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鬧是孩子的本能,面對不按意願就嗷嗷叫孩子,父母該如何應對?

2020-10-19 爸媽快來看


文/爸媽快來看

前些天和朋友一起逛街的時候,碰到有一個小男孩兒纏著爸爸媽媽買冰激凌,看著外邊刮著嗖嗖大風,家長自然是一口拒絕了,而下一秒孩子就嗷嗷直叫的場面一度讓家長陷入尷尬,周圍有很多路人開始竊竊私語,其中我還清晰聽到有人說「這孩子怕是大腦有問題吧」,聽到這句話心裏面頓時有些不舒服,因為自家姑娘也經常這麼瞎鬧過,難道在外人的眼中都是大腦有問題嗎?

實際上說到孩子的哭鬧,相信很多家長都是懷著焦躁心情在閱讀文章,尤其是孩子說話聲音完全蓋過家長,那種失去威嚴的底線被挑戰常常讓很多家長焦慮不止,在很多家長來看,教育孩子就該有威嚴、只有讓TA害怕才能乖乖聽話,面對那些不按意願行事就嗷嗷直叫的孩子,更應該讓他們知道什麼是規矩、什麼是底線。

實際上話說出來容易,待我們真正要這樣去做的時候會發現困難重重,秒變哭包的小戲精、包括動不動就離家出走的任意一項,都夠我們這些成年人去慢慢煎熬忍受了,就拿孩子大街上無理要求被拒絕時各種讓家長「尷尬」的表演,有多少能頂著輿論的壓力去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頓?大多數都是抱著「不就是一個冰激凌嘛,算了」的心態去回歸安靜,但往往正是這種「算了」一次又一次把孩子推向壞習慣的深淵。

孩子有了壞習慣,不按意願去行事就嗷嗷直叫怎麼辦?該管,但一定要管得有方式、有技巧,哭鬧是一個孩子該有的本能,若您的孩子不哭不鬧怕是又要著急尋醫了,所以不要害怕、更不要嫌棄孩子哭鬧嗷嗷直叫,面對他們的本能反應我們要慶幸自己發現的早,給予孩子正確的情緒引導這才是父母教育裡最大的本事。

那麼,面對孩子情緒失控、動不動就嗷嗷直叫的情況,父母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正確疏導情緒呢?

1、不要在孩子鬧騰的時候滿足TA

當我們面對孩子情緒失控、動不動就嗷嗷直叫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變得焦慮,甚至是大聲呵斥孩子,有的時候我們呵斥他或許能夠得到短暫的奏效回應,也有可能讓孩子很長時間都不敢在這樣去做,但這樣做的情況是不樂觀也不被提倡的,在爸爸媽媽強制管教下的壓制孩子心靈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創傷,別看孩子還小實際上他們已經有了羞恥感,雖然孩子不會很大程度地憎恨爸爸媽媽,但是經常被打罵的孩子性格很容易變得孤僻,親子之間的距離也變得遙不可及。

面對孩子情緒失控的各種狀態百出,作為家長正確的做法不是走開不管、也不是當著孩子的面爭吵,而是做好「不滿足TA」的底線橋梁搭建,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得不到就無理取鬧,這是因為他們拿捏住了父母的底線,知道如何去做可以讓父母就範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不要在孩子鬧騰的時候滿足TA,就是父母舒緩孩子情緒的第一要步。

2、孩子繼續鬧騰時,告訴他為什麼不能這麼去做

當我們拒絕孩子的要求、建立起底線認知的時候,孩子幾乎都會哭鬧得更厲害,這個時候作為家長不要擔心外在輿論,因為我們是在教育孩子而不是展現自己風度的時候,蹲下身子和孩子保持平行線距離告訴TA為什麼不能這麼去做。

比如孩子大冬天想要吃冰激凌、擔心孩子會感冒的父母拒絕了,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寶貝,你在這裡哭鬧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你想要的東西為什麼不能滿足你是因為天氣太涼,如果感冒了吃藥打針會更讓你難受」。

