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越大進步越大?倒U型假說:沒有把握好「度」只會適得其反

2020-12-16 奶果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文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經常對孩子們說的一句話就是"有壓力才會有動力"。不過對於孩子們來說,壓力越大進步就會越大嗎?其實不是的,這是我們作為家長的一個誤區。

我們總是以為孩子們的進步不夠大是因為他們的壓力不夠,於是就會給孩子們施加過度的壓力。但是這種沒有把握好度的壓力不僅不會讓孩子們得到進步,有的會讓孩子們持續的原地踏步,更為嚴重的還會讓孩子們成績退步。

孩子們開學已經幾周了,學校也陸續地給孩子們進行了測試。曉雲的媽媽就對孩子的成績跟我進行了吐槽。

她說孩子在上個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成績有所下滑,他們認為一部分原因是孩子不夠努力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給予的壓力不夠。於是在暑假的時候他們就給予了孩子很大的學習壓力,希望孩子能夠在這次的月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績。

不過當成績出來的時候,她傻眼了,孩子們的成績呈直線下降。老師跟孩子聊天的時候發現家長在孩子暑假的時候給予孩子的壓力太大了,導致本來很喜歡汲取新知識的孩子開始對於學習產生一種厭惡的心理。

這就是被秉承著"壓力越大進步越大"這一錯誤思想的家長們對於孩子們的不正當施壓教育總是使得教育結果適得其反。這一思想也被稱之為"倒U型假說"。

什麼是"倒U型假說"?

"倒U型假說"是由英國的心理學家耶克斯和他的學生多德森提出的,所以這個假說也被稱之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和多德森對於壓力的研究對人的影響其實頗有淵源,他們兩個是最早研究工作壓力和工作業績之間的關係的科學家。他們在研究中發現,對處於各種工作狀態的人來說,無論是過大還是過小的壓力都會使他們的工作效率降低。對於處於學習狀態的孩子們來說過大或者是過小的壓力也會對他們的學習產生負面的影響。

對於處於學習狀態的孩子們來說,壓力較小的時候,他們會處於一種鬆懈的狀態,沒有一種動力促使他們去努力。當壓力逐漸增強的時候,它會轉換為動力,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激勵孩子們不斷地進步。

當壓力達到最大值的時候,孩子們的潛力就會得到全部的發揮。不過壓力是把雙刃劍,一旦它超過了孩子們的承受值,壓力就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的阻力,效率也會隨之降低。之所以會這個樣子,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把握好給孩子們施壓的"度"。

壓力過大對於孩子們會產生怎麼樣的影響?

孩子們的成長特別符合"倒U型假說",那麼我們給予孩子們的壓力過大的時候對於孩子們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壓力過大的時候會讓孩子們一直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從而沒有辦法發揮出最好的狀態,長久以來,孩子們的學習效果就會越來越差。

正因為壓力對於孩子們來說是如此的重要,所以我們作為家長必須重視這一效應。

我們在給予孩子們壓力的時候不能給孩子們超出他們能力範圍之外的要求,也要跟孩子交流詢問他們會不會感到壓力過大。在孩子們沒有辦法接受的時候我們就要適當的減輕孩子們壓力,緩解他們的情緒,讓他們擁有最良好的狀態。

我們應該如何適度的給予孩子們壓力?

孩子們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我們給予了孩子們適度的壓力,就能夠充分的發揮出孩子們的潛力,讓他們得到進步。

適度的壓力能促使孩子們調動自己的能力,做出自己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當他們達到額外的目標的時候,他們的自信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如果孩子們沒有適度的壓力的話,他們自己是不會驅使自己去得到更大的進步的。

因此,在家庭教育之中,我們要給孩子們施加一定程度的壓力。不過我們要根據不同孩子的承受能力給予他們不同程度的壓力,充分的發揮出每一個孩子最大的潛能。

我們要制定孩子們可接受範圍之內的要求身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們可以比自己更好,於是就會不自覺地給孩子設定一個自己的期望值,希望孩子能夠成為自己心目中的樣子。這個期望值過高或者是過低我們都會毀了孩子,所以我們在給孩子們設定期望值的時候就一定要考慮這個期望值的合理性。

