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鄉村振興是惠城區實施「3+2」戰略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惠城區農業發展成效明顯,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宏圖正在漸次展開。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期,結合今年惠城區兩會和區委八屆七次全會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部署,惠城區委宣傳部聯合南方日報惠州新聞部開展「鄉村振興在惠城」系列主題採訪,聚焦美麗鄉村、龍頭企業、鄉村旅遊、鄉村能人、明星農產品等。敬請垂注。
走進位於惠城區水口街道的廣東禎州集團生產車間,雖然已經不是荔枝收穫的季節,但是仍傳來一陣陣荔枝香味,早前榨汁並釀製而成的荔枝醋、荔枝酒經過自動灌裝,將銷往全國各地。
荔枝季節性強,鮮果保存成本又高,惠州荔枝年年增產,但果農卻未必增收。為此,廣東禎州集團積極探索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帶動果農增收,其出品的「丹荔」牌系列荔枝釀造產品,銷往泛珠三角、港澳以及東南亞、歐美等地。其中,自主研製的荔枝白蘭地通過中國酒協國標鑑定,品質與法國幹邑白蘭地同等。
嶺南佳果遭遇「果賤傷農」
作為嶺南佳果,荔枝向來有「果中之王」的美譽。唐代詩人杜牧的名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傳誦千古,可見其彌足珍貴。
上世紀90年代,由於種植荔枝的果農較少,物以稀為貴,荔枝頗受市場歡迎,銷量好、價格高,不少惠州果農因此致富。此後,不少果農跟風種植,全省荔枝種植面積大幅增加,特別是1999年荔枝大豐收時,量多價賤,荔枝價格經歷了十幾年的漫長低迷期,最低價格甚至跌至5角一斤。
由於荔枝產業鏈中加工處理環節落後,荔枝幹、糖水罐頭和果汁等加工項目又沒跟上現代營養健康消費觀念,荔枝種植規模的急劇擴張和科技進步增產加劇了荔枝的銷售困局,荔枝的出路成了薛子光眼中的難題,也是商機。「我曾想方設法把荔枝賣到國外去,但鮮果出口碰到的問題比較多,主要是鮮果難以保鮮,一些國家設置貿易壁壘,使得荔枝出口受限。」
一波三折釀成「中國白蘭地」
一次歐洲之旅突然拓展了薛子光的思維,「最好的葡萄產在歐洲,因此歐洲有了最好的葡萄酒,那最好的荔枝產在我們中國廣東,廣東最好的荔枝又集中在惠州,為什麼我不能想辦法把荔枝釀成幹酒呢?」在薛子光看來,酒在中國乃至世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闊的市場,通過這個人們都已接受和認可的載體,把荔枝帶出惠州、走向世界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世界著名的葡萄產業區位於法國,其中幹邑路易十三盛名在外,薛子光大膽設想,利用法國先進的幹邑釀造技術,用荔枝為原料釀出中國人自己的「路易十三」。
2000年起,薛子光連續3年、每年10多次、每次100多公斤將新鮮荔枝空運到法國,進行果肉營養成分分析和釀酒技術研究,開發出荔枝釀造酵酶、荔枝酒留香技術和白蘭地蒸餾技術,成功釀出符合歐盟標準的幹型果酒。2001年,這一幹型果酒開始試產,並命名為「丹荔」。
不過,「丹荔」出口卻遇到了問題。原來,由於果酒裡面含有果皮和果核殘渣,被德國海關鑑定為生物食品汙染而遭到退回。「過去沒有無菌生產的概念,釀造過程中的剝皮、去核、榨汁等工序都是完全人工的。」薛子光說。
遇到這次出口難題後,薛子光踏上了8年研究無菌生產的道路。8年間,他找機械廠共同開發無菌生產設備,不斷改進過濾農藥、殺菌、皮肉核分離、榨汁等技術環節。現在,集團全自動生產設備能釀造荔枝冰酒、幹白、烈酒、白蘭地和果醋等多個飲品。
讓企業和荔枝果農一起致富
2013年6月,薛子光一手打造的萬噸荔枝加工基地——廣東禎州集團有限公司落戶惠城區水口街道,作為全省首家荔枝深加工企業,惠州荔枝深加工技術已經領跑全國。
「惠州有著千年荔枝文化,公司又引進法國技術、德國設備、義大利包裝,荔枝加工一定有前景。」薛子光說。
2016年,由廣東禎州荔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與華南理工大學共同完成的「荔枝蒸餾酒綠色釀造技術」項目成果鑑定會在惠州舉行。中國酒業協會技術委員會組織國內外知名行業專家進行鑑定,專家一致認為,該項技術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荔枝白蘭地品質與法國幹邑白蘭地同等。
「由於濃縮釀就750毫升醇香荔枝果酒需要100斤荔枝,今後惠州荔枝果農再也不用擔心增產不增收了。」薛子光介紹,自2013年至今,廣東禎州集團累計收購鮮荔枝1.5萬餘噸,年帶動荔枝果農約3000戶,覆蓋惠城水口、橫瀝片區以及惠東縣。值得關注的是,近三四年來,惠東縣收購的荔枝多來自梁化、多祝鎮的貧困村、貧困戶。「希望通過中國版白蘭地,讓企業和荔枝果農一起致富。」薛子光說。
南方日報記者 盧慧 通訊員 周文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