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應該怎麼做?試試這三種方法

2020-11-03 胡蘿蔔媽媽育兒說

我家二寶的幼兒園旁邊就有一家小型超市,每次接寶寶放學,寶寶都想要拉著我去超市買這買那,零食或者玩具,有時我看有需要的偶爾買一些,更多的是沒必要的不買。

這天,寶寶又要我去買風車糖,我說:「吃糖對牙不好,我們不買了。」寶寶執意要去,我掙脫寶寶的小手,就往回家的路上走,幼兒園就在小區裡,前面也沒有車輛,還是很安全的。

寶寶一看,急得坐在地上哭,接小朋友的家長都駐足觀看。我回頭拉起寶寶,說:「真的不能買,不能養成這個壞習慣。」寶寶哭哭啼啼地跟著我回家了,過不了一會兒就破啼為笑了。

不過寶寶會看人下菜碟,如果寶爸去接孩子放學,孩子一鬧一個準,寶爸看著孩子鬧,也不知道哄,又不好意思路人看,就直接買下。像玩具「迷你特工隊、機關槍、奧特曼」等等都是在這種情形下買來的。

一般父母不給孩子買玩具,都是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要挾大人,可是有位日本爸爸帶孩子逛街,路過一家玩具店,不給娃買玩具的方式真讓人大開眼界,目瞪口呆。

在一個日本的帶娃綜藝節目中,爸爸中川帶著兒子琳太郎出去逛街,路過一家玩具店,兒子興高採烈地走進去精心挑選起來。可是父親看到價格,感覺實在太貴,就不想買了,帶孩子走。

看孩子不太願意,爸爸索性就像小孩子一樣躺在地上和兒子撒潑打滾,這一幕驚呆了玩具店的所有人,也讓兒子感到迷惑和尷尬。想要扶起躺在地上的父親,但沒能拉起來,為了讓父親乖乖起來,最後乾脆放棄買玩具,說,「那就算了,不買了。」父親這才起來。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問孩子:「你真的不想要那個玩具了嗎?」兒子回答還是想要,父親說:「那爸爸不給你買,你願意嗎?」孩子接著又說:「算了吧我忍著。」

兒子琳太郎的自制力還是蠻強的,如果情況變成兒子和父親都來這招,在地上撒潑打滾,那又變成如何?看來總得有一方要妥協忍讓,懂得退讓。

面對孩子種種不合理的要求時,父母該怎麼做?

1、該拒絕的拒絕

如果家裡玩具已經很多了,再買一是佔地方;二是時間長了孩子不想玩了,還得想著處理;三是浪費金錢。不如一開始就直接拒絕,告訴孩子不能買的理由,讓孩子明白為什麼不能買。

這時候孩子往往會問N遍,堅持不懈地發問:「我能買嗎?」父母一定要堅持住,尤其是爸爸,耐不住面子。不給孩子買,能控制孩子的欲望,讓他知道不是你想要什麼就應該得到什麼,需要有理智和清醒的頭腦。

不要怕孩子哭,相信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事實證明,大多數孩子哭上一陣兒就好了,過後還會甜甜地說:「媽媽不讓我買,我就不買。」

2、規則早建立

李玫瑾教授說:3歲左右的時候,是立規矩的最佳時機。六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語就是垃圾。

到了孩子12歲之後,孩子的性格已經形成了習慣,再管孩子也聽不進去,因此要在寶貴的3歲左右給孩子立好規矩,培養良好性格,長大了即使父母不管,小樹苗也長不歪,成長為參天大樹。

當3,4歲的孩子哭鬧,撒潑打滾的時候,李玫瑾給出了方法。

第一步:直接抱回家,當場不要打也不要罵,讓孩子哭去。

第二步:回家後抱到臥室裡,一對一,不管誰,一個人管足夠了,把門一關,其他人不要來勸來幹涉。

第三步:記住4個「不要:不打、不罵、不說教、不走開」。

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不要心煩,情緒崩潰,穩住,孩子一看哭鬧這招沒什麼用,也就自知沒趣,一會兒就破啼為笑了。