這個時候有些孩子會不信家長的話,認為爸爸媽媽是在忽悠自己,這個時候不做任何解釋給孩子一個消化的過程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如果附近有感冒的孩子我們可以以此為引子,告訴孩子生病了有多難受,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明白拒絕孩子是關心而不是因為捨不得。

3、告訴孩子:「想要,自己去實現更有意思」

當孩子特別想要某物的時候,家長直溜溜地拒絕很容易傷孩子心,畢竟幼小年紀的他理解不了大人的有些解釋也很正常,這個時候我們不妨試試一個通用的辦法,那就是告訴孩子:「想要,自己去實現更有意思」,不拒絕孩子而是激起他們的鬥志,這也是屬於成長裡難得的教育體悟。

記得有一天姑娘看上了一隻龍貓,當場是說什麼也要帶回家,看著姑娘滿眼放光的模樣不忍心拒絕,於是我告訴她「你想要呀,那就自己攢錢去買呀,這樣拿到手你才會更加珍惜」,沒想到姑娘在那以後還真的攢起了錢,每次要完零花錢都放在小儲存箱裡保存起來,看著姑娘認真攢錢的一幕內心開始了一陣陣欣慰,不記得攢了多久最後還是沒有攢夠的情況下,爸爸說要貼些錢幫孩子買一隻,但姑娘卻說「我不要龍貓了,我要攢更多錢買自己更需要的東西」。

在這件事情裡折射了兩個信號:

1) 自己攢錢去實現目標,更能讓孩子明白金錢來之不易的辛苦

2) 孩子的興趣有很多,並不是非隨口那一個不可

當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去實現目標的時候,此時的親子關係就建立在良好的溝通上,而孩子的情緒也在慢慢走向正軌,所以幫助孩子疏解動不動就嗷嗷直叫哭鬧的孩子,還是需要從溝通開始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不能這麼去做,為什麼自己動手實現的目標更有意思……

