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傳說是我國文學方面濃重色彩的一筆,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歷經千年的歷史穿越到了今天,留給我們的,更多的是神話故事中所表達的情感和歌詠的精神,讓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神話,指的我們在創作新詩的時候引用呢?
一、鳳凰
鳳凰也叫做丹鳥、火鳥、朱鳥、鸞等,是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鳳為雄,凰為雌,總成鳳凰,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祥瑞的象徵。
鳳凰「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其外形「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傳說鳳凰每次死後,會燃起熊熊烈火,並於烈火中重生,而且會獲得更加強勁的能力,這個過程便稱作「鳳凰涅槃」。
鳳凰的五彩色,被比喻成「德、義、禮、仁、信」五種倫理象徵。因此在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借鳳凰指代有德的人。同時,鳳凰也是愛情的象徵,被人們用來祝賀婚姻圓滿,夫妻和諧;鳳凰也是權力的象徵,也是華夏民族的一大精神圖騰。
常見傳說典故:《鳳棲於梧》、《百鳥朝鳳》、《吹簫引鳳》等。
常見詩歌有: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天上鳳凰休寄夢,人間鸚鵡舊堪悲——高蟾《長門怨二首》等。
二、青鳥
青鳥是傳說中西王母取食傳信,有三足的神鳥。青鳥是鳳凰的前身,體態輕盈,具有神性的吉祥之物。於是常常被借指幸福佳音的來到,愛情的信使,以及美好願望的實現。
青鳥典出《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二百二十裡,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班固《漢武故事》:「七月七日,上於承華殿齋,正中,忽有一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來也。』有頃,王母至,有兩青鳥如烏,俠侍王母旁。」
常見詩歌有:西來青鳥飛東去,願寄一書謝麻姑——李白《有所思》,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等。
三、精衛
女娃是炎帝最小的女兒,一天,女娃沒有告訴父親,自己偷偷駕著一隻小船向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划去,然而海上突然颳起了狂風大浪,把女娃的船掀翻了,女娃被海水吞沒,再也回不來了,女娃死後,魂靈化為一隻小鳥,曰「精衛」。後來便有了精衛填海的傳說。
精衛填海所折射出來的鍥而不捨的精神、宏偉的志向和善良的願望,受到了人們的尊敬。
常見詩歌有:玉顏溺水死,精衛空為名——岑參《精衛》,願持精衛銜石心,窮取河源塞泉脈——溫庭筠《公無渡河》等。
四、嫦娥
嫦娥,也稱姮娥,上古時期天帝帝俊的女兒,后羿之妻,美貌非凡,後因偷食不死藥而奔月成仙,在廣寒宮中居住。在古詩文中有時被用來指代月亮。
《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淮南子·外八篇》:「羿聞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誠,允娥於月圓之日與羿會於月桂之下。民間有聞其竊竊私語者眾焉。」
後世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由此形成。
嫦娥象徵著月亮,象徵著對於美好團圓的渴望,象徵著愛情,也是寂寞之思的美麗載體。
常見詩歌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等。
五、神女
神女,即巫山神女,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泉澆灌出的幻想之花,是中華民族的美神和愛神,被稱為東方「維納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九歌·山鬼》中最早將神女寫入詩歌,《山鬼》中的「於山」就是巫山,「山鬼」指的就是巫山女神。在屈原此作中,神女成了屈原對理想執著追求,對國家深沉眷戀的參照物。
神女象徵著美人芳草、賢人君子,超越兩性的精神生活,象徵著唯美的,純情的境界或幻想,也象徵著功利人和身體的美人。
常見的詩歌有: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李商隱《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毛澤東《水調歌頭·遊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