3、轉移注意力

年齡太小的孩子,如果是2歲以內,只給寶寶講道理或者講規矩,孩子不容易理解,效果不佳。最好給予孩子足夠的理解和安全感,然後轉移注意力。

孩子哭鬧的時候不要直接來硬的,強硬拒絕,抱起來哄哄寶寶看看別的東西,或者說:「寶寶,我們玩這個遊戲,好不好?」孩子被別的有趣的事情吸引,就把這件事情忘記了。

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需要開動腦筋,發揮聰明才智,根據孩子的特點尋找好的解決方法,最了解孩子的是自己的父母,既讓家庭和諧,親子關係良好,又讓孩子培養好習慣,塑造良好品格。

歡迎關注胡蘿蔔媽媽育兒說,70後倆娃媽媽,熱愛寫作,專注分享育兒教育知識。

(圖片源於網絡,侵立刪)

相關焦點

  • 如何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時候提出的要求,在父母看來是不合理的,比如儘管家裡已經有電腦了,還要求買最新款的電腦,比如不顧家裡的經濟狀況,想要父母帶自己環球旅行等等。很多時候孩子很任性,提一些家庭無法承擔的要求,往往也是小時候父母太過遷就,慢慢讓孩子養成了自我中心的習慣,形成了自私性格。這種習慣和性格會非常影響孩子日後的社會交往能力。所以家長要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引導孩子明辨是非。
  • 心理變態了,定有這三種不合理信念。
    合理信念自然是,合適的,理性的信念與想法了。  第一種:絕對化要求  單看這個名詞可能真不大能懂,我對這個詞的理解大概可以歸結為兩個字「自我」。這種人往往活在自己的認知中。比如,你就應該對我好,這件事你就是做得不對,我就是應該佔在主體或者是上遊。總的來說還有點不講理,就只是一昧的順著自己的想法去行事。
  • 孩子經常提出不合理要求,不需要責罵,兩個方法避免無理要求
    家長會發現,孩子的奇思妙想特別多,甚至有時候會提出自己難以理解的要求。比如:&34;&34;其實很多時候他們知道自己的要求並不合理,堅持提出來不是為了滿足,而是通過這一要求證明自己。證明自己是特別的那一個,或者是父母會不會聽自己的話。一旦孩子提出這些要求,家長萬不可盲目同意,因為他們會一次次地挑戰父母的底線。
  • 孩子開口提要求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正確引導孩子?
    這幾乎是每個家裡,每天都要上演的戲碼。當孩子開口提出自己的要求,父母的回答方式很重要。 不同的回答方式,對孩子有不同的影響。孩子三天兩頭鬧著買新玩具,如果不給買就開始抹眼淚,每次家人都心軟妥協。 用這招武器,孩子還陸續破例吃了巧克力、冰淇淋、薯片等很多以前沒讓吃的零食。 跟和鄰居一樣,很多父母明知道孩子的一些要求不合理、不合規矩,但看到孩子哭鬧不止,都會心疼孩子選擇妥協。 但這也一次次助長了孩子的任性。
  • 面對孩子拖延、寫作業慢,家長應該怎麼做?
    面對孩子拖延、寫作業慢,家長應該怎麼做?愉悅的情緒面對孩子我們知道了家長本身的一些行為會導致孩子磨蹭拖延,那麼家長該怎麼做才能解決這個拖延的問題呢你免不了要對孩子長篇大論地進行說教,甚至是質疑孩子的學習能力。孩子就會感到不被理解、很受委屈,從而產生反叛的心理,在寫作業這件事情上跟你唱反調。
  • 孩子犯了錯,父母應該怎麼做
    這句話告訴我們:孩子本身沒有什麼錯誤,他(她)所犯下的錯誤,很可能是因為大人的教育理念或處理方式出現了問題。那麼,當孩子犯了錯時,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試一試。有的父母,當看到孩子在家做了錯事,或者接到老師投訴後,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輕則辱罵,重則體罰。其實孩子已經犯了錯,打罵只能讓孩子徒增恐懼。而且久而久之,這種打罵一旦成為習慣,根本就不起作用。其實,孩子在初犯錯誤時,情緒是低落的,他更需要大人的安撫。(哪怕我們成人也是如此。)因此,當得知孩子犯錯後,父母不僅要平定自己負面情緒,更要用耐心和愛心安撫孩子,讓孩子擺脫犯錯後的自責,勇敢面對現實。
  • 李玫瑾:孩子不合理要求,必須要遵循4個原則!有多少父母做到了