最好的期望值就是孩子努力過後就能夠實現的,這樣孩子們的信心就會在自己的目標得到實現的時候得到增強。

如果我們定的期待值過高的話會挫傷孩子們的自信心,孩子們在拼盡全力之後還是發現自己的目標遙不可及的時候他們就會產生失望的情緒,並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一定的懷疑。當對孩子們的期望值過低的時候,孩子們就會低估自己的能力,並藉此來讓自己放鬆,缺乏努力的動力。

我們給予孩子們與壓力對等的支持。許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們能夠承受多大的壓力取決於家長給予孩子們多大的支持力度。一個有很強的抗壓能力的孩子的背後無疑是有很支持他的父母,是他們給予了孩子足夠的信心去面對足夠的挑戰。

我們既然知道要支持孩子了,那我們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對孩子們做出實際的行動。其實如果我們想要培養出抗壓能力強的孩子,只需要對孩子們做出這兩方面的行為就可以了。

第一個我們要善於在平時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增加誇獎孩子們的次數。

當我們給予孩子們一定的讚賞時,孩子們的心情會感到十分的愉悅。在下一次的時候他就會為了得到你的誇獎而全力以赴,這種孩子長期在這種家庭環境的薰陶之下會成為一個擁有強大自信的孩子。

第二個就是在孩子們承受壓力的時候,我們要跟孩子一起面對,而不是讓孩子自己被壓力壓倒。

很多抗壓能力弱的孩子再一次的失敗時候就會一直籠罩在這個陰影之下。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就要讓他們清楚的認識到"失敗"和"暫時失敗"的區別。

我們要在孩子們受到挫折的時候幫助孩子們分析錯誤的原因和應對方法,這樣孩子就能夠很快的從這種低迷的狀態中走出來,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重新面對下一次的挑戰。

