他們需要做到的事情或者做出錯誤的選擇時,負面想法就產生了。
事實上,你的意識創造出來的負面想法遠大於孩子的實際行為造成的負面影響。你對自己孩子的評價才是"罪魁禍首"。
它們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而且會影響孩子對自己和現實世界的感知(孩子如何應對自己遇到的問題)。
👆這裡是噹噹書單
原來你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