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父母請堅持4個基本原則

2020-09-23 奶爸新問題

導讀:李玫瑾教授: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父母請堅持4個基本原則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李玫瑾教授: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父母請堅持4個基本原則!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孩子們經常使用哭泣來威脅父母。這似乎是很普通的事情。在許多家庭中也出現過類似的場面。許多父母在孩子哭泣時無助,只能妥協。實際上,在孩子哭泣時,父母不僅有一種選擇,而且還有許多其他選擇。李美金教授:要正確處理兒童的哭泣威脅,必須堅持四個基本原則。


Wenwen家中的嬰兒已經5歲了,從小就一直獨自照顧孩子。這個孩子在兩歲之前比較聽話,但是在兩歲之後,孩子變得更加頑皮並且有自己的想法,拒絕聽父母的話,這讓文雯很頭疼。如果您不同意孩子的要求,孩子會在家哭泣,甚至在家裡打碎東西,因此,文文只能妥協,這樣,孩子似乎已經嘗到了甜頭,變得甚至更糟。


孩子哭泣和哭泣是正常的。這似乎是他們實現目標的唯一手段。但是,父母盲目地滿足孩子的要求不是明智的選擇。如果父母在哭聲中妥協,那麼帶來的後果也很嚴重。孩子很有可能會走在彎曲的道路上。因此,當孩子哭泣,發脾氣或威脅父母時,父母該怎麼辦?每個人都希望嘗試李美金教授的四項原則。


首先,不要打孩子
當孩子哭泣時,父母通常會非常不高興,並且父母知道孩子的要求過高或他們的行為觸及了父母的底線。這使父母感到憤怒。可能會伸出手打幾次孩子,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的確使他們感到很委屈,這也不公平。


第二,不要責罵孩子
許多父母知道對兒童的體罰是不正確的,尤其是在不應該毆打他們的情況下,因此他們只是對他們大喊大叫以發洩自己的情緒,但這通常也有不好的效果。孩子們覺得父母是一個不講理的人,他們只會吵吵鬧鬧,為了與父母抗爭,他們會變得比父母更糟,更大聲。


第三,不要講道
一些父母可能會認為,由於無法毆打或責罵他們,我總是可以和孩子一起推理,但實際上,孩子的理解能力很有限。即使他們沒有哭泣或製造麻煩,父母也將與他們推理。他們必須能夠理解它,更不用說當他們情緒激動時,如果父母與他們交談,他們將不會聽任何東西。


第四,不要走開
在某些父母看來,如果您無法毆打,罵罵或說理,那就不理會孩子,遠離孩子,然後讓孩子哭泣。這樣,儘管孩子可能很安靜,但是下次他們會像這樣麻煩。因此,父母不妨靜靜地照看孩子,讓他們知道父母有原則和底線。如果您哭鬧並製造麻煩,可以繼續這樣下去。無論如何,父母都不會。會妥協,以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孩子哭泣時,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如果父母不掌握這一措施,孩子下次通常會變得更糟,並最終發展到無法控制的地步。
首先,父母必須正確看待孩子的叛逆時期
兩歲以上的孩子進入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時期。目前,他們想證明自己是對的,或者他們特別想與父母面對面。父母應該正確理解這個問題,不要給孩子貼上不好的孩子的標籤。不要以為孩子沒有希望。


其次,了解孩子的內在需求
不要以成人的標準去問孩子,也不要從成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您應該對孩子有一個同情的想法,以便您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情,這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會更加順暢。如果成人標準要求這麼小的孩子,結果將不令人滿意。


三,滿足孩子的需求
在某些非原則性問題上,父母不妨滿足孩子的要求。這不僅會使孩子們高興,而且不會引發家庭戰爭。例如,如果孩子們特別想在冬天穿夏天的裙子,那麼父母可以讓他們的孩子如果在陽光下在戶外穿較厚的羽絨服,則孩子不會感冒。它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並且沒有偏離父母的原則。為什麼不呢?如果孩子感覺很好,那就讓她穿好衣服,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感覺不好,下次自然不會再戴。


