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溜娃,孩子不願意回家,3個方法,讓孩子不哭不鬧,乖乖回家

2020-12-20 小B育兒計

隨著國內疫情和天氣的逐漸好轉,快憋瘋的孩子們已經按耐不住,蠢蠢欲動想要出門了,孩子們不像大人,他們需要戶外活動,需要曬太陽,來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這幾天天氣不錯,小區的兒童遊樂場所漸漸的人也多了起來。我也帶著兩歲多的大寶出去玩,每次出去玩都不願意回家,不僅我家大寶不願意回家,還有跟他差不多年齡的小孩子都是這樣,到了飯點還是玩的不亦樂乎,一點要回家的意願都沒有,面對不願回家的孩子,父母們也是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讓孩子回家。

最常見的做法:直接抱回家

很多父母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回家,直接抱走,孩子一邊哭鬧,一邊想要掙脫父母的懷抱,可是孩子還小,無法掙脫,只能任由父母抱回家。

我也試過直接把我家大寶抱回家,一路上哭的撕心裂肺,對我是拳打腳踢的,回到家了還是吵著要出去,拿玩具給他也不要,直接扔掉。

這種做法,只會更加激怒孩子,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情緒得不到宣洩,久而久之,孩子的脾氣越來越暴躁,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叛逆。

還有一種做法:恐嚇法

叫了很多遍孩子回家,孩子依然無動於衷時,很多媽媽是這樣說的:「你回不回家,你不回的話,媽媽不要你了,你自己在這裡玩,媽媽回去了,媽媽走了」。

很多孩子怕媽媽不要自己,於是委屈著跟著媽媽回去了。

有時候實在沒招了,我也會用這招,當我跟大寶說:「你在不回家,媽媽就走了,不要你了」。我家大寶會哭著說:「媽媽,不要走,媽媽,抱抱」,非常害怕。

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所有安全感都來自父母,特別是媽媽,當媽媽說不要自己了,孩子就真的以為媽媽不要自己了,媽媽不愛自己,自己唯一的安全感就沒了。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常常覺得沒有人是真的愛自己,不自信,沒安全感。

這兩種做法顯然不是長久之計,經過多次嘗試,我總結了3種方法,讓孩子不哭不鬧,乖乖回家。

一:「告別」法

出去玩,孩子不願意回家,除了想跟其他小朋友玩之外,還有個原因,是因為孩子把,外面的玩樂設施(滑梯、鞦韆等)當作「玩伴」,就跟自己心愛的玩具一樣,要孩子跟自己心愛的「玩伴」分開,當然不願意啦!

這時候父母可以這樣做,蹲下來,心平氣和的跟孩子說:你不想回家,是不是不想跟這些小朋友分開,不想跟這些「玩伴」分開呀,可是我們現在要回去了,你跟其他小朋友說「再見」,跟你喜歡的滑梯說「再見」,我們明天再來跟小朋友玩,再來玩滑梯,好不好?其他小朋友等下也會回去的。

一般我這樣跟我家大寶說了之後,他都會跟我回家,然後會跟他喜歡的滑梯,鞦韆說:「bye-bye,我明天再來玩」。也會跟其他小朋友說:"bye-bye,我回去了"。

二:規定時間法

在出門之前可以跟孩子規定,玩多久就回來,或者孩子玩到不願意回來的時候,在增加時間,到時間就必須回。

我家大寶兩歲9個月,還沒有時間概念,他不知道一個小時是多久,10分鐘是多久,全憑我自己決定。出去玩之前我也會跟他說:「我們去玩一個小時就回來好不好」。他都會高興的回答說「好」,因為他不知道一個小時是多久。

