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俠五義》的故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江湖人物,他們組成了中國武俠小說史上最早的江湖社會。在這個江湖社會中既有南俠展昭這樣的俠義之士,也有花蝴蝶花衝這樣的採花大盜,他們在江湖上行走都靠著一身武功。古時候素來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因此這些江湖人物身上的武功高低便成了他們生存的重要基礎。《三俠五義》故事中的武林高手很多,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獨門絕學,而北俠歐陽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位與展昭並稱為北俠的人物,從一出場就給人強大的氣場,是讀者公認的武林第一高手。
歐陽春在小說中被認為是「三俠五義「之首,由於長著紫色的虯髯,碧綠的眼睛,所以又被稱為紫髯伯。他擅使一柄七寶刀,又點學技能,在武林中沒有對手。他是三俠五義中最遲出場的一位,他出場時小說的篇幅已經過半。故事發生在杭州府仁和縣的會仙樓上,丁兆蘭與歐陽春因偶遇而互相宴請。當時丁兆蘭到常州修葺展昭祖宅,並準備丁月華的婚事,返回途中路過仁和縣遇到了歐陽春。兩位都是江湖上成名已久的人物,以前只聞其聲而未見其人。這初次見面兩人一見如故,於是在會仙樓上喝了起來。
同時仁和縣外太歲莊總管馬祿到湯圓鋪張老兒那裡收高利貸,由於張老兒還不上錢,馬祿便要拿韓彰寄養在張老兒處的鄧九如抵帳。馬祿逼迫張老兒的故事發生在會仙樓上,歐陽春和丁兆蘭便見證整個過程。後來他們在張老兒那裡知道太歲莊莊主馬剛是仁和縣一霸,連縣太爺金必正都拿他沒辦法,甚至自稱千歲爺有謀反的打算,於是他們打算為民除害。對於除掉馬剛的事情歐陽春和丁兆蘭都有打算,但具體的操作方法卻不同。這種不同既體現了兩人迥異的行事風格,也顯出了歐陽春更老道的江湖經驗。
丁兆蘭對除掉馬剛是比較積極的,在會仙樓上就提出了這個想法,但歐陽春卻不接對方的話茬,顯露出一副並不在意的模樣。而兩人到了廟宇借宿的時候丁兆蘭又一次的提出了這個想法,然而歐陽春倒頭就睡,讓丁兆蘭很是無語。因此丁兆蘭覺得歐陽春浪得虛名,是膽小怕事的人,於是決定自己孤身去太歲莊殺馬剛。由於丁兆蘭出門沒有帶武器,他便偷拿了歐陽春的七寶刀去太歲莊作案,等殺了馬剛後再在歐陽春麵前顯露威風。然而丁兆蘭的打算卻都落入了歐陽春的算計之中,他自己毫無所覺。
丁兆蘭前往太歲莊後翻牆而入,在翻牆時遇到了一塊鬆動的磚石。為了避免被太歲莊巡夜的壯丁發覺,丁兆蘭費了些手腳才穩住身形,沒有從牆上摔下來。可是等他趕到馬剛和嬌妻美妾喝酒享樂的大廳外時,他才發現自己背上的七寶刀不知何時遺失了。就在他因沒有武器而陷入尷尬境地時,馬剛所在的大廳內驚呼四起,接著就有妾室傳出馬剛被妖怪殺死的聲音。這樣一來,殺馬剛的事情就幹不下去了,丁兆蘭只能原路返回。在返回的路上他還被仁和縣捕快龍濤誤認為是採花大盜花衝,差點被就地正法,幸好歐陽春及時趕到救了他。
實際上從丁兆蘭偷歐陽春的寶刀開始,就沒有逃過對方的眼睛。歐陽春在廟宇裡面裝睡,就是為了讓丁兆蘭先行動。歐陽春早就想除掉馬剛,但是表面上卻顯露出謹慎和膽小的生態,這讓丁兆蘭誤認為北俠浪得虛名。在歐陽春看來殺人除惡這種事情一定要保密,不論是會仙樓,還是廟宇,都是不是討論殺人計劃的地方。那些地方人多眼雜,很有可能隔牆有耳,一旦殺人計劃被洩露很可能把自己陷入死地。因此對於丁兆蘭之前的提議歐陽春並不答應,態度上也是非常謹慎,與他外表上那種豪爽漢子的印象嚴重不符。
等丁兆蘭走後,歐陽春也暗中跟在丁兆蘭身後前往太歲莊。在丁兆蘭翻越太歲莊院牆時,歐陽春故意在院牆的磚石上做手腳。他趁對方注意力分散的機會,從丁兆蘭的背上盜走了七寶刀,而丁兆蘭一無所覺。而丁兆蘭在馬剛的房間外徘徊猶豫時,歐陽春則戴著人皮面具殺入房內,一刀結果了太歲莊莊主馬剛。歐陽春殺人時戴的人皮面具是妖怪模樣,因此馬剛的姬妾們傳出妖怪殺人的聲音。而歐陽春則趁著太歲莊內的混亂逃了出去,正好遇到被龍濤逼得左支右絀的丁兆蘭,於是順便救了對方。
最後丁兆蘭才發現自己誤會了歐陽春,而歐陽春在整個行動中的表現則讓他佩服不已。行動前歐陽春秘而不宣,行動時以人皮面具遮面,低調動手,殺人即走,絕不拖沓停留。整個行動非常迅速果斷,甚至將掩蓋行藏的手段都準備好了。而歐陽春的這種手段不但完成了殺人的行動,而且能夠擺脫官府的追查,江湖經驗十分老道。相比於歐陽春,丁兆蘭就顯得幼稚許多。他不僅武功遠不及歐陽春,被對方無聲無息的盜走了北上的武器,甚至在失去武器後猶豫不決,差點將自己陷入險地。可以說殺馬剛是歐陽春給丁兆蘭做的一個示範,也是最標準的江湖手段。而丁兆蘭對歐陽春的手段則佩服不已,被教做人也是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