找到孩子承受壓力的最佳點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裡承受壓力,我們不能把其他小朋友的抗壓能力安裝到自己的孩子身上,這樣對於孩子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對於自己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個恰當的估計。除此之外,我們要改變孩子壓力越大進步越大的這種固定想法。只有找到孩子承受壓力的最佳點,才能讓孩子們得到最大的進步。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和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壓力並非越大越好,家長了解「倒U型假說」,才能把握施壓的度
    許多家長對於壓力的錯誤理解,導致家長對於孩子的不正當施加壓力教育,出現了相反的教育結果,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倒U型假說"思想,把握好壓力的度才能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那麼,"倒U型假說"究竟是什麼?壓力不當會造成怎樣的問題呢? 家長又該如何把握施加壓力的度呢?這些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問題,接下來我們來進行詳細的了解。
  • 孩子壓力不是越大越好?學學「倒U型假說」,施壓要有度
    我不禁感嘆現在的小孩壓力也太大了,每天在學校學習完,回家還要去寫作業和上興趣班,這一天的學習量都比大人的工作量還大呢!這孩子的童年都充斥著壓力怎麼能行呢?我想也有很多的父母跟鄰居小王一樣,總是堅信"有壓力就會有動力"。事實上,真的壓力越大動力就越大嗎?未必如此,施壓有度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今天我們來學習如何利用"倒U型假說"給孩子正確施壓!
  • 倒U型假說:壓力並非越大越好,適度施壓才能創造高成就動機
    "有壓力才會有動力。"這是人們孰能耳熟的一句話,人生的過程中時常都能聽到,不管是生活中、工作中還是學習中,總會有人用這句話來激勵你。這句錯誤的思想經常被家長們用於對孩子過度的施加壓力,使得教育結果適得其反。這一思想也被稱之為"倒U型假說"。什麼是倒U型假說?
  • 了解「倒U型假說」,把握最佳管教的度
    這也就告訴我們,父母應該要學會靈活地把握最佳管教的度,這也正是"倒U型假說"給我們傳遞的觀念。"倒U型假說":管教應該有"度"法國心理學家齊加尼克曾做過一個實驗:齊加尼克把自願受試者分為兩組,讓他們去完成20項工作。
  • 倒U型假說:壓力中有動力,興奮中有冷靜,更能激發孩子學習潛能
    「倒U型假說」不但會告訴你原因,更會告訴你避免這些現象的方法。 百度百科中,對倒U型假說的定義是這樣的: 「倒U形假說」認為每項任務都有一個最佳的喚醒水平,未達到或超過這個最佳點,活動效率(成績)即會下降,成績與喚醒水平之間呈倒u型曲線關係。
  • 延遲開學,家長別總強逼孩子學習,學學倒U型假說,施壓要有度
    關於壓力的作用,家長可以學習"倒U型假說",只有當壓力適當的時候,壓力的功效也是最大的,無論是對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對於大人的工作都是一樣的情況。壓力對於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倒U型假說"是怎樣的理論?家長應該如何施壓才是最合適的呢?接下來,我們就分成三點來分析。
  • 【家長必讀】父母對成績期望越大,孩子的壓力越大
    10%左右的家長很少關心孩子身心發展,超四成學校沒有開設心理健康相關課程,近三成學校雖然開設了但並不怎麼上。對於孩子墜樓等極端行為,超八成家長認為是孩子的「抗挫能力差」。青少年壓力主要來源於學習任務和考試,父母對成績期望越大,孩子的壓力越大。70.2%的家長表示,自家孩子的心理素質「還可以」。
  • 神奇的倒U型假說來揭秘
    實驗表明,適當的壓力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而壓力過大會降低效率。深入一點,當一個人處在適度的壓力狀態時,能把工作做好。若是一點壓力都沒有,就沒法兒做好工作,相應地,一個人處在極度高壓的狀態下,巨大的壓力也會導致無法完成工作。倒U型假說討論的就是壓力與工作績效之間的關係。
  • 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現狀:父母對成績期望越大,孩子的壓力越大
    本報告重點包括: 青少年壓力主要來源於學習任務和考試,父母對成績期望越大,孩子的壓力越大。 家庭教育方式、氛圍是否和諧,影響孩子的性格、社交、和情緒發洩方式。
  • 小學生考試沒過90分竟結伴出走:「倒U型假說」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從教多年,我非常理解學生們的壓力,在今年這個漫長的寒假裡,作為家長,不僅要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更要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壓力。而說到「壓力」,就不得不說說「倒U型假說」。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倒U型假說」。而用「倒U型假說」來解釋來自父母的壓力,說的就是:不能太過也不能太鬆懈。如果來自家裡的壓力太大,就會像那兩個不敢回家的小學生,太大的壓力很容易讓孩子們不堪重負,最後離家出走或心理「出逃」。