玩到差不多時間了,在提醒孩子,快到一個小時了,我們要回去咯!出門之前說好的了,玩夠一個小時就回去。

我家大寶一般還是不願意回去,他會說「在玩一下」。

然後我再跟他說「我們在玩多10分鐘就回去了,最後10分鐘,好不好?」

到了10分鐘,在叫孩子回家,這時候一般孩子都會答應的。

試過幾次,我家大寶給他玩多一會之後都會乖乖跟我回去。

三:轉移注意力法

前面兩種方法都不能讓孩子乖乖回家,那只能用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了。

具體做法就是,找到一個孩子比在外面玩更感興趣的事情,讓孩子回家。

比如,我家大寶特別喜歡坐爸爸的車,當他在外面玩到不想回家,怎麼也哄不回的時候,我就會跟他說:「我們回去看看爸爸回來沒有,好不好,等下爸爸回來了,我們不在,又開車出去了,就不等你了,你就沒有車車坐了哦」。

我家大寶一聽,馬上就會乖乖跟我回去了。

還有我家大寶喜歡吃蛋糕,他不願意回家的時候,我有時候跟他說:「我們回去做蛋糕吃,好不好,你跟媽媽一起做,我們做好好吃的蛋糕,好不好?」

這時候,我家大寶也會乖乖跟我回去。

樊登說:父母對待孩子不聽話的的方法,有多簡單粗暴,孩子到青春期的叛逆就來的有多兇猛

所以父母在面對孩子,不聽話,不願意做某些事情的時候,不要一味的怪孩子,吼罵,恐嚇孩子,不要這些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也需要理解,需要支持,很多時候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很多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相關焦點

