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的大殺器,為何成為壓垮車戰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0-12-22 一品鏟史官

公元前405年,齊國發生內亂,三晉聯合出兵幹預,廩丘之戰爆發。

在這場戰役中,魏趙韓以靈活機動的步兵,包圍了排列成密集車陣的齊軍,隨後展開了大屠殺。是役,齊將死,三晉得兵車2000、齊軍屍體30000,堆成了兩個高高的山丘。

這場慘烈的戰役,標誌著春秋時期盛行的車戰,已經難以抵擋全新的步騎野戰包圍戰

車戰是什麼時候衰落的?

公元前541年,晉國正卿魏舒率軍攻打東北部的無終等部,與戎狄步兵遭遇於大原的一處峽谷。

山地之中,車兵行動遲鈍。魏舒於是下令「毀車為行」,將車兵整編為步兵方陣,並取得了戰役勝利。

這是第一次有記錄的,中原以步兵為主力並取得勝利的戰役,而魏舒也就此創造了歷史。

公元前400年左右,就在廩丘之戰發生前後,一個叫吳起的魏國將領,開始選拔和訓練一支特殊的軍隊-魏武卒

不同於以往的軍隊建制,魏武卒的主力部隊,既不是車兵,也不是騎兵,而是攜帶弓弩的重甲步兵

在此基礎之上,吳起醉心研究了一套適合步兵方陣的戰法戰術,並在陰晉之戰中,以5萬魏武卒主力戰勝了50萬秦軍,一戰成名。

而步兵方陣為主力的野戰和攻堅戰取代車戰,隨著戰神吳起一起,進入到了各國君主的眼中。戰國時期,各國變法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新的兵制和戰法。

公元前305年,趙攻中山,武靈王親率趙軍三軍,而由牛翦、趙希率領車騎和胡代的騎兵,也成為「五軍」之一,共同組成了趙軍的進攻主力。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引進了騎兵和騎戰,從此步兵方陣正面衝擊+騎兵側面奇襲衝鋒,這樣的步騎結合野戰和包圍戰、攻城戰成為戰役和軍隊的主角。

因此,車戰衰落於春秋末期,而取代車戰的步騎野戰和包圍戰,始於春秋末期,發展於戰國初期,成型於戰國中期

那麼,為什麼春秋時期盛行的車戰,會被步騎野戰所取代了呢?

車戰的地形限制

春秋時期是,首先變車戰為步戰的是鄭、晉兩國。因為他們經常與戎狄交戰,而戎狄地區多在山林地帶,車戰行動不便。

車戰的地形限制,是車戰被拋棄的首要原因。

春秋時期,軍隊的主力是貴族士兵架御的戰車,以及車後跟著的奴隸「徒步匹夫」,而戰場也常常是在地勢平坦開闊的中原地區。

因此,戰車高速行進帶來的衝擊力,是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這種戰役對戰場和行軍的地形要求太高,一旦行軍到山林地區,戰車就發揮不了這個優勢了。

道路狹窄、叢林密集,戰車還未開動就已經被靈活的步兵所打垮。

而戎狄所居的就大多是山區或林區,而吳越地區水網密布也不適合車戰,因此他們的主要兵種就是步兵。

吳王夫差就曾以百人為一「徹行」,百徹為一「方陣」,也就是一萬名步兵組成一個步兵方陣。

而隨著中原國家對戎狄的徵服,以及吳越加入中原稱霸的行列,春秋末期,戰場已經不僅局限於中原的開闊地區,而是擴大到了太行山脈的山林地區和吳越地區等各種地形之中。

地形的複雜,需要一支能夠適應各種地形的兵種,而步兵應運而生。

戰爭規模的擴大

地形的限制只是一個開始,而戰爭規模的擴大,為車戰退出戰國舞臺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春秋時期,齊桓公稱霸時不過兵車八百乘,大約3萬人。接替齊國稱霸中原的晉國,雖然從一軍擴展到了六軍,但幾次大戰如城濮之戰、鞍之戰,晉軍也不過八百乘,合計兵力2萬多人。

但到了戰國初年,各國的兵力就發生了突飛猛進的增長。

公元前529年,魯昭公十三年,晉治兵於邾南,甲車四千乘,約12-15萬兵力;楚靈王時,楚國單是陳、蔡、東不羹、西不羹四個大縣,就有四千乘兵力。

所以,這才有了蘇秦合縱時所說,大國帶甲百萬者比比皆是,即使小如韓國也有30萬以上的兵力。

兵額的增加和參戰人數的劇增,是戰國變法的一個成果之一:建立縣制,全民參戰。

這種變化帶來了兩個比較重要的後果:

其一,兵員的主要構成部分由國人、貴族變成了農民、野人。農民和原來的野人,習慣了耕作,卻沒有御車作戰的習慣和駕車的專門訓練。

因此,在戰役頻發的戰國時期,訓練大量完全沒有基礎的他們成為戰車兵,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這位步兵取代車兵成為戰役的主力,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其二,戰車是個消耗品。製造一輛戰車和戰後的維護、修補費用,是一筆昂貴的費用。

這就是為什麼春秋時期大國的標誌就是「千乘之國」,因為沒有強大的國力,難以支付巨大的戰車製造和維護費用。

而大規模的作戰和頻繁的戰役,使得各國必須支出更加巨大的戰車製造費用,以及更加頻繁的戰車維護費用。哪一國也耗不起。

所以,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和戰役的頻繁發生,昂貴而對士兵經驗要求較高的車戰,必然被相對造價便宜而對士兵經驗要求較低的步戰所取代。

戰爭形式的變化

而戰役方式的變法,更是給了車戰以更巨大的創傷。

春秋時期,戰爭的目的在於迫使對方求和或者承認失敗,由於國力的相對平衡和統治方式的落後,各國難以有進一步的人口和領土需求。

因此,春秋時的車戰,貴族們將戰車排成車陣,然後互相衝鋒。

這種整齊的車陣,一經交戰,戰敗的一方車陣一亂,便再難整頓部隊,重新列陣交戰。因此,這種車戰最多維持1-2天,就會決出勝負。

但隨著春秋的結束和戰國的開始,這種戰爭形式發生了變化。

首先,由於各國國力差距的拉大,戰役從單純的分出勝負,變成了掠奪人口、財富和土地,因此,突襲、偷襲、包圍、持久戰成了戰役的常態;

其次,大量農民的加入帶來了防禦工事的修築經驗。各國建立了各種關塞亭障以及長城,這些堅固的防禦要塞拖延了戰爭的時日,以及攻堅的難度。

這兩者帶來的是戰爭形式的變化。魏惠王曾圍趙都邯鄲三年,孟嘗君合縱伐楚持續了5年之久,而華夏大地上「千丈之城、萬家之邑相望。

因此,攻堅戰、持久戰、殲滅戰成為戰場的主角,而車戰的速戰速決的野戰方式和脆弱的攻堅能力,卻無法適應這種新的戰爭形式。

因此,步騎包圍戰和攻城器械的協同作戰,逐漸成為戰場的主角,而車戰更加被各國棄如敝履。

車戰的致命剋星-弩

雖然如此,車戰只是不適應時代的變化,但戰車的戰鬥力,一直要比單純的步兵和初期的騎兵要強,直到這種兵器的出現。

春秋時期的主要兵器都是銅製的,據說周王室多次伐楚就是因為南方巨大的銅礦。而到了戰國時期,隨著冶鐵技術的進步,更加鋒利和堅固的鐵製兵器開始大量出現了。

而鐵兵器的出現,帶來了另一個戰場大殺器-遠程強弩

有證據表明,弩在戰國初期就開始被裝備到軍隊中,到了戰國中期,弩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孫臏兵法》中就曾記載「勁弩趨發者,所以甘戰持久也」。

這裡的並不是我們在歷史劇中常見的弓箭,而是「發於肩膺,殺人百步之外」的大殺器。

弩的強弱是由弓弦所能拉動的重量所計算的,比如魏武卒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能拉動「十二石之弩」,而當時最為強大的韓軍勁弩,弩機射程可達六百步。

而這種弩,並不完全是依靠手臂力量來拉動的,而是依靠腳踏力量和機件發動的。

順便說一句,有人以弓箭射程減少和弓弩力量減弱,來說明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力量減弱了,這種觀點有失偏頗。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古人已經學會應用工具,而不單純是用臂力來拉動弓弩。

不僅如此,戰國時期,連弩的技術也已被攻克,弩兵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發射數量眾多的強弩,用以大量殺傷敵人。

那麼,弩的大量裝備和車戰的衰落有何必然聯繫呢?

當然有,因為這意味著戰車的戰力已經不足為懼。

前文提到,車戰主要依靠密集的陣型、巨大的衝擊力來形成戰力。而弩的遠程射擊能力,就能夠很好的克制密集整齊的車陣。

對於弩兵們來說,戰車兵簡直就是活靶子,還沒跑到跟前,就已經被射成了篩子。

這就是為什麼《戰國策》中說,攜帶勁弩的韓卒可以「以一當百」的原因。戰國初年的廩丘之戰,被陣斬3萬人的齊軍應該是嘗到這種步兵勁弩的厲害的。

因此,弩的出現,終結了車戰的最強戰力,成為壓垮車戰的最後一根稻草。

子彧說

有著巨大的地形限制、需要耗費巨大的財力物力、又不能適應頻繁的攻堅戰、難以被大量從軍的農民所掌握,現在連戰力優勢也沒了,那麼,車戰還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呢?

