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很快就要來臨,每當這個時候高三學生以及家長們的心情都是非常複雜的,其中有對高考的期待,當然也會有對高考的恐懼。
正如很多人所說的那樣,學生寒窗苦讀十二年,就是為了高考這一槌定音的買賣。
高考最大的魅力在於充滿著無窮的未知,並不是平時在班上數一數二的尖子生就一定能夠考取好成績,有的時候也會出現黑馬。
那些平時名不見經傳的中等學生,也許在高考時會一鳴驚人,而那些所謂的學霸,卻會名落孫山。
這樣的情況每年高考都會出現,即便是在學生們平時的考試中,也會有那些發揮失常的好學生,到底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很大程度是因為孩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他們過於想要有好的表現,卻會因為壓力太大而事與願違。
這些孩子輸就輸在動機過強,他們不乏實力,但是卻因為太看重輸贏,導致他們的心理失控,發揮失常。
01什麼是動機?
動機是人們潛在的內部動力,它能推動並維持人們進行某種活動,讓該活動的結果朝著目標發展,以此來滿足個體需要、實現自我願望。
所以人們必須先有需要,然後才有可能產生動機。正如這些高考的孩子們,他們想要考進好的大學,所以才會更努力的去學習,以此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02動機的倒u型曲線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運動強度與運動成績之間的關係不是一種線性關係,而是倒"U型"曲線關係。
當人們的動機處於中等水平時,也就會讓效率達到最高值,具體來說如果孩子在考試中保持平和的心態,正面直視輸贏,做好接受一切結果的準備,那麼反而他們的發揮會更出色。
孩子除了學習之外,運動也非常重要。其實在運動比賽方面也是如此。
就拿那些被全國人民寄予厚望的運動員來說,他們名氣越大,壓力也就越大,是否能夠奪冠,並不是取決於他們的競技水平,而是取決於他們的心理狀態。
當運動員在比賽中背負著太大的壓力時,他們的精神會高度緊張,不斷的提醒自己要用最好的成績來證明自己,不辜負大家對他們的期待。
然而正是這種過高的要求,才使得一個又一個本來可以問鼎冠軍的運動員遺憾落敗,而這一切都因為他們太過焦慮。
03如何避免學習和比賽中的焦慮感,讓自己的平時成績得以更好的發揮呢?
1、樹立合理的目標
很多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所以會為孩子制定一些有利於他們發展的目標。但是有了目標卻違背了孩子的發展規律,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這就會使孩子非常緊張,擔心無法完成受到責罵。
目標定位一般分為任務定向和自我定向,任務定向是縱向相比,只要孩子能夠超越自己,比以前有進步,那麼就是完成了目標。
但自我定向卻不同,它側重於橫向相比,也就是把孩子和其他孩子相比,只有孩子佔據優勢,才能被認為是完成了目標。
其實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有著我們無法預控的因素,所以孩子所做的只是要不斷的努力。
至於究竟會取得什麼樣的結果,任何人都無法預料,也許真的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意,所以不要為難自己。
2、正確定位角色
孩子不管是在考試還是比賽中,他們的角色無外乎兩種,一種是保持,這當然是相對於能力較強的孩子而言。
另一種則是追趕,如果孩子之前在考試或在比賽中落後於他人,那麼此時的目標就是儘量超越對方。
相比較之下原本能力更強的孩子會有更大的心理負擔,因為他們會太在意自己已經取得了成績,不希望能夠被他人超越。
但是追趕的孩子卻不同,他們對自己的期待值不會太高,很多時候只是順其自然,反而會成為黑馬脫穎而出。
3、關注學習和比賽的過程
經常有人會說不問過程只看結果,只要結果能夠達到要求,那麼過程並不重要。
當然很多父母也會有這樣的想法,他們的目光始終落在孩子所取得的成績上,哪怕在過程中孩子已經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曾經有過些許進步,只要結果不好,那麼一切都是徒勞。
這就使得孩子自然而然的也會注重結果,所以整個過程中他們的心情都很忐忑,擔心事情不像預期那樣發展。
就會導致他們原本緊張的心情更加緊張,從而出現失誤,影響到最終結果。
04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
1、理性對待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比賽或者是學習的過程中肯定會有情緒波動,特別是在之前會焦慮甚至恐懼。
這時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任何情緒的出現都是正常的,所以孩子必須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其中包括好的,當然也包括不好的。
接受情緒之後,父母要幫助孩子控制情緒。只有讓孩子得失心減弱,緊張感保持在適中狀態,才能讓他們有更好的發揮。
當孩子真正懂得控制情緒之後,他們的積極性會提高,同時也能夠更好的適應不同環境。
2、不要過於關注孩子分數
分數當然重要,這一點我們並不否認。但是分數並不代表一切,和試卷上的分數相比,孩子的學習方法以及態度更重要。
父母真正應該做的是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這會使孩子未來的學習會越來越輕鬆。
孩子成績進步時,父母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當然要以精神獎勵為主,這會讓孩子增強自信心,更主動的去學習。
如果孩子分數不高,父母也不應該過於責罵,而是要鼓勵和引導,這樣才不會讓孩子因為一兩次的考試失誤而影響學習興趣。
3、幫助孩子應對怯場
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不要對孩子抱有不現實的期望,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嘮嘮叨叨提起考試或者比賽的事情。
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使得他們越來越不相信自己,從而懼怕考試和比賽。
父母要讓孩子有足夠的自信心,當然這和平時他們的稱讚以及鼓勵是分不開的。
自信的孩子自然會有一顆平和的心態,不會過於緊張,即便是遇到難題也能夠冷靜的處理,這當然會讓他們更出眾,自如的應對比賽或考試。
孩子的發揮失常很大程度源於他們過大的壓力,適中的壓力能夠讓孩子更有動力,但是過大的壓力卻很有可能分分鐘摧毀一個原本優秀的孩子。
所以幫助孩子釋放壓力,讓他們保持平常心態,不要太計較輸贏,說不定哪一天孩子就會給父母一個驚喜,成為真正的優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