  • 遊樂場玩嗨了不願意回家?一招讓娃乖乖守規矩
    有時候孩子哭得太激烈,家長不忍心,就聽到有家長對五六歲以下的小朋友說,「好,那再讓你玩五分鐘就回家,五分鐘後一定要回去了。」叮叮叮,五分鐘過去了。媽媽們放開喉嚨喊,「五分鐘到了,該回家了。」那麼如何既能給孩子再寬限五分鐘,又讓他們乖乖回家呢? 這時候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上手機、手錶(顯示00:00模式這鐘手錶)、鐘錶等顯示「具體數字時間」的道具,而不是抽象的「五分鐘」。
  • 想讓孩子不哭不鬧上幼兒園?試試這麼做
    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盼著放學,自然也是希望自己的家長能夠早早地在門口等著自己,這樣只要一出門,就能夠撲向爸爸媽媽的懷裡,和他們一起開開心心地回家。萌娃心想事成:媽媽真的第一個來接我了前些天我朋友跟我說她接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兒子回家的樣子,她兒子在幼兒園裡面上小班,白天的時候雖然有些不情願去上學,但是在媽媽約定了要第一個來幼兒園接他以後,孩子還是乖乖地背起小書包,到幼兒園去了。等到了放學的時間,我朋友早早地來到了幼兒園的門口等著,拿出手機準備拍攝孩子放學的樣子,也算是一個紀念。
  • 孩子沉迷動畫片怎麼辦?做好這3點,孩子不哭不鬧乖乖關掉動畫片
    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自己孩子離不開動畫片,手機、pad、電視輪番上陣,晚一會伺候都不行……吃飯也要看,睡前要看,平時一分鐘都安靜不了,居然能一動不動一看就是個把小時,儼然就是動畫迷。3、促進社會性發展幼兒社會性發展包括幼兒的親子交往、同伴之間的交往和幼兒的社會性行為三個大方面。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指出,人的社會行為是通過榜樣模式的觀察學習獲得的。
  • 自己帶就雞飛狗跳,別人帶就不哭不鬧,這樣的孩子究竟是怎麼了?
    對啊,自己一把屎一把尿養大的孩子,為何他人帶就這麼乖——餵飯就乖乖吃,讓睡覺一哄就睡著了;可與孩子最親近的媽媽就不一樣了,三天兩頭的出么蛾子——不是哭就是鬧,怎麼哄都難睡……這究竟是為什麼啊?事實上,小到3月,大到3歲的孩子之間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尤其是媽媽帶大一半,之後由老人或保姆接著帶的寶寶,或是剛開始上幼兒園的孩子,這種情況會更加的嚴重。
  • 這招兒遛娃——孩子不鬧、乖乖的、還越來越聰明
    遛娃,不就是帶孩子出去玩嗎?不!需要妙招!帶著孩子去玩兒,可以理解我帶著你,我強你弱,遛娃者就是掌控者。這場景熟不熟悉?孩子坐在遛娃神器上,被推到了遛娃地點,娃下來玩,媽媽們開始玩手機、聊天,娃們玩著玩著,因為搶玩具發生了矛盾,娃們追跑打鬧有了危險行為或哭了、摔了,媽媽們各自吼幾下、安慰安慰。到飯點兒,坐上遛娃神器又被推回家。這樣遛娃多少個培養孩子的場景就錯過了、失去了。
  • 孩子出去玩不願意回家怎麼辦
    不合理的規則有:大人永遠都是對的,小孩子不懂事,不要亂說話(孩子的想法需要被聆聽尊重、家庭個體需要被允許能表達自己的意見,透過討論溝通來達到共識。)你是男生要勇敢,是不能哭的(人有情緒是正常的,孩子需要能了解及理解自己的感覺,以及被家長同理、學習如何處理應對。)
  • 開學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教你五招,讓孩子不哭不鬧
    導讀:開學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教你五招,讓孩子不哭不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開學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教你五招,讓孩子不哭不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一出門就"收不住",家長巧用兩個方法,孩子乖乖跟媽走
    以至於很多寶媽都在抱怨:&34;其實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只要出門就撒歡,想要他們安安靜靜地跟自己回家比什麼都難,最後只能通過一番&34;來定勝負。小朋友生怕自己被媽媽拋棄,只能戀戀不捨地和媽媽回家。表面上,這種方法好像更好一點,但是其中的危害家長真的知道嗎?
  • 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面臨集體生活,想讓孩子不哭不鬧,要做到3點
    今日問題:為什麼有的孩子就能不哭呢?對於孩子而言,離開自己的小家庭,要快速地融入一個大的集體,需要的不僅是較強的心理素質,更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家庭的教育是讓孩子面對"分離"時情緒的重要因素小慧的孩子今年上幼兒園,小慧帶著木木走進幼兒園時,木木的表現還很正常,不哭也不鬧的,但當小慧準備離開的時候女兒木木的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不願意放手,抱住媽媽的腿,不讓媽媽離開,班級的其他同學也和木木差不多的一樣,都在號啕大哭,想回家,想媽媽。
  • 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面臨集體生活,想讓孩子不哭不鬧,要做到3點