兒童可能在小時候就有過哭泣和大聲喧the的經歷。這時,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如果父母的態度不正確,可能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或影響親子關係。您認為孩子哭泣和大驚小怪時,父母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與孩子溝通嗎??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臺的育兒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育兒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育兒之路。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正確面對孩子的「哭鬧要挾」,家長要堅持四個原則
    反正就是要家長妥協,不然就是不起來,然而李玫瑾教授對於孩子的這樣的行為做出了以下的看法:面對孩子的&34;,家長要堅持四個基本原則那麼,在知道這四個基本原則之前,家長應該檢視下自己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出了岔子,在根本上解決孩子為什麼會
  • 李玫瑾: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四個基本原則,是最佳的處置方式
    3)孩子的哭鬧,是在試探父母的底線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說的,孩子3歲前哭是因為痛,3歲後哭則是因為有了目的,不得不說,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彼此試探的過程。1)急於安撫輕易妥協有些父母看不得孩子哭鬧,孩子一哭父母的心就軟了,於是妥協和安撫成了常見的應對方式。
  • 李玫瑾教授: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只需做到4不要,輕鬆解決
    果媽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父母在孩子任性或哭鬧的時候,通常會有這麼4種做法,大家看看自己有沒有中招哦。李玫瑾教授:對待孩子哭鬧要挾,請堅持4個基本原則孩子非常聰明,他會根據父母的反應和態度來調整自己的行為,並不斷試探,以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 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怎麼辦?李玫瑾教授:做到4不要,就能輕鬆解決
    文/瀟媽聊育兒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會哭,並且哭鬧伴隨著孩子的成長道路,各種哭聲會讓寶媽感覺頭疼,當孩子委屈或者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家長哄一哄就好了,但唯獨孩子用哭鬧要挾家長的時候,家長通常就不知道怎麼處理好了。
  • 孩子利用「哭鬧」要挾時,父母妥協孩子變本加厲,要堅持4個原則
    ,孩子就知道對付父母的最好方法,那就是哭鬧。,他們就會不斷的試探父母底線,今天為個幾塊錢的零食哭一哭,明天為了幾十塊錢的玩具打滾兒,後天因為幾百塊錢的電動火車躺地上不回家,這是一個不斷的在試探上限的過程,直到父母不能承受而拒絕為止。
  • 李玫瑾:應對孩子「哭鬧要挾」做到四不要,父母這樣做孩子很受益
    我告訴孩子你慢慢長大了,明年就要上幼兒園了,要做個小小男子漢,以後要幫媽媽哦。孩子很開心地點點頭,自己去玩去了。從那以後,我說的話基本上都比較有執行力,孩子也不再蠻攪胡纏的。孩子以哭鬧要挾父母的情況有很多,簡直說都說不完。有時候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話,孩子還打人、咬人,有些性子急的媽媽感覺肺要氣炸一樣。
  • 李玫瑾:孩子以哭鬧要挾你時,記住這4點,輕鬆化解和孩子的障礙
    哭鬧對於小孩子來說是唯一的表達方式,不開心了會哭、不舒服了會哭、找不到媽媽了會哭、自己地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也會哭。而哭鬧對於大人來講就像是一個命令,即便再有原則,一聽到孩子哭了就會瞬間妥協。所以很多孩子會用哭來要挾大人去滿足自己的目的,比如買玩具、買糖果,那麼對於孩子的要挾大人應該怎麼做?
  •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李玫瑾教授教你只需做到4不要,輕鬆解決
    important}導讀: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最讓家長們感到崩潰的應該就是小孩子哭鬧的時候了。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在外面,尤其是在超市商場等公眾場合裡,有小孩子會因為一些小小的事情而隨地哭鬧起來,家長使盡了渾身解數,也還是拿孩子沒辦法。
  •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話題中的場景多麼熟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每一位父母,都曾被孩子的哭鬧「要挾」過。這幾年,孩子動不動就拿生命威脅父母的事件,是屢見不鮮:一名17歲少年因沉迷遊戲與父母起了爭執,一氣之下竟以跳河要挾父母,救起來時已無生命跡象一名12歲男孩為逼父母給他買手機,爬上近30米高壓電塔;東北有個小男孩邊哭邊跟母親撂下狠話:「媽,我今兒就把話撂這兒了,你要是敢生二胎,我就敢死!」
  • 面對孩子哭鬧要挾,家長要樹立權威,善於向孩子的任性說「不」