  • 《小歡喜》中的眾生相:倒U型假說教你適當施壓,創造高成就動機
    這種信念就是他的正向壓力,不會太重也不會太輕,所以成績一直保持得比較穩定。相較之下,這四個孩子當中,壓力和信念正好的林磊兒,學習成績從來不用大人擔心。而壓力太大的方一凡和英子,以及沒有什麼壓力的季楊楊,才是最讓家長頭疼的。
  • 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無謂的消耗,使人心傷
    統一思想,是要講常識,講邏輯的,如果有人不懂常識,沒有邏輯思維,這事情就很難辦。價值觀的東西是很好統一的,認知層面的東西就不太好統一。我們很難讓別人理解他腦子裡根本沒有概念的東西,就像很難讓一個天生的盲人理解什麼是紅,什麼是黑。
  • 高壓戰術只會適得其反
    讀書分享 [太陽] 高壓戰術只會適得其反 許多父母認為,如果他們讓孩子害怕或實行嚴懲措施,孩子就會學著按規矩辦事。其實恰恰相反,當孩子畏懼我們時反而會喪失做一個好人的內在動力。如果我們想有效地約束孩子,就要緊握權威、堅定執行,並深化與孩子間的情感聯繫。恐怖戰術只能削弱我們同孩子之間的紐帶。
  • 動機的倒「U型」曲線:平時學習不錯考試卻「考砸」,這是為啥?
    這樣的情況每年高考都會出現,即便是在學生們平時的考試中,也會有那些發揮失常的好學生,到底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很大程度是因為孩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他們過於想要有好的表現,卻會因為壓力太大而事與願違。02動機的倒u型曲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運動強度與運動成績之間的關係不是一種線性關係,而是倒"U型"曲線關係
  • 越是督促孩子進步,孩子成績反越下降,「倒U形假說」了解一下
    生活中經常有人說:「有壓力才會有動力。」有的家長為了激發起孩子的學習動力,就會給予孩子一定的壓力,但結果卻適得其反,壓力過大反而導致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越是督促孩子進步,孩子成績反越下降,醫生:「學習恐懼症」同事阿楠在孩子教育方面特別積極,是出了名了的「大忙人」。
  • 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思想縱橫)
    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思想縱橫) 2020-12-22 10:01:15 來源:黑龍江網絡廣播電視臺 評論:0 查看數:0
  • 教育孩子不要使用暴力,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孩子不要使用暴力,否則只會適得其反01引言叛逆心理長期在暴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叛逆心理也會非常的嚴重,因為遭受了挨打、責罵,孩子會產生報復心理,可能不會報復父母,但內心的叛逆心理是必須會發洩出來的,可能會因為父母的強勢讓孩子不敢反抗,但會造成孩子恃強凌弱的後果
  • 樸槿惠人在監獄贖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並且樸槿惠在經濟方面也有很高的天賦,但很可惜,群眾對樸槿惠的希望越大,最終換來的失望就越大,她犯下了太多的過錯,並且至今為止都沒有成功贖罪。看著逐漸發展的韓國,群眾對樸槿惠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渴望,卻沒想到她沒有堅守住自己的底線,犯下了更多的過錯,例如籤訂慰安婦協議,主動引進薩德系統等,甚至還在世越號沉船案件爆發之後,第一時間隱藏真相,處理到相關資料,實在是讓群眾難以接受。直到2017年,親信幹政案件徹底爆發,樸槿惠才一夜之間長倒眾人推,徹底進入監獄,永無翻身之日。
  • 倒U型假說:壓力中有動力,興奮中有冷靜,激發孩子更多潛能
    俗話說:「井無壓力不出水,人無壓力難成器。」壓力,可以產生動力。——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知道。毫無壓力的情況下,人容易懶惰,迷茫,不但失去戰鬥力,更會失去方向。壓力無處不在。不管是嗷嗷待哺的嬰兒,成熟穩健的中年人,還是應當頤養天年的老年人,無論他是在一個怎樣的時間和環境下,只要是一個人活者,都會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壓力,研究壓力的專家發現,「人只有在死亡狀態下才完全沒有壓力」。大多數人都是有惰性的,適當的壓力可以消減這些惰性,讓他們努力上進,養成各種好習慣。
  • 孩子越大越叛逆,言傳身教家庭氛圍會影響孩子的子一生!
    孩子大了,相信很多家長談到孩子的教育或多或少都有些頭疼,孩子怎麼越大越不聽話,越大越叛逆。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言傳身教,父母的行為舉止、家庭氛圍會影響孩子的一生。2.做一個會關心孩子的好家長。很多孩子的問題反映出來,家長們「不會」關心孩子。關心有很多種,我們不能只在物質方面關心他們,精神上的關懷更重要。很多家長以為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要就可以了,其實,孩子成長中,精神關愛至關重要。3.給孩子適當的娛樂時間。學生反映,家長們普遍不讓孩子們看電視,玩電腦。其實大家都知道適當的接觸電視、電腦有利於學習生活,便於擴充知識,調節學生因學習緊張而帶來的煩燥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