因此,到了戰國中期,特別是吳起訓練的魏武卒橫空出世以後,步騎野戰配合攻城器械,幾乎全面取代了車戰,成為了戰場的主角。

而春秋時期盛行的車戰時代,從此一去不復返。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車戰也並沒有因此而徹底消失於歷史的舞臺。

比如在衛青的漠北之戰,就曾將戰車圍成營壘保護中間的步兵,防止騎兵的直接衝擊。而且,在西安挖掘的秦始皇兵馬俑中,也並不乏馬拉戰車的身影。

這說明,戰車並沒有消失,只不過它的主要作用從軍隊主力,變成了野戰時的防護和物資的運輸,等戰場附屬和協同的作用。

文/子彧

相關焦點

  • 水滴石穿,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壓垮人生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句話原話不是這樣的,原話是壓垮駱駝最後的一根稻草,這是英語中有一句諺語,大約起源於阿拉伯世界。叫做「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back."
  • 家長,請不要讓你的態度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的媽媽絕對想不到,5分鐘前是見孩子的最後一面,更想不到自己一時生氣衝動會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仔細分析這兩件慘劇,作為身外人的我們能夠發現一條共性:父母都對孩子的最後決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父母這些外加壓力的參與者,都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了親手謀殺下一代的「兇手」。
  • 家長們,不要讓你的態度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的媽媽絕對想不到,5分鐘前是見孩子的最後一面,更想不到自己一時生氣衝動會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仔細分析這兩件慘劇,作為身外人的我們能夠發現一條共性:父母都對孩子的最後決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父母這些外加壓力的參與者,都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了親手謀殺下一代的「兇手」。仔細想一想,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不是很少和你說:「你很棒。」
  • 壓垮農村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英語
    壓垮農村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一一英語今天我校新來的專任英語張老師,向我訴苦,說我校學生的英語非常差,他感到壓力非常的大。最後,對於英語的重視程度不高。在農村學校,本來英語課就不多,再加上其他語數老師的搶課,自然而然,英語就淪為了課程表上的表面英語課,很難保證英語課的落實。沒有過多的英語訓練時間,沒有強度的英語訓練保障,自然而然,英語在農村學校成為了"雞肋"了。
  • 壓垮蔡英文的最後稻草是什麼? 港媒:民意已不耐煩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資料圖)海外網6月27日電 蔡英文「執政」一年多,民調數字拾級而下,外界都在談論壓垮蔡英文當局的最後稻草。壓垮蔡當局的最後一根稻草真的來得如此之快?究竟是哪一根?中評社發文稱,兩岸、「外交」、「內政」都可能是壓垮蔡當局的最後稻草,如今民意已經不耐煩。
  • 肺炎,壓垮老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肺炎,壓垮老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何老年人更怕肺炎?
  • 網課,到底是救命稻草,還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好不容易講完課卻根本不知道學生接收到多少……學生在家上網課作為一名高校籤約教師,我接觸網課要比中小學老師要早得多,網課已成為我在面授課堂以外最常用的授課方式網課,教育機構的救命稻草?延遲開學,對全日制學校來說,引進網課即可解決燃眉之急。畢竟在5G開始商用的年頭,通過網際網路和電子設備來進行遠程教學,很容易實現。但對於教育培訓行業來說,卻是一個寒冬。大部分以線下教育為主的機構,都面臨嚴峻的挑戰。於是,線下教育機構紛紛倉促轉型線上,以求一線生機。
  • 請別放下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絕大多數父母都經歷過學生時代,像70年代及以前的學生,老師還經常體罰學生,一想到老師拿著教鞭上課都發抖。這種恐懼至今還支配著很多成年人,見到老師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當站在老師面前的那一刻,家長瞬間被拉回到學生時代,產生心理投射,好像做錯事的是自己,被老師教訓也是自己。所以,經常有家長見完老師回來後,會有一種複雜的心情,有羞愧,有恐懼,有煩躁,有失望。
  • 什麼是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