    今日問題:為什麼有的孩子就能不哭呢?對於孩子而言,離開自己的小家庭,要快速的融入一個大的集體,需要的不僅是較強的心理素質,更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父母對孩子教育是孩子的指明燈,能夠讓孩子了解到這個社會,在孩子三歲之前,他了解的全是父母給予的,所以父母要讓孩子能夠更快的適應環境,更快的適應三歲以後的集體生活。
  • 「媽媽,我們回家吧」,為啥孩子不願意在姥姥家?三大原因很現實
    誰知道快樂時光總是短暫,小潔中午休息時兒子打來電話,哭著鬧著要媽媽來接他:「媽媽,帶我回家吧!」與同事分享自己的遭遇時,小潔突然發現這並不是個例,同事的女兒在姥姥家呆了一周,就拐彎抹角地求媽媽帶自己回家,同事詢問老媽是不是和小女兒有什麼矛盾,姥姥卻說:自己恨不得每天把外孫女捧在手心,哪會和她產生矛盾。
  • 一個孩子在外面很放鬆,回家卻很壓抑,不願意回家的原因
    一回到家裡就很壓抑,不願意回家。現在她的孩子也有類似的感覺,上學寧可坐公共汽車回家,也不願意坐媽媽的自駕車。在這方面我很認同武志紅老師的分析,他在《原生家庭》的序言是這樣寫的: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
  • 撒出去的孩子,就拽不回家,要不要裝麻袋扛回家?
    玩了好一陣子了,也該回家了。可是不管是苦口婆心,還是滿舌生花,撒出去的孩子,拽都拽不回來,特別是這小附近,小孩扎堆的地方,好些個都是同一個小區的,大人小孩都互相熟識,大家在熟悉的地方放開了玩。孩子:「我不回家,我想再玩一會」。情景一:「寶貝,我們回家了,你要是乖乖的,一會奶奶就給你棒棒糖吃。」孩子屁顛屁顛跟著奶奶回家,還吵著要3顆糖作為交換。
  • 資深幼師坦言:上幼兒園不哭不鬧的孩子,大多來自這3種家庭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說起孩子上幼兒園的事情,我真是一輩子也忘不了第一次帶孩子上幼兒園的那個場面!還沒等進樓,就能聽見各種撕心裂肺的哭聲,那可真是此起彼伏、連綿不絕啊!進入幼兒園,就能看到有抱著父母哭的,有在地上打滾哭的,還有一邊哭一邊拽著家長要走的,場面著實很轟動。
  • 聽說你曾奢望孩子不哭不鬧上幼兒園?
    孩子終於要去上幼兒園了。我的心啊,砰砰砰地跳!緊張嗎?一點都不緊張,我是開心啊!畢竟她媽媽我很早開始就為上幼兒園這件事準備著了。1.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因為我以前是幼師的緣故,我見過很多3歲了還要家長在家餵飯,上了幼兒園吃飯也很慢的孩子。這樣很不好,長期這樣會影響老師對幼兒生活的安排。
  • 從業多年幼兒園老師:第一天上學不哭的孩子,家庭多半是這樣的
    老師哄完這個哄那個,忙都忙不過來,就連看門的保安都得隨時提高警惕,因為總有那麼一兩個「能人」能從教室逃出來,漫無目的地亂跑~在如此混亂的場面下,某些「沉著冷靜」的孩子就顯得非常亮眼,他們乖乖坐在椅子上,默默看著其他孩子哭,時不時低頭玩一會玩具,像個小大人。
  • 孩子上幼兒園如何不哭不鬧,絕好方法在這
    每一年9月份前的幼兒入學,都有無數哭崩的孩子,尤其是今年,因為疫情,我女兒的幼兒園是封閉的,不讓家長送進學校了,需要孩子自己走進去,女兒現在大班,哭鬧這個問題幾乎不會發生了。說說剛進園的新生該怎麼讓他們不哭鬧呢,天知道想讓他們不哭都已經很不錯了,現在還要他們自己走進學校,分分鐘能給你跑回家。其實孩子的心情我們都理解,千萬別責怪。
  • 孩子是否適應了幼兒園?不哭不鬧並非唯一標準,具體得看四方面
    加之父母也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不可能每天都24小時地陪伴孩子,所以只能選擇「狠下心來」。但是不是孩子哭過就好了?還是不哭不鬧的孩子就沒有分離焦慮了呢?判斷標準可並非這麼簡單。不哭不鬧並非唯一判定標準每個寶寶的性格及情緒表達都不一樣,所以孩子不哭不鬧不等於適應了幼兒園,而小傢伙是否適應了幼兒園,具體還得看這四方面。判斷標準一:孩子放學後的情緒舉個例子,孩子在遊樂場玩了一整天,家長要求其回家時,孩子會表現的戀戀不捨,甚至還表示日後還要來玩,家長一定能夠體會此時孩子的心情吧。
  • 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應該怎麼做?試試這三種方法
    寶寶哭哭啼啼地跟著我回家了,過不了一會兒就破啼為笑了。不過寶寶會看人下菜碟,如果寶爸去接孩子放學,孩子一鬧一個準,寶爸看著孩子鬧,也不知道哄,又不好意思路人看,就直接買下。像玩具「迷你特工隊、機關槍、奧特曼」等等都是在這種情形下買來的。
  • 幼兒園老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有這3個特質
    文/泡沫媽媽談育兒每個孩子在出生以後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媽媽了,因此,絕大部分的孩子對父母都有很強的依賴感。這也就導致了,孩子不願意離開父母,去接受幼兒園的教育。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擾,那就是「第一天送孩子上幼兒園時,娃會哭的撕心裂肺」,所以很多家長就會心軟,就會將孩子帶回家,但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對的,孩子早晚會長大,會飛翔,父母的寵溺,只會讓孩子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