相關焦點

  • 面對孩子哭鬧,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當然,也有溫柔一些的家長:「好了寶寶,我們不哭了好不好~」不管是哄一哄還是嚴厲壓制也好,都折射出一個現象,那就是幾乎所有父母都認為孩子哭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應該被制止。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哭鬧長期的情緒壓抑,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很大,但是作為父母,面對孩子的哭泣我們也要採取一定的方法,方法得當
  • 36計不如孩子的「哭計」,父母該學會的應對孩子「哭鬧」的上上計
    在我的父母交流群裡,父母問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只要一哭,父母就會覺得煩躁緊張,面對孩子哭鬧應該怎麼辦?」應對孩子哭鬧的錯誤方式一:條件交換策策是個2歲的男孩,一天奶奶帶著他去超市,他看到了一輛小汽車,就讓奶奶給買,奶奶說「家裡有很多汽車了,昨天還剛買了一輛,今天就不要買了。」策策一聽,立馬就開始哭鬧,奶奶一看孫子哭了,立刻就哄道:「不哭不哭了,給你買行了吧。」
  • 孩子哭鬧,你怎麼應對?
    孩子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哭,相信每個父母都沒應付這種場面,那最後是怎麼收場的呢?有一天在超市,有個兩歲左右的孩子賴在地上嗷嗷哭,媽媽在旁邊滿臉無奈:「家裡已經有很多這種玩具了,今天不能買了。」於是,孩子哭得更兇了。媽媽也有些生氣:「你再哭,再哭我走了,你一個人在這躺著。」媽媽作勢要走,孩子趕緊上去一把抱住媽媽的腿,繼續賴在地上哭。
  • 面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父母該如何面對?
    ,對自我、事物的認知能力有限,他們無法辨別是非對錯,不知道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當這類孩子遭遇挫折情緒低落時,父母是沒有能力引導孩子走出困境的。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說教、控制,甚至逼迫孩子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孩子就會感到憤怒、壓抑,當他找不到發洩的渠道時,攻擊性就會向外,所以哭鬧、打人或者發脾氣等攻擊行為也就成為了一種保護自己的防禦方式。
  • 面對孩子的壞情緒,父母該如何應對?
    人人都會有情緒,但是因為孩子的語言、思維尚未發育健全,所以就會採用哭鬧等方式去表達。所以,要處理情緒問題的第一步是接納情緒。這一步至關重要,要讓孩子明白有問題的是自己表達情緒的方式,而非情緒本身。為什麼很多家長做不到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呢?
  • 面對孩子的哭鬧,父母的態度很重要
    大寶根本就不聽,執意要抱,開始哭鬧。一個人身體不舒服還帶著孩子,真得很心疼自己,也心疼哭泣的孩子。內心的難受和憤怒都不能向孩子發洩。我依然讓自己態度溫和,並告訴她,讓她哭鬧完,我就蹲在她身邊,抱著她。大概幾分鐘吧,我問她:「你吃著糖,媽媽拉著你的手往回走,好嗎?」她停止哭鬧,說聲「好」。
  • 艾兒寶貝:孩子哭鬧起來老喜歡躺在地上怎麼辦?家長該如何處理?
    其實這樣並不好,哄了一次就有第二次,下次孩子想要玩具或者想要父母聽他的想法時就會選擇躺在地上哭鬧,用此招來壓制父母,養成不好的習慣。那麼孩子撒潑打滾、哭鬧不講理該怎麼辦?有哪些正確的解決措施呢?快看下去吧!
  • 孩子商場哭鬧打滾要買東西,該如何應對?
    一般3歲左右的孩子就可以學習操作,有助於培養親子關係。媽媽自然不肯就範,使出渾身解數,軟的硬的輪著來;然而小正太並不吃這套,依然死死抱住玩具車不撒手。媽媽沒辦法,只能假裝要走,沒想到小正太直接放大招,躺在地上撒潑大喊,不管媽媽如何死拉活拽,就是不起來。這一鬧劇也引來了很多人圍觀,一位大媽「好心」的建議道:「你就給孩子買輛小汽車吧,別把孩子給哭壞了!」
  • 發脾氣、叛逆、哭鬧,父母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壞情緒
    很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之間的相處方式,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方式,都會教會孩子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與他人相處。比如父母的會耐心的溝通,不被情緒支配,孩子也會慢慢學會這種方式。當父母總是用暴力、冷暴力、肆意發洩自己的情緒,孩子也會覺得這樣的方式是合理的。
  • 孩子愛哭鬧,父母怎樣做才正確
    很多時候,當孩子在正常的言語溝通失敗後,哭鬧就成了本能應對。哭,是從嬰兒時期繼承過來的基本技能,鬧,是言語傳達崩潰後的升級行為。當我們明白孩子哭鬧的原因,我們就不難發現,如果是經常哭鬧的孩子,父母很可能沒有幫助孩子做過科學的成長過渡。情緒和行為的教育缺失,讓孩子仍然保持著以哭為主要的表達方式。
  • 面對孩子哭鬧要挾,家長要樹立權威,善於向孩子的任性說「不」
    有些孩子一哭鬧要挾,父母就滿足,孩子就知道這個方法對父母很管用,哭鬧要挾就會成為習慣;其實就如專家說的一樣:一個3、4歲的孩子哭鬧,家長說這個不行,孩子能怎麼鬧,大不了在地上打滾,也奈何不了大人啊,但是當孩子14歲了,他要去幹什麼,家長不讓去,這個時候孩子更會鬧,他會離家出走,還會服毒自殺,會跳樓,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底線,不受威脅,不然以後真的要不得。