    是什麼曾壓斷你最後一根弦,什麼是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
  • 主編點評 | 黃靖:川普感染新冠是壓垮其選戰的最後一根稻草(2020...
    主編點評 | 黃靖:川普感染新冠是壓垮其選戰的最後一根稻草(2020年9月) 2020-10-12 1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壓垮自己內心的最後一根稻草,往往是最後一擊!給股民的提醒!
    壓垮自己內心的最後一根稻草往往是最後一擊!1、股民1.7億多,現在都悲觀嗎?不是的,但是說一億多股民不淡定,這句話沒有什麼問題,尤其是昨天跌破3300點,今天高開震蕩走低之後,市場的信心再一次的受挫,這個時候壓垮自己內心的最後一根稻草,往往有可能是最後一擊。
  •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究竟是什麼?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究竟是什麼?貴州安順公交墜湖致21死,竟然是報復社會惡性案件…… 公交車司機張某鋼因拆遷問題心生不滿,喝酒後蓄意駕車衝進湖中,已死亡。公交車並無機械性故障……
  • 修「公司法」 孫大千:壓垮民進黨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此,前「立委」孫大千斷言,「公司法修正案」將會成為壓垮民進黨的最後一根稻草。    孫大千諷刺,「沒有最蠢,只有更蠢」。民進黨恐怕真的覺得選票多到用不完,趕不走了,「公司法修正草案」將會扮演著和當年國民黨「執政」時期所推動的「證所稅」一樣的角色,成為「執政黨」自毀長城,重創經濟的「負面教材」。    孫大千指出,從蔡英文就職至今,重大政策的制定幾乎全部都向企業傾斜。
  • 林書豪:自由市場成為了壓垮我的最後一根稻草!人生真的好難!
    林書豪:自由市場成為了壓垮我的最後一根稻草!人生真的好難!歡迎關注「NBA閒話直說」!從「林瘋狂」開始,千萬年薪、球隊主力、重建核心,最後到總冠軍成員,林書豪的勵志故事前無古人,是亞洲人的驕傲!可身披黃皮膚的他在美國本土怎麼也不可能受到太多的待見,競技狀態的下滑成為了被拋棄的最主要原因,連安東尼都無人問津,更何況他呢?
  • 別讓你的負能量,成為壓垮你人生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你因為一次兩次的愛情失意就自暴自棄,那麼,我們大家也會嘗試地放棄對你的關心和愛護,從而,讓你一再地顧影自憐,然後直到你成為超級剩鬥士。也許,你曾經無限憧憬自己美好的未來,希望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然後,成家立業,孝敬父母,養育子女,讓自己的人生充滿芬芳。可是,生活往往不如你所意,你多年奔波,依然沒啥成績,於是,你開始失望喪氣,開始對自己的人生失去信心。
  • 租房車陪考:別讓你的愛,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基於此,我極不贊同這種做法——「家長租房車陪考」:7月8日,河南鄭州一考點外,一位考生家長租來房車陪孩子高考,房車內衛生間、床、廚具一應俱全……該陪考家長表示,高考是特殊時期,孩子上個衛生間都要排隊,租一輛房車能省去很多麻煩,節約時間。
  • 「搖號派位」中標率低到2%,小升初,成為壓垮家長最後一根稻草
    「搖號派位」中標率低到2%,小升初,成為壓垮家長最後一根稻草 暑假即將到了,又一波的「擇校戰場」即將打響。截至目前,很多地區的小升初招生政策都發生了改變,現在的家長壓力有多大?從孩子上學開始,各種興趣班、輔導費、學區房,壓的人喘不過氣。
  • 氣候變化,壓垮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橫跨三大洲,在古典時代統治了全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羅馬帝國在人類歷史上屹立千年不倒。對於龐大帝國是如何維持其運轉的,先前已有大量政治和軍事領域的研究。圖片來源:wordpress.com氣候變化,壓垮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研究還發現,成本還與氣溫呈負相關。在地中海地區,隨著溫度的上升,穀物產量會平穩上升,而羅馬世界又以靠天吃飯的旱作農業為主,因此對虛擬水資源的競爭會隨著溫度的上升而下降。
  • 壓垮你感情的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無聲問題,隨機截圖隱士讓你的感情崩潰的是你的感情很脆弱,甚至對方也有一些冷暴力,其實,對方不是有意的,也不是不愛你,只是他覺得你不懂,不需要跟你談很多事情,尤其是如果你和對方在知識、學歷、專業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對方甚至會對你有一點不了解,很容易使你的關係陷入冷戰,從長遠來看,這將成為習慣性的冷戰
  • 請辭的老師,自殺的校長,什麼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短短的十個字,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因此很短的時間就成為網絡熱詞。當「平等」不能成為社會的一種共識和行動,在各個領域無時無刻不或隱或現地閃現著「特權」的影子的時候,教育就不可能獨善其身。 2.教育者本身做出非教育的行為,除了教育者自身關於教育本質的思考不到位之外,更多來自於外界壓力之下的不自覺的選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