    李玫瑾:孩子不合理要求,必須要遵循4個原則!有多少父母做到了什麼是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其實為人父母的都懂,就是一些不好的要求。比如說孩子要玩手機遊戲,這就是不合理的要求。再比如說孩子在家庭條件不允許下要買一些很昂貴的玩具,這就是孩子對父母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甚至有些孩子直接跟父母說,「媽,我不想讀書了。」其實這也是不合理的要求,作為父母的,肯定是不會答應的。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時候,父母都是怎麼做的呢?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是有自己的方法和習慣。
  • 父母吵架,作為孩子的我應該怎麼做?
    每個孩子在家庭中都會或多或少地面臨父母吵架的場景而父母吵架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有很大影響的到底有多大呢?>從29樓的家中一躍而下,當場身亡可以預見這對父母后半生會活在愧疚和痛苦中了可等他們後悔了,再也回不去了父母吵架,無論輸贏受傷的總是孩子婚姻裡的痛苦,最後都會由孩子來買單但其實,大部分的父母吵架,作為孩子是有一些辦法去解決的一般來說,面對父母吵架,我們基本上會有這麼幾種應對方式:
  • 面對暴躁易怒的父母,你應該怎麼做?
    出生在暴躁易怒家庭的孩子,你應該怎麼做才可以面對暴躁易怒的父母又不影響自己呢?首先第一你要清楚的認知到父母的暴躁易怒是他們的問題,並不是你的問題。第二,你要清楚的了解。他們永遠不會改變。你只需要搞清楚這兩個問題,你非常容易面對各種各樣不合格的父母。或情緒易怒的父母情緒波動很大的父母。
  • 父母的「強勢教育」會毀掉孩子,不妨試試這兩個方法
    一味的退讓、迎合別人,做事情沒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自然是不利於孩子完整的人格養成的,所以,父母是不應該採取這種教育方法的!父母的「強勢教育」會毀掉孩子,不妨試試這兩個方法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去鍛鍊孩子獨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把父母的想法強加於他們。鼓勵他們去勇敢的發現問題、探索未知的世界與動手實踐的能力,是真實的有助於孩子內心成長的方法。剛開始孩子肯定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水準,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孩子需要我們給他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慢慢的,自然孩子的綜合能力會有一步很大的提升!
  • 讓孩子聽話懂事,掌握這三種方法,家長不再犯難
    這可能是很多父母都頭疼的問題,今天就來為大家解決這一難題。鄰居家的小孩木木,是小區內出了名的搗蛋鬼。不是欺負別人家的小孩了,就是自己爬這爬那磕傷腿了。這可把木木媽媽為難死了,他每天都要跟在木木後邊解決各種問題,所以最近逢人就會抱怨孩子難管。
  • 家長做出這三種行為,容易讓孩子有心理陰影,父母要警惕自己言行
    "在貧窮的環境裡就算那位媽媽忙於生計,但也沒有忘記教導孩子去實踐自己的想法。這個泰國短片其實是有原型的,那個孩子如今在瑞典做研究,很感謝媽媽平常對自己的支持,也時常記得媽媽的那句"我們試試"。父母的思想奠定了孩子的思想,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時時警惕自己的言行,避免對孩子的成長有不好的影響。父母要謹記這三種行為只要出現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心靈。
  • 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家長們需留心,可能是「拆屋效應」在起作用