    有些孩子一哭鬧要挾,父母就滿足,孩子就知道這個方法對父母很管用,哭鬧要挾就會成為習慣;其實就如專家說的一樣:一個3、4歲的孩子哭鬧,家長說這個不行,孩子能怎麼鬧,大不了在地上打滾,也奈何不了大人啊,但是當孩子14歲了,他要去幹什麼,家長不讓去,這個時候孩子更會鬧,他會離家出走,還會服毒自殺,會跳樓,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底線,不受威脅,不然以後真的要不得。
  • 孩子在商場裡又哭又鬧,父母別急著妥協,4個原則幫你解決問題
    尤其是孩子還沒有正確掌握表達情緒的能力和方式的時候,哭鬧是孩子最會使用的方式。,父母在遇到孩子採用&34;的方式的時候不如看看李玫瑾教授的應對方式,讓家長學會正確引導孩子。第三:孩子在商場裡又哭又鬧,父母別急著妥協,4個原則幫你解決問題有時候孩子的哭鬧是通過這樣直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而有時候是將哭鬧作為自己的&34;,與父母進行對抗,父母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對孩子的行為做出相應的應對,但是無論是何種方式,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都要記住這四個原則。
  •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5歲女孩撒潑打滾要玩具,父親原地看3個小時不制止,如果你是家長有什麼更好的教育方式?」這是前段時間知乎上一個熱門討論的話題。話題中的場景多麼熟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每一位父母,都曾被孩子的哭鬧「要挾」過。
  • 父母教育男孩,最好堅持這4個原則,李玫瑾:孩子未來更有擔當
    文/甜心奶爸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甚至有專家斷言,看看家長就能知道這個孩子以後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可見家長的教育有多麼重要,尤其是在教育男孩的時候。更有自己的想法,不服從管教由於從小接受的教育不一樣,所以一般來說,和女孩相比,男孩會更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當家長對孩子進行管教的時候,經常會受到男孩的反抗,就是因為他們並不理解父母為什麼這麼做,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更正確,所以家長想要教育男孩,最重要的就是引導孩子的思維。
  • 父母教育男孩,最好堅持這4個原則,李玫瑾:孩子未來更有擔當
    文/木木寶貝育兒記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甚至有專家斷言,看看家長就能知道這個孩子以後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可見家長的教育有多麼重要,尤其是在教育男孩的時候。
  • 李玫瑾:孩子不合理要求,必須要遵循4個原則!有多少父母做到了
    李玫瑾:孩子不合理要求,必須要遵循4個原則!有多少父母做到了什麼是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其實為人父母的都懂,就是一些不好的要求。比如說孩子要玩手機遊戲,這就是不合理的要求。說到這裡,對於孩子不合理要求,要遵循4個原則!是哪四個原則呢?
  • 李玫瑾教授:孩子三到六歲你不管,等到十五六歲想管就難了
    李玫瑾教授:孩子三到六歲你不管,等到十二歲想管就難了父母應該在孩子3-5歲時就應該找機會給孩子一次明確態度展示:如果你做得不對,我就不愛你!——李玫瑾教授龍龍媽媽家對門住著一對老兩口,人特別好,家裡蒸包子都會給我們家送一些,對待我們就像自己孩子一樣。
  • 李玫瑾教授直言:父母遵循這4個原則,兒子會更陽光有擔當
    李玫瑾教授大家應該聽說過吧?她是中國公安大學一位心理學教授,在裡李玫瑾教授的一次講座中說過:「想要孩子更有出息,在孩子12歲之前,父母務必要遵循這4個原則,兒子才會更陽光有擔當。」,這個時候若是讓孩子養成傲慢驕縱的性格,以後會很難改掉,我朋友家孩子就是這樣,朋友因為是獨生子,所以非常寵自己家寶寶,在孩子小時候,朋友什麼事情都慣著他,小時候基本是要星星不給摘月亮。
  • 《圓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李玫瑾:教育趁早,青春期能少說就少說孩子的教育是一門仍需討論的問題,擅長解決教育類問題的李玫瑾教授,在《有的認為孩子還小,沒必要要求他過早地開始學習,應該多體驗一下快樂的童年時光。但李玫瑾教授的想法卻恰恰相反,她認為孩子學習就應當從小抓起,尤其是六歲之前的學習最為重要。
  • 李玫瑾建議:堅持5個原則,讓孩子有擔當
    那麼,在這裡育兒教授李玫瑾就表示,堅持五個原則,才能讓孩子有擔當。由此可見,以上三點確實非常不利孩子的成長,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按照李玫瑾教授所說的五點培養孩子呢家長不妨參考李玫瑾教授所說的這五個原則:原則1: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孩子的責任心非常重要,因為每個孩子在人際來往或者職場工作當中,責任心非常重要,這事關別人對你的態度。
  • 36計不如孩子的「哭計」,父母該學會的應對孩子「哭鬧」的上上計
    在我的父母交流群裡,父母問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只要一哭,父母就會覺得煩躁緊張,面對孩子哭鬧應該怎麼辦?」應對孩子哭鬧的錯誤方式一:條件交換策策是個2歲的男孩,一天奶奶帶著他去超市,他看到了一輛小汽車,就讓奶奶給買,奶奶說「家裡有很多汽車了,昨天還剛買了一輛,今天就不要買了。」策策一聽,立馬就開始哭鬧,奶奶一看孫子哭了,立刻就哄道:「不哭不哭了,給你買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