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其實為人父母的都懂,就是一些不好的要求。比如說孩子要玩手機遊戲,這就是不合理的要求。再比如說孩子在家庭條件不允許下要買一些很昂貴的玩具,這就是孩子對父母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甚至有些孩子直接跟父母說,「媽,我不想讀書了。」其實這也是不合理的要求,作為父母的,肯定是不會答應的。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時候,父母都是怎麼做的呢?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是有自己的方法和習慣。
就好比孩子在商場吵著要買玩具槍一樣,父母說沒有錢,或是你還小,玩這個危險,孩子就會在地上哭鬧不起來,結果就會被父母打屁屁,強行帶走。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很多父母都做得出來,到底有沒有問題呢?
可以說問題還是有的,會導致今後孩子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都不敢開口向父母要,不敢開口向父母要,他們會怎麼做呢?會在家裡偷錢,一點一點偷,神不知鬼不覺,就存了夠買玩具槍的錢,買回去,父母問這是誰呢?
孩子就開始撒謊說,這是隔壁某某借給我玩的。這麼回答父母也就會開始懷疑,就去問隔壁的某某。但是孩子之前已經跟那個某某商量好了,父母如果問,就回答是自己買的。可見父母一個很錯誤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帶到多麼可怕的深淵。
說到這裡,對於孩子不合理要求,要遵循4個原則!是哪四個原則呢?如果大家也不知道,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李玫瑾這段語錄,文字如下
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遵循四個原則。不要打,不要罵,不要說教,不要走開。——李玫瑾
讀完李玫瑾這段語錄,可以說很多父母都做錯了,因為很多父母都在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候,打過自己的孩子,甚至把孩子丟在商場讓其哭鬧,不管,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陰影。
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李玫瑾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借著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遵循四個原則。不要打
打孩子,多少父母能站出來說自己從來沒有打過自己孩子?可見真的很少父母能做到不去打孩子,因為很多父母可能知道打孩子不好,但是當孩子不聽話,很倔,惹父母生氣,很多父母是控制不住自己情緒,打了孩子後心裡也很後悔。
甚至很多父母打完後也深深體會到打在孩子身上,痛在父母心裡。可以說知道父母打過孩子,孩子心裡就會有陰影,這個陰影會伴隨孩子長大成人。打過孩子,孩子就不喜歡跟父母說自己的心裡話,也不願意跟父母溝通。
就會出現我們上面所分析的情況,孩子會變得愛撒謊,偷錢,什麼都瞞著父母,不跟父母講,這就是打孩子後的壞處。孩子犯天大的錯誤,做父母應該記住,都不要去打。因為打孩子,真的起不了什麼作用,也改變不了現狀,畢竟事情已經發生了。很多人會說那罵他行不行呢?
不要罵,不要說教,不要走開。
李玫瑾說不要罵,不要說教,也不要走開。多少父母能做到這份上。其實噹噹孩子犯錯誤了,我們首先就要冷靜下來陪著孩子一起去分析,到底是對還是錯,即便是錯,我們也要語氣溫和一點,說孩子做錯了,下次不要再犯了,要好好改正。
這樣孩子就記住你今天說的話,而這個說的話,沒有一點說教成分,只是告訴了孩子對與錯,沒有任何懲罰。倘若你懲罰了他,打了他,他只記得今天被爸媽打了,就會忘記自己到底做錯什麼了。
倘若你罵了他,他也只記得今天被罵了,到底做錯什麼事,不記得。倘若你只是分析對和錯,那麼孩子就記得你說的話,今天我做了一件錯事,爸媽都沒有怪罪我,我感到很內疚,以後也不會再犯了。
很多父母都會選擇走開,其實走開,更傷孩子自尊心。走開了,就等於把問題丟給了孩子,孩子從小就感覺自己有個父母跟沒有父母一樣。說真的,很多父母都是這樣,孩子做錯了事,就把孩子丟給人家管教,啥也不說,就走了,這樣的父母真的很失職。其實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才是真正偉大的父母。
比如說孩子之間打架,本身就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只要分析出對與錯,錯了就是錯了,帶著自己孩子跟其他孩子家長賠禮道歉,這樣孩子都會看在眼裡,就會有種愧疚感,今天打架了,父母沒有怪罪我,還陪我們跟著一起賠禮道歉,是我丟了父母的臉。
所以說李玫瑾說對於孩子不合理要求,要遵循4個原則!多少父母都做錯了!
李玫瑾教授和所有家長一樣,推薦了這本兒童情感管理和性格培養的畫冊。全套共10卷,中英文對照。在培養兒童情商的同時,對其英語啟蒙有很大的幫助。
本系列叢書共有十個主題,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發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博學,分享快樂,有能力做,養成良好習慣。
三歲之前,父母可以給孩子讀睡前故事書。當孩子3-6歲的時候,是一本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培養良好的性格。
好習慣決定好未來。家長要抓住3-6歲的黃金時代,培養孩子的情商、習慣和情緒管理能力,讓孩子終身受益。
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成長,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性格,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