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娃,不就是帶孩子出去玩嗎?不!需要妙招!
帶著孩子去玩兒,可以理解我帶著你,我強你弱,遛娃者就是掌控者。這場景熟不熟悉?孩子坐在遛娃神器上,被推到了遛娃地點,娃下來玩,媽媽們開始玩手機、聊天,娃們玩著玩著,因為搶玩具發生了矛盾,娃們追跑打鬧有了危險行為或哭了、摔了,媽媽們各自吼幾下、安慰安慰。到飯點兒,坐上遛娃神器又被推回家。這樣遛娃多少個培養孩子的場景就錯過了、失去了。
娃們身體生長發育、健康需要全面發展他們的:走、跑、跳、爬、投、鑽、平衡、躲閃、追逐、力量、耐力、靈活性……媽媽們每天重複著玩手機和聊天的遛娃方式,孩子們只能隨機的運動,做不到全方面的發展和鍛鍊。如果媽媽們遛娃的時候,像朋友一樣和娃們平等的互動起來、玩起來。遛娃的同時,把自己也遛瘦了、遛健康了不是一舉兩得嗎?
遛娃路上怎麼玩?
路上玩?一,路上那麼多車不安全,二,路上娃也累,不願意走。遛娃神器既安全又方便,殊不知這是最不負責任的遛娃方式,束縛了孩子的行為,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當然娃們小講各種交通、安全規則往往不理解,就要用他們喜歡的遊戲形式培養他們。
躲小怪獸遊戲:擬人化馬路上的汽車、摩託車、電動車都是小怪獸,小怪獸喜歡玩抓娃娃的遊戲。在靠近馬路邊的地方容易被小怪獸抓住,小怪獸抓不到離他遠一些的娃娃,(讓娃自己觀察人行便道的那個位置容易被小怪獸抓到)在人行便道靠房子那一邊走,離小怪獸遠一些就抓不到了。小怪獸害怕紅色,信號燈變紅色小怪獸就停住不敢動了,我們踩著黑白黑白的人行橫道走過馬路,小怪獸就抓不到娃娃了。
一個5歲的城市女娃娃,可以連續在山裡徒步4個小時。娃從家裡到附近遛娃的公園就累了嗎?枯燥的走就會覺得累,要讓走路的孩子覺得有趣,明天試試有趣就不覺得累。
遛娃場地玩什麼?
玩兒,是什麼?是做各種文體活動。孩子小,注意力時間比較短,要各種遊戲內容交替進行,才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
以走這個動作為例:孩子們站在場地的一端,媽媽說大步走4步:娃們以能邁多大邁多大的步走。最小步走5步:腳後跟兒挨著腳尖走(十以內數隨便幾步都可以,不僅鍛鍊了身體還複習了數的實際意義。也可以說比3多1,比5少1,相鄰數也練了。甚至加減法都可以)踮腳走:腳後跟抬起來手臂舉過頭學大猩猩走。繞障礙走,撿幾個落葉隨機放在場地中,輕輕的繞著落葉走……也可以走直線、曲線,走圖形……
可以讓每一個娃都模仿當一次媽媽,想辦法和別人的走法不一樣,遊戲鍛鍊的同時又培養了創造力、自信心。
聰明的媽媽們,其他運動舉一反三吧。
遛娃回家不要洗洗睡了,要和孩子討論一下:你今天想的新玩法特別好,小朋友玩的好開心。明天還想怎麼玩?你今天沒有被小怪獸抓到,明天帶著媽媽一起躲小怪獸好不好?在媽媽的鼓勵下,娃鍛鍊身體的積極性、創造力、自信心會進一步的得以提高。
現在就設計個遛娃遊戲吧!通過和娃朋友遊戲式遛娃這一招,娃不鬧、乖乖的,還越來越聰明!孩子身體越長越壯實,媽媽們越來越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