  • 如何面對孩子的叛逆?父母必須學習
    父母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看著孩子一點點成長進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令人頭疼的時刻。比如,有的媽媽向小7訴苦,說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孩子的叛逆問題。對於自己說的話,孩子好像越來越不耐煩,親子關係急轉直下,感覺非常苦惱。
  • 當孩子哭鬧時父母該採取什麼態度和措施呢?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要幫助孩子疏導情緒,而不是火上澆油,比孩子脾氣還大有的孩子,不僅是發脾氣,還會耍脾氣,如果爸爸媽媽不按他的意願行事,就會嗷嗷叫,甚至坐在地上耍賴大哭,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該採取什麼態度和措施呢? 第一,不要當孩子大哭大鬧是立刻滿足他的要求,孩子會覺得只要發脾氣什麼事兒。
  • 寶寶哭鬧不止怎麼辦?教你「新生兒5S安撫法」,孩子瞬間安靜
    寶寶的哭鬧不止總是讓很多新手爸媽措手不及,朋友的孩子就是這樣,經常會莫名其妙地嗷嗷大哭,明明奶也餵了,尿不溼也換了,該做的事情似乎都做了,唱歌、邊走邊搖寶寶等哄寶寶的方式都不管用,父母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手忙腳亂卻是一籌莫展,讓朋友很是焦躁。
  • 不同階段孩子用哭鬧來讓家長滿足自己,應對方式各有不同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不要過度地擔心或者是太過於關注他們,首先要表達自己鎮定的情緒,只有家長淡定了,孩子才能以更加平和和穩定的情緒去面對問題。其次是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如果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只要是合理的,就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任由孩子說的算,隨意妥協。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 面對孩子哭鬧該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孩子有時候吵著一定要買某樣東西,不買就哭鬧打滾,小時候哄哄就好了,但是越大越不聽哄,甚至以不吃飯、不上學等等來威脅家長,很多家長被這種事弄得很頭疼。尤其當爸爸遇到的這樣的情況時,更加無可奈何,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 孩子不願結婚,父母究竟該如何應對?給你5點乾貨建議
    但是對於當下的青年男女來說大多用這樣的句子來安慰自己,強迫自己「隨緣」;而對於父母而言,子女如此現狀,令其擔憂且焦心。那麼,當你面對孩子不願結婚的現狀時,為人父母的你究竟該如何應對呢?猜不到,就不要去猜,直接去問即可,讓孩子們自己說出自己的願景,她(他)究竟怎麼想的,為什麼不願意找對象,有什麼計劃等等。對於父母而言,假如你還在焦心於孩子們的要求高,或者根本不知曉孩子們究竟想要什麼的時候,就需要進行試探。試探性的表達出你想知道的意願,記住,一定不是要求孩子回答,而是平等的交流。
  • 孩子在飛機上哭鬧,該不該體諒?有娃派VS無娃派觀點大PK
    一周前,在一架飛機上,一名小嬰兒不知為何一直哭鬧不止,嚴重影響到了周圍乘客。一對小情侶受不了,與孩子的母親發生了口角。「請管好你家的孩子。」在母親看來,因為嬰兒哭鬧,已經讓自己無助煩躁,碰到這麼一對情侶「教訓」自己,心中更是委屈憋悶,生氣回懟:「有本事以後你們兩都別生孩子。」言外之意就是,沒有為人父母,根本不知道為人父母的辛苦,這樣的指責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孩子在飛機上哭鬧,該不該體諒?一起來看看「有娃派」和「無娃派」的觀點。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面對「情感勒索」,要學會「冷處理」
    ,孩子的央求卻沒有得到父母的回應,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用哭鬧的方式逼自己的家長給自己購買。其實,這就是比較常見的情感勒索,在父母沒有回應孩子想要的東西時,則用家長最為頭疼的方式勒索家長,逼迫家長妥協。雖說有家長會因為受不了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哭鬧而不予以理會,但是仍舊有家長不想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嚎而被迫接受孩子的"勒索"。
  • 寶寶總是哭鬧怎麼辦?父母了解「哭聲免疫法」,學會安撫孩子情緒
    文丨辣媽育熊娃(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在遇到煩心事的時候,他們往往不懂如何去面對,也不知道怎麼個處理方式會更好,因此許多孩子在遇到事情時,容易選擇哭鬧。而面對孩子的哭鬧,家長們往往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才好,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於如果這時去哄孩子的話,容易養成孩子的一個依賴心,就是只要哭鬧了父母就會過來哄他。剛學會站立,嘗試著走路的小微,沒有走到兩步又掉了下來,這時小微有點氣餒了,看看父母就在身邊。