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父母交流群裡,父母問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只要一哭,父母就會覺得煩躁緊張,面對孩子哭鬧應該怎麼辦?」
英國科學家Morten L Kringelbach說,嬰兒和孩子的哭聲,能給人類的大腦帶來特殊的刺激,尤其是父母,小朋友的哭聲能讓他們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覺難受,孩子一哭他們就想做點什麼,讓孩子立刻停下來。
孩子剛出生的幾個月哭的很厲害,我被孩子的哭聲折騰的有點「神經兮兮」的,有時候半夜睡著,我會突然驚醒,腦子裡第一個反應就是「孩子哭了」,但是醒了之後,一看孩子還在好好的睡著,雖然孩子沒哭,但是我的心裡卻覺得很煩躁。
講座的時候,我經常跟父母們討論這個事情,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的哭聲就像是發令槍」一樣,只要孩子一哭,父母們就開始焦躁,很多父母此時都會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來哄孩子。
美國早期教育專家、「哈佛學前項目」總負責人伯頓,L.懷特的研究認為孩子早在5個月開始就會出現以尋求陪伴為目的的社會性啼哭,這時父母的回應方式就形成了不同親子關係的雛形。
策策是個2歲的男孩,一天奶奶帶著他去超市,他看到了一輛小汽車,就讓奶奶給買,奶奶說「家裡有很多汽車了,昨天還剛買了一輛,今天就不要買了。」策策一聽,立馬就開始哭鬧,奶奶一看孫子哭了,立刻就哄道:「不哭不哭了,給你買行了吧。」
這種方法雖然能短暫的讓孩子停止哭泣,大人們也能適當的鬆一口氣,但是長期下去,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形成「哭鬧——滿足——再哭鬧——再滿足……」的惡性循環,孩子未來可能學會通過「哭鬧」獲取心儀的東西。
芳芳5歲的時候,在跟媽媽去公園玩時走丟了,好心的路人安慰她,說「打電話給警察幫忙找她媽媽」,芳芳嚇壞了,說什麼也不讓找警察。經過一番了解才知道,每次芳芳一哭,媽媽都會嚇唬她說「你再哭外面的壞蛋就會來把你抓走」「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你再哭,警察就來抓你了」等等。
這大概是很多人都曾經歷過的,父母經常性會為了阻止孩子的行為而對孩子進行欺騙、恐嚇等手段,雖然確實有一定效果,但是實際上,這種行為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錯誤觀念,甚至於對於「警察」這一職業有所誤解,長大之後遇到事情,也不敢找警察尋求幫助。
「孩子一哭我就覺的腦袋要爆炸了,哄又哄不好,能怎麼辦,只能讓他哭,哭夠了就好了;都5、6歲了,還整天就知道哭,沒完沒了的。」
「小孩哭鬧,你越理他,他哭的越厲害,不用管他,就好了。」
「小孩子哪有不哭的,哭就哭吧,也哭不壞,我們都這麼忙,哪有時間天天哄他。」
雖然對於孩子哭鬧持冷漠對待態度的相對而言比較少一些,這種方式,雖然可以讓孩子止住哭泣,對於年幼的孩子卻是一種傷害,大人冷漠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孩子因為不善於表達自己,所以才會將哭鬧作為情緒發洩的方式,當孩子哭鬧時,我們首先要弄明白孩子哭鬧的原因,然後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對孩子進行愛撫,因為孩子哭鬧時會有壓力,難過的感覺,這時候孩子是非常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愛撫的,你可以告訴他「媽媽很愛你,媽媽現在知道你很難過。」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絕對不能直接推開孩子讓他「快閉嘴,別哭了」,當你理解安撫了孩子,他才能緩解激烈的情緒,停止哭泣聽你說話。
如果對孩子進行了安撫也沒有用的話,我們也可以試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注意力其實是非常短暫的,如果孩子哭鬧,可以找一些他喜歡的東西或者是帶他做一些他喜歡的事情,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我經常會通過講故事或者是帶孩子一起做遊戲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但是轉移注意力時,一定要注意語氣,可以給孩子提供幾個選項,讓他挑選最想要的一個,就能儘快讓孩子開心起來。
如果孩子通過哭鬧來要求父母滿足自己不合理要求的話,父母 如果不能堅持原則,一味滿足孩子要求的話,只會強化孩子的哭鬧行為。所以,父母要注意,孩子的負面情緒可以接納,可以安撫,也可以表達我們對孩子的愛意,但是,孩子無理取鬧的要求是絕對不能滿足的。即便是合理要求,也是不能用哭鬧來要挾父母滿足的,必須好好跟父母說才可以。
雖然是要拒絕孩子的要求,但是我們要採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告訴孩子,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你不能滿足,比如說「媽媽很愛你,也知道你現在很想要這個玩具,但是你昨天剛買過了,家裡也有很多了,所以這個玩具媽媽不能再給你買了。」
拒絕孩子,家長一定要堅守原則,一開始答應了的事情,就要做,不能答應的事情,就算是孩子哭鬧也不能答應。
在我們的一生中,情緒始終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除了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之外,作為父母,也有責任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的認識、控制和處理情緒,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要過多的說教,合理科學的教育,才能讓我們的家庭更和睦,孩子更優秀。
文中部分節選自《幫孩子適應幼兒園》,王普華著,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王普華
碩士,副教授,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山東省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專家庫專家,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會員,山東省成人教育協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山東省濟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
出版書籍:《幼兒成長揭秘》《幫孩子適應幼兒園》《幼兒家庭教育與指導》《家庭與社區教育》《幼兒園管理》《保育員》等十餘部教材
致力於推廣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幫助父母培養優秀孩子,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