    媽媽不允許,小明就坐在地上不走了還一邊用頭撞地,小紅一時感到十分苦惱,不知該把小明怎麼辦?看到小明坐在地上,一副耍賴的樣子,實在是感到頭疼。當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家長究竟應該怎麼做呢?(當然,事急從權,面對低齡化的孩子的話,講道理這種方式並不適用,家長要理性選擇)讓小明知道這其中的原委和事情的輕重緩急,從而不再坐在地上無理取鬧,常言道,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梁,與孩子溝通共同解決問題,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 開學後,試試給孩子準備這三種早餐,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想要在秋季讓孩子少生病,還能抓住長高黃金期。那立秋後,這三種食物一定要多讓孩子吃,能提高免疫力,還能讓孩子長高。哪三種食物呢?雞蛋,奶酪,雞腿。只要對這三種食物不過敏的孩子,應該都吃過,有的孩子可能還會經常吃,那為什麼他們沒有提高免疫力,也沒有長高呢?因為不會吃。這三種食物一定要在秋季,孩子們剛開學時,多給孩子們當早餐吃。
  • 孩子生病沒食慾,父母干著急,不妨試試這四個方法
    父母發現孩子有這種情況後,心裡很著急不知道怎麼做才好。其實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只要找對方法就可以,這四種方法可以試一下。 第一種方法,做孩子平時喜歡吃的食物。雖然說孩子在生病的時候胃口不是很好,但是他看到你特意做了他平時喜歡吃的食物後,多多少少會吃一些。孩子能吃進去東西就有助於身體的恢復,孩子的病就好了,食慾就回來。
  • 面對孩子的頂嘴行為,爸媽應該怎麼做呢?
    如果父母逼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孩子便會以頂嘴的方式去反抗。可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點,在孩子面前,我們之所以不能容忍孩子頂嘴,就是容易把自己看成絕對權威,總覺得自己看到的真相才是真相,做出傷害孩子的事而不自知。
  • 孩子是個「愛哭鬼」?父母試試用這3個方法,讓孩子更易接受
    內心缺乏父母給的愛,沒有安全感孩子愛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因為孩子沒有安全感,認為父母不愛自己,做錯事覺得父母不支持自己,於是感到委屈。比如說很多時候孩子哭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讓父母多關注自己。
  • 面對「開學前症候群」,家長和孩子應該怎麼做?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調整狀態呢?一起來看看吧!經歷過一個假期,學習效果出現差異是正常的,別著急,先做到以下幾點,幫助孩子循序漸進的適應新學期生活01、建立合理的學習和娛樂時間暑假期間,孩子們的自主時間比較多,作息不規律,很多孩子在暑期經常使用電子產品等娛樂工具,家長一定要加強監督。
  • 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我們應該怎麼做?
    ,會產生一種不適應行為,而這種不適應行為,依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的行為反應,例如:越小的孩子,會表現出來緊緊抱著父母不放、害怕、非常愛哭;而較大的孩子,則會有懼怕的表情出現、情緒非常不穩定、又叫又跳的、耍賴、哭躺在底上不起來等等。
  • 面對孩子內心「隱秘的角落」,家長究竟應該怎麼做?
    不少網友以《隱秘的角落》為例,去揣測那位身穿藍衣搶手機的女孩內心的惡意,認為她「自己緊緊拽著天台欄杆卻教唆另外兩個女孩跳下去試試」實乃居心叵測,評價她「搶手機的時候表情兇狠冷漠讓人看了害怕」。更有甚者,罵出了許多不堪入目的髒話。面對這一情況,視頻的拍攝者在接受採訪時解釋道:「孩子家長說去天台玩耍並不是藍色衣服孩子的主意。」「搶奪手機是出於對本身的自我